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同化对延边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2)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l7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关系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当今世界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是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和社会发展中必须处理好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民众在生活方式各个层面的相互影响和变化过程的分析,考察了两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变化发展,剖析了朝、汉民族同化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关系的特点,提出了有利于延边地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民族同化;延边地区;民族关系;影响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占中国面积的近三分之二,因此对于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主要生活着汉族和朝鲜族,延边民族关系的状况,在延边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民族同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生活方式的同化为切入点,通过考察不同历史时期朝汉民族间民众生活方式的同化现象的历史过程,来探讨延边地区朝汉民族关系的形成、发展以及变化情况。
  一、概念界定
  1.民族关系是民族之间在交往联系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通过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关系表现出来。民族关系的实质是维护和发展民族利益、权利和地位。
  2.生活方式是一个有广泛内容的社会科学理论范畴,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研究。本文所指的生活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主体为满足生活需要,在各种日常生活领域所形成的全部稳定的活动形式与观念体系。
  3.民族同化就是指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丧失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二、延边地区朝、汉民族生活方式的同化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于1952年9月,而朝鲜族和汉族大约在一百多年以前就开始移居到延边地区了。他们共同开发荒地,并肩作战打退日本帝国主义;新中国建立后又一同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在这一百多年中,两个民族之间通过接触、互动和了解,在生活方式上或多或少地彼此受到对方民族的影响,而且这种生活方式上的同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迁的。笔者选取了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历史变化的两个历史节点,将延边地区朝、汉民族的生活方式的同化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建国前的朝鲜族、汉族的移民时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的一段历史时期和改革开放至今的现代化建设时期。下面就根据这三段历史时期分别加以阐释。
  1.建国前朝、汉民族生活方式的同化
  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朝鲜族的迁入,在他们即将扎根的地域,应他们的生活需要,朝鲜族的生活方式开始显露出自身的存在。其实,在移民的时候,他们就从自己的故乡带出来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生活知识、技能以及约定俗成的生活规范等,这就是中国朝鲜族生活方式得以形成的基础。朝鲜族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充分发挥熟练掌握稻作技术的特长,致力于开发水田,种植水稻,从而保持了以大米为主食的传统食俗。在服饰方面,朝鲜族继承本来民族固有的穿戴习俗,继续保持喜愛白衣的传统。在居住习惯上,朝鲜族也基本继承了朝鲜半岛的居住风格和房屋特点,如把房子多盖在“背山临流”,即后面靠山,前边有河流的地方,房屋正面朝南,房屋造型和结构与朝鲜北部民房基本相同。
  汉族在朝鲜族移民大规模迁移到延边的同时,由于关内的常年战乱和自然灾害,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破产的农民、地主等也为了寻求出路,“闯关东”来到延边,和朝鲜族一起形成了延边地区最初的人口规模。从这时起,朝、汉民族开始共同面临着适应延边这块土地的问题,也是从这个时候起,朝、汉民族开始相互接触与了解。但是由于朝、汉民族刚刚迁移到延边地区,居住地相对分散,再加上朝鲜族还不懂汉语等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两个民族民众的接触和交流,所以基本没有生活方式上的同化。
  1913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延边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朝、汉两个民族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逐渐结成兄弟般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民族杂居区开始出现,促进了朝汉民众之间的相互接触和联系,扩大了朝汉两个民族共同参与劳动的空间,增加了朝、汉两个民族相互接触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两个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从此,便开始了延边地区朝、汉民族的同化过程。
  2.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夕,朝、汉民族生活方式的同化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的民族政策的指导下,朝汉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朝汉之间形成了政治上平等、工作上互帮互学、生活上互相融合的关系。在50年代的工业化过程中,许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延边农业人口比重由1949 年的83 .4 %减少到59 .1 %。 同时,延边地区开始组织朝鲜族的汉语培训,这在客观上扫清了朝、汉民族交流的障碍。
  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开发延边丰富的林业资源,从关内山东一带迁入大批汉族劳动力。从1959年到1964年,迁入近9万多人,到1965年延边地区朝鲜族的比例下降到51 .8 %。 汉族人口的增多,客观上增加了朝汉接触的机会,促进了民族的同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方面:延边地区的汉族人多来自山东,以面食为主食,解放后同朝鲜族人接触交流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吃米饭;而朝鲜族人解放前基本上不吃面食,也开始跟汉族人学做面食,如包饺子、蒸馒头等。
  (2)服饰方面:那个时期的汉族人一般到冬天穿棉袄、棉裤;朝鲜族人最初只跟汉族人学着给家里的孩子做棉袄,渐渐地大人也开始穿。由于接受的是汉族的服装,所以现在的朝鲜族也把它叫做“汉族棉袄”。
  (3)思想观念方面:延边地区朝鲜族的大男子主义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男的几乎不干任何家务事,连吃饭喝水也要女人“侍奉”,男人自己不动手。而汉族的男同志即使在农村,其大多数也帮助妇女干家务,在城里,男同志炒菜、做饭、洗衣服、出去买菜等是很平常的事。在过去,朝鲜族一看到买菜的汉族男同志就取笑,但60年代后,在社会上男女平等意识和汉族男同志模范行为的影响下,朝鲜族男同志也开始干些家务,那时虽然远不如现在,但比起解放前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环境,所以朝鲜族的许多传统风俗被当作“四旧”而破坏或禁止了。那个时候,行走在大街上的不论男女老少,不论朝族汉族,一律穿着绿军装或蓝色中山服或灰色红军服。同时由于当时自然灾害导致的食物供应不足,朝鲜族也学会了汉族常吃的玉米面饼子,可以说这也是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同化。
  总之,从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里,排除文革造成的不良影响,在国家民族政策指导下,朝汉民族间形成了政治上团结、经济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相渗透和相互影响的良好关系。
  3.改革开放至今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改革开放以来,延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商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使朝汉两族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1)物质方面:在延边地区进行社会学调查的结果表明,两个民族之间在物质生活层面上的整合主要发生在衣、食、住、行、用这些日常消费的领域。例如随着流行服裝的盛行,朝汉民众在服装上的差异越来越小;汉族逐渐与朝鲜族一样以大米饭为主,像过去一样仍以面食为主食的汉族已经很少;交通工具、家具、厨具等方面的趋同或趋近……
  (2)风俗娱乐方面:比如礼俗、礼节上的相互渗透,朝鲜族礼节很多,如路遇长辈要让路、行礼问候;与长者同行,年轻人须行其后;在长辈面前喝酒,要背席而饮等等,延边的汉族人在与朝鲜族人的长期交往中,学会了一些朝鲜族的礼节,就连我这个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山西汉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此外,在娱乐方式上方面,朝鲜族人性格开朗,不管男女老少在娱乐场合都能唱歌、跳舞,如今延边地区汉族也受到影响,跟着朝鲜族学跳朝鲜族舞,而朝鲜族也学着扭汉族秧歌等等。
  (3)意识方面:在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上,朝鲜族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对汉族有很大的影响。在消费观念上,一部分朝鲜族开始学习汉族的勤俭节约习惯,减少超前消费。
  三、关于促进延边地区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建议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延边经济。民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引起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要想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避免民族问题的产生,我们就要发挥经济优势,加强经济建设、提高经济实力,推动州内各民族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朝、汉民族的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
  2.鼓励公众参与化解矛盾。为了及时、妥善处置矛盾纠纷,政府要鼓励公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因为矛盾纠纷发生于群众之中,掌握各种矛盾的酝酿、策划、发展等第一手信息的也是群众,因此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早抓苗头,从源头治理。避免了民族问题的产生,自然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
  3.积极发挥有利于民族沟通与交往的各种传统形式的作用。交错杂居的格局,是促进朝、汉民族间沟通与交往的最佳环境。通过民间自行调解矛盾的传统,传递民族间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正能量,这是最理想的发展朝、汉民族关系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对朝鲜族风俗与文化的透视[J].社会科学战线,2001,(03).
  [2]金正一,王华文.朝鲜族与汉族的人参风俗之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3).
  [3]冒君刚.试论生活方式[J].社会学究,1986,(02).
  [4]崔昌来.延边人口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
  [5]梁玉今.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延边大学学报,2000,(5).
  作者简介:常亚伟(1990-),男,汉族,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3级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Abstract:Written by Theodore Roethke, The Waking is a villanelle. The theme is to illustrate that people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and appreciate life. Based on the whole poem, ther
期刊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则终生受益。“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寸尺不已,逐成丈匹。”这句话虽然朴实,却也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深奥的道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同样,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要从小抓起,从小就有好习惯是成功的第一步。所以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要肩负起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怎样培养,这显然是要花时间、精力,耐心、细心地
期刊
她,瘦高的个子,瓜子脸,一头乌黑的长发,扎着一个马尾,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年级开学报名时,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不由得感叹道,这个小姑娘长得可真漂亮啊!她叫孙俪月, 跟一般的农村孩子不一样,她的穿着打扮像城里孩子,干净、整洁。我不由得想到,像这样的孩子,应该有较好的家庭环境吧。陪同她来报名的是奶奶。奶奶看起来知书达理。据奶奶介绍,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奶奶陪在身边,由于家里隔得远,只能读住校
期刊
每一位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做班主任累,因为整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做班主任苦,因为经常压力重重。尤其是低年级的班主任,每天要处理的鸡毛蒜皮的事也特别多,有时候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够用。但是,做班主任的日子也是美丽的,伴随我们艰辛付出一路走来的孩子和家长们,会让我们收获无尽的惊喜与感动,幸福与快乐感油然而生。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袖,要带好一个班,让自己和孩子们都学习轻松、生活愉快,在自己的工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资料进一步丰富,教学档案管理变得愈加复杂。在现阶段高校管理中,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尤为重要,是目前高等学校档案的主体、核心和重点。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校的教学,其档案管理也应当具有其特色性,尤其在档案材料的收集、立卷与归档过程中,应当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本人根据数年来在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对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如何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
期刊
摘 要:国家对文物保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随着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各地的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保护,极大的降低了文物的损毁几率。但在保护工作中,相关专家和学者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文物保护工作,不仅要针对文物本身,还应该针对文物环境。  关键词:文物环境;文物保护;影响  一、引言  近年来,文物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各地也随之展开一系列的文物保护工作。该项工作让我国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核心内容主要就是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共同的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中心思想,在校园文化的长河中,校园文化是一项持续发展工程,需要坚持理念和实践、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发展。校园文化是办学的原动力,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校园班级文化也是如此,为更好的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也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做好班级管理中的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施行,信息化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在改革中的重点,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已由试点教学逐渐发展成普及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与传统课程相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这就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及知识信息储备量,同时也要求教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
期刊
摘 要: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集体商标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获得注册的集体商标很少;且获得注册的集体商标在运用过程中也遭遇冷对待。集体商标与普通商标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我国目前集体商标制度运用的现状并不乐观,集体商标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必要分析集体商标遭遇困境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完善我国集体商标保护制度,防化集体商标运用中的信用风险。  关键词:集体商标;信用风险;保护;防化  一、集体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发展历史出发,结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节能平台在“两型”校园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从管理角度阐明高校节能监管平台长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节能监管平台;管理;长效机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1956年全国第三次院系调整时,由东北大学土木系、建筑系,西北工学院土木系、青岛工学院土木系和苏南工专土木科、建筑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