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孙颐在禁中居住的岁月,远超过内里任何一位公主。
她在襁褓之中被带到宫中,由她的姨祖母太后亲自抚养,玩伴是公主跟相国千金。她在万千宠爱下一天天长大,日益妍丽的容颜与她的聪颖相得益彰,在所有人包括太后眼中,她是太子妃以及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可是在这个决定之前,没有一个人问过沈滋的意见。
成年后的某一天,他到了合宜婚娶的年纪,面对重提的旧事,他摇头,微笑着跟太后解释:“孙颐只是妹妹而已。”
她确实只是妹妹,在他的心目中,这个从他懂事开始就出现在生命里的少女,吃穿用度俨然一位公主,跟所有的手足类似,他们养在各自的母亲身边,只在佳节偶然能够见上两面,若非她过目不忘的美丽,她会跟其他公主一样,成为他记忆中微不足道的印迹。
她太尊贵,在沈滋的感受里,连她的姓氏都似乎镀有金箔,熠熠生辉,无从逼视。她的祖父是沈国赫赫有名的功臣,她的家族孕育了无数为沈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这也成了他屈从的主要原因,他无法违背先祖的遗训,沈国世代皇后,理当从孙家择其一。
于是种种都暗示,这并不是和顺美满的开始。
他以九御之礼将孙颐迎入福宁宫,合卺当夜,尚食进酒,帝后饮过三杯,递给一旁侍奉的婢女。接沈滋杯盏的宫女低垂额头,在退下之前仓促又鲁莽地掠了孙颐一眼,双目湿润的微红,眉间笼罩忧愁。沈滋亦不回避自己的目光,怅然地追逐那侍女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
未等疑惑的阴云浮上心头,翌日清晨,便有觐见的妃嫔或明或暗地向这位新晋的皇后透露那宫女非比寻常的身份,在她们看来,这皇后出身名门,长于深宫,必有精良的计谋来惩戒她们不敢挑衅的对手,忍气吞声了半个月后,中宫始终无动于衷,仿佛两军交战,未等战鼓擂响,她已不战而降——沈滋迅速擢宫女齐月茹为贵人,将一个帝王本不该示人的情爱,公然地,激烈地呈现在他新婚的妻子面前。
期望她来扭转局面的妃嫔渐渐丧失了对皇后的信心,有一些识时务的改而投向齐月茹的阵营,试探性地示好拉拢,齐月茹并未因此得意忘形,对皇后的礼数分毫不差,甚至更加殷勤。
没有因为沈滋的心有所属而感觉冷落,也不会因为齐月茹的示好而忘形得意。她的态度很像她的家族,沉默冷凝,进退自如,没有外物可以干扰她的情绪。
沈滋很注意中宫有什么动作,即便妃嫔有冒犯的行为,她不过一笑置之。只是有一次某位宫妃骄纵,失手打死一名婢女,她闻后震怒,将她逐出宫闱,在后宫掀起小小的风波,这一举使沈滋意识到,她并非懦弱,只是目前没有值得她动怒的敌手。
包括那个备受他宠爱的齐月茹。
后宫另有一个卫姓妃嫔,与这被逐出宫的妃子乃是同胞姐妹,对中宫这一举措暗恨在心,苦于报复无门,一次酒后无意吐露真言,语中有日后如何如何定要孙颐好看等言词,当时齐月茹也在场,听得悚然色变,提醒她孙家位高权重,万万不可胡言乱语。卫妃冷冷一笑:“姓孙的能当上皇后,靠得不就是她老不死的祖父能打能杀,哪天她爷爷要是归了西,看她嚣张到什么时候去!”
齐月茹见到那传说中见鬼杀鬼,见神杀神的沙场罗刹是在那年万寿节,孙老将军挟一子二孙前来宫内贺陛下生辰。那一年他五十有九,满头白发如银丝,而声如洪钟,背部直挺,双目仍如年轻时炯炯,推心置腹地向沈滋保证,语气如对稚儿幼孙:“陛下放心,有我一日,必会护住你的河山。”
沈滋淡淡一笑,似不经意地低头,晃动的酒水折射出一道冰冷的寒光。
宴罢孙老告退离席,未出宫门便被匆匆赶来的孙颐从背后唤住:“阿翁。”她泪眼早已莹然,终于在孙将军回眸的那瞬间落了下来,“阿翁,且留步。”他双目亦微红,忙以手相扶,叫了一声囡囡,似觉不妥,立刻改口称她皇后娘娘。孙颐忍泪强笑:“阿翁近来身体可好?”他答:“尚好,皇后娘娘也要保重身体。”
夜色转深,蔽住一勺残月,洒下聊胜于无的清辉几点。禁门将要落锁,女官几次催她起驾回宫,见她始终无动于衷,孙老一咬牙,将她往门内轻轻一推,道:“去,回去。”说罢自己掉头就走,再无回首。孙颐泪流满面,如何忍心,踉跄追出两步,冲着孙老的背影哽咽叮嘱:“阿翁,天寒请记得及时添衣,弟弟们若是惹了阿翁生气,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发生的这一切被处于亭台高处的沈滋尽入眼底,齐月茹拿着为他御寒的披风悄然走近,他察觉到,转头见是她,不由得微微一笑:“天这么冷,你怎么来了?”她低下头去,显现她纤长脖颈,无端脆弱可怜,他心头微陷,伸手将她揽入怀中,她将臻首靠于他胸口,低低道:“卫姐姐也来了,在楼下恭候陛下。”
他点点头,目光随意远眺,不知何时竟开始落雪,白色雪花漫洒于天地之间,轻柔地覆盖在皇后原先停留的地面。月茹好奇道:“陛下在看什么?”
他淡淡道:“今年的雪来得格外早。”
二、
卫妃甫见沈滋下阶便主动迎上去,殷勤地嘘寒问暖。月茹减慢脚步,退到距离二人三四丈远处,见卫妃在沈滋耳边低声密语,隐约能够猜到,内容必定跟孙老将军有关。
她低下头去,耳边只听见沈滋一句:“寡人心里有数。”
孙家跟皇室的关系素来微妙,沈国正是仰仗孙氏才有今天的太平基业,但是功高盖主恰好也成了一个国家安定的威胁,重要的是,他不喜孙家做事说话的态度,譬如,强迫他接受一个只见过寥寥几面的女子作为他的妻子。
卫妃透露给他的是席间她偷听到的几句话,孙将军密密叮嘱皇后,要她尽快怀上龙裔,他必会助她一臂之力。
这个愚蠢拙劣的告密并没有影响到沈滋对皇后的态度,永远若即若离,不变的似远非近,有时候他也会怀疑,心里也曾警惕,这个出自野心家族的女子,该如何凭借她出众的容貌来取悦君心。这使沈滋单方面地陷入某种高度紧张的戒备中,他提防着她,疏远着她,可是夜深人静的某一刹那,她的眼泪就像雪花,出乎意料落在他心上。 卫妃的挑衅,因为孙颐的一再退让变得越发嚣张。某一日她与齐月茹游园,遇到皇后一行人款款走近,她貌似恭谨地屈膝行礼,得到免礼的准许后才起身,语气陈恳地向孙颐道以莫名的祝贺:“恭喜姐姐,贺喜姐姐。”
孙颐大可无视对方皮里阳秋的话语,可卫妃先发制人,拉过一旁的齐月茹继续对她展开攻击:“从前齐妹妹还跟我说,羡慕姐姐有这样一位铁血丹青的祖父,更替我们沈国欣慰有孙老这一员大将,年近花甲还需栉风沐雨,苦战沙场。只恨臣妾等人的父母祖辈皆是读书人,空有一命为国效忠,苦于投身无门。”
月茹色变,矢口否认:“皇后娘娘,臣妾不是这个意思。”
孙颐淡淡看了卫妃一眼,忽地一笑:“这是你的真心话?”
“自然。”
齐月茹浑身发抖,立刻跪下,一边哭一边道:“娘娘,我没有,我没有说过。”
孙颐也不管她的哭求,审视卫妃片刻,忽地冷笑:“卫娘子有此种胸襟眼界,实属难得,那么,奉我的命下去,叫孙老将军即刻前去卫妃家中寻人,若有男丁已满十四未满五十,编制入伍,不可徇私,亦不可推托了事。”
面对孙颐这样随心所欲的决定,卫妃的脸顿时一沉:“皇后开什么玩笑,我父亲兄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之人。”
“男儿理当佩吴钩,岂能有此等畏缩之语,”她冷笑,“我阿翁书生子弟,十七岁弃笔从军,从此出生入死四十载,他做得,尔等怎会难堪此任。手无缚鸡之力亦好办,就叫我阿翁亲自督军训练,不出数月,必有所成。”
卫妃怒指她:“你!”
跪在二人中间的月茹早已泪流满面,很快沈滋闻讯赶来,穿越众女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扶齐月茹起身。她默默饮泣,在沈滋温和的追问下断断续续地还原了后妃之间的口舌之争。卫妃似酸似怨地望着沈滋,期待他的出现能给自己公正的裁决,岂料听完月茹一席话后,他反问卫妃:“皇后说错什么了?你既有忠君报国的心,何以顾左右而言东西?”
卫妃脸色顿时惨白,一惊之下跌坐在地。他看也不看她,牵着月茹的手离开这里,却有一股莫名强烈的力量促使他回头,在一干妃嫔怨憎的目光里,她依旧保持着初见他时的冷静,漠然垂头看向那名饮泣的妃子。
事后她向月茹表达过谢意。月茹忙摇头:“是皇后娘娘睿智深远,福泽过人。”她清醒地笑了笑:“不,如果不是你,他不会下达这种命令。”月茹脸色微红,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孙颐觉出她的窘迫,轻描淡写地将话题转向别处。
也是这件事,成了她跟沈滋关系的转机,月茹经常邀她去阁中小聚,沈滋也因此常常见到孙颐。她的话很少,通常都只是旁听他跟月茹的闲聊。有天沈滋带了一只九连环过来,宫中没人解得开,因此经常拿在手里把玩,进了月茹的阁子,随手就搁在一边。
闲话家常的过程中,月茹渐渐察觉到这个帝王的心不在焉。
她在他的视线尽头看见了孙颐,她拿起来看了看,一盏茶的工夫,她解开那困扰沈滋数月的九连环。
三、
她似乎聪明绝顶,很快沈滋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有一回,太后说到皇后小时候跟着六岁的长公主一起学《三字经》,嬷嬷教公主认字,皇后才三岁,就坐在桌子对面吃点心。太后一时兴起,指着书里一个字问她认不认识,孙颐摇头,嬷嬷笑着将那《三字经》倒过来放在她面前,她看着书,竟一字不差通篇念了下来——太后这才明白,因为教长公主的时候,书是倒着放在她面前,认的字自然都是倒的。
恰好长公主也在,听得这里也笑了起来:“皇后娘娘从小就比我们这一辈的姑娘灵巧,难怪这么多孙子儿子里头,孙老将军偏偏就喜欢唯一的孙女。”
沈滋听得有趣,不经意转头瞥了她一眼,撞见她也在笑,两人的目光在半空出其不意地碰了一下。
他立刻明白过来。
她看着他的时候,她只是在看着他,像看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在确认他的存在没有攻击性之后,她才低下头,露出颈后一指白腻的肌肤,仿佛某种草本植物的茎干。
每月初一十五,沈滋要宿在中宫。在此之前帝后二人一直默契地遵循分殿而睡的原则,但那一次不知道是不是掌事的小黄门昏了头,竟将皇帝的寝具铺在皇后的寝殿。帝后狭路相逢的一瞬间,孙颐先傻了眼。
他表现得比她冷静太多,抬眉瞥了她一眼,很气定神闲。
千只宫灯跃动着居心叵测的明亮火焰,他从未见过那样耀眼的光亮,将这偌大的空间映照得纤毫毕现,包括她无瑕的容颜,以及其上洇开的一点可疑嫣红。
她倒是问得直接:“陛下为什么不走?”
“寡人为什么要走?”他盯着她,脑海中有一个古怪却蠢蠢欲动的念头,人人都说你聪明绝顶,如果所言非虚,理当有妙计化解此间僵局,他想了想,“如果你有法子能让我自愿走出这道房门,那么,我就离开这里。”
“陛下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她蹙眉苦思,这思索的时间暂时看来没有尽头,他转身去书架处抽了一本书,找了一张椅子悠闲地坐下,余光处她双眉纠结,表情可爱,心底隐约一笑,她双眼忽地一亮:“来人,将齐娘子请到……”
话未说完,他先扬声道:“外援不算。”
她泄气,又愤愤地坐回椅子上,拧着十指,继续思索,目光在这屋内陈设上盘旋,期望能找出有用的道具,最后终于放弃:“太难了。”
他一怔,隐隐却有些失望,耳朵听见她的一声叹息:“让你出去实在困难,不过要是陛下在殿外,我倒是有法子让你进来。”
他被勾起了好奇心,应得相当痛快,举步出殿,然而就在脚踏出殿门的一瞬间,一道不期而至的白光掠过心底,他回头,保持着悔不当初的表情,看着她拊掌大笑,美目睥睨流转的瞬间,仿佛有万千星辰陨灭。
他愣在那里。
倘若是寻常宫妃对他做出这种事情,他多半要认为这是取悦的计谋,但是也不得不说,这手段值得他侧目一顾。而孙颐做这件事,恐怕单纯只想他走开而已。 她害怕什么,哪怕不说明,他也心知肚明。从做太子开始,齐月茹就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她是他生命的第一个女人,意义不言而喻。他沉默了片刻,将她揽入怀中,道:“你放心。”
恰好孙颐来阁中找月茹聊天,就在亭外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两个人的故事,但是她从没想过有一天她也会参与到其中,并且扮演了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
她叹了口气,她也就只叹了这一口气,如果她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他有决定的能力。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月茹的宫中。
四、
祖父的衰老,从秋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开始,孙颐连夜出宫返家,衣不解带服侍在侧,沈滋亦相当重视,亲往探视,当晚就宿在孙家。这是帝后第一次真实意义上的同榻而眠,这一次,她躲无可躲。
家中奴婢为二人更衣,低头先后退去,这段时间她瘦了很多,白色中单空落落的,却有憔悴依旧美丽的容颜。他想起新婚当日,红盖头下她漫不经心地抬起头,跳跃的火花映亮她淡色的眸,他在传言中听说过孙氏的美貌,只是冷静如他,也不由得愣了一下。
此刻她举手加额,置于膝上,向他行以大礼:“祖父年迈,牙齿松动,吞咽已成难事,陛下,他成了一个寻常的老人家。”他垂目看她,她如小兽伏跪于地,未得他许可,连动都不曾动一下。
很久之前他曾小心提防,百般谨慎,以全部心思戒备这个女子跟她的美丽,到头来发现不过是笑话一场,她岂止不在乎他,连这个后位也不过可有可无。
他沈滋这一生大场面大冒险地走过,大开大合也活过,何曾见过这类女子。
从此往后,又该怎么过?
他说:“我答应你。”
那一年的冬天,突厥再次挑衅边境,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后宫传出月茹有喜的消息,这无疑是年来阖宫上下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但对孙家孙老将军来说,却成了孙颐四面楚歌的暗示。突厥一事原本已定了虎贲少将,孙老却于重臣之列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未老,尚能为国一战。
从前他为沈国百姓而战,这一次他为的是自己远在宫内如履薄冰的爱孙而战。
沈滋盯着他,只说了一句:“退下。”
臣子跪在堂下凝望着殿上的帝王,两束目光均欠缺温度,孙老朗声重复:“臣愿领兵出战。”
他忍无可忍,一拍桌案:“你可想过皇后?”
她在乎什么?她引以为傲的姓氏,她念兹在兹的祖父。
空气中有两股势力隐约拉锯,那根无形的弦忽然绷紧,孙老一笑置之:“皇后娘娘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孙寅先是沈国的臣子,最后才是她的祖父。”
面对这迂腐老臣他已忍到极致,无话可说拂袖而去。
他瞒着孙颐,不仅仅关乎他曾向她许诺的某个决定,他只是心烦意乱,他只是烦躁不安,因为无从寻找解释,干脆连自己的心都隐瞒到底。
孙颐浑然不觉,直到某天月茹登门造访,见她盯着绣娘绣花,便捻起一根针,不由自主跟着她们一道坐下,孙颐劝她:“你有了身孕,就不要这样操劳。”齐月茹低头羞涩地一笑,仔细凝视那花朵的式样,问道:“这是给陛下做的袍子吧?”
她纠正:“是为我阿翁做的,家里都是些男孩子,怕没人记得给祖父添换冬衣。”
齐月茹一边看那料子的式样,一边听着她的话点头:“也对,塞外苦寒,是该多备一些冬衣御寒……”
迟迟听不见孙颐回应她的句子,月茹在好奇之下抬头看去,她面色苍白,双唇毫无血色,更显得那对眸子漆黑如潭底,她如此平静,平静到有些超乎常理,更加超乎常理的是她之后的句子:“今年六月,我阿翁就满六十……”
她出现在沈滋书房的那一刻起,他第一次明白了一个叫惊慌失措的成语。
她面色素白,洗尽铅华的面容强调了她眼神的冰冷。她一步步走近,而沈滋却觉得她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拉开他们的距离,她说:“为什么?”她说,“你答应过我。”她说:“我只有一个阿翁。”
她一步步逼近,每一个质问饱含沸腾的怨气,灼烧着他的理智跟神经。他忽然发现在这段关系中他竟然一无所获,只有她的愤怒,可就算愤怒也跟自己毫无瓜葛,他一度怨恨她心系之人是她的祖父,倘若是寻常男子,他便有充足充分的理由杀之而后快。
他冷冷一笑,擒住她的一只手,将她拉到自己眼前:“你有何立场责怪我?”
她咬牙切齿:“出尔反尔的小人!”
心底隐约的怒气聚拢成形,面对她这样菲薄的批评。他无法理解,更加无法厘清到底是愤怒,还是欲望在怂恿自己。
那第一眼开始就蠢蠢欲动的心魔。
倘若她在一开始就故意献媚邀宠,如果最开始她就爱上自己,如果……悚然间沈滋意识到,他在做一个连自己都觉得诱惑的假设。
她聪明绝顶,又太遥不可及,她的高贵比他还要装腔作势,他想撕碎她,或者仅仅只是衣物也行,他逼近她,将她拦腰抱起,抛向床榻,她竭力地挣扎在三招之内被他轻松化解,他应该是愤怒,才会反问孙颐:“为什么?因为他功高盖主,因为他咄咄逼人,因为连他的孙女,都胆敢不将我放在眼里!”
但也可能,他只是迷失心智。她的衣襟在挣扎间松开,那深色的阴影映见他不可见人的梦境。他的手由此探入,衣料在他手下断为两截。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未明,她亲自送祖父离开都城。孙老只怕她会因此惹怒君心,咬牙拨开她的手,只道了一句娘娘保重,催马夫快快启程。她追着祖父的车辇掩面而泣,紧握窗格的十指也因为马车的加速终于滑落。
他在城墙上负手而立,垂目望着她哭倒在车队扬起的灰尘里,想起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孙颐,她已经四五岁,孙将军抱着她一路走到宫门口,直到分别势在必行才放下她走。她懵懵懂懂,尚不知离别意味着什么,抬起头叫了一声阿翁。
阿翁,我想你了,你都有好几天没来看过我。
阿翁,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
孙将军狠下心,将她往保姆怀里一送,扭头就走,走过最后一道宫墙,找到一处背风的墙角蹲下,哭了起来。
孙颐在禁中居住的岁月,远超过内里任何一位公主。
她在襁褓之中被带到宫中,由她的姨祖母太后亲自抚养,玩伴是公主跟相国千金。她在万千宠爱下一天天长大,日益妍丽的容颜与她的聪颖相得益彰,在所有人包括太后眼中,她是太子妃以及未来皇后的不二人选,可是在这个决定之前,没有一个人问过沈滋的意见。
成年后的某一天,他到了合宜婚娶的年纪,面对重提的旧事,他摇头,微笑着跟太后解释:“孙颐只是妹妹而已。”
她确实只是妹妹,在他的心目中,这个从他懂事开始就出现在生命里的少女,吃穿用度俨然一位公主,跟所有的手足类似,他们养在各自的母亲身边,只在佳节偶然能够见上两面,若非她过目不忘的美丽,她会跟其他公主一样,成为他记忆中微不足道的印迹。
她太尊贵,在沈滋的感受里,连她的姓氏都似乎镀有金箔,熠熠生辉,无从逼视。她的祖父是沈国赫赫有名的功臣,她的家族孕育了无数为沈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这也成了他屈从的主要原因,他无法违背先祖的遗训,沈国世代皇后,理当从孙家择其一。
于是种种都暗示,这并不是和顺美满的开始。
他以九御之礼将孙颐迎入福宁宫,合卺当夜,尚食进酒,帝后饮过三杯,递给一旁侍奉的婢女。接沈滋杯盏的宫女低垂额头,在退下之前仓促又鲁莽地掠了孙颐一眼,双目湿润的微红,眉间笼罩忧愁。沈滋亦不回避自己的目光,怅然地追逐那侍女的背影直到消失不见。
未等疑惑的阴云浮上心头,翌日清晨,便有觐见的妃嫔或明或暗地向这位新晋的皇后透露那宫女非比寻常的身份,在她们看来,这皇后出身名门,长于深宫,必有精良的计谋来惩戒她们不敢挑衅的对手,忍气吞声了半个月后,中宫始终无动于衷,仿佛两军交战,未等战鼓擂响,她已不战而降——沈滋迅速擢宫女齐月茹为贵人,将一个帝王本不该示人的情爱,公然地,激烈地呈现在他新婚的妻子面前。
期望她来扭转局面的妃嫔渐渐丧失了对皇后的信心,有一些识时务的改而投向齐月茹的阵营,试探性地示好拉拢,齐月茹并未因此得意忘形,对皇后的礼数分毫不差,甚至更加殷勤。
没有因为沈滋的心有所属而感觉冷落,也不会因为齐月茹的示好而忘形得意。她的态度很像她的家族,沉默冷凝,进退自如,没有外物可以干扰她的情绪。
沈滋很注意中宫有什么动作,即便妃嫔有冒犯的行为,她不过一笑置之。只是有一次某位宫妃骄纵,失手打死一名婢女,她闻后震怒,将她逐出宫闱,在后宫掀起小小的风波,这一举使沈滋意识到,她并非懦弱,只是目前没有值得她动怒的敌手。
包括那个备受他宠爱的齐月茹。
后宫另有一个卫姓妃嫔,与这被逐出宫的妃子乃是同胞姐妹,对中宫这一举措暗恨在心,苦于报复无门,一次酒后无意吐露真言,语中有日后如何如何定要孙颐好看等言词,当时齐月茹也在场,听得悚然色变,提醒她孙家位高权重,万万不可胡言乱语。卫妃冷冷一笑:“姓孙的能当上皇后,靠得不就是她老不死的祖父能打能杀,哪天她爷爷要是归了西,看她嚣张到什么时候去!”
齐月茹见到那传说中见鬼杀鬼,见神杀神的沙场罗刹是在那年万寿节,孙老将军挟一子二孙前来宫内贺陛下生辰。那一年他五十有九,满头白发如银丝,而声如洪钟,背部直挺,双目仍如年轻时炯炯,推心置腹地向沈滋保证,语气如对稚儿幼孙:“陛下放心,有我一日,必会护住你的河山。”
沈滋淡淡一笑,似不经意地低头,晃动的酒水折射出一道冰冷的寒光。
宴罢孙老告退离席,未出宫门便被匆匆赶来的孙颐从背后唤住:“阿翁。”她泪眼早已莹然,终于在孙将军回眸的那瞬间落了下来,“阿翁,且留步。”他双目亦微红,忙以手相扶,叫了一声囡囡,似觉不妥,立刻改口称她皇后娘娘。孙颐忍泪强笑:“阿翁近来身体可好?”他答:“尚好,皇后娘娘也要保重身体。”
夜色转深,蔽住一勺残月,洒下聊胜于无的清辉几点。禁门将要落锁,女官几次催她起驾回宫,见她始终无动于衷,孙老一咬牙,将她往门内轻轻一推,道:“去,回去。”说罢自己掉头就走,再无回首。孙颐泪流满面,如何忍心,踉跄追出两步,冲着孙老的背影哽咽叮嘱:“阿翁,天寒请记得及时添衣,弟弟们若是惹了阿翁生气,千万不要往心里去。”
发生的这一切被处于亭台高处的沈滋尽入眼底,齐月茹拿着为他御寒的披风悄然走近,他察觉到,转头见是她,不由得微微一笑:“天这么冷,你怎么来了?”她低下头去,显现她纤长脖颈,无端脆弱可怜,他心头微陷,伸手将她揽入怀中,她将臻首靠于他胸口,低低道:“卫姐姐也来了,在楼下恭候陛下。”
他点点头,目光随意远眺,不知何时竟开始落雪,白色雪花漫洒于天地之间,轻柔地覆盖在皇后原先停留的地面。月茹好奇道:“陛下在看什么?”
他淡淡道:“今年的雪来得格外早。”
二、
卫妃甫见沈滋下阶便主动迎上去,殷勤地嘘寒问暖。月茹减慢脚步,退到距离二人三四丈远处,见卫妃在沈滋耳边低声密语,隐约能够猜到,内容必定跟孙老将军有关。
她低下头去,耳边只听见沈滋一句:“寡人心里有数。”
孙家跟皇室的关系素来微妙,沈国正是仰仗孙氏才有今天的太平基业,但是功高盖主恰好也成了一个国家安定的威胁,重要的是,他不喜孙家做事说话的态度,譬如,强迫他接受一个只见过寥寥几面的女子作为他的妻子。
卫妃透露给他的是席间她偷听到的几句话,孙将军密密叮嘱皇后,要她尽快怀上龙裔,他必会助她一臂之力。
这个愚蠢拙劣的告密并没有影响到沈滋对皇后的态度,永远若即若离,不变的似远非近,有时候他也会怀疑,心里也曾警惕,这个出自野心家族的女子,该如何凭借她出众的容貌来取悦君心。这使沈滋单方面地陷入某种高度紧张的戒备中,他提防着她,疏远着她,可是夜深人静的某一刹那,她的眼泪就像雪花,出乎意料落在他心上。 卫妃的挑衅,因为孙颐的一再退让变得越发嚣张。某一日她与齐月茹游园,遇到皇后一行人款款走近,她貌似恭谨地屈膝行礼,得到免礼的准许后才起身,语气陈恳地向孙颐道以莫名的祝贺:“恭喜姐姐,贺喜姐姐。”
孙颐大可无视对方皮里阳秋的话语,可卫妃先发制人,拉过一旁的齐月茹继续对她展开攻击:“从前齐妹妹还跟我说,羡慕姐姐有这样一位铁血丹青的祖父,更替我们沈国欣慰有孙老这一员大将,年近花甲还需栉风沐雨,苦战沙场。只恨臣妾等人的父母祖辈皆是读书人,空有一命为国效忠,苦于投身无门。”
月茹色变,矢口否认:“皇后娘娘,臣妾不是这个意思。”
孙颐淡淡看了卫妃一眼,忽地一笑:“这是你的真心话?”
“自然。”
齐月茹浑身发抖,立刻跪下,一边哭一边道:“娘娘,我没有,我没有说过。”
孙颐也不管她的哭求,审视卫妃片刻,忽地冷笑:“卫娘子有此种胸襟眼界,实属难得,那么,奉我的命下去,叫孙老将军即刻前去卫妃家中寻人,若有男丁已满十四未满五十,编制入伍,不可徇私,亦不可推托了事。”
面对孙颐这样随心所欲的决定,卫妃的脸顿时一沉:“皇后开什么玩笑,我父亲兄弟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之人。”
“男儿理当佩吴钩,岂能有此等畏缩之语,”她冷笑,“我阿翁书生子弟,十七岁弃笔从军,从此出生入死四十载,他做得,尔等怎会难堪此任。手无缚鸡之力亦好办,就叫我阿翁亲自督军训练,不出数月,必有所成。”
卫妃怒指她:“你!”
跪在二人中间的月茹早已泪流满面,很快沈滋闻讯赶来,穿越众女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扶齐月茹起身。她默默饮泣,在沈滋温和的追问下断断续续地还原了后妃之间的口舌之争。卫妃似酸似怨地望着沈滋,期待他的出现能给自己公正的裁决,岂料听完月茹一席话后,他反问卫妃:“皇后说错什么了?你既有忠君报国的心,何以顾左右而言东西?”
卫妃脸色顿时惨白,一惊之下跌坐在地。他看也不看她,牵着月茹的手离开这里,却有一股莫名强烈的力量促使他回头,在一干妃嫔怨憎的目光里,她依旧保持着初见他时的冷静,漠然垂头看向那名饮泣的妃子。
事后她向月茹表达过谢意。月茹忙摇头:“是皇后娘娘睿智深远,福泽过人。”她清醒地笑了笑:“不,如果不是你,他不会下达这种命令。”月茹脸色微红,不由自主地低下头去,孙颐觉出她的窘迫,轻描淡写地将话题转向别处。
也是这件事,成了她跟沈滋关系的转机,月茹经常邀她去阁中小聚,沈滋也因此常常见到孙颐。她的话很少,通常都只是旁听他跟月茹的闲聊。有天沈滋带了一只九连环过来,宫中没人解得开,因此经常拿在手里把玩,进了月茹的阁子,随手就搁在一边。
闲话家常的过程中,月茹渐渐察觉到这个帝王的心不在焉。
她在他的视线尽头看见了孙颐,她拿起来看了看,一盏茶的工夫,她解开那困扰沈滋数月的九连环。
三、
她似乎聪明绝顶,很快沈滋就意识到了这件事。有一回,太后说到皇后小时候跟着六岁的长公主一起学《三字经》,嬷嬷教公主认字,皇后才三岁,就坐在桌子对面吃点心。太后一时兴起,指着书里一个字问她认不认识,孙颐摇头,嬷嬷笑着将那《三字经》倒过来放在她面前,她看着书,竟一字不差通篇念了下来——太后这才明白,因为教长公主的时候,书是倒着放在她面前,认的字自然都是倒的。
恰好长公主也在,听得这里也笑了起来:“皇后娘娘从小就比我们这一辈的姑娘灵巧,难怪这么多孙子儿子里头,孙老将军偏偏就喜欢唯一的孙女。”
沈滋听得有趣,不经意转头瞥了她一眼,撞见她也在笑,两人的目光在半空出其不意地碰了一下。
他立刻明白过来。
她看着他的时候,她只是在看着他,像看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在确认他的存在没有攻击性之后,她才低下头,露出颈后一指白腻的肌肤,仿佛某种草本植物的茎干。
每月初一十五,沈滋要宿在中宫。在此之前帝后二人一直默契地遵循分殿而睡的原则,但那一次不知道是不是掌事的小黄门昏了头,竟将皇帝的寝具铺在皇后的寝殿。帝后狭路相逢的一瞬间,孙颐先傻了眼。
他表现得比她冷静太多,抬眉瞥了她一眼,很气定神闲。
千只宫灯跃动着居心叵测的明亮火焰,他从未见过那样耀眼的光亮,将这偌大的空间映照得纤毫毕现,包括她无瑕的容颜,以及其上洇开的一点可疑嫣红。
她倒是问得直接:“陛下为什么不走?”
“寡人为什么要走?”他盯着她,脑海中有一个古怪却蠢蠢欲动的念头,人人都说你聪明绝顶,如果所言非虚,理当有妙计化解此间僵局,他想了想,“如果你有法子能让我自愿走出这道房门,那么,我就离开这里。”
“陛下此言当真?”
“自然当真。”
她蹙眉苦思,这思索的时间暂时看来没有尽头,他转身去书架处抽了一本书,找了一张椅子悠闲地坐下,余光处她双眉纠结,表情可爱,心底隐约一笑,她双眼忽地一亮:“来人,将齐娘子请到……”
话未说完,他先扬声道:“外援不算。”
她泄气,又愤愤地坐回椅子上,拧着十指,继续思索,目光在这屋内陈设上盘旋,期望能找出有用的道具,最后终于放弃:“太难了。”
他一怔,隐隐却有些失望,耳朵听见她的一声叹息:“让你出去实在困难,不过要是陛下在殿外,我倒是有法子让你进来。”
他被勾起了好奇心,应得相当痛快,举步出殿,然而就在脚踏出殿门的一瞬间,一道不期而至的白光掠过心底,他回头,保持着悔不当初的表情,看着她拊掌大笑,美目睥睨流转的瞬间,仿佛有万千星辰陨灭。
他愣在那里。
倘若是寻常宫妃对他做出这种事情,他多半要认为这是取悦的计谋,但是也不得不说,这手段值得他侧目一顾。而孙颐做这件事,恐怕单纯只想他走开而已。 她害怕什么,哪怕不说明,他也心知肚明。从做太子开始,齐月茹就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她是他生命的第一个女人,意义不言而喻。他沉默了片刻,将她揽入怀中,道:“你放心。”
恰好孙颐来阁中找月茹聊天,就在亭外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两个人的故事,但是她从没想过有一天她也会参与到其中,并且扮演了这样一个尴尬的角色。
她叹了口气,她也就只叹了这一口气,如果她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他有决定的能力。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月茹的宫中。
四、
祖父的衰老,从秋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开始,孙颐连夜出宫返家,衣不解带服侍在侧,沈滋亦相当重视,亲往探视,当晚就宿在孙家。这是帝后第一次真实意义上的同榻而眠,这一次,她躲无可躲。
家中奴婢为二人更衣,低头先后退去,这段时间她瘦了很多,白色中单空落落的,却有憔悴依旧美丽的容颜。他想起新婚当日,红盖头下她漫不经心地抬起头,跳跃的火花映亮她淡色的眸,他在传言中听说过孙氏的美貌,只是冷静如他,也不由得愣了一下。
此刻她举手加额,置于膝上,向他行以大礼:“祖父年迈,牙齿松动,吞咽已成难事,陛下,他成了一个寻常的老人家。”他垂目看她,她如小兽伏跪于地,未得他许可,连动都不曾动一下。
很久之前他曾小心提防,百般谨慎,以全部心思戒备这个女子跟她的美丽,到头来发现不过是笑话一场,她岂止不在乎他,连这个后位也不过可有可无。
他沈滋这一生大场面大冒险地走过,大开大合也活过,何曾见过这类女子。
从此往后,又该怎么过?
他说:“我答应你。”
那一年的冬天,突厥再次挑衅边境,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后宫传出月茹有喜的消息,这无疑是年来阖宫上下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但对孙家孙老将军来说,却成了孙颐四面楚歌的暗示。突厥一事原本已定了虎贲少将,孙老却于重臣之列挺身而出,表示自己未老,尚能为国一战。
从前他为沈国百姓而战,这一次他为的是自己远在宫内如履薄冰的爱孙而战。
沈滋盯着他,只说了一句:“退下。”
臣子跪在堂下凝望着殿上的帝王,两束目光均欠缺温度,孙老朗声重复:“臣愿领兵出战。”
他忍无可忍,一拍桌案:“你可想过皇后?”
她在乎什么?她引以为傲的姓氏,她念兹在兹的祖父。
空气中有两股势力隐约拉锯,那根无形的弦忽然绷紧,孙老一笑置之:“皇后娘娘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孙寅先是沈国的臣子,最后才是她的祖父。”
面对这迂腐老臣他已忍到极致,无话可说拂袖而去。
他瞒着孙颐,不仅仅关乎他曾向她许诺的某个决定,他只是心烦意乱,他只是烦躁不安,因为无从寻找解释,干脆连自己的心都隐瞒到底。
孙颐浑然不觉,直到某天月茹登门造访,见她盯着绣娘绣花,便捻起一根针,不由自主跟着她们一道坐下,孙颐劝她:“你有了身孕,就不要这样操劳。”齐月茹低头羞涩地一笑,仔细凝视那花朵的式样,问道:“这是给陛下做的袍子吧?”
她纠正:“是为我阿翁做的,家里都是些男孩子,怕没人记得给祖父添换冬衣。”
齐月茹一边看那料子的式样,一边听着她的话点头:“也对,塞外苦寒,是该多备一些冬衣御寒……”
迟迟听不见孙颐回应她的句子,月茹在好奇之下抬头看去,她面色苍白,双唇毫无血色,更显得那对眸子漆黑如潭底,她如此平静,平静到有些超乎常理,更加超乎常理的是她之后的句子:“今年六月,我阿翁就满六十……”
她出现在沈滋书房的那一刻起,他第一次明白了一个叫惊慌失措的成语。
她面色素白,洗尽铅华的面容强调了她眼神的冰冷。她一步步走近,而沈滋却觉得她踏出的每一步都将拉开他们的距离,她说:“为什么?”她说,“你答应过我。”她说:“我只有一个阿翁。”
她一步步逼近,每一个质问饱含沸腾的怨气,灼烧着他的理智跟神经。他忽然发现在这段关系中他竟然一无所获,只有她的愤怒,可就算愤怒也跟自己毫无瓜葛,他一度怨恨她心系之人是她的祖父,倘若是寻常男子,他便有充足充分的理由杀之而后快。
他冷冷一笑,擒住她的一只手,将她拉到自己眼前:“你有何立场责怪我?”
她咬牙切齿:“出尔反尔的小人!”
心底隐约的怒气聚拢成形,面对她这样菲薄的批评。他无法理解,更加无法厘清到底是愤怒,还是欲望在怂恿自己。
那第一眼开始就蠢蠢欲动的心魔。
倘若她在一开始就故意献媚邀宠,如果最开始她就爱上自己,如果……悚然间沈滋意识到,他在做一个连自己都觉得诱惑的假设。
她聪明绝顶,又太遥不可及,她的高贵比他还要装腔作势,他想撕碎她,或者仅仅只是衣物也行,他逼近她,将她拦腰抱起,抛向床榻,她竭力地挣扎在三招之内被他轻松化解,他应该是愤怒,才会反问孙颐:“为什么?因为他功高盖主,因为他咄咄逼人,因为连他的孙女,都胆敢不将我放在眼里!”
但也可能,他只是迷失心智。她的衣襟在挣扎间松开,那深色的阴影映见他不可见人的梦境。他的手由此探入,衣料在他手下断为两截。
第二天一大早,天色未明,她亲自送祖父离开都城。孙老只怕她会因此惹怒君心,咬牙拨开她的手,只道了一句娘娘保重,催马夫快快启程。她追着祖父的车辇掩面而泣,紧握窗格的十指也因为马车的加速终于滑落。
他在城墙上负手而立,垂目望着她哭倒在车队扬起的灰尘里,想起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孙颐,她已经四五岁,孙将军抱着她一路走到宫门口,直到分别势在必行才放下她走。她懵懵懂懂,尚不知离别意味着什么,抬起头叫了一声阿翁。
阿翁,我想你了,你都有好几天没来看过我。
阿翁,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
孙将军狠下心,将她往保姆怀里一送,扭头就走,走过最后一道宫墙,找到一处背风的墙角蹲下,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