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与创造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风景写生主要通过写生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构成的能力、艺术语言的造型能力、设计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所以,在色彩风景写生的过程中要树立色彩设计创新的观念,构建符合现代设计发展需要的理论体系。完善的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模式对学生认识色彩、感悟色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融入自然、感受色彩
  对色彩的认识从婴幼儿时期就有,我们称之为色彩感知,这是色彩的初级阶段,也是直接感悟阶段,它源自于自身对每一种色彩的认识和体会。色彩由光而产生,因此从自然界中去寻找色彩并有着追本溯源的意义,从自然光源中认识体会并通过写生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力的一个方面。色彩因光线而产生变化,自然界的色彩构成有其天然的形式美感,这就是为何我们愿意去亲近自然,感悟自然万物的美。通过色彩风景写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色彩构成的基本能力,体会具体化、微妙感的色彩世界,从而拓展色域,克服程式化的用色习惯。通过教学实践的过程,进一步探讨色彩变化的原因以及光与色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出发,舍弃些许细节,使画面色调统一,冷暖关系明确,从而表达自己的意图。
  “设计”一词本身具有理性思维的成分,而设计色彩强调主观意识,追求内心感受,它是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色彩感受,把对色彩的描绘上升为运用自然特有的色彩模式去创造。设计色彩是以倡导个性特色为出发点的,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色彩感受和喜好,这就要求学生摆脱写实色彩的共性标准和思维模式,摆脱习惯性的绘画方式,运用自我感受去进行色彩设计,只有具备了特色,才能称为艺术作品。
  二、探寻自然色彩中的形式美
  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中,我们往往将既定的教学思路、教学理念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使得教学重心不突出,学生不能理解设计的初衷。然而,色彩风景写生刚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自然色彩,在自然中感悟光影变化,同时了解色彩形成的本源,如果将色彩风景写生教学与设计色彩相结合就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学生会问及写生的意义和目的,这也是我们教学工作之初应该思考的问题。写生在于感悟与理会,例如写生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花卉、植物以及动物。这就需要我们用眼睛和色彩记录下他们之间的颜色搭配,思考是否符合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刻画和仿照自然植物。设计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融性、结合性、操作性,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元化的灵活性、创意性。教学活动如何体现一种新锐的、鲜活的、综合化的以及多元化、探索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依靠教师自身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也就是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教学探索的潜力和教学动力。教学活动可以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验性教学或与教学经验结合的反思的实践模式。
  在色彩风景写生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相关的色彩教学内容和色彩构成体系方面的重新组合和更新,改革课程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课堂文化,实现鉴赏、理论、实践、创意一体化。打破相对狭隘的色彩观念,建立广泛的、多元化的后现代色彩观念,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交叉式、互动式、协作式以及开放式流动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吸收深厚广博的美术史和色彩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全面的色彩素养,开阔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色彩设计意识和审美趣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以适应设计艺术发展的需要。
  三、色彩风景写生教学内容的更新重组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色彩风景写生理应是适应各设计专业各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本质特性以后,在原有的具象写生色彩基础之上,过渡到意象色彩、抽象色彩、装饰性色彩、情感表现性色彩等主观性色彩、表现性色彩以及应用色彩。现代设计色彩的综合性色彩表现,通过强化训练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的艺术理念,再通过对多样的自然媒介进行分解、打散,以及经过重构、透叠、支配、重叠、重组、渐变等表现手法,来改变自然色彩的对比调和,从而达到传递现代信息激发都市生活情感的设计作品,使人产生联想的心理功能,使色彩设计从“自然空间”进入“想象空间”。
  如何建立色彩写生的教学理论体系;如何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设计的初衷;分析以往色彩写生教学的利弊,过去色彩写生教学主要是以表现自然为中心内容进行的,课程内容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对象的主观表现上,如:色彩搭配的基本技能、综合表现风格的更新等。如何把色彩理论与当代设计观念统一起来,找到切合点,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增强色彩风景写生的目的性。例如,加强对色彩美学原理、色彩社会学、色彩心理、光构成等与色彩设计的关系研究。锻炼学生在写生中感知色彩到理性概括归纳色彩。再到主观整合色彩,表达意象,从而体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色彩语系,运用色彩语系体现自己的观念,由浅入深、由感知到理性再到表现的过程。在色彩风景写生的教学当中,灌输一定的色彩构成训练,是探索色彩表现力的重要基础,能使学生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
  色彩是设计表现的基础工具之一,它在情感意图、创意表达上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色彩的研究应该追其根源,了解其内在的意味。色彩风景写生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提高审美趣味,更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一项必修课程,对其教学模式的探讨,建立合理的教学理论体系有利于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保罗·芝兰斯基、玛丽·帕特·费希尔、文沛著.色彩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赵宪章、张辉、王雄著.西方形式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喻计耀,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设计系]
其他文献
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是因为有与动物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我们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例如:我们从哪来?等等。千百年来,人类为了回答自己的问题创造出称之为信仰的构架,每个民族的信仰在不同程度上得以传播。由图腾到祭祀,由祭祀到宗教,由宗教到文化,由文化到文明;由人权到神权,由神权再回到人权;由部落到村庄,由村庄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由城市到国家。在这一系列的辗转反侧中,人类甚至摆脱了基因里为生存而生存的本能。
期刊
一、引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人物刻画深刻,故事情节曲折。曹雪芹在他的巨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更是清代园林在书面上的最杰出代表,无论从选址、造园设计理念、景观营造、植物配置均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与伦比的最高境界,集中国古典园林中园林景观艺术以及园林意境美之大成的“天上人间诸景备”。  中国古典园林力求不仅要有优美的景色,而且要有幽深的境界,应有意境的设想。使人能见景生情,因情联
期刊
鲁敏,1981年生。湖北荆门人,广州美术学院水彩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现为钦州学院讲师。
期刊
小升初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学生费了很大劲考上了理想的中学,但进入初中后学习很吃力,很难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语文衔接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找准衔接点,做好过渡教学成为当下最关键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行之有效的实践路线和建议。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意义  通过多年调研,我发现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要
期刊
张纯桂,1961年生,湖南人。198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龙瑞工作室学习。现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期刊
引言  标新立异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当代油画的显著特征。当代中国油画的风格、面貌样式正在不断变化发展。对于这些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这些现象也许不是艺术繁荣的表示,但它们是艺术繁荣的前兆。因此,这段历程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会有特殊意义。  刚接触当代绘画,感觉似懂非懂。可以简单的画也可复杂的画;可以用纯油画形式画;还可以用国画形式和油画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甚至用综合材
期刊
侯东辉,1968年8月出生,199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2010年获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美术学硕士,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员。现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期刊
路一定铺展于地吗?不一定。有的路在地上,有的路在心上,有的路在梦里。  地上的路,眼未失明,或多或少都有所目睹。然而心里梦里的路,却非凡俗之眼轻易能鞭辟入里地予以洞察。  路既具象又抽象,既平凡又非凡,既浅显又深奥,既实用又虚无——路时常被挪作他用,在无尽的哲学化和文学化中,被花花绿绿的形容词包装,以比喻和象征的面目出现,沦为某种观念、某种志向、某种誓言和某种价值托物言志的承载工具。一些耳熟能详的
期刊
程泽堃是陕西师大附中2017届5班的毕业生,是我当年的语文课代表,是我历届课代表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  当年的程泽堃是一个踏实、认真、自觉、负责的男孩子,常常会及时提醒我该收什么作业了,该发什么资料了,他是我诸多语文课代表中最负责任的一个。他也常常会在考试之后来找我,谈谈自己的成绩,反思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措施。勇于自我反省的他并不会因为成绩不理想就轻易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期刊
又是一届初一新生。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眉眼不一,神情各异。然而,翻开他们的作文,整洁美观的格子纸上,却是一篇篇气质类同的文字:概念化的词藻,流水式的记述,无问而问的思索,故作高深的格调,以及结尾处“这件事使我明白了……”的千篇一律。每到此刻,一种万里长征从头走的无奈总是让人欲言又止。  看着一段段幼稚的文字,想想三年后,要亲自送他们在高手如林的写作之路上横刀跃马,过关斩将,怎能不令人急火攻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