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后,核心素养就成为教育界热议的关键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在不同学段与课程的落实来实现的,进而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生存关键能力。语文课程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石。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始终在路上,已经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加有效,分别从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学 核心素养 有效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W[2019]GH20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94-03
引言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确定了以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来推动课程改革。《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还提出教育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特点,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关键能力。这就代表,将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结合,落实到各个学科核心素养上,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语文在所有学科中均占据了基础性地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養应该发挥该学科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该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选自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返还于生活中。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从课上与课后着手。课上,教师可以运用真实案例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课后,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安排读写方面的作业,作业布置具有伸缩性,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文章最后“如果我学得了……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教师在课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的真实事例。回想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教诲,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有担当的人。也就是应用生活化的主题教学,使学生在课上的思维面向生活,利用生活中母亲的形象带给学生熟悉感,继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亲的角色,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情感。
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针对课题《我的母亲》展开,可以是读后感的形式针对课文细节描写展开深度挖掘,也就是布置以咬文嚼字为主旨的读后感作业,可以以自己的母亲为描述对象进行一段细节描述,作业字数无具体的要求,这样既给学生留下比较具有伸缩性的课后作业时间,又使学生对课上所学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知识进行了巩固(课文主要应用细致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二、教学素材的不断积累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可以说其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储备有大量的文学知识,以此为基础,开展活动。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也是保证其学习效率的基石,更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回首过去,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方面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教学方式大多千篇一律,缺乏新颖之处,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在此情况下,想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变得极为艰难。新时期下,基于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够更有学习的动力,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而这就要教师做到对教学素材的不断积累和运用,使这些素材既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具有反映课文多种知识和情感的表现。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PPT给学生进行展示,而PPT的表现内容就需要十分丰富,课文中首先是对滁州这个地区朝暮四季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有山峰、树木、流水、飞鸟等等,教师准备的PPT内容就可以针对性地展示一些滁州幽深秀美的景物的图片、视频,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图片、视频较为感兴趣,能够凝聚其注意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随后,课文又展开了有关人文景观的描述,在秀美景观下游客络绎不绝,十分热闹的场景,有欢唱的人,有休息的人,有老人,有孩子,同时作者作为当地官员,与百姓一起游赏宴饮,与民同乐。教师对课文中人文情境的描写也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引入,这就反映了《醉翁亭记》所描绘的景观和人文“和乐”的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下,教师又将课文的素材做了延伸,即作者欧阳修当时为官的状况(为遭谗离职的几个同僚上书分辩而被贬滁州),课文中所体现的“乐”,正与作者的境遇“苦”做出了鲜明的呼应,从而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课堂素材,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兴趣,又全面地还原了课文写作时的情境画面,使学生对课文知识及其表达的情感都有了十分深入的认识。
三、阅读教学的发掘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阅读。课内阅读可以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和通览课文,课外阅读则可以拓宽视野和提升阅读技巧。想要提高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每一篇文章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学生能否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能否体会到文章的表现形式,这与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密不可分。当下的教学模式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在老师对同学的整体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根据所教的内容,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说,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平台将课文内容与计算机上的图片视频相结合,将原本书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化成鲜活的图像,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教师在教学《口技》时,分析完课文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口技的原声,再结合课文中“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的描写,这样就从视觉转化到了听觉,从多角度来鉴赏文章,充分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另外,在阅读时注重剖析语言的结构,也可以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语文作为最基础的语言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对朱自清先生的《春》进行分析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技巧,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感悟语言的美。找出几个简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回到课文,深挖主旨,感受课文中的手法对课文主旨的表现有何作用,看是否对自己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学生经过对语言探究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提高阅读课文和分析课文的能力,对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必然益处多多。
四、人文教学的培养
新时代语文教育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这也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相辅相成。切实发展学生的情感素养,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学生有所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当作者表达了一些正能量且有特殊意义的复杂情感,许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就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去深挖情感,引领学生去感受这些情感。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章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这样的情节教师可以创设场景,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父爱。这样既教会了学习的方法,又让同学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增加感情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语文课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这篇文章时,在多媒体平台上展出放风筝时小孩子们的神态动作并结合原文的心理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剖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情感的变化,体会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细腻感情。教师可在其中穿插一些细节,展现真挚的亲情和温馨的兄弟之情,使学生融入其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往深处挖掘文章的内涵,使学生理解起来不再那么困难。发展人文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从学生的情感方面进行渗透并上升到精神品质方面。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巩固与发展。
五、教学法的多元化
纵观现代社会发展,任何领域,单一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与现代社会相融。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路上的一个阻碍。所以,为结合新时期教学要求,教师应该着重改善现有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情境创设或是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备课时,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特点,考虑采用哪种方式。
例如当学习到《蚊子和狮子》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蚊子和狮子,使其能够融于故事情境中。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以采取分组搭配的方式,将整个故事分成几段表演,每组学生表演一段,同时在扮演前,教师留给每组学生一定的小组讨论时间,学生自行讨论角色设置、台词修改和情感表达等部分,从而教师完成了情境教学与合作讨论教学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随后,在确定学生的角色后,就可以参照教材内容让其模仿各自角色语气进行对话,教师可以扮演旁白的角色,用于介绍和推进故事发展。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角色扮演的学生、以及其他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说说表演中的有趣之处。而学生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配合,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引导相继对角色扮演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评说。这种给学生创造情境和合作条件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一组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到针对表演的讨论之中,并从中获得思考的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深层内涵,同时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核心素养就在身边。
结束语
課程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表明我国的教育也正在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是目标。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承担着母语教育、母语素养的培育及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任。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课程后的具体表现。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贯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才能使其得到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下,教学不容易陷入误区,会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19-223.
[2]陈彩虹,赵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121-128.
【关键词】初中教学 核心素养 有效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武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WW[2019]GH20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2-0194-03
引言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确定了以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来推动课程改革。《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还提出教育部门应该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特点,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关键能力。这就代表,将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结合,落实到各个学科核心素养上,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语文在所有学科中均占据了基础性地为,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養应该发挥该学科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一、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该课程中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选自生活中的教学素材返还于生活中。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从课上与课后着手。课上,教师可以运用真实案例开展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课后,教师则可以给学生安排读写方面的作业,作业布置具有伸缩性,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时,文章最后“如果我学得了……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教师在课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与多媒体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的真实事例。回想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教诲,以此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有担当的人。也就是应用生活化的主题教学,使学生在课上的思维面向生活,利用生活中母亲的形象带给学生熟悉感,继而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母亲的角色,体验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情感。
教师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针对课题《我的母亲》展开,可以是读后感的形式针对课文细节描写展开深度挖掘,也就是布置以咬文嚼字为主旨的读后感作业,可以以自己的母亲为描述对象进行一段细节描述,作业字数无具体的要求,这样既给学生留下比较具有伸缩性的课后作业时间,又使学生对课上所学的语文阅读和写作知识进行了巩固(课文主要应用细致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
二、教学素材的不断积累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绝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可以说其体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学生储备有大量的文学知识,以此为基础,开展活动。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不断探索的动力,也是保证其学习效率的基石,更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回首过去,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方面并未给予过多的关注,教学方式大多千篇一律,缺乏新颖之处,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习质量无法保证。在此情况下,想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变得极为艰难。新时期下,基于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够更有学习的动力,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而这就要教师做到对教学素材的不断积累和运用,使这些素材既让学生产生兴趣,又具有反映课文多种知识和情感的表现。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PPT给学生进行展示,而PPT的表现内容就需要十分丰富,课文中首先是对滁州这个地区朝暮四季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有山峰、树木、流水、飞鸟等等,教师准备的PPT内容就可以针对性地展示一些滁州幽深秀美的景物的图片、视频,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图片、视频较为感兴趣,能够凝聚其注意力,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随后,课文又展开了有关人文景观的描述,在秀美景观下游客络绎不绝,十分热闹的场景,有欢唱的人,有休息的人,有老人,有孩子,同时作者作为当地官员,与百姓一起游赏宴饮,与民同乐。教师对课文中人文情境的描写也以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引入,这就反映了《醉翁亭记》所描绘的景观和人文“和乐”的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下,教师又将课文的素材做了延伸,即作者欧阳修当时为官的状况(为遭谗离职的几个同僚上书分辩而被贬滁州),课文中所体现的“乐”,正与作者的境遇“苦”做出了鲜明的呼应,从而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课堂素材,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既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兴趣,又全面地还原了课文写作时的情境画面,使学生对课文知识及其表达的情感都有了十分深入的认识。
三、阅读教学的发掘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阅读。课内阅读可以帮助构建知识体系和通览课文,课外阅读则可以拓宽视野和提升阅读技巧。想要提高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注重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每一篇文章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学生能否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能否体会到文章的表现形式,这与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密不可分。当下的教学模式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在老师对同学的整体学习情况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根据所教的内容,选择合适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说,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平台将课文内容与计算机上的图片视频相结合,将原本书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化成鲜活的图像,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参与率。教师在教学《口技》时,分析完课文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口技的原声,再结合课文中“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的描写,这样就从视觉转化到了听觉,从多角度来鉴赏文章,充分感受到文章的魅力。另外,在阅读时注重剖析语言的结构,也可以有效地提升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语文作为最基础的语言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例如,对朱自清先生的《春》进行分析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技巧,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感悟语言的美。找出几个简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回到课文,深挖主旨,感受课文中的手法对课文主旨的表现有何作用,看是否对自己以后的写作有所帮助。学生经过对语言探究的过程,可以更好地提高阅读课文和分析课文的能力,对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必然益处多多。
四、人文教学的培养
新时代语文教育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这也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相辅相成。切实发展学生的情感素养,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学生有所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当作者表达了一些正能量且有特殊意义的复杂情感,许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就不能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去深挖情感,引领学生去感受这些情感。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章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这样的情节教师可以创设场景,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感受作者是如何表达父爱。这样既教会了学习的方法,又让同学们体会了父爱的伟大,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增加感情的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语文课文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理解。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风筝》这篇文章时,在多媒体平台上展出放风筝时小孩子们的神态动作并结合原文的心理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剖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情感的变化,体会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细腻感情。教师可在其中穿插一些细节,展现真挚的亲情和温馨的兄弟之情,使学生融入其中,这样教师就可以往深处挖掘文章的内涵,使学生理解起来不再那么困难。发展人文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从学生的情感方面进行渗透并上升到精神品质方面。长期坚持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巩固与发展。
五、教学法的多元化
纵观现代社会发展,任何领域,单一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与现代社会相融。教育领域同样如此,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路上的一个阻碍。所以,为结合新时期教学要求,教师应该着重改善现有的教学手段,例如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情境创设或是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程的热情。因此教师进行备课时,要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特点,考虑采用哪种方式。
例如当学习到《蚊子和狮子》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蚊子和狮子,使其能够融于故事情境中。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以采取分组搭配的方式,将整个故事分成几段表演,每组学生表演一段,同时在扮演前,教师留给每组学生一定的小组讨论时间,学生自行讨论角色设置、台词修改和情感表达等部分,从而教师完成了情境教学与合作讨论教学的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随后,在确定学生的角色后,就可以参照教材内容让其模仿各自角色语气进行对话,教师可以扮演旁白的角色,用于介绍和推进故事发展。表演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角色扮演的学生、以及其他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说说表演中的有趣之处。而学生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地进行配合,学生会通过教师的引导相继对角色扮演的过程进行分析和评说。这种给学生创造情境和合作条件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使一组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到针对表演的讨论之中,并从中获得思考的收获。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故事的深层内涵,同时引导学生说出故事带给自己的启示。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核心素养就在身边。
结束语
課程改革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表明我国的教育也正在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学生核心素养需要通过学科核心素养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基础,学生核心素养是目标。语文作为母语学科,承担着母语教育、母语素养的培育及传递主流价值观的重任。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课程后的具体表现。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贯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才能使其得到落实。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下,教学不容易陷入误区,会成为语文教学发展的指路明灯。
参考文献:
[1]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219-223.
[2]陈彩虹,赵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全国第十届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