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结尾方式初探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收口”和“点睛”便是结尾的神圣使命。完美的结尾,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结尾艺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结尾方式。
  一、总结式结尾
  讲完一节课后一般根据板书将新课内容进行总结,找关键词、重点处概括结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如:在讲授《做什么事最快乐》这篇文章时,到了课堂尾声处,要总结全篇,可以采用这一方式结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小青蛙一起弄明白了,做对别人有用的事就会觉得最快乐。让我们像小青蛙、啄木鸟、水牛、蜜蜂一样,多为别人做有用的事,个个都成为最快乐的人。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重点。
  二、拓展式结尾
  课本上涉及的内容广泛,天文地理,诸子百家,若不适当拓宽教学内容,会把学生引入一个狭小的认知天地。因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很有必要。现在农村也在不断发展,电脑正悄悄地走进农村家庭,所以课堂结尾可以给学生悬念,让其课后查阅验证,以巩固新知。例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它是根据鲁迅的小说《故乡》节选出来的,课文描写了一个健壮朴实、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找《故乡》阅读,了解全貌。又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使同学们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对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无比痛恨。
  三、唱游式结尾
  音乐能使虚无的内容变成立体可感的幻觉影像。对于一些情感较强烈的课文来说,采用“唱游式”的结尾方式可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的乐曲中得到陶冶,同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情韵”。如:在课文《春风吹》、《北京》、《亲人》将要结束时,教师恰当地把歌曲《春天在哪里》、《我爱北京天安门》、《爱我中华》引进课堂,作为这堂课的尾声。
   可见,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匠心独运,巧妙结尾,定会获得无穷的裨益。
  四、回味式结尾
  教师借助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艺作品等,在课堂原有气氛的基础上,巧妙引入,结尾再起波澜,拨响听者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强烈的共鸣。如教《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结尾可以让同学们配乐唱一唱这首歌,让同学们能够哼唱着走出课堂。这样不仅有利于同学们记忆课文,而且可以使同学们的情感得以升华,使课堂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对比式结尾
  比较区别式是将传授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把握异同,区分优劣,使学生更深刻、更正确的理解知识的结尾方式。如学习了鲁迅《风筝》后,可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样也是回忆儿时放风筝的周粲的《满天的风筝》,《满天的风筝》所描写的是那种快乐、满足、骄傲的形象,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风筝》中所特有的那种情感,笼罩着深沉的悲哀:无法补过,无法释怀,悲哀之至,让人在心灵的震撼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文章的丰富意蕴。
  通过比较,既总结了新学的知识,也复习了旧知识,并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更准确,掌握更透切。
  六、悬念式结尾
  这种方式是教师在结课时,或为下次上课留下伏笔,使教学内容自然地进行过渡,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或在下课前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留给同学思考,将课堂进行延伸,课虽尽而意无穷。如学习《斑羚飞渡》后,结合“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作这样结尾:课文中展示了一幅幅凄美的图画,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角色,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而动物应该有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权利。请同学们想一想,对珍稀动物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问题一出就激发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
   这样的结语,给学生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引起学生强烈的悬念,能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既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化、内化,又活跃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七、欣赏品评式结尾
  在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品评课文,感受课文的立意美、情感美和语言美。可以让学生高声地朗读;或低声慢吟,领悟课文的神韵;或由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再加上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也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总之,结尾无定法,好在巧用中。精彩的教学结尾会给一节课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它不仅可以归纳全篇,深化主题,而且可以把教学的内容提炼、升华,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入到更深、更广阔的领域,将教学推向高潮。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说到:数学有两个侧面,它是欧几里德式的严谨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也就是说,数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教会学生把生活数学化的同时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后进生在数学教学中是很普遍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回首自己的学习历程,小学、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0万字的平衡语料库进行系统分析与标记,证明了选择类关联成分可兼用于语篇,并以一定的标准,试图穷尽列举汉语中可用于语篇的选择类关联成分,最后采用一定的方案,找出其中的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  [关键词]汉语;语篇;选择类关联成分    关联成份是语篇中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关于选择类关联成分的研究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
期刊
新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这样对我们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开展,要求教师也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面对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下面本人就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分析个性特征,重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  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育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而有了“因
期刊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实施依据  (一)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看需要自
期刊
思考一:学生喜欢阅读吗?  一般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媒体传播的多样化,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阅读量也随之大大减少。其实不然,随着现代家庭经济条件不断地提高,图书刊物量也随之增多,因而孩子也越来越早、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文字阅读,其阅读兴趣已相当地浓厚。逢节假日,学生在书店里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半天不挪步;不少学生还到图书馆办理了图书借阅卡,一个假期至少看十几本书;在家里,多数孩子的小房间里的
期刊
每到玉米成熟期,由于受气候的影响,玉米容易生病,导致产量减少,所以对玉米病的防治相当重要。下面就几种常见的玉米病和防治方法谈一谈。  关于玉米小斑病。这种病和7月份降雨量大小和小斑病的发病程度有很大关系。降雨早,病株率上升早,反之就晚,当病株率达70%时,病叶率才开始自下而上的发展。对此病的防治方法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500倍液……在进行防治时,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技能。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充满智慧的问题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语文教学要注意提问的艺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 提问艺术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提问是教师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理论是所有社会分层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这一理论派别对社会分层、社会不平等有着较多的探讨,也对这些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给出了相当多的解释。本文从马克思的立场出发,对他的社会分层理论进行一次梳理,并论述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社会分层 阶级 阶级斗争    一、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体系的立足点是“唯物史观”,观察角度是“批判角度”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情绪也不稳定,好动,且富于幻想。语文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组织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顺应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精心设计教学法  新课改的实施,使语文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小学生爱说爱闹、敢想敢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