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和人生教育的永恒内容与最高主题。在历史文化教学中,蕴含着丰富、深厚、具体的爱国主义内容,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包括民族自豪感、文化、民族气节、伦理道德、国情、团结统一等多个方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一国的国民对本国历史了解愈深,愈是能激发他的爱国心。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对祖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才能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之情,进而产生对创造祖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和现代经济政治生活文明的人民的热爱尊敬之情。
   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是振兴中华的重要精神因素。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许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成就。同时还留下了丰富的哲学、军事、政治、科学、史学、地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杰出著作,我国农艺、工艺、建筑、水利工程等成就,至今仍令世人惊叹不已。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讲授大量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激发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
   2.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记载着中国人民灾难深重的苦难历程;同时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记载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斗争业绩和自强不息的探索历程。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间饱经忧患而不衰,屡遭侵略而未亡,并在沉沦中奋起的强大精神支柱。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国人民,特别是跨世纪的一代青年,应该知道并牢牢记住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不忘国耻。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历史,中国各族人民饱受外国侵略者的蹂躏,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从未间断过。酷爱自由、富有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不甘心任人宰割,奋力救亡图存,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经过28年武装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涌现了无数的爱国人士,他们中有的毕生忧国忧民,有的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有的为了国家的统一奋斗终生,有的为了保家卫国而捐躯沙场。譬如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邓世昌、林永升,坚决禁烟的林则徐,抬棺出征的左宗棠,为国争光的詹天佑,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华侨旗帜陈嘉庚,我党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英勇抗日以身殉国的国民党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等。正是这些人,才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我们民族前进的强大推动力量。
   历史教材中还有一些千代传诵的充满爱国激情的历史名言,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戚继光的“封侯非我志,但愿海波平”;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要让学生牢记这些历史名言,以起到潜移默化、振奋学生的爱国心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循着历史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使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通过上述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性格。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仅要继承这一传统,还要使其发扬光大。
   3.进行改革开放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频繁的政治运动影响了经济建设的速度,尤其是十年动乱,使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得更大了。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中国这艘几乎搁浅的航船引向了辽阔的海洋。十几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和解放了生产力,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物资丰富,职工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走向小康。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通过这些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政治经济发展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以及报效祖国养育之恩,为振兴中华做贡献的责任感。
   4.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教育。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是大趋势。曾经饱受外国侵略欺凌的中国人民十分珍惜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具有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中国人民一定要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历史上虽然有过诸侯林立,有过三国鼎立,但统一是大趋势。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都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做出过不懈努力和历史贡献。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如在讲述清朝前期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置台湾府,击败沙俄对我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平定噶尔丹分裂势力和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时,我们都应突出地引导学生明确:这些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利益的历史事实,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今天我们同样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利益,这是爱国之举。现在,香港、澳门已顺利回归,这是洗刷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事件。港、澳回归之后,解决台湾问题,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将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必将受到中国政府和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把台湾同胞的利益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对立起来的任何图谋都是不会得逞的,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不可抗拒,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中学生,更要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积极地面对中国后现代设计的挑战,将后现代设计朝着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理念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设计 现状 概述 发展  The leading modern design as well as its present situation and foreground in China   Huang Qi   【Abstract】We should face the chall
期刊
【摘要】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突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高低的问题。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再度开发好教材;开发课外资源、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作用,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发挥实效。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前,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普遍都在强调一种创业教育的观念。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的重任,努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不言而喻。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炼就学生的质疑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点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士官教育改革需要,改进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对物理教学语言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士官教育 物理教学语言  Research on the physics teaching language   Liu Shuncheng Wu Xiaolu  【Abstract】To meet the need of the NCO education innovation, the
期刊
【摘要】教学提问艺术是指教师以提问为手段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本文结合教育实践,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1.问题的提出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这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在中学语文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期刊
【摘要】作为一名教学副校长我深知:严格执行教研制度,推进教师的教研、科研工作,那不过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培养一支品质高尚、教学技艺高超、综合素质过硬、敢于实践新课程的教师队伍,才是我们最为关切的。因为它关乎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乎到学生的未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研科研教师培训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search system effectively wit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化阶段。十多年来,语文课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积累了不少经验,然而语文课改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突显了许多问题。审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只重视学生应试知识、应试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研究能力的提高;只重视教学模式,忽视教学创新;只重视学生眼前的利益,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这些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很有必要矫治。  【关键词】语文教学 突
期刊
【摘要】《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第25课:这是一篇“义包诗”,课文以生动的描写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创作《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情境。文中第3自然段通过人物对话,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白与盂浩然之间“话别”时的深情。前不久聆听我校两个老师《黄鹤楼送别》一课的教学,有感于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教学片断,使我得益匪浅,特作整理,以自勉。  【关键词】黄鹤楼送别 片断 赏
期刊
【摘要】语感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如语音准不准,用词当不当,句子通不通,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实质上,语感是心灵的感觉,是社会人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培养语感必须以人为本,体验生活,勤思多练。具体来说,要在读上下功夫;加强训练,培养语感分析能力;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要重视读写的结合。这样,由语感到语文能力才能水到渠成。  【关键词】教师 语感 语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