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一、要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的教育理念;二、要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三、从以集体教学为主转变为学生个体学习为主。
【关键词】转变 ; 教学理念 ; 创新 ;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转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语文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而要创新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就必须先转变教学理念。
1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点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贯彻在实际教学中,常变成一切由教师任“主角”,甚至“主宰”。没什么好商量的,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眼中没有学生,以至容不得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是正确的也不行,教学不平等不民主。
从教学观念上来看,就是教师总是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以自己为“主宰”,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一切包办代替,课前没有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这样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不但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渐渐地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这样极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与发展,也不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的人数组合使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效果明显。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碍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3 从以集体教学为主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学习为主
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教学只为少数反映灵敏的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多数学生当“陪客”,热闹的场面是一种“虚肿”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新课型,这种新课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有两点是必须强调的:
3.1 保证自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提问,要求学生经过研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才能回答的提问,朗读、默读、归纳课文意思、读与结合等等比较重要的训练活动,教师都要在提出学习要求和提示学习方法以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不要急于集体讨论或指名回答。学生自学,一般先细看课文,再读读议议(练练);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轻声作个别指导,指导的重点是学有困难的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极好时机,如果课内及时辅导,课外就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在学生自学、读读议议(练练)的基础上,方可适当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交流、评价学习结果,揭示学习规律。
3.2 精简提问、精当讲解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疑问、启发思维。但提问多了,学生被动应付,难以主动学习,如果养成习惯就更糟,学生离开提问就无法自学,丧失学习能力。精简提问就是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只提少量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示范性的问题,用以引导学生自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由自己多问转变为教学生多问,特别在理解语言文字表达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写?”评价学习的优劣,也不要仅仅看学习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看学生学习是否主动,提问是否有质量。精当讲解,每节课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对某些规律性的举一反三的问题教师要作精要而恰当的讲解。 总之,教师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自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收稿日期:2011-08-19
【关键词】转变 ; 教学理念 ; 创新 ; 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彻底改变了转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语文课程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而要创新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就必须先转变教学理念。
1 教师要牢固树立“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这一教育理念,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应“点到为止”,切不可繁琐分析,疲劳训练,4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的时间。要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身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鼓励者、引导者。当然,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应把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还给学生。教师应放手再放手,还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权,让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贯彻在实际教学中,常变成一切由教师任“主角”,甚至“主宰”。没什么好商量的,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眼中没有学生,以至容不得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哪怕是正确的也不行,教学不平等不民主。
从教学观念上来看,就是教师总是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以自己为“主宰”,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一切包办代替,课前没有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目标。这样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不但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权,渐渐地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这样极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与发展,也不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学生个体特点等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作相应的变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的人数组合使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效果明显。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予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必然引起学生很多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碍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还不足以保证小组成员进行高效的合作。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所以教师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共同体验,淡化教师的身份,去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合作技能。
3 从以集体教学为主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学习为主
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学会学习。可是课堂教学的现状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教学只为少数反映灵敏的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多数学生当“陪客”,热闹的场面是一种“虚肿”现象。因此,有必要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新课型,这种新课型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有两点是必须强调的:
3.1 保证自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提问,要求学生经过研读课文、自己组织语言才能回答的提问,朗读、默读、归纳课文意思、读与结合等等比较重要的训练活动,教师都要在提出学习要求和提示学习方法以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自学时间,不要急于集体讨论或指名回答。学生自学,一般先细看课文,再读读议议(练练);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轻声作个别指导,指导的重点是学有困难的学生。这是因材施教的极好时机,如果课内及时辅导,课外就可以减轻师生负担。在学生自学、读读议议(练练)的基础上,方可适当组织集体教学活动,交流、评价学习结果,揭示学习规律。
3.2 精简提问、精当讲解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疑问、启发思维。但提问多了,学生被动应付,难以主动学习,如果养成习惯就更糟,学生离开提问就无法自学,丧失学习能力。精简提问就是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只提少量具有启发性、导向性、示范性的问题,用以引导学生自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生疑、解疑的过程。“无疑者,须教有疑”。教师要由自己多问转变为教学生多问,特别在理解语言文字表达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写?”评价学习的优劣,也不要仅仅看学习的结果是否正确,还要看学生学习是否主动,提问是否有质量。精当讲解,每节课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对某些规律性的举一反三的问题教师要作精要而恰当的讲解。 总之,教师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自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收稿日期:201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