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马铃薯炸片加工型品种克新14的特征特性,并从种薯来源及处理、生产条件、选地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论述克新14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克新14;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马铃薯克新14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食品加工类型马铃薯品种。原代号:克9503-19。克新14尤其适于马铃薯炸片加工,炸片级数1,加工产品色泽好,不变形。其商品性完全可以和进口品种大西洋、夏波蒂相媲美;其亩产量在1.5~2.0吨,田间抗晚疫病,抗PVX病毒,产量和田间抗病性均超过大西洋、夏波蒂,是目前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类型首选优秀品种。
1 品种特征特性
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95天左右。株高60cm,分枝中等,复叶大小中等,叶色浓绿,淡紫花,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浅。块茎较整齐,耐贮性强,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以上。品质指标:淀粉含量16.4%,VC含量23.55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0.206%。
2 种薯选择与处理
2.1 种薯来源
最好选择正规种薯生产单位检验合格的脱毒原原种或脱毒原种作为种薯。
2.2 种薯处理
首先应选用健康无病的优良脱毒种薯。播种前必须晒种1周,使用30克~75克左右小整薯播种,大于75g整薯可立体切块,多带薯肉(先催芽后切块,切刀要用5%来苏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个薯块要在30克以上,确保每块有1~2个芽眼,以保证单位面积所需的播种密度。同时,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方式为:用0.1%多菌灵溶液浸种10分钟后捞出并拌草木灰,随拌随播。
3 栽培技术
3.1 生产条件
黑龙江省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降雨量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数长,有着适于马铃薯生长的独厚的气候资源。黑龙江省发展马铃薯生产具有产量高、薯块大、淀粉含量高、病毒感染轻、退化速度慢的优势。
3.2 选地整地
在地块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土壤耕层深厚、疏松通透的砂质壤土,前茬为禾本科或豆科作物的地块作为栽培田块。同时要注意有除草剂残留的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否则容易发生药害。同时耕层深翻20cm以上,秋季耕翻,镇压保墒。
3.3 科学施肥
马铃薯对肥料的需求量较高,尤其是钾肥。最好是测土施肥,做到施足基肥,深施底肥,及时追肥。无测土结果地块依据N:P:K=1.5:2:l的比例,一般肥力施肥公顷总量为有机肥300~450吨,尿素100~150公斤,磷酸二铵200~300,硫酸钾200~300公斤。
3.4 合理密植。
克新14属中晚熟品种,薯型均匀,结薯集中,在高肥力地块应适当密植,合理密植是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一般保苗6万株/公顷左右。播种深度5~8厘米。
4 加强管理
4.1 中耕培土
幼苗期和发棵期应分别进行1次中耕培土。中耕和培土可破坏杂草幼芽,减少出杂草与幼苗之间的营养竞争,并且防止匍匐茎暴露地表。现蕾期再培土1次,培土高5~6厘米,使地下茎从芽眼到地上茎基部有15~20厘米的高度;以利早结薯、多结薯,同时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4.2 化学除草
杂草基数较大地块,马铃薯出土后还要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在杂草3~5叶期时选用施田补、嗪草酮防除田间阔叶杂草;防除禾本科杂草选用稀禾定、烯草酮、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等。
4.2 根外追肥
在最后1次中耕培土施结薯肥,根外追施尿素50~75公斤/公顷;生长后期若有脱肥现象可酌情在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
4.3 病虫害防治
克新14品种虽然具有很好的抗病性,仍要进行田间普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尤其是遇到连阴雨天气,用25%阿米西达500~800倍液喷雾;克露、瑞毒霉1.5kg/hm2兑水3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5~6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发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尽早施药,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
5 适时收获
克新14为中晚熟品种,适时收获和收获质量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和储藏好坏,是确保丰产增收的重要因素。生理收获期(植株干枯90%以上)选择晴天收获;禁止在雨天收获,以免拖泥带水。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方法进行,收获时应尽量避免对块茎外部造成的损伤。种薯收获后需要经2~3d的晾晒,使块茎体内水分有效蒸发和表皮进一步老化增厚,便于装袋、运输、储藏;同时要对所收获的种薯进行分拣,剔除烂、破、病薯,以保证种薯的质量;并做好贮藏管理。
关键词:克新14;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马铃薯克新14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育成的中晚熟食品加工类型马铃薯品种。原代号:克9503-19。克新14尤其适于马铃薯炸片加工,炸片级数1,加工产品色泽好,不变形。其商品性完全可以和进口品种大西洋、夏波蒂相媲美;其亩产量在1.5~2.0吨,田间抗晚疫病,抗PVX病毒,产量和田间抗病性均超过大西洋、夏波蒂,是目前黑龙江省马铃薯加工类型首选优秀品种。
1 品种特征特性
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95天左右。株高60cm,分枝中等,复叶大小中等,叶色浓绿,淡紫花,块茎圆形,黄皮淡黄肉,芽眼浅。块茎较整齐,耐贮性强,结薯集中,商品薯率85%以上。品质指标:淀粉含量16.4%,VC含量23.55毫克/100克鲜薯,还原糖0.206%。
2 种薯选择与处理
2.1 种薯来源
最好选择正规种薯生产单位检验合格的脱毒原原种或脱毒原种作为种薯。
2.2 种薯处理
首先应选用健康无病的优良脱毒种薯。播种前必须晒种1周,使用30克~75克左右小整薯播种,大于75g整薯可立体切块,多带薯肉(先催芽后切块,切刀要用5%来苏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每个薯块要在30克以上,确保每块有1~2个芽眼,以保证单位面积所需的播种密度。同时,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方式为:用0.1%多菌灵溶液浸种10分钟后捞出并拌草木灰,随拌随播。
3 栽培技术
3.1 生产条件
黑龙江省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降雨量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日照时数长,有着适于马铃薯生长的独厚的气候资源。黑龙江省发展马铃薯生产具有产量高、薯块大、淀粉含量高、病毒感染轻、退化速度慢的优势。
3.2 选地整地
在地块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土壤耕层深厚、疏松通透的砂质壤土,前茬为禾本科或豆科作物的地块作为栽培田块。同时要注意有除草剂残留的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否则容易发生药害。同时耕层深翻20cm以上,秋季耕翻,镇压保墒。
3.3 科学施肥
马铃薯对肥料的需求量较高,尤其是钾肥。最好是测土施肥,做到施足基肥,深施底肥,及时追肥。无测土结果地块依据N:P:K=1.5:2:l的比例,一般肥力施肥公顷总量为有机肥300~450吨,尿素100~150公斤,磷酸二铵200~300,硫酸钾200~300公斤。
3.4 合理密植。
克新14属中晚熟品种,薯型均匀,结薯集中,在高肥力地块应适当密植,合理密植是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一般保苗6万株/公顷左右。播种深度5~8厘米。
4 加强管理
4.1 中耕培土
幼苗期和发棵期应分别进行1次中耕培土。中耕和培土可破坏杂草幼芽,减少出杂草与幼苗之间的营养竞争,并且防止匍匐茎暴露地表。现蕾期再培土1次,培土高5~6厘米,使地下茎从芽眼到地上茎基部有15~20厘米的高度;以利早结薯、多结薯,同时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4.2 化学除草
杂草基数较大地块,马铃薯出土后还要进行化学除草。一般在杂草3~5叶期时选用施田补、嗪草酮防除田间阔叶杂草;防除禾本科杂草选用稀禾定、烯草酮、高效盖草能、精稳杀得等。
4.2 根外追肥
在最后1次中耕培土施结薯肥,根外追施尿素50~75公斤/公顷;生长后期若有脱肥现象可酌情在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
4.3 病虫害防治
克新14品种虽然具有很好的抗病性,仍要进行田间普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尤其是遇到连阴雨天气,用25%阿米西达500~800倍液喷雾;克露、瑞毒霉1.5kg/hm2兑水3000倍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5~6次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发现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尽早施药,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00~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
5 适时收获
克新14为中晚熟品种,适时收获和收获质量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和储藏好坏,是确保丰产增收的重要因素。生理收获期(植株干枯90%以上)选择晴天收获;禁止在雨天收获,以免拖泥带水。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方法进行,收获时应尽量避免对块茎外部造成的损伤。种薯收获后需要经2~3d的晾晒,使块茎体内水分有效蒸发和表皮进一步老化增厚,便于装袋、运输、储藏;同时要对所收获的种薯进行分拣,剔除烂、破、病薯,以保证种薯的质量;并做好贮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