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这一节一波三折的实验探究课中,教师通过“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倾听、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出现出其不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信任学生、学会放手,给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课后不断反思、修订、总结、改变评价方式,促使学生能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实现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生物教学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表现。
关键词:五学;实验课;再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我们县开展的构建“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和“检测评学”五个环节,给每位学生都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特别是学差生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虽已取得初步的成效。然而“五学”实验课目前仍然未有一个相对系统、完善、实用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实践出具有学科特色、真正适合初中生物学科的“五学”实验课,我们组的全体成员都在不断进行探讨、实践、反思、修改、总结,以下是我在《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五学”实验课实践过程中的修改日记,希望通过以日记形式的阐述能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指点,帮助我们提前实现初中生物“五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日记一:一堂令我沮丧的实验课
今天是我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回来的第二天,第一期的培训时间近2周,班级的课都是由组里的老师不遗余力地帮忙代上的。由于课时多,实验课无法按时完成,所以,今天我便向年段申请调节课时顺寻,将前边落下的实验课补上。
我信心满满的来到实验室,按照课前设计的实验教学程序有序的进行着《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的探究课:首先,教师通过让学生将无糖馒头放入口腔细细咀嚼后谈自己的感觉活动,导入本课探究课题(目标导学);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自主探学);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方案(合作研学);四、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质疑、修改、补充完善(展示赏学);五、实施已完善的探究方案(检测评学)。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参与面也很广。课上我只在小组间巡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予以适当的提示,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的确学生能按照我课前预设的教学程序进行,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小组讨论就已经花了30几分钟将近40分钟了,小组之间的交流,显得很仓促,学生还没来得动手实施方案,一节课下课了。在课堂上被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感染的我,在铃声响起的瞬间给冲淡了,甚至有些沮丧,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将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做了如下修改:让学生利用课间将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在实验课上只进行组间交流、修改、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我很期待明天的实验课快点到来……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给每位学生都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节探究课虽然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现自我,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在实施探究方案、表达和交流两个环节无法较好地完成有些遗憾,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效率,我对上一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修改,将上一堂的探究课改成了开放式的探究课。
日记二:我被我的学生挂在了讲台上
昨天令我沮丧的实验课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做了如下修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实验课上只进行组间交流、修改、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即将“自主探学”环节放在课前完成,课上只进行“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和“检测评学”三个环节。所以,今天我很是期待实验课会出现预期的效果。
离上课时间还有20分钟,我已早早的等候在实验室里,预设着学生的设计情况,不止一次的估计着学生可能的设计方案,以及哪些不足……我又再一次的充满着信心等候上课铃声的敲响。终于一阵急促的预备铃声响起来了,学生陆陆续续地走进了实验室,不等上课铃声响起,我就开始喊“上课”了。于是,我就开始实施我的上课计划:“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将自己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拿到展台上来与同学们分享?”。台下鸦雀无声,你看我,我看你。我沉默了一会儿说:“没有同学愿意,那老师就只好自己点兵了?!”“小敏同学你先来吧!”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心目中的学优生。“对不起老师我没做。”。我微微一笑道:“你先坐下,那就诗琪吧?!”“老师,我…”诗琪低下了头小声呢喃。一下我的心凉了半截,刚才的自信全没了。心里估量着:“看样子今天肯定不可能按我修改后的教学程序进行上课了”,“若继续按昨天的方案进行,结果也只会和昨天一样,由于作业没完成,学生学习的情绪肯定比昨天的班级还差,效果也不一定会好过昨天班级。”于是我只好深吸一口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后说:“孩子们,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什么没完成,愿意向老师作合理的解释吗?”。沉静了一会儿,突然听到班上最调皮的一名男生笑嘻嘻地回答:“你没有像语数英老师那样处罚我们,所以就没放在心上。”“生物是等级科,语数英都没时间做,谁会有时间去做生物!”我愕然。过了一会儿,我微笑着对他们说:“谢谢同学们给我的解释。所有组长听清楚了,下节课生物课前如果你的组员若没有完成探究方案,那我将处罚组长,如果能有效的设计出探究方案的,老师将通过公平的评价,对每位组员的考核予以分层次加分。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与实验员联系,实验员会将实验室打开让你们将自己设计的方案预先试做,等下节生物课的时候将实验结果与同学们分享。下面我们先上下一节课的内容”。我只好临时将上课内容做了修改。其实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不知道组长是否能落实到位,如果组长.......,我不敢多想。
上周实验课我被我的学生挂在了讲台上,使我不得不怀疑我根据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生物教学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表现、发展的实验课设计是否有些一厢情愿,还是我的设计有些缺漏?
日记三:柳暗花明重拾希望
今天的实验课我不抱太大的希望学生会完成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上课铃声敲响了,我用很平淡的语气问组长各组任务完成情况。没想到组长很有序的争相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并做记录,在其他小组的发言人发言结束后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困惑。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原本没看好的一节课,却出乎意料的有趣、有效,甚至第四组的同学居然很调皮的向第二小组的同学提出:“水浴加热的温度是37度,那我把试管放在腋窝下加热应该也可以吧?!”他的想法,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可是,不一会儿笑声却停止了,大家似乎都陷入了沉思中,似乎都很期待他天才的创意得到认可,目光也转向了发言人。第二小组的发言人无法回答,大伙又都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我,这也是令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也无法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忽然我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故弄玄虚:“同学想知道答案吗?”“想”学生齐声回答。“其实我也很想知道,因为他的想法很独特也很有探究价值”我充分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接着说:“刚刚是谁提出的我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他,好吗?”。学生肯定而响亮地回答“好。”“当然,其他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尝试探究。”我补充道。学生的探究热情再一次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相当的活跃。
通过这一节一波三折的探究课,使我真正明白了老师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需学会“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只有善于倾听、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才有可能出现出其不意的效果,信任学生,学会放手,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师生在这个平台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长处,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才不会是个口号。那么,教师也应给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教师通过课后不断反思、修订、总结,使自己的教学平台更有宽度、厚度、深度、温度和广度。这样的教学也会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更大空间提高和升华,会更具人性化,会使每位教师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关键词:五学;实验课;再设计;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我们县开展的构建“五学”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和“检测评学”五个环节,给每位学生都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特别是学差生的自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虽已取得初步的成效。然而“五学”实验课目前仍然未有一个相对系统、完善、实用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实践出具有学科特色、真正适合初中生物学科的“五学”实验课,我们组的全体成员都在不断进行探讨、实践、反思、修改、总结,以下是我在《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五学”实验课实践过程中的修改日记,希望通过以日记形式的阐述能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指点,帮助我们提前实现初中生物“五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日记一:一堂令我沮丧的实验课
今天是我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回来的第二天,第一期的培训时间近2周,班级的课都是由组里的老师不遗余力地帮忙代上的。由于课时多,实验课无法按时完成,所以,今天我便向年段申请调节课时顺寻,将前边落下的实验课补上。
我信心满满的来到实验室,按照课前设计的实验教学程序有序的进行着《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的探究课:首先,教师通过让学生将无糖馒头放入口腔细细咀嚼后谈自己的感觉活动,导入本课探究课题(目标导学);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自主探学);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的探究方案(合作研学);四、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质疑、修改、补充完善(展示赏学);五、实施已完善的探究方案(检测评学)。教室里热闹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参与面也很广。课上我只在小组间巡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需要帮助时予以适当的提示,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的确学生能按照我课前预设的教学程序进行,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和小组讨论就已经花了30几分钟将近40分钟了,小组之间的交流,显得很仓促,学生还没来得动手实施方案,一节课下课了。在课堂上被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感染的我,在铃声响起的瞬间给冲淡了,甚至有些沮丧,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将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做了如下修改:让学生利用课间将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在实验课上只进行组间交流、修改、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我很期待明天的实验课快点到来……
“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是:给每位学生都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节探究课虽然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展现自我,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在实施探究方案、表达和交流两个环节无法较好地完成有些遗憾,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提升学习效率,我对上一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修改,将上一堂的探究课改成了开放式的探究课。
日记二:我被我的学生挂在了讲台上
昨天令我沮丧的实验课后,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原先预设的教学程序做了如下修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方案设计好后,实验课上只进行组间交流、修改、完善和实施实验方案,即将“自主探学”环节放在课前完成,课上只进行“合作研学”“展示赏学”和“检测评学”三个环节。所以,今天我很是期待实验课会出现预期的效果。
离上课时间还有20分钟,我已早早的等候在实验室里,预设着学生的设计情况,不止一次的估计着学生可能的设计方案,以及哪些不足……我又再一次的充满着信心等候上课铃声的敲响。终于一阵急促的预备铃声响起来了,学生陆陆续续地走进了实验室,不等上课铃声响起,我就开始喊“上课”了。于是,我就开始实施我的上课计划:“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了实验方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将自己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拿到展台上来与同学们分享?”。台下鸦雀无声,你看我,我看你。我沉默了一会儿说:“没有同学愿意,那老师就只好自己点兵了?!”“小敏同学你先来吧!”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心目中的学优生。“对不起老师我没做。”。我微微一笑道:“你先坐下,那就诗琪吧?!”“老师,我…”诗琪低下了头小声呢喃。一下我的心凉了半截,刚才的自信全没了。心里估量着:“看样子今天肯定不可能按我修改后的教学程序进行上课了”,“若继续按昨天的方案进行,结果也只会和昨天一样,由于作业没完成,学生学习的情绪肯定比昨天的班级还差,效果也不一定会好过昨天班级。”于是我只好深吸一口气,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后说:“孩子们,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什么没完成,愿意向老师作合理的解释吗?”。沉静了一会儿,突然听到班上最调皮的一名男生笑嘻嘻地回答:“你没有像语数英老师那样处罚我们,所以就没放在心上。”“生物是等级科,语数英都没时间做,谁会有时间去做生物!”我愕然。过了一会儿,我微笑着对他们说:“谢谢同学们给我的解释。所有组长听清楚了,下节课生物课前如果你的组员若没有完成探究方案,那我将处罚组长,如果能有效的设计出探究方案的,老师将通过公平的评价,对每位组员的考核予以分层次加分。当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与实验员联系,实验员会将实验室打开让你们将自己设计的方案预先试做,等下节生物课的时候将实验结果与同学们分享。下面我们先上下一节课的内容”。我只好临时将上课内容做了修改。其实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不知道组长是否能落实到位,如果组长.......,我不敢多想。
上周实验课我被我的学生挂在了讲台上,使我不得不怀疑我根据生物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生物教学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表现、发展的实验课设计是否有些一厢情愿,还是我的设计有些缺漏?
日记三:柳暗花明重拾希望
今天的实验课我不抱太大的希望学生会完成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上课铃声敲响了,我用很平淡的语气问组长各组任务完成情况。没想到组长很有序的争相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认真倾听并做记录,在其他小组的发言人发言结束后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困惑。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原本没看好的一节课,却出乎意料的有趣、有效,甚至第四组的同学居然很调皮的向第二小组的同学提出:“水浴加热的温度是37度,那我把试管放在腋窝下加热应该也可以吧?!”他的想法,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可是,不一会儿笑声却停止了,大家似乎都陷入了沉思中,似乎都很期待他天才的创意得到认可,目光也转向了发言人。第二小组的发言人无法回答,大伙又都把期待的眼神投向了我,这也是令我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也无法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忽然我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故弄玄虚:“同学想知道答案吗?”“想”学生齐声回答。“其实我也很想知道,因为他的想法很独特也很有探究价值”我充分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接着说:“刚刚是谁提出的我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他,好吗?”。学生肯定而响亮地回答“好。”“当然,其他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尝试探究。”我补充道。学生的探究热情再一次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相当的活跃。
通过这一节一波三折的探究课,使我真正明白了老师作为一名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必需学会“见缝插针”、“见机行事”,只有善于倾听、捕捉学生的一言一行,才有可能出现出其不意的效果,信任学生,学会放手,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教学平台,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师生在这个平台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要充分肯定每位学生的长处,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和升华才不会是个口号。那么,教师也应给自己的教学设计建立一个开放式的平台,教师通过课后不断反思、修订、总结,使自己的教学平台更有宽度、厚度、深度、温度和广度。这样的教学也会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更大空间提高和升华,会更具人性化,会使每位教师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