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脏移植是目前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尽管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预后已经明显改善,但心脏血管移植物病变(CAV)是患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CAV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机 构】
:
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430022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脏移植是目前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尽管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预后已经明显改善,但心脏血管移植物病变(CAV)是患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CAV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渐进性颅内加压脑死亡模型,观察撤除抢救措施后脑死亡至心脏死亡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方法 将新西兰兔15只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A组)、脑死亡4h组(B1组)及脑死亡8h组(B2组),每组5只.A组维持麻醉8h,开颅置入10号Foley球囊导管后不加压,B1、B2组加压复制脑死亡后分别维持4、8h,监测脑死亡建立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变化及撤除抢救措施后M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脑死亡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及肺水含量的影响.方法 大鼠1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脑死亡组(B组)及CGRP处理组(C组),每组5只.A组持续麻醉维持12h,B组呼吸、循环支持下维持脑死亡状态12h.C组于脑死亡模型建立后静脉输注CGRP 3 μg/kg,随后给予CGRP 0.5μg/(kg·h)持续输注维持12h,维持脑死亡状态12 h.
我们应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通过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提高脂肪干细胞(ADSCs)分泌及促血管新生能力.一、材料与方法参照文献[1]方法原代培养ADSCs,P4代ADSCs以L-DMEM+ 1%胎牛血清(FBS)培养.实验分5组:SDF-1刺激组加入终质量浓度0.5 mg/L的SDF-1,CXCR4封闭组、CXCR7封闭组分别以10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和细胞核增殖抗原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53和Ki-67在87例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87例肝细胞癌患者中,p5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有相关(P<0.05),与其他指标无明显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腹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建立腹壁轴形缺血再灌注损伤皮瓣模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再灌注前1h及术后6d内每日腹腔注射红花黄色素[40 mg/(kg·d)],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 h测皮瓣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术后第7天,观察皮瓣成活率、皮瓣组织学变化及多形核白细胞(PMN)计数.结果 相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办的第五届全国全脊椎肿瘤切除学习班暨脊柱外科新技术论坛将于2014年5月9日至12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课程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授课以脊柱肿瘤治疗、颈枕部手术、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信号转导通路在胃泌素抑制大肠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胃泌素、丙谷胺各设5个浓度梯度,分别为6.25、12.50、25.00、50.00、100.00 mg/L和8.00、16.00、32.00、64.00、128.00 mg/L.运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改变,确立5-肽胃泌素和丙谷胺处理HT-29细胞的最佳浓度;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肌源性干细胞(M DSCs)是从骨骼肌分离出的多能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细胞,本实验旨在观察MDSCs在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过程中Wnt3a和Wnt5a的表达差异,探讨两者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出生24 h SD乳鼠,实验试剂:Ⅱ型胶原酶、分散酶、胰蛋白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MEM培养基、小鼠抗大鼠结蛋白(Desmin)一抗、胎牛血清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在肝门阻断所致肠道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L)、假手术组(Sham)、肝门阻断组(HIO)和罗格列酮预处理组(Ros).采用Pringle's法行肝门阻断,持续30 min.解除阻断血流恢复2h后,测定回肠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人工软骨材料,探讨其细胞相容性.方法 将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与0.5%二氧化硅(SiO2)及1%~5%羟基磷灰石(HA)复合制备成复合材料,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材料的细胞毒性及兔软骨细胞增殖状况;比色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PHEMA材料加入0.5% SiO2不改变软骨细胞增殖活性;软骨细胞活性与PHEMA/0.5% SiO2材料中HA含量有关;并且P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