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继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因为债务问题,欧美主要市场经济体正在经历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伴随着2011年8月美国提高债务上限的议案的通过,全球进入了美债后危机时代。美国神话被打破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再一次暴露了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近过渡转型长达30年的经济体,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是否应该继续深化,又再一次成为经济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
关键词:美债后危机;中国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改革方向
2011年8月,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两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继欧债危机之后的美债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世界经济进入美债后危机时代。美债危机后续对全球经济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毋庸质疑,比如作为最大债主亚洲多国的经济"被绑架",已陷入泥潭的欧洲再受牵连,尤其给我们中国外汇储备较为依赖美国债权市场的投资模式敲响了警钟等等。经济理论界已经对上述方面有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我们这里就不再过多分析,而是主要探讨下这次美国债务危机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和市场的争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关于计划与市场,一般的共识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避免两者的缺陷和不足,使之互相补充。计划经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一是并非想象的效率那么低;二是计划并非排斥市场;三是计划并一定就导致短缺经济。市场经济也并非想象的那么有效万能,几件大事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一是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经济结构的及时调整;三是竞争导致垄断问题;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五是社会公平问题。[2]
然而市场和计划在经济体制的最佳比例到底该分别多到多少,多到什么程度,一直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争论的焦点。
二、美债危机后国内质疑继续市场化的声音
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美债危机之后,美国神话被打破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再一次暴露了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救市政策中采取了一些国有化的措施,于是有人说美国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各国质疑自由市场经济的的思潮此起彼伏。
在我们中国国内也对市场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疑虑和质疑,有了不少要求停止继续深入市场化改革的声音。有学者就总结了目前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提出有很多局限性:一、国有企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二、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新"三座大山"。三、价格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四、政府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政府的趋利化倾向。[3]這些矛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抛弃计划经济推行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一味追求GDP带来的恶果。市场经济不但带来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还带来社会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
也有学者指世界开始羡慕中国的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是避免金融危机的法宝,也是快速救灾的资源保障。中国是唯一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还持续增长的经济体。我们学习市场经济是学错了,计划经济才是令人羡慕的社会体制。
还有学者赞同今年最新出版的《互利:经济的逻辑》一书,对当代西方主流的经济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进行系统的批判,对市场经济的市场需求曲线形状、效用、生产函数等,到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进行否定性的质疑。[4]经济的危机其实反映了经济理论的危机,有必要对那些曾经坚信不疑的理论信条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和审视,不必过于急切地要从西方全盘引进其主流的经济理论。[5]
三、美债危机后国内支持继续市场化的观点
但并不是中国所有经济学家那么看,比如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认为,这次债务危机爆发否定的是现代政府走向福利国家的潮流,否定的是"大政府主义",而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很多优点,认为中国在过去3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证明了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类解放、增加个人自由、增加个人财富水平的根本出路;如果这个过程出现停滞或逆运行,整个社会的自由、福利和福祉都会出现倒退,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他看来,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经济、政治模式非但没有得到否定,反而得到了中国经验支持。现实中,最好的办法是朝更市场化的方向迈进。[6]
同样的,吴敬链教授也反驳了计划经济是避免金融危机的观点。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是倒退,安渡经济危机只能用把计划多一点的方法做短期做法,而不是长期的。把以强有力的政府控制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为特征的"中国模式"将成为世界仿效的榜样,在他看来只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稳定经济,是世界各国在历次危机中都会采用的,中国的特点是政府介入的强度更大而已。从长期来看,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早晚都是要退出的。[7]
四、这场争论对美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启示
这次的美债危机,的确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后,经济外向度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也随之发挥作用。而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美债危机对我国影响又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完全照抄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从这一点看,中国的经济体制的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纯粹的计划经济,也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
今年发生的欧债美债金融危机,为中国经济实现超越西方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正如部分学者所描述和期待的那样,我们也的确希望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让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要能够超越以美欧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市场经济制度和模式,以此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高目标与历史使命。但笔者个人认为,我们还仍然处于学习、引进、模仿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阶段,而且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们经济发展现阶段,强调"特色" 强调不要照搬西方不但政治上正确,而且在实践中似乎颇能以注重国情相标榜,看起来有着更大的正当性,但是非常荒藐而可笑的。因为即全盘"西化"事实上不可能产生,即使如日本那样曾以全盘西化为国策的国家最终也保留了很丰富的传统文化,日本的政治体制也呈现出与西方许多不同的特点。而那种以坚持完全排斥"西化"为前提的"特色"也不可能行得通,因为它无异于自外于现代文明,在全球化浪潮前面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继续落后于先进国家,错失赶超西方国家的宝贵时间。至于说要超越欧美模式,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自主创新"新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更是言之尚早。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经济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改革的方向不是"市场多一点",而是"市场多一些"!
注释:
[1]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49页。
[2] 刘国光,2009,《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板》,《绿叶》11-16页。
[3] 李佐军,2009,《市场化改革_如何健康推进》,《金融经济》,18-19页。
[4] 左大培,2011,《对主流经济学的致命性批判》,《中国投资》,116页。
[5] 陶永谊,2011,《互利:经济的逻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6] 陈志武,2011,《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南方人物周刊》,67页。
[7] 吴敬链,2011,《辨证的看经济调控》,《新经济导刊》,12-13页。
作者简介:刘磊(1981年),男,湖北大冶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学、经济学。
关键词:美债后危机;中国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改革方向
2011年8月,随着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两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议案,继欧债危机之后的美债危机暂时告一段落,世界经济进入美债后危机时代。美债危机后续对全球经济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毋庸质疑,比如作为最大债主亚洲多国的经济"被绑架",已陷入泥潭的欧洲再受牵连,尤其给我们中国外汇储备较为依赖美国债权市场的投资模式敲响了警钟等等。经济理论界已经对上述方面有大量的探讨和研究,我们这里就不再过多分析,而是主要探讨下这次美国债务危机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计划和市场的争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关于计划与市场,一般的共识是: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避免两者的缺陷和不足,使之互相补充。计划经济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一是并非想象的效率那么低;二是计划并非排斥市场;三是计划并一定就导致短缺经济。市场经济也并非想象的那么有效万能,几件大事不能完全交给市场:一是经济总量的平衡;二是经济结构的及时调整;三是竞争导致垄断问题;四是生态环境问题;五是社会公平问题。[2]
然而市场和计划在经济体制的最佳比例到底该分别多到多少,多到什么程度,一直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争论的焦点。
二、美债危机后国内质疑继续市场化的声音
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美债危机之后,美国神话被打破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再一次暴露了诸多深层次的问题。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的救市政策中采取了一些国有化的措施,于是有人说美国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各国质疑自由市场经济的的思潮此起彼伏。
在我们中国国内也对市场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疑虑和质疑,有了不少要求停止继续深入市场化改革的声音。有学者就总结了目前我国实行的市场经济,提出有很多局限性:一、国有企业和资源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二、教育、医疗和住房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新"三座大山"。三、价格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四、政府领域的市场化改革造成了政府的趋利化倾向。[3]這些矛盾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抛弃计划经济推行市场经济,以及改革开放一味追求GDP带来的恶果。市场经济不但带来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还带来社会的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
也有学者指世界开始羡慕中国的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是避免金融危机的法宝,也是快速救灾的资源保障。中国是唯一国际金融危机中经济还持续增长的经济体。我们学习市场经济是学错了,计划经济才是令人羡慕的社会体制。
还有学者赞同今年最新出版的《互利:经济的逻辑》一书,对当代西方主流的经济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进行系统的批判,对市场经济的市场需求曲线形状、效用、生产函数等,到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进行否定性的质疑。[4]经济的危机其实反映了经济理论的危机,有必要对那些曾经坚信不疑的理论信条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和审视,不必过于急切地要从西方全盘引进其主流的经济理论。[5]
三、美债危机后国内支持继续市场化的观点
但并不是中国所有经济学家那么看,比如耶鲁大学的陈志武教授认为,这次债务危机爆发否定的是现代政府走向福利国家的潮流,否定的是"大政府主义",而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有很多优点,认为中国在过去30年经济的快速增长证明了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类解放、增加个人自由、增加个人财富水平的根本出路;如果这个过程出现停滞或逆运行,整个社会的自由、福利和福祉都会出现倒退,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在他看来,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经济、政治模式非但没有得到否定,反而得到了中国经验支持。现实中,最好的办法是朝更市场化的方向迈进。[6]
同样的,吴敬链教授也反驳了计划经济是避免金融危机的观点。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是倒退,安渡经济危机只能用把计划多一点的方法做短期做法,而不是长期的。把以强有力的政府控制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为特征的"中国模式"将成为世界仿效的榜样,在他看来只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稳定经济,是世界各国在历次危机中都会采用的,中国的特点是政府介入的强度更大而已。从长期来看,政府采取的刺激经济政策早晚都是要退出的。[7]
四、这场争论对美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启示
这次的美债危机,的确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后,经济外向度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也随之发挥作用。而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美债危机对我国影响又是有限的,这是因为中国没有完全照抄欧美发达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从这一点看,中国的经济体制的确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是纯粹的计划经济,也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
今年发生的欧债美债金融危机,为中国经济实现超越西方国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正如部分学者所描述和期待的那样,我们也的确希望在条件具备的时候,让中国经济发展道路要能够超越以美欧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市场经济制度和模式,以此来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更高目标与历史使命。但笔者个人认为,我们还仍然处于学习、引进、模仿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阶段,而且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我们经济发展现阶段,强调"特色" 强调不要照搬西方不但政治上正确,而且在实践中似乎颇能以注重国情相标榜,看起来有着更大的正当性,但是非常荒藐而可笑的。因为即全盘"西化"事实上不可能产生,即使如日本那样曾以全盘西化为国策的国家最终也保留了很丰富的传统文化,日本的政治体制也呈现出与西方许多不同的特点。而那种以坚持完全排斥"西化"为前提的"特色"也不可能行得通,因为它无异于自外于现代文明,在全球化浪潮前面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继续落后于先进国家,错失赶超西方国家的宝贵时间。至于说要超越欧美模式,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自主创新"新阶段,对于我们来说更是言之尚早。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经济仍然需要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改革的方向不是"市场多一点",而是"市场多一些"!
注释:
[1] 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49页。
[2] 刘国光,2009,《有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板》,《绿叶》11-16页。
[3] 李佐军,2009,《市场化改革_如何健康推进》,《金融经济》,18-19页。
[4] 左大培,2011,《对主流经济学的致命性批判》,《中国投资》,116页。
[5] 陶永谊,2011,《互利:经济的逻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一版。
[6] 陈志武,2011,《没有中国模式这回事》,《南方人物周刊》,67页。
[7] 吴敬链,2011,《辨证的看经济调控》,《新经济导刊》,12-13页。
作者简介:刘磊(1981年),男,湖北大冶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