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生活经验和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历史,將为我们今后的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用历史知识提升生活经验
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学会处理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有些老师会设计这样的思考题:为什么大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二个具体事例,说明“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把大禹治水的方法,加深对大禹治水成功经验的理解,把历史知识运用到社会现实中来,不仅仅要弄清楚大禹成功的原因,而是要进一步弄明白“疏”和“堵”的辩证关系,慢慢地理解二者的不同功能,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处理现实中发生的问题。
如有的同学认识到:“‘堵’有‘堵’的好处,‘疏’有‘疏’的优点,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一个人吸毒了,要让他戒毒,就必须以‘堵’为主,辅之以‘疏’的方法;而对其他还没有吸毒的人,为防患于未然,就应该以‘疏’为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也有的同学谈了自己对纪律的理解:“‘纪律’就是‘堵’,就是要让所有的同学都必须遵守;老师的说服教育就是‘疏’,就是要教育不遵守纪律的同学遵守纪律。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维持好班级纪律。”
上述同学的看法,从远及近、从大到小,对“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有了深切的认识,避免了“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应该学会用历史,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历史学习真正成为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训练场。
二、从历史知识中体味生活哲理
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领悟,学会应用。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我们要学会汲取思想家的思想精华。“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主张,从这一故事中,我们理解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结合现实,主动地去关注我们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积淀中去搜寻,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生活,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困难挫折面前,在荣誉和鲜花面前,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心态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逐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生活到历史知识再到生活”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我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抽象的哲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以历史知识为依托,掌握走向成功的阶梯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换句话说,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学习历史应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我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在学习了古代书法家的事迹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思考:他们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通过追问和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总结出这样的成功的“秘诀”:对所做的事情要有兴趣,并能持之以恒;要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等。有了这样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今后的人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并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它是过去的人们做过的事,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悲欢与离合,对我们的今天仍然有意义,他们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习历史要善于吸收对自己的成长有用的东西。
四、以历史为镜子,学会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记录了人类发展的足迹,人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任何事,都是人来完成的,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要弄明白,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去做事。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为了加速民族融合,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他迁都时受到人们的反对,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通过小字部分的阅读,我们可以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孝文帝并不是要南征,他的真实目的是要迁都洛阳,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精心设计了这种‘计谋’,精心地把行程安排在深秋时节,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再加数月跋涉,群臣都想息肩休整,纷纷谏阻。
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退了一步,答应不再南征,但也提出自己的难处和要求,“若一事无成,如何向后人交代?不如将迁都洛阳的大事办了。”大臣们看到皇帝如此体谅自己,也纷纷答应迁都洛阳。孝文帝这种“以退为进、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终于取得了成功。我们在今后同别人的交往中,要学会为别人着想,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事情就会更容易办成。
有了这样的感悟,今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就会多一分从容。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事要讲求策略,一味地蛮干往往不能成事,反而会坏事,做事前要经过精心策划,反复论证,把阻力降到最低。
学历史不等于记历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人包括某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划划背背,不理解学习历史的真谛,许多人只有在等到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才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回过头来重新学习历史。
通过上面的论述,希望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做到: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把生活阅历当做历史的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把学习历史的过程,当成是提升自己的生活阅历的一种有效途径。
(河北省大名县实验学校)
一、用历史知识提升生活经验
以历史知识为依托,学会处理实际问题。如在学习大禹治水时,有些老师会设计这样的思考题:为什么大禹治水改用“疏”的方法?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二个具体事例,说明“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把大禹治水的方法,加深对大禹治水成功经验的理解,把历史知识运用到社会现实中来,不仅仅要弄清楚大禹成功的原因,而是要进一步弄明白“疏”和“堵”的辩证关系,慢慢地理解二者的不同功能,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会处理现实中发生的问题。
如有的同学认识到:“‘堵’有‘堵’的好处,‘疏’有‘疏’的优点,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一个人吸毒了,要让他戒毒,就必须以‘堵’为主,辅之以‘疏’的方法;而对其他还没有吸毒的人,为防患于未然,就应该以‘疏’为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做法。”也有的同学谈了自己对纪律的理解:“‘纪律’就是‘堵’,就是要让所有的同学都必须遵守;老师的说服教育就是‘疏’,就是要教育不遵守纪律的同学遵守纪律。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维持好班级纪律。”
上述同学的看法,从远及近、从大到小,对“堵”和“疏”的不同功能有了深切的认识,避免了“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模式。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应该学会用历史,用学到的历史知识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历史学习真正成为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的训练场。
二、从历史知识中体味生活哲理
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善于领悟,学会应用。在学习百家争鸣时,我们要学会汲取思想家的思想精华。“塞翁失马”这一成语故事,反映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主张,从这一故事中,我们理解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结合现实,主动地去关注我们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积淀中去搜寻,从他人的经历中去感悟生活,从而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困难挫折面前,在荣誉和鲜花面前,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心态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逐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个“从生活到历史知识再到生活”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我们的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对抽象的哲理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以历史知识为依托,掌握走向成功的阶梯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换句话说,历史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学习历史应该帮助我们走向成功,获得成功的体验,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如我国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在学习了古代书法家的事迹后,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自己思考:他们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通过追问和讨论交流,我们应该总结出这样的成功的“秘诀”:对所做的事情要有兴趣,并能持之以恒;要刻苦钻研,博采众长等。有了这样的认识,对今后的学习、今后的人生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并在历史学习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它是过去的人们做过的事,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悲欢与离合,对我们的今天仍然有意义,他们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习历史要善于吸收对自己的成长有用的东西。
四、以历史为镜子,学会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历史记录了人类发展的足迹,人和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任何事,都是人来完成的,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要弄明白,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去做事。我们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为了加速民族融合,把都城迁到了洛阳,他迁都时受到人们的反对,但最终取得了成功。
孝文帝为什么一定要迁都洛阳?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种“计谋”?通过小字部分的阅读,我们可以悟到了这样一个道理:孝文帝并不是要南征,他的真实目的是要迁都洛阳,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精心设计了这种‘计谋’,精心地把行程安排在深秋时节,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再加数月跋涉,群臣都想息肩休整,纷纷谏阻。
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退了一步,答应不再南征,但也提出自己的难处和要求,“若一事无成,如何向后人交代?不如将迁都洛阳的大事办了。”大臣们看到皇帝如此体谅自己,也纷纷答应迁都洛阳。孝文帝这种“以退为进、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做法终于取得了成功。我们在今后同别人的交往中,要学会为别人着想,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事情就会更容易办成。
有了这样的感悟,今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就会多一分从容。从这件事中,我们不难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做事要讲求策略,一味地蛮干往往不能成事,反而会坏事,做事前要经过精心策划,反复论证,把阻力降到最低。
学历史不等于记历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人包括某些老师,错误地认为学习历史就是划划背背,不理解学习历史的真谛,许多人只有在等到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才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回过头来重新学习历史。
通过上面的论述,希望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做到:把历史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在一起。把生活阅历当做历史的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把学习历史的过程,当成是提升自己的生活阅历的一种有效途径。
(河北省大名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