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探明黔西北——滇东北地区野生金铁锁资源分布情况,通过走访、查阅相关资料,对比卫星数据图,确定其可能分布区,拟定调查路线,对每个可能的金铁锁居群以5×5米为一个样方,按照“梅花形”取样法进行样地调查,记录其海拔、经纬度、伴生植物、生境等信息。结果显示,受自然界及人为破坏等影响,金铁锁数量已极其稀少,因此建立长效可行的保护机制刻不容缓。
关键词: 黔西北—滇东北;金铁锁;居群;生物学
基金项目:毕节市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项目(毕科合(2014)06号)。贵州省社发公关项目“金铁锁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就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黔科合SY字〔2015〕3027号)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9.030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金铁锁属(Psammosilene)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1-4],又名独定子、对叶七、麻参等,主要分布于四川、西藏、云南和贵州等地[1-3]。首载于《滇南本草》,药用历史悠久,以根入药,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散瘀、消肿、祛风湿、止痛等功效[4-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皂苷在抑菌抗菌上疗效显著。由于金铁锁生境独特(见图1,图2),种子发芽率极低,且生长周期长,在自然环境生长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6],从而严重制约了金铁锁的应用前景,加之近年来市场需求的扩大,金铁锁野生资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8]。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地方植物资源名录、走访及谷歌地图对比,结合前期对各分布区的初步调查,确定黔西北——滇东北金铁锁居群样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威宁县、六盘水市钟山区、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昭阳区、巧家县、鲁甸县、曲靖市会泽县,东经104°44'~103°31',北纬26°31'~27°24',海拔1890米~2510米,共确定了11个样地点,结合前期调查,因样地金铁锁极其稀少,采样点设置为5×5米进行调查。记录居群海拔、坡向、土壤性质、样方株数等数据,如表1所示。
2 结果分析
对可能存在金铁锁居群的11个样地点调查结果显示,有7个样地点发现野生金铁锁分布,其中2个样地点分布数量相对较多,其余4个样地点未发现金铁锁分布,但样地点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采挖坑,推测是采挖金铁锁留下的。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黔西北——滇东北区域有野生金铁锁资源分布,但具体分布区及分布数量未有较为详实的数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金铁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在同一面山坡上,金铁锁集中分布于海拔落差较为一致的区域,高于或低于集中分布区,很难有所发现,在同一水平面上,绵延数公里均可发现资源分布,植株数量往往呈现一定差异。
居群内数量普遍稀少,常见为独株分布,植株间分布距离往往相距数米乃至数十米,少见密集群体,石缝、陡坡、林缘地带为集中分布区,在地势平缓、相对肥沃、保水良好的低洼地带分布较少,偶见一年或两年生金铁锁资源分布于因流水冲击形成的低洼平地中,推测为因流水作用而带来的种子萌发所致。
据不同时间段的调查结果显示,野生金铁锁绝大部分均已开花结实,因种群密度较小,加之植株矮小等因素影响,结实率较低,且不饱满种子比率较高,经采种剥壳观察,种子约10%已被虫蛀。由于金铁锁种子没有休眠期或后熟作用,条件事宜即可萌发,在黔西北地区,因秋冬季节降水及雾天时间较多,金铁锁种子往往在冬季来临前就已发芽,若在打霜前能形成具有一定直径的根部,便可抗过霜期的冻害,霜期过后,金铁锁叶片从绿色变为红色,表明其已进入越冬准备。种子萌发实验表明,金铁锁种子25℃时,3天左右即开始露白,15天可出苗整齐,野外环境下,若在秋季种子萌发时出现霜冻或低温天气,种苗存活的可能性较小,自然环境下不利于其自身繁殖。
金铁锁生长环境恶劣,多生长于陡峭山坡上,土壤破碎,多为石灰岩且干旱少雨,这些不利因素可能是其逐渐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金铁锁地上部为匍匐状生长,植株矮小,喜光、怕涝,导致其在小灌木下、水洼地等处不能良好生长,这一生活习性导致金铁锁野外自行扩繁难度极大。
随着近年来以金铁锁入药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不断增多,金铁锁种植企业产能跟不上,导致野生金铁锁资源遭到了灭绝性采挖。通过近三年对威宁县金铁锁野生分布区的跟踪调查,2013年在黑石镇、迤那镇等居群分布地,还可见大量野生资源的分布,2016年春天去观察时,在方圆100米范围内仅找到两株,且均生长于石头狭缝中,分布地留下了大量的采挖坑,推測仅有的资源为无法采挖才幸免于难的。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导致金铁锁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为利益驱使,现在金铁锁每公斤干品售价为280元左右,种子每公斤400元,对于资源分布区周边村民诱惑较大,导致无节制采挖,对野生资源造成不可逆破坏。其二为金铁锁种植基地少,种植难度较大,加之种植周期长,通常需要3~5年才可进行采挖,导致商品金铁锁跟不上市场需求步伐而加剧价格的攀升。经实地走访调查,在黔西北——滇东北区域仅有如威宁迤那镇、雪山镇、黑石头镇等几个金铁锁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均较小,普遍不足十亩,产能有限。近几年,地方政府加强了对金铁锁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禁止进行采挖,同时委托一些合作社进行野生抚育,通过这些有力的保护措施,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6): 448.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00.
[3]兰茂.滇南本草(第一卷)[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6,86.
[4]吴征镒.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06):247-248.
[5]侯小琪,李丹,赵厚涛,等.贵州威宁县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资源的调查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82-84.
[6]谢晖,钱子刚,杨耀文.云南金铁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的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26(01):8-10.
[7]赵立久,钟燕,赵承友,等.苗药金铁锁的研究保护[J].北方药学,2006,3(02):12-14.
[8]朱常成,徐士奎,钱子刚,等.金铁锁的地理分布及分布区的初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01):28-31.
作者简介:陈杰,硕士,毕节市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繁育。
通讯作者:李恒谦,本科学历,毕节市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繁育。
关键词: 黔西北—滇东北;金铁锁;居群;生物学
基金项目:毕节市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培育”项目(毕科合(2014)06号)。贵州省社发公关项目“金铁锁野生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就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示范”(黔科合SY字〔2015〕3027号)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9.030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Y.Wu)为石竹科(Caryophyllaceae)金铁锁属(Psammosilene)植物,为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1-4],又名独定子、对叶七、麻参等,主要分布于四川、西藏、云南和贵州等地[1-3]。首载于《滇南本草》,药用历史悠久,以根入药,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散瘀、消肿、祛风湿、止痛等功效[4-5],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皂苷在抑菌抗菌上疗效显著。由于金铁锁生境独特(见图1,图2),种子发芽率极低,且生长周期长,在自然环境生长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6],从而严重制约了金铁锁的应用前景,加之近年来市场需求的扩大,金铁锁野生资源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8]。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地方植物资源名录、走访及谷歌地图对比,结合前期对各分布区的初步调查,确定黔西北——滇东北金铁锁居群样地位于贵州省西北部的赫章县、威宁县、六盘水市钟山区、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昭阳区、巧家县、鲁甸县、曲靖市会泽县,东经104°44'~103°31',北纬26°31'~27°24',海拔1890米~2510米,共确定了11个样地点,结合前期调查,因样地金铁锁极其稀少,采样点设置为5×5米进行调查。记录居群海拔、坡向、土壤性质、样方株数等数据,如表1所示。
2 结果分析
对可能存在金铁锁居群的11个样地点调查结果显示,有7个样地点发现野生金铁锁分布,其中2个样地点分布数量相对较多,其余4个样地点未发现金铁锁分布,但样地点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采挖坑,推测是采挖金铁锁留下的。
3 讨论
据文献报道,黔西北——滇东北区域有野生金铁锁资源分布,但具体分布区及分布数量未有较为详实的数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域金铁锁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在同一面山坡上,金铁锁集中分布于海拔落差较为一致的区域,高于或低于集中分布区,很难有所发现,在同一水平面上,绵延数公里均可发现资源分布,植株数量往往呈现一定差异。
居群内数量普遍稀少,常见为独株分布,植株间分布距离往往相距数米乃至数十米,少见密集群体,石缝、陡坡、林缘地带为集中分布区,在地势平缓、相对肥沃、保水良好的低洼地带分布较少,偶见一年或两年生金铁锁资源分布于因流水冲击形成的低洼平地中,推测为因流水作用而带来的种子萌发所致。
据不同时间段的调查结果显示,野生金铁锁绝大部分均已开花结实,因种群密度较小,加之植株矮小等因素影响,结实率较低,且不饱满种子比率较高,经采种剥壳观察,种子约10%已被虫蛀。由于金铁锁种子没有休眠期或后熟作用,条件事宜即可萌发,在黔西北地区,因秋冬季节降水及雾天时间较多,金铁锁种子往往在冬季来临前就已发芽,若在打霜前能形成具有一定直径的根部,便可抗过霜期的冻害,霜期过后,金铁锁叶片从绿色变为红色,表明其已进入越冬准备。种子萌发实验表明,金铁锁种子25℃时,3天左右即开始露白,15天可出苗整齐,野外环境下,若在秋季种子萌发时出现霜冻或低温天气,种苗存活的可能性较小,自然环境下不利于其自身繁殖。
金铁锁生长环境恶劣,多生长于陡峭山坡上,土壤破碎,多为石灰岩且干旱少雨,这些不利因素可能是其逐渐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金铁锁地上部为匍匐状生长,植株矮小,喜光、怕涝,导致其在小灌木下、水洼地等处不能良好生长,这一生活习性导致金铁锁野外自行扩繁难度极大。
随着近年来以金铁锁入药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不断增多,金铁锁种植企业产能跟不上,导致野生金铁锁资源遭到了灭绝性采挖。通过近三年对威宁县金铁锁野生分布区的跟踪调查,2013年在黑石镇、迤那镇等居群分布地,还可见大量野生资源的分布,2016年春天去观察时,在方圆100米范围内仅找到两株,且均生长于石头狭缝中,分布地留下了大量的采挖坑,推測仅有的资源为无法采挖才幸免于难的。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导致金铁锁濒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为利益驱使,现在金铁锁每公斤干品售价为280元左右,种子每公斤400元,对于资源分布区周边村民诱惑较大,导致无节制采挖,对野生资源造成不可逆破坏。其二为金铁锁种植基地少,种植难度较大,加之种植周期长,通常需要3~5年才可进行采挖,导致商品金铁锁跟不上市场需求步伐而加剧价格的攀升。经实地走访调查,在黔西北——滇东北区域仅有如威宁迤那镇、雪山镇、黑石头镇等几个金铁锁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均较小,普遍不足十亩,产能有限。近几年,地方政府加强了对金铁锁野生资源的保护工作,禁止进行采挖,同时委托一些合作社进行野生抚育,通过这些有力的保护措施,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6): 448.
[2]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00.
[3]兰茂.滇南本草(第一卷)[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6,86.
[4]吴征镒.云南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06):247-248.
[5]侯小琪,李丹,赵厚涛,等.贵州威宁县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资源的调查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15,(61):82-84.
[6]谢晖,钱子刚,杨耀文.云南金铁锁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保护的初步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26(01):8-10.
[7]赵立久,钟燕,赵承友,等.苗药金铁锁的研究保护[J].北方药学,2006,3(02):12-14.
[8]朱常成,徐士奎,钱子刚,等.金铁锁的地理分布及分布区的初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01):28-31.
作者简介:陈杰,硕士,毕节市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繁育。
通讯作者:李恒谦,本科学历,毕节市中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药用植物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