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意识游离于肉体,当神经铰接于网络,奇幻的视窗便闪电般地构筑起来。
他叫凯斯,是个“城市电脑牛仔”。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跨国企业集团和犯罪组织竞相控制全球电脑系统,并且肆无忌惮地进行信息大战。这个网络独行侠是生活极不稳定的下层阶级,但他却能够使自己的大脑神经系统与全球电脑系统相连通,并可闯入各种网络,利用人工智能体为自己服务。
借助这一本事,凯斯受雇于一家公司,当起了信息的窃贼,同时得以逃避纷繁恼人的现实世界,在电脑创意空间里浪游。这是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所讲述的故事。如果说,这一幻想在二十多年前还显得离谱的话,那么,放在今天来看,恐怕很少会有人将其视为无稽之谈了。
科学家设想,再过大约二十年,高频带宽的通讯技术业已成熟,人类将进入神经植入时代。可通过神经网络来直接与人脑沟通,市面上会出现种类繁多的神经植入物,目的是辅助人们的视觉、听觉、语言、记忆与推理等功能。
一种更具有挑战性的方案是把思想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通过对人的大脑进行扫描,绘制出神经细胞、轴突、树突等的位置,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具体内容的图谱。在此基础上,具有足够容量的神经计算机就可以模拟出大脑的整体结构以及它所记忆的内容。
没错,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正是诸多幻想家早就着力描述过的世界。
五十多年前,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展望过人类进化的一幅前景。人早晚会抛弃掉大自然赋予的易朽躯壳,在自然形体耗损之前,就代之以金属和塑料结构,用比盲目进化所能达到的程度更加精细而完善的电子感官去体验宇宙。早晚大脑也会死亡,但作为知觉的物质基础,它并不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可能会发展出电子智力。
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则提出,当对人体的改造从“补足”(用医疗手段恢复上帝的原来设计)变到“改进”(基因嵌入、人脑芯片、器官改良)时,新人类就诞生了。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马文·明斯基也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家不断地试图逐个神经元地复制人脑,与其让人在自然的进化中不断地摸索前进,还不如让下一步进化过程进行“非自然的选择”。
身体器官的替换或强化,通常使用的是金属或塑料,但也可以使用在体外特别培育的生物组织来代替。基于某种可以理解的心理,人们通常对人兽混杂物抱有敌意,但对同样是种间杂种的骡子,以及采用基因技术“种”出的新型杂种苹果梨、番茄、土豆之类,似乎并无恶感——我们喜欢“纯”的自己。
然而,完全可以设想,有一天,人体的许多器官及部位,都会被功能更好的人造器官和假肢所取代,最后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有机材料与技术物理器械的拼合体。甚至,“被不死的诱惑引诱而出卖他们的高贵灵魂”,将大脑与计算机联机,把记忆力进行移植、转存……人的机体,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非自然化”和“异质化”,变得越来越不“纯”,并使得人与动物的界限、人与机器的界限、自然的与非自然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复杂。到时候,我们恐怕就得给“人”下一个新的定义了。
他叫凯斯,是个“城市电脑牛仔”。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跨国企业集团和犯罪组织竞相控制全球电脑系统,并且肆无忌惮地进行信息大战。这个网络独行侠是生活极不稳定的下层阶级,但他却能够使自己的大脑神经系统与全球电脑系统相连通,并可闯入各种网络,利用人工智能体为自己服务。
借助这一本事,凯斯受雇于一家公司,当起了信息的窃贼,同时得以逃避纷繁恼人的现实世界,在电脑创意空间里浪游。这是加拿大作家威廉·吉布森于198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所讲述的故事。如果说,这一幻想在二十多年前还显得离谱的话,那么,放在今天来看,恐怕很少会有人将其视为无稽之谈了。
科学家设想,再过大约二十年,高频带宽的通讯技术业已成熟,人类将进入神经植入时代。可通过神经网络来直接与人脑沟通,市面上会出现种类繁多的神经植入物,目的是辅助人们的视觉、听觉、语言、记忆与推理等功能。
一种更具有挑战性的方案是把思想下载到个人计算机上,通过对人的大脑进行扫描,绘制出神经细胞、轴突、树突等的位置,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具体内容的图谱。在此基础上,具有足够容量的神经计算机就可以模拟出大脑的整体结构以及它所记忆的内容。
没错,我们今天所生活的世界,正是诸多幻想家早就着力描述过的世界。
五十多年前,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曾展望过人类进化的一幅前景。人早晚会抛弃掉大自然赋予的易朽躯壳,在自然形体耗损之前,就代之以金属和塑料结构,用比盲目进化所能达到的程度更加精细而完善的电子感官去体验宇宙。早晚大脑也会死亡,但作为知觉的物质基础,它并不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可能会发展出电子智力。
中国科幻作家王晋康则提出,当对人体的改造从“补足”(用医疗手段恢复上帝的原来设计)变到“改进”(基因嵌入、人脑芯片、器官改良)时,新人类就诞生了。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之一马文·明斯基也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科学家不断地试图逐个神经元地复制人脑,与其让人在自然的进化中不断地摸索前进,还不如让下一步进化过程进行“非自然的选择”。
身体器官的替换或强化,通常使用的是金属或塑料,但也可以使用在体外特别培育的生物组织来代替。基于某种可以理解的心理,人们通常对人兽混杂物抱有敌意,但对同样是种间杂种的骡子,以及采用基因技术“种”出的新型杂种苹果梨、番茄、土豆之类,似乎并无恶感——我们喜欢“纯”的自己。
然而,完全可以设想,有一天,人体的许多器官及部位,都会被功能更好的人造器官和假肢所取代,最后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有机材料与技术物理器械的拼合体。甚至,“被不死的诱惑引诱而出卖他们的高贵灵魂”,将大脑与计算机联机,把记忆力进行移植、转存……人的机体,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非自然化”和“异质化”,变得越来越不“纯”,并使得人与动物的界限、人与机器的界限、自然的与非自然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复杂。到时候,我们恐怕就得给“人”下一个新的定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