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们的教育不可避免地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进入了“增加学习量─考出高分数─升入好学校”的怪圈,严重地违背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素质的宗旨,而完成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是本文着力思考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优化作业 减轻负担 提高效率
2008年3月21日,就七年级1,2二班作业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三、分析探讨
从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在120分钟以上为最多,35人,占37.6%;90—120分钟为28人,占30.1%;60—90分钟为21人,占22.6%; 60分钟以下的人数最少,共9人,占9.7%。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完成当天的作业相当困惑。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的真实写照。过重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过重的课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学逃学。若不及时纠正这一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但是,布置作业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获取信息的反馈,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从优化作业角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作业的尝试
1.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迫使学生重视教材内容形成前置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上课时较快地进入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启迪思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把着眼点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上。2.布置作业的要领:精选习题,层次感强,分量适当,难度适中。首先,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其次,要使习题有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具体化为“五性”:
(1)阶梯性。新课巩固性练习和单元复习提高性练习应把握好梯度。选编的习题要具有层次感,既加强基础知识的技能训练,又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量和质的习题,从易到难,符合心理学的认知规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2)针对性。预习作业的针对性是相对于教材内容而言的,而层次作业中的针对性是相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论的。针对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对于普遍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练习。学生已掌握的东西,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练习,免得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生未掌握的,则需要强化训练。例如期中考试后,从《科学》试题得分率统计结果看,运动和力部分内容得分率最低,不是忘了公式就是没有统一单位,对速度的单位错误百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训练。布置单位换算、有关计算等作业,并采用口答、板演、竞赛、考试等形式进行反复,直到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为止。(3)启发性。有的难点若选题得当,善加启发,可以达到“抓一点、通一片”的效果。(4)交错性。有的学生学了后面忘记前面,复习前面又丢了后面。怎样去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呢?实践告诉我,在布置作业时能适当穿插,进行交错,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科学》第二册“不断运动的地球”部分时,就联系到《科学》第一册“地球与宇宙”等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渴望新知识的迫切性,提醒他们前面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并布置适当的作业加以巩固。(5)创见性。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科学爱好者布置编撰知识网络图,如“观察生物”、“对环境的察觉”等知识关系图表;也可布置设计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还可以布置写小论文,如“如何观察生物”、“生物有哪些共性”、“观察生物为什么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等等。
(二) 批改作业坚持“八字方针”
有了布置,而没有检查批改,最好的作业也会流于形式。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获得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的方法可分为全批全改、分层次批改,目的在于了解各层次学生对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改进课堂教学。对少数学生还可进行面批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无论用哪种方式批改作业,都应做到“及时、准确、清楚、激励”。
“及时”指时效性。当天的作业,小测验当天批改。因为正确概念的形成,书本知识的巩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远比过一段时间再去重温、反刍咀嚼好,而且不及时批改,懒散的学生就会对作业敷衍了事,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准确”指不论以何种形式批改,对学生的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象计算题,格式本身就是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反映,要求“规范化”。书写实验报告,有的实验现象不完整,讨论题未能触及要点,实验数据的记录取舍不实事求是,而是闭门造车,随意杜撰,教师都应该及时点明其症结。
“清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案可稽。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范例和错误,在他们的认识上具有代表性,教师在批改中应及时归类整理,及时建立学习档案。譬如,逻辑性严密、条理清晰的,计算方法简捷,能够巧解的,用自己的知识来论述,说理充分正确的是哪些学生;对于概念不清,不会审题,只会照抄课本,计算题层次不清楚,算式错误的是哪些学生;考试时某些选择题做错的又是哪些学生;都一一记录在案,利用“学习档案”针对学生学习上的特点和问题,给予辅导,进行“查漏补缺”、“辅优补差”。
“激励”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中,要多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作业本上不仅仅只划“√”和“×”,尽量写些诸如“你真棒”、“加油啊”、“再加把劲”、“有进步”、“换种思路就会成功”等评语,尽管只有三言两语,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三)作业评讲遵循“一突”“三讲”
评讲作业,必须突出重点,同时要讲思路、讲规律、讲技巧。帮助学生注意知识的疏理和归类。并且顾及以下几点:
1.差错率高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容易的题目差错率也很高。究其原因,或是审题不仔细,或是概念不清楚,或是知识有缺漏,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讲评,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讲评作业要选择典型的题,侧重讲清解题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3.讲评作业要注意知识的整理归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抽象概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边永平.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5)
[关键词]优化作业 减轻负担 提高效率
2008年3月21日,就七年级1,2二班作业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三、分析探讨
从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完成作业所需时间在120分钟以上为最多,35人,占37.6%;90—120分钟为28人,占30.1%;60—90分钟为21人,占22.6%; 60分钟以下的人数最少,共9人,占9.7%。从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完成当天的作业相当困惑。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的真实写照。过重课业负担并没有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过重的课业负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厌学逃学。若不及时纠正这一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如何减轻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研究课题。但是,布置作业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获取信息的反馈,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从优化作业角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作业的尝试
1.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迫使学生重视教材内容形成前置教学情景,促使学生在上课时较快地进入角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启迪思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把着眼点放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智力,提高能力上。2.布置作业的要领:精选习题,层次感强,分量适当,难度适中。首先,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其次,要使习题有针对性、启发性、典型性,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具体化为“五性”:
(1)阶梯性。新课巩固性练习和单元复习提高性练习应把握好梯度。选编的习题要具有层次感,既加强基础知识的技能训练,又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不同量和质的习题,从易到难,符合心理学的认知规律,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从而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2)针对性。预习作业的针对性是相对于教材内容而言的,而层次作业中的针对性是相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来论的。针对性的另一层含义是对于普遍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练习。学生已掌握的东西,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练习,免得既浪费时间又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生未掌握的,则需要强化训练。例如期中考试后,从《科学》试题得分率统计结果看,运动和力部分内容得分率最低,不是忘了公式就是没有统一单位,对速度的单位错误百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训练。布置单位换算、有关计算等作业,并采用口答、板演、竞赛、考试等形式进行反复,直到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为止。(3)启发性。有的难点若选题得当,善加启发,可以达到“抓一点、通一片”的效果。(4)交错性。有的学生学了后面忘记前面,复习前面又丢了后面。怎样去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呢?实践告诉我,在布置作业时能适当穿插,进行交错,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科学》第二册“不断运动的地球”部分时,就联系到《科学》第一册“地球与宇宙”等知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渴望新知识的迫切性,提醒他们前面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并布置适当的作业加以巩固。(5)创见性。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可对成绩优秀的学生和科学爱好者布置编撰知识网络图,如“观察生物”、“对环境的察觉”等知识关系图表;也可布置设计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还可以布置写小论文,如“如何观察生物”、“生物有哪些共性”、“观察生物为什么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等等。
(二) 批改作业坚持“八字方针”
有了布置,而没有检查批改,最好的作业也会流于形式。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获得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的方法可分为全批全改、分层次批改,目的在于了解各层次学生对课时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改进课堂教学。对少数学生还可进行面批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绩。无论用哪种方式批改作业,都应做到“及时、准确、清楚、激励”。
“及时”指时效性。当天的作业,小测验当天批改。因为正确概念的形成,书本知识的巩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远比过一段时间再去重温、反刍咀嚼好,而且不及时批改,懒散的学生就会对作业敷衍了事,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准确”指不论以何种形式批改,对学生的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都应该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象计算题,格式本身就是解题思路和步骤的反映,要求“规范化”。书写实验报告,有的实验现象不完整,讨论题未能触及要点,实验数据的记录取舍不实事求是,而是闭门造车,随意杜撰,教师都应该及时点明其症结。
“清楚”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案可稽。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范例和错误,在他们的认识上具有代表性,教师在批改中应及时归类整理,及时建立学习档案。譬如,逻辑性严密、条理清晰的,计算方法简捷,能够巧解的,用自己的知识来论述,说理充分正确的是哪些学生;对于概念不清,不会审题,只会照抄课本,计算题层次不清楚,算式错误的是哪些学生;考试时某些选择题做错的又是哪些学生;都一一记录在案,利用“学习档案”针对学生学习上的特点和问题,给予辅导,进行“查漏补缺”、“辅优补差”。
“激励”就是教师在批改作业中,要多肯定学生,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进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作业本上不仅仅只划“√”和“×”,尽量写些诸如“你真棒”、“加油啊”、“再加把劲”、“有进步”、“换种思路就会成功”等评语,尽管只有三言两语,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三)作业评讲遵循“一突”“三讲”
评讲作业,必须突出重点,同时要讲思路、讲规律、讲技巧。帮助学生注意知识的疏理和归类。并且顾及以下几点:
1.差错率高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容易的题目差错率也很高。究其原因,或是审题不仔细,或是概念不清楚,或是知识有缺漏,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讲评,抓住关键,突破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2.讲评作业要选择典型的题,侧重讲清解题思路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3.讲评作业要注意知识的整理归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抽象概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边永平.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几点做法[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