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棚黄瓜的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黄瓜;种植
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口感脆嫩、多汁的特点,且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冷,当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生长。因此,冬春黄瓜主要采取温室种植。黄瓜温室种植期间,管理技术不当,会给黄瓜带来很大的危害,我们经过长期实践,采取了一些种植措施,使温室黄瓜获得了高产、稳产。
一、品种选择
栽培的品种应选择早熟、耐寒性强、果实发育快的品种,适宜品种有津优10号、博杰10号、德瑞特721、中农大21号、中农大22号、中农16号等。
二、培育壮苗
大棚黄瓜播种期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或大棚电热温床)育苗。苗龄40—45天,播种量每公顷约1.5㎏。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湿,再放入55℃的热水中,水量为种子的3—4倍,不停地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然后置室温浸种1—2小时待用。
苗床土以沙壤土为宜。营养土的配制选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菜园土1/3,炉灰渣(草炭土或草木灰)1/3,腐熟农家肥1/3。营养土中加入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g/㎡,或90%敌百虫20g/㎡,或金雷多米尔5—7g/㎡进行土壤消毒。营养土应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性好。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苗床。整平床土,浇足底水,24h后播种。
从播种至子叶出土的温度,白天维持30℃左右,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降温,室温控制在20℃左右,蹲苗2d。播后的45d将小苗移到营养钵。苗期应经常保持床土的湿润,浇水要选择在晴天进行,可结合应用0.2%磷酸二氢钾 0.2%尿素追肥,施后要充分通风。以促成壮苗。
三、适时定植
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帘栽培,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苗龄40—45d时,有5—6片真叶时定植。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定值密度为6—6.75万株/hm2。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要施足基肥,平衡施肥,并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黄瓜为无限花序,结果期长,要求每1次结果后补以水肥。追肥要轻施、勤施,15d/次。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盛瓜期后,要加大水量和灌水次数,每隔5d浇水、灌水1次。
2.温度的控制
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棚温,以利缓苗。缓苗后加强保温、防冻和通风、防热烧等措施。一般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达到28—30℃时通风;阴天,适当通风,保持温度20℃左右,夜间棚温15℃(不低于10℃),大棚内小拱棚上的草帘等要早揭晚盖,以增加光照。一般小拱棚在吊蔓前拆去,4月下旬揭掉大棚边膜,顶膜一直保留到采收结束。
3.植株管理
当蔓长达30cm时,应用尼龙绳等及时吊蔓,人工辅助缠绕,改善透光条件,疏通养分输送渠道。绑蔓时顺手摘除卷须,对有侧蔓的品种应将根瓜下的侧蔓摘除,其上侧蔓可留1—2个瓜摘心。主蔓长到25片时可摘心,主蔓摘心可采用“闷小尖”的办法,即植株长至架顶时,把顶端叶子沿未展开的小尖(生长点)掐去,可使植株的营养损失较小。始花期要用100倍液的保果灵喷花保果,有利于提高前期产量。
4.收获期管理
优质的商品成熟瓜一般在谢花后10-15天即可采收。高温时果实生长快,低温时生长较慢,头瓜尤其是坠根瓜要提早采收,以免影响蔓叶及后续瓜生长。果实采收得越勤,雌花形成得越多越快。如不及时采收嫩瓜,会妨碍后续瓜的生长而形成畸形果,甚至使植株早衰。
五、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疫病的防治
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每亩用45%百菌清煙剂250克,分点布施在棚内安全处,于傍晚从里往外逐一点燃着烟后闭棚烟熏,一般7-10天施放1次,连用2-3次。
2.灰霉病的防治
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熏棚,每100平方米大棚用50克。
3.角斑病的防治
可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4.白粉虱和蚜虫的防治
可通过用黄板诱杀成虫;或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杀,喷药时在药里加适量的洗衣粉可增加药液在害虫上的粘着性,防治效果更好。
5.斑潜蝇的防治
可用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20%斑潜净1500倍液喷杀。
6.根结线虫的防治
最好的办法是高温闷棚,另外每亩用10%福气多颗粒剂1.5-2公斤与40-50公斤干细土拌均,在播种或栽苗前撒在定植穴或沟内。后期对田间零星发病植株,可在每株根基部土壤浇灌1.8%阿维菌素1000倍液加甲壳丰500倍液。
参考文献:
[1] 朴昊. 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4):170-170.
[2]丁进府, 刘杰. 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96-96.
作者简介:刘凤兰,女,大专,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8年 具有丰富的种植业理论与实践经验。
关键词:大棚;黄瓜;种植
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生植物,在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口感脆嫩、多汁的特点,且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冷,当气温低于10℃时,就会停止生长。因此,冬春黄瓜主要采取温室种植。黄瓜温室种植期间,管理技术不当,会给黄瓜带来很大的危害,我们经过长期实践,采取了一些种植措施,使温室黄瓜获得了高产、稳产。
一、品种选择
栽培的品种应选择早熟、耐寒性强、果实发育快的品种,适宜品种有津优10号、博杰10号、德瑞特721、中农大21号、中农大22号、中农16号等。
二、培育壮苗
大棚黄瓜播种期可在12月下旬至1月上、中旬,宜采用大棚加小拱棚(或大棚电热温床)育苗。苗龄40—45天,播种量每公顷约1.5㎏。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湿,再放入55℃的热水中,水量为种子的3—4倍,不停地搅拌,待水温降到30℃左右时,然后置室温浸种1—2小时待用。
苗床土以沙壤土为宜。营养土的配制选未种过瓜类作物的菜园土1/3,炉灰渣(草炭土或草木灰)1/3,腐熟农家肥1/3。营养土中加入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g/㎡,或90%敌百虫20g/㎡,或金雷多米尔5—7g/㎡进行土壤消毒。营养土应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性好。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于苗床。整平床土,浇足底水,24h后播种。
从播种至子叶出土的温度,白天维持30℃左右,夜间20℃左右。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降温,室温控制在20℃左右,蹲苗2d。播后的45d将小苗移到营养钵。苗期应经常保持床土的湿润,浇水要选择在晴天进行,可结合应用0.2%磷酸二氢钾 0.2%尿素追肥,施后要充分通风。以促成壮苗。
三、适时定植
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帘栽培,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当苗龄40—45d时,有5—6片真叶时定植。选择晴天上午或傍晚进行。定值密度为6—6.75万株/hm2。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要施足基肥,平衡施肥,并增施适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黄瓜为无限花序,结果期长,要求每1次结果后补以水肥。追肥要轻施、勤施,15d/次。整个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进入盛瓜期后,要加大水量和灌水次数,每隔5d浇水、灌水1次。
2.温度的控制
定植后要保持较高棚温,以利缓苗。缓苗后加强保温、防冻和通风、防热烧等措施。一般晴天,白天棚内气温达到28—30℃时通风;阴天,适当通风,保持温度20℃左右,夜间棚温15℃(不低于10℃),大棚内小拱棚上的草帘等要早揭晚盖,以增加光照。一般小拱棚在吊蔓前拆去,4月下旬揭掉大棚边膜,顶膜一直保留到采收结束。
3.植株管理
当蔓长达30cm时,应用尼龙绳等及时吊蔓,人工辅助缠绕,改善透光条件,疏通养分输送渠道。绑蔓时顺手摘除卷须,对有侧蔓的品种应将根瓜下的侧蔓摘除,其上侧蔓可留1—2个瓜摘心。主蔓长到25片时可摘心,主蔓摘心可采用“闷小尖”的办法,即植株长至架顶时,把顶端叶子沿未展开的小尖(生长点)掐去,可使植株的营养损失较小。始花期要用100倍液的保果灵喷花保果,有利于提高前期产量。
4.收获期管理
优质的商品成熟瓜一般在谢花后10-15天即可采收。高温时果实生长快,低温时生长较慢,头瓜尤其是坠根瓜要提早采收,以免影响蔓叶及后续瓜生长。果实采收得越勤,雌花形成得越多越快。如不及时采收嫩瓜,会妨碍后续瓜的生长而形成畸形果,甚至使植株早衰。
五、病虫害防治
1.霜霉病、疫病的防治
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每亩用45%百菌清煙剂250克,分点布施在棚内安全处,于傍晚从里往外逐一点燃着烟后闭棚烟熏,一般7-10天施放1次,连用2-3次。
2.灰霉病的防治
可用50%速克灵15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熏棚,每100平方米大棚用50克。
3.角斑病的防治
可用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4.白粉虱和蚜虫的防治
可通过用黄板诱杀成虫;或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杀,喷药时在药里加适量的洗衣粉可增加药液在害虫上的粘着性,防治效果更好。
5.斑潜蝇的防治
可用25%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20%斑潜净1500倍液喷杀。
6.根结线虫的防治
最好的办法是高温闷棚,另外每亩用10%福气多颗粒剂1.5-2公斤与40-50公斤干细土拌均,在播种或栽苗前撒在定植穴或沟内。后期对田间零星发病植株,可在每株根基部土壤浇灌1.8%阿维菌素1000倍液加甲壳丰500倍液。
参考文献:
[1] 朴昊. 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4):170-170.
[2]丁进府, 刘杰. 春季大棚黄瓜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96-96.
作者简介:刘凤兰,女,大专,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28年 具有丰富的种植业理论与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