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卫视发烧友技术交流大会点亮卫星产业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4715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7月18日,“中国第二届两岸三地卫星电视发烧友技术交流大会”在深圳华达公司召开。此次盛会是顺应两岸三地卫星电视发烧友的热切期望,由深圳华达玻璃钢通信制品有限公司与长虹网络联合举办。各地发烧友完全自发参会,会议当天会议室人员爆满,会议室外的走廊里也坐满了前来参会的发烧友,还有许多发烧友不得不在临时设的几个分会场听会。据主办方统计,参会人数超过了500人,是预期人数的3倍。
  此次发烧友大会的特约参会单位及嘉宾有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华达公司全国代理商及中国两岸三地卫星发烧友。大会由华达总经理王丹主持,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总经理杨艳辉先生致开幕词。鑫诺卫星公司前副总裁许建国介绍了卫星产业的最新情况,《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杂志社主编黄序先生给发烧友们带来了业界最新的动态及中星9号上天后国家的政策动向。卫视传媒网站“高清总动员”论坛版主杨建平先生演讲了当前高清电视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台湾烧友前辈林明煌、烧友钟志明、罗宇屏等与广大烧友们现场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中国卫星电视发烧友大会是卫星产业业内人士自发组织,参会人员和会议形式自由的不定期大会,自2000年成功举办第一届烧友大会以来,这是广大烧友第二次聚会,由业内企业提供一部分会议赞助,其他费用由烧友自理。
  据此次发烧友大会的发起人兼会议总指挥罗世刚先生说,“卫星电视发烧友对卫星电视的支持是坚定的,是推动卫星电视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有交流、被肯定的渴望,此次烧友大会的召开顺应了民意,所以会议才如此成功。”中星9号上天,农村和边远山区已经在国家的允许下收看卫星电视,广大烧友们把这种情况视为卫星电视行业政策“解冻”的前奏。据罗先生说,卫视发烧友大会会一直办下去,但第三届发烧友大会的时间尚未确定。
  记者在会议现场了解到,发烧友大会历时一天,上午是来宾发言及对卫星行业发展的讨论,下午是烧友卫星技术现场交流。整个大会气氛非常热烈,烧友们DIY卫视产品新奇夺目,烧友们相互交流心得,现场卫视器材销售一空。记者在会场边听边看,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了烧友们高烧的故事和卫视发烧友大会的一幕幕。
  
  
  会场一瞥
  
  发烧友大会是自发聚会,为期一天的会议活动没有专人维持秩序却秩序井然,除了会议室爆满,不时传出掌声和笑声以外,各项活动烧友都准时有序参加。午餐没有推杯换盏,也没有几荤几素,是赞助单位提供的装着馅饼的餐盒,是大家聚在华达公司绿荫下吃西瓜。记者没有听到抱怨和不满,看到的是发烧友脸上洋溢的兴奋。华达公司总经理王丹说,我们不是吃不起大餐,只是那样就体现不出我们发烧友艰苦奋斗的特色。几个正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发烧友表示这样的用餐形式更自由随意,他们可以来回走动认识了好多朋友,“我俩经常在卫视传媒论坛上聊天,从来没见过面,这次终于见到面了。”“我们几个刚刚见到面,却是相当熟悉的老朋友了。”笔者感觉这样温馨的场面与丰餐美酒相比,也别有一番趣味。
  
  烧友对话
  
  会议室爆满,笔者也没有挤进会场,只得坐在楼道走廊的椅子上听会议室里抑扬顿挫的发言,楼道里也坐满了烧友,笔者和烧友们很快组成了一个聊天小团体,听他们议论起来。
  
  一位高烧友一天晚上在自家阳台上调试卫星天线,不知不觉竟沉浸其中3小时,对面楼房的住户看到有人在阳台上驻留那么久,以为他要企图自杀,竟然报了警。
  中山市一位高烧友说,我在市场上看到一些卫星器材就买回家,当时不知道有什么用就当作收藏品收藏着,现在我家里到处都是卫星器材。另一位高烧友搭腔说,还有更发烧的呢,我认识一位高烧友家里的卫星器材放不下竟专门租了一个仓库存放。另一个烧友说,是呀,我要是调出我想看的卫星信号,那感觉比谈恋爱还兴奋。还有一位烧友,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买不起卫星器材,就自已研制,并把自已的研究发明送给其他的烧友,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呜呼,发烧友就是这样炼成的。
  
  烧友DIY
  
  下午的议程是技术交流和DIY展示,气氛更加活跃更具有互动性。中山市的高烧友张远明给大家展示了他自已制作的卫星信号解码器,还有烧友展示了自制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等,每一个DIY产品的展示都让烧友们眼前一亮,引来大家的追捧,DIY产品的发明人更加兴致勃勃地讲解发明的过程、产品的实用性。还有烧友把自制的卫星器材赠送给大家。
  在器材销售展区也热闹异常,珠海中大的三合一高清电视接收机被抢购一空,甚至连会议室用来演示的高清机也被高烧友打包带走。卫星器材厂家以团购的形式优惠的价格让烧友们大箱子小盒子的满载而归。
  美中不足的是,会议结束当天晚上,就有烧友在卫视传媒论坛里报怨了,没有买到中星9号卫星电视接收器材,非常遗憾。大会举办方华达公司总经理王丹得知后笑谈,要是中星9号卫星专用接收机能销售的话,那昨天肯定卖火了。■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16日,美国Echostar通信公司拥有的新一代电视直播卫星Echostar 11在海上发射升空,为其旗下的DISH Network公司进一步扩展高清等服务提供了新的能量,而在十多年前,DISH Network公司接连宣布,今年夏、秋季将在另外的22个市场推出本地HDTV服务,并从8月1日起为用户再增加17个新的国家高清电视频道的服务。届时,该公司将为用户提供112个国家高清电视频道
期刊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给娱乐产业、商业以及政府机构提供一个更高效、更物有所值的宽带网络服务。KVH工业公司(纳斯达克交易代码:KVHI)在日前宣布一项新协议,该公司将与viasat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VSAT)进行合作,准备在全球推出受欢迎的迷你broadbandsm的VSAT卫星通信服务。与压缩的24英寸(60厘米)KVH tracphone V7天线相比,在整个北美洲、加勒比、北大西
期刊
2006年的卫视传媒读者联谊会,笔者有幸参加,也有幸首次知晓了除“锅”以外,还有平板式的卫星天线。在那次会上,展示她那小巧的矩形平板外型。体积小、重量轻、风阻小、内置高频头使天线与高频头一体化、调节便利、效率高,特别适用于直播星电视接收的特点,令我难以忘怀。当时真想购置一只,因为我已有了正馈大“锅”、偏馈小“锅”,再有平板“煎饼锅”,我的卫星天线岂不样样俱全了吗?!但不菲的价格,让我却步,况且我国
期刊
作为拓展高清电视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视频点播(VOD)因能提供人性化的节目服务而受到电视家庭的广泛欢迎。为了满足美国观众收看2008北京奥运节目的迫切需求,6月30日刚在全国启动“DirecTV on Demand”服务的美国最大的直播卫星电视服务供应商DirecTV公司,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又联手获得北京奥运会美国电视转播权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推出一种新的VOD服务—北京奥运视频点播服务
期刊
高清的免费频道,此消彼长。这边刚加密了VOOM-HD和NGC-HD,那头又来了Discovery-HD及124HD。追星族手中的武器,早已升级换代。高清总动员的网友们,人手都有三合一。DVB-S2,H.264,AAC等等,逐渐成了业内流行的词汇。  有了三合一,等于买了三保险。没有地面高清吗?那就收有线高清。没有有线高清吗?那就收卫星高清。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总能找到高清。买三合一,玩的就是高清。 
期刊
荆门位于湖北中部,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西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荆门地区国土面积为12404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3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1.67万人。荆门东靠大洪山南麓,北枕荆山余脉,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形成低山坳谷、丘岗冲沟和平原湖区兼具地势,由于受特殊地貌条件的限制,我市百分之六十的农业人口只能看到1-2套信号低、效果差的电视节目,有的连荆门本地电视、广播节目都看
期刊
2008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祖国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损失。灾难使人反思,从而让人们汲取经验教训,获得智慧和力量,这是多难兴邦的真谛。实际上,卫星通信之所以成为应急通信的核心,不仅源于技术的优越性,更源于人们在灾难中获得的教训。   为推动我国卫星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将行业内的先进技术以及资源优势联合起来,在国家工
期刊
自从韩星5号升空之后,就一直成了烧友们讨论接收的热点卫星。信号处于边缘的朋友讨论的是如何提高信号质量,处于强信号地区的烧友们则讨论的是一锅多星接收了。本人所处的内蒙通辽地区(东经122.35度 北纬42.83度)韩5信号还是很高的,主收的话用正馈1米无分体铁板锅,或正馈1.2米整体镀铝锌锅,和60厘米偏馈锅,配上普通型Ku头,接收都是很好收的。信号全都能过门限,难点自然也落在了一锅多星接收上。在去
期刊
随着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临近,为全球广播机构转播北京奥运会电视正成为世界上各卫星通信公司拓展电视市场的热点。    Intelsat公司签约为欧广联卫星通信转播北京奥运高清电视    2008年6月12日,全球最大的商业卫星服务供应商国际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总裁(Intelsat)宣布,已经与欧洲广播联盟就利用卫星通信转发器传输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电视节目信号到欧洲签订了一项协议。协议规定,
期刊
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固定网、移动网、无线接入网等各个层面的网络融合正在不断加快和走向深入,随着网络技术的IP化,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互联网和电信网、固定网和移动网的边界日趋模糊,行业、网络、应用、终端等各个层面的融合也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融合的发展趋势给多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其商业模式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