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装保卫山西》是抗战初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吕骥、夏川(笔名白炎)在山西从事抗战活动期间联手创作的一首战歌。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当时,夏川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的军政训练班第九连学习,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不久,第九连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夏川在亲闻亲历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怒潮后,抑制不住喷涌的爱国热情和豪迈诗兴,总想将所感所想尽情地抒发出来。
早在1935年,夏川从河北省正定县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亲友影响下投入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洪流中。1936年4月,他又被吸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更加积极地进行各种救亡活动。同年年底,他带领新闻专科学校的同学参加反对日军进攻绥远、要求政府讨伐冀东伪政权的“双十二”游行示威,以致被学校开除。尽管夏川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未灰心丧气,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坚决革命的决心不改,依然同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的同学们一道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在正定中学和他关系较好的且在北平多次参加过学生运动的陈大东,则是直接风尘仆仆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之主战场山西太原,夏川还听说陈大东在牺盟会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陈大东是河北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接受党的分配来到山西工作,曾在犧盟会、抗先队、军官教导团工作。
1937年6月中旬,夏川回到平山老家探亲,7月8日来到石家庄。他本来准备返回北平,可是这时七七事变爆发,火车运输已经中断。虽然他的母亲叫他回去,可是他抱定了像陈大东那样奔赴抗日前线之意,决定直接到太原参加抗战。7月14日,夏川抵达太原,很快找到陈大东,经过陈大东和牺盟总会另一位朋友董天知介绍,他被编入第三大队第七中队。
随后不久,转战于五台山抗日前线的吕骥,接到夏川写好的《武装保卫山西》歌词之后,待晚上一宿营下来就全神贯注地进入创作状态。他回想着出征抗日前线之前亲耳聆听到周恩来鼓舞人心的精彩讲演,有幸目睹周恩来气度不凡的音容笑貌,再联想到前前后后亲闻亲历的抗战一幕幕情景,灵感顿生,当即创作出了这首战歌的曲谱,随后在战士们中红红火火地教唱开来。
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省湘潭人,曾就读于长沙长郡中学和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1940年后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副主任兼音乐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届至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和第五届名誉主席。他在长期的音乐活动中,创作了近300首歌曲,其中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自由神》《凤凰涅槃》《新编九一八小调》等歌曲广为传唱。他的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
吕骥在1987年深情回忆道:提起总理,我自然要回忆起50年前,第一次在太原国民师范听他作形势报告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听我党主要领导同志的报告。他鲜明的观点、科学的分析、精练的语言、充沛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他一口气讲了五个多小时,中间没有间歇,既不吸烟,也仅喝过一两口水。结束时,大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说明1000多人被他精彩的报告带出了迷雾,对国内外的军事政治形势了解得一清二楚,胜利的信心大为提高。大约在听了他鼓舞人心的形势报告两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们就在薄一波同志的率领下,向五台山前线出发了。第二天,在行军路上,白炎同志交给我一首词《武装保卫山西》,晚上宿营后,我就谱了曲,次日上午,看到了白炎同志,交给了他。他回队之后,就教大家唱起来,从此,这首歌就开始在山西前后方流传开来。这首歌,可说是我们听了周副主席的激动人心的报告后的一个实际行动。
这首引人入胜的战歌曲调坚决果断、铿锵有力、气势磅礴,颇富山西地方风格,听起来让人激情澎湃。它首先在决死纵队中流传开来,并很快传遍了山西,传遍和响彻了整个华北战场,继而传遍了全中国。每传到一个地方,当地的歌者就因地制宜即兴将歌词中的“山西”改为自己所在的地名,于是,就热热闹闹地相继出现了《武装保卫山东》《武装保卫河南》《武装保卫长沙》,一直到《武装保卫家乡》等,遍地开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抗日热情,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
之后半个多世纪,这首抗战红歌一直久唱不衰,2005年又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歌曲作品在北京演出。经历过当年抗战生活的老年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这首歌曲,经历多少年风雨后都仍记忆犹新。著名剧作家陆柱国在为《夏雨集》写的序言中都曾不无感慨地说:“我和夏川同志相处30多个年头,其中大半时间是直接在他的领导之下工作,竟然不知道我在儿童时代最爱唱的这首歌词,原来是出自他的笔下。”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空前团结,开始打响了全面抗日战争。其间,一切爱国的音乐家“写抗战、唱抗战、宣传抗战”,并形成高潮,发挥了巨大的鼓舞动员作用。
当时,夏川在山西太原国民师范的军政训练班第九连学习,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革命活动。不久,第九连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夏川在亲闻亲历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怒潮后,抑制不住喷涌的爱国热情和豪迈诗兴,总想将所感所想尽情地抒发出来。
早在1935年,夏川从河北省正定县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亲友影响下投入北平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洪流中。1936年4月,他又被吸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更加积极地进行各种救亡活动。同年年底,他带领新闻专科学校的同学参加反对日军进攻绥远、要求政府讨伐冀东伪政权的“双十二”游行示威,以致被学校开除。尽管夏川离开了学校,但他并未灰心丧气,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坚决革命的决心不改,依然同北京大学、中法大学的同学们一道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在正定中学和他关系较好的且在北平多次参加过学生运动的陈大东,则是直接风尘仆仆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之主战场山西太原,夏川还听说陈大东在牺盟会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陈大东是河北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接受党的分配来到山西工作,曾在犧盟会、抗先队、军官教导团工作。
1937年6月中旬,夏川回到平山老家探亲,7月8日来到石家庄。他本来准备返回北平,可是这时七七事变爆发,火车运输已经中断。虽然他的母亲叫他回去,可是他抱定了像陈大东那样奔赴抗日前线之意,决定直接到太原参加抗战。7月14日,夏川抵达太原,很快找到陈大东,经过陈大东和牺盟总会另一位朋友董天知介绍,他被编入第三大队第七中队。
随后不久,转战于五台山抗日前线的吕骥,接到夏川写好的《武装保卫山西》歌词之后,待晚上一宿营下来就全神贯注地进入创作状态。他回想着出征抗日前线之前亲耳聆听到周恩来鼓舞人心的精彩讲演,有幸目睹周恩来气度不凡的音容笑貌,再联想到前前后后亲闻亲历的抗战一幕幕情景,灵感顿生,当即创作出了这首战歌的曲谱,随后在战士们中红红火火地教唱开来。
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省湘潭人,曾就读于长沙长郡中学和上海音乐专科学校。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1935年加入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1940年后任鲁迅艺术文学院音乐系主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副主任兼音乐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届至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和第五届名誉主席。他在长期的音乐活动中,创作了近300首歌曲,其中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自由神》《凤凰涅槃》《新编九一八小调》等歌曲广为传唱。他的声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
吕骥在1987年深情回忆道:提起总理,我自然要回忆起50年前,第一次在太原国民师范听他作形势报告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听我党主要领导同志的报告。他鲜明的观点、科学的分析、精练的语言、充沛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他一口气讲了五个多小时,中间没有间歇,既不吸烟,也仅喝过一两口水。结束时,大家长时间热烈地鼓掌,说明1000多人被他精彩的报告带出了迷雾,对国内外的军事政治形势了解得一清二楚,胜利的信心大为提高。大约在听了他鼓舞人心的形势报告两三天后的一个晚上,我们就在薄一波同志的率领下,向五台山前线出发了。第二天,在行军路上,白炎同志交给我一首词《武装保卫山西》,晚上宿营后,我就谱了曲,次日上午,看到了白炎同志,交给了他。他回队之后,就教大家唱起来,从此,这首歌就开始在山西前后方流传开来。这首歌,可说是我们听了周副主席的激动人心的报告后的一个实际行动。
这首引人入胜的战歌曲调坚决果断、铿锵有力、气势磅礴,颇富山西地方风格,听起来让人激情澎湃。它首先在决死纵队中流传开来,并很快传遍了山西,传遍和响彻了整个华北战场,继而传遍了全中国。每传到一个地方,当地的歌者就因地制宜即兴将歌词中的“山西”改为自己所在的地名,于是,就热热闹闹地相继出现了《武装保卫山东》《武装保卫河南》《武装保卫长沙》,一直到《武装保卫家乡》等,遍地开花,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抗日热情,极大地振奋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斗志。
之后半个多世纪,这首抗战红歌一直久唱不衰,2005年又被选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歌曲作品在北京演出。经历过当年抗战生活的老年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这首歌曲,经历多少年风雨后都仍记忆犹新。著名剧作家陆柱国在为《夏雨集》写的序言中都曾不无感慨地说:“我和夏川同志相处30多个年头,其中大半时间是直接在他的领导之下工作,竟然不知道我在儿童时代最爱唱的这首歌词,原来是出自他的笔下。”
责任编辑 /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