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兵围南京城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成功在镇江一战大败清军,江南大震,南京城内的守军兵力薄弱,士气低落,周边各府县投靠郑成功的络绎不绝。消息传到北京后,顺治帝一度惊慌失措打算避避风头,遭到母亲一顿大骂,顺治帝一气之下拔剑将自己的御座砍成几块,誓要将郑成功斩落马下。冷静下来后,顺治帝命令安南将军达素、固山额真索洪等人率领一万多八旗兵从北京南下支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南京的守军还得靠自己。
  对郑军而言形势是一片大好,郑成功手下的得力干将甘辉建议趁清军新败,士气低落之际,从陆路日夜兼程直取南京,正所谓兵贵神速。
  然而,郑成功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而是决定走水路,一直到7月7日才来到南京观音门外,让眼巴巴等着他来会师的苍水先生——张煌言大为失望,气得他就差指着郑成功鼻子骂了。
  不过,选择陆路还是水路其实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因为郑军耽搁了好几天在战后安置和攻打南京的谋划上,直到7月4日才从镇江出发,如果立刻动身,无论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四五天内必能到达南京城下。然而磨磨蹭蹭的郑军却足足用了十多天,清军抓住了这几天宝贵的时间将城外靠近城墙的房屋烧毁,扫清了视野和射界,储备粮食物资,做好了守城的准备,攻取南京城的第一个战机就这样错过了。
  7月10日,郑军自仪凤门登岸,在狮子山扎下83座营盘,展开对南京的围攻。第二天,郑军截获到清廷提督管效忠的塘报,铁人军在他笔下简直就是人形高大,“海师二十余万,战船千余艘,俱浑身是铁,箭射不透,刀斩不入”,看罢塘报郑成功大喜,看来清军已经丧胆,攻下南京指日可待。
  城内清军的情况确实十分危急,虽然南京城墙高大厚实,城防十分坚固,但是守军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从顺治二年开始,清廷额定的驻防八旗兵只有2000人,加上绿营兵也不过只有10000—15000人而已,要防守如此广阔的城墙是远远不够的。郑军只需通过几次试探性攻击,找出清军防守的薄弱环节,就可集中力量一举突破。
  为了争取时间,清军将领们给郑成功修书一封,说清朝军法实在严酷,守不到30天的话要满门抄斩,希望多宽限几天,30天期满我们就撤出。不过郑成功可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这封信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清军一点都没谱。接下来的几天里清军紧张地盯着郑军的一举一动,不过左等右等就是不见郑军来攻城,莫非郑成功真的上当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郑军的兵力不足,攻坚能力不强。郑军虽有三四万的兵力,但并不足以完全包围宽广的南京城,郑军集中在南京城的西北面和北面,南面及秦淮河一带并未驻军,一旦攻城时清军从其他城门杀出,对郑军是极其危险的,当年郑成功在攻打福州城时就吃过这样的亏,被清军伏兵杀了个措手不及。
  此外,郑军以往攻克的大多是防务空虚的小城,在攻打漳州城时就曾久攻不下,等来了清军援兵,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似南京这般地势险要、城防坚固的雄城,强攻的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况且私下里和郑成功交好的松江提督马进宝虽然声称要来归附,但并没有给他准信,看样子在静观其变。
  思来想去,郑成功认为只有围困逼降是最保险的,他断定清军支撑不了多久,南京陷落只是时间问题,无论甘辉怎么好说歹说劝他尽快开始攻城,他都置若罔闻。
  就在郑军等待的同时,清军可没有闲着,一边抓紧储备粮草,置办武器,搜集整修船只。一邊加紧调遣周边州县的守军来援,从贵州返回北京的八旗兵接到南京告急的消息,立刻由荆州乘船40艘赶到南京,至7月15日已有近五千人的援兵进入城内,至此城内守军已有近两万人的兵力,实力得到很大加强,形势对郑成功而言是愈发不利了,没有尽快开始攻城是郑成功第二个严重失误。
  迟迟没得到攻城命令的郑军,军纪开始涣散,驻扎在仪凤门外的郑军前锋镇士兵犹如野外郊游一般,甚至跑到河边撒网捕鱼。7月16日,清军眼见机不可失,从仪凤门杀出对郑军前锋镇发起攻击,郑军经过奋战后将清军击退。虽然打退了清军,但听说前锋镇官兵在撒网捕鱼的郑成功很是担心,便派人去询问前锋镇指挥官余新是怎么回事,这余新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大话张口就来。听了余新的回话郑成功还是不放心,警告他别画虎不成反类犬,不然就砍了他脑袋祭旗。
  狠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余新还是不当回事,郑成功本来准备调遣左提督翁天祐加强仪凤门的防守,但余新担心他来抢功,向郑成功拍胸打肚地保证自己的营盘严密如铁桶,清军绝不敢来犯。该放手一搏的时候却小心谨慎,该小心谨慎的时候却听之任之,本打算加强仪凤门防守的郑成功轻信了余新打消了主意,犯下了南京之战不可挽回的错误。
  做好出击准备的清军可不会再跟郑成功客套了。清军统帅郎廷佐、喀喀木心底雪亮,要集中兵力击破郑军主力,必须先歼灭仪凤门、钟阜门外势单力孤的郑军前锋镇、中冲镇,以免和郑军主力交战时分散清军为数不多的兵力。7月23日,清军派出满洲八旗兵阻挡郑军来援,总兵梁化凤率领绿营兵从仪凤门、钟阜门、小东门杀出,清军摆开火炮轰击郑军的营地,掩护大队人马直冲郑军营盘,郑军从木栅内开炮,投掷火罐拼命阻击清军的进攻,但在清军一浪高过一浪的猛攻下郑军救援不及,兵力单薄的前锋镇、中冲镇全军覆没,余新也被抓去做了阶下囚。这一天对清军来说可谓双喜临门,不仅歼灭了郑军两个镇大挫了郑军的锐气,而且又有五百八旗兵来援,军心更加振奋。
  夺取了城外阵地后,清军出城驻扎,准备倾巢出动和郑军决一死战。郑成功意识到了战况的凶险,果断放弃攻城将全军收缩于观音山一带,在山四周扎下营盘。在山下的是战斗力最强的左武卫和左虎卫镇,中提督甘辉和五军戎政张英率部埋伏在山谷中,左先锋镇、援剿右镇等部队屯驻在山上,山后大路由后提督万礼和宣毅左镇负责,右提督、宣毅后镇、正兵镇准备由水路包抄清军后路。
  郑成功的计划是依托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背靠江边的庞大舰队将城外的清军一举歼灭。然而郑成功又错了,南京是清军的主场,自1645年以来清军在此驻扎十余年之久,非常熟悉当地的地形,郑成功依山部署反倒给了清军千载难逢的胜机。   总督郎廷佐只留下全军十分之一的兵力守城,其余人马由昂邦章京喀喀木和梅勒章京噶褚哈率领,倾巢出动与郑军决战。八旗护军、满洲兵、蒙古兵、八旗汉军、绿营兵共同编队,陆上分为三路,水上另有一路,在黑夜的掩护下迂回到观音山战线的后侧。
  7月24日一早,清军全线发起猛攻,正白旗、镶红旗、镶白旗披甲兵攻打观音山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西北六面,正白旗护军、正蓝旗蒙古兵、镶蓝旗汉军攻打观音山西面,另从每旗抽一名章京,每牛录抽一名披甲兵攻打观音山北面,水路由管效忠率领满洲八旗兵和绿营兵出击,攻打郑军水师。
  山上、山中、山下的郑军被清军分割包围,情况十分危急。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紧要关头郑军没有郑成功的号令谁也动不了,山上和山下相距过远又无法联系,只能被动挨打。清军抓住战机首先猛攻山上的左先锋镇,在火炮的掩护下清军骑兵下马步战向山上猛攻,三次强攻都被郑军打退,眼见战况不妙,郑成功急忙派出右冲镇、右虎卫镇赶往支援,但两镇还在山路上挣扎的当口,山上守军就已全军覆没了。
  山上的郑军被消灭后,在山谷中待命的甘辉、张英两部人马成了瓮中之鳖,清军从山上冲下将两部人马团团围住,虽然郑军仍在拼命奋战,但终究改变不了败局已定的事实,血战中张英中箭身亡,眼看清军张弓搭箭,自己也要被射成刺猬,甘辉赶紧向清军士卒大呼我可是甘国公,把我抓去请功大大的有赏,才暂免一死。
  山上、山谷中的鄭军各部被歼灭,山下的郑军自然也无法幸免,“刀枪不入”的左虎卫镇铁人军奋力抵挡清军怒涛般的攻击,但独木难支终于溃败,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似的往江边逃去,但江边并没有可以逃出生天的船只,不少郑军勇士投江而死,侥幸没死的抓着身边够得着的漂浮物浮水而逃。
  把守山后大路的后提督万礼和宣毅左镇情况也好不到哪去,他们同样遭到清军的夹攻战至全军覆没,万礼阵亡。另一边从水路出击的清军也如潮水般杀来,焚烧郑军大小船只五百余只,郑军水师遭受了重创。
  眼见败局已定,郑成功只得无奈地下令全军撤退,临走前郑成功命令参军户官潘庚钟站在表示统帅所在的皇盖下代他指挥,自己跑向江边准备动用水师包抄清军之后,遏制清军的攻势。但一切都太迟了,歼灭了观音山四周的郑军后,清军各部向郑成功的指挥所杀来,潘庚钟也力战阵亡。郑军不愧是久经沙场的百战之师,虽败不乱,面对乘胜追击的清军步骑,正在撤退的郑军余部起初还能按照军鼓的节拍收兵,在清军的尾追下终于全军大溃,剩下的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
  走投无路的郑军士卒没命地向江边跑去,不少人借助木板等漂浮物才得以浮水而逃,在这危急关头左冲镇上前阻击,击沉清军两只船遏制了清军水师的攻势,将数千名郑军士兵搭救上船。但不少跑得慢的郑军士卒就没那么幸运了,全都成了清军的刀下之鬼,滚滚长江成了他们的埋骨地。
  至此,观音山之战以清军大获全胜而告终,先后歼灭了郑军前锋镇、中冲镇、援剿右镇、后劲镇、前冲镇、中提督甘辉部、五军戎政张英部、左武卫镇、左虎卫镇、后提督万礼部、宣毅左镇等部队,其他各部想必也有相当程度的损失,按照郑军每镇的兵力计算,郑军战死近2万人,还失去了提督、总兵等高级将领多人,可谓是郑成功生平之中败得最惨的一仗。
  郑成功命令水师尽力搭救侥幸逃回的残兵败将,接着船队向长江口退去,之前占领的镇江等地先后被清军夺回。当船队驶至崇明岛时,心有不甘的郑成功决定夺取崇明岛作为再次攻打南京的基地。然而惨败后士气低落,军心涣散的郑军竟奈何守城的三千绿营兵不得,无可奈何的郑成功只好命令船队离开崇明岛返回厦门,轰轰烈烈的北伐之役功亏一篑。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其他文献
落入相府  最近,京城出现了一个斗蟋蟀的高手,打遍所有瓦肆没有敌手。高手自称江陵人,名叫古天生,十八九岁年纪,养了几只怪蟋蟀。之所以说蟋蟀怪,是因为蟋蟀嗜酒,喝了酒的蟋蟀,打起架来个个是拼命三郎,所向披靡。  这一天,城南瓦肆里热闹非凡,古天生正在和人斗蟋蟀,忽然闯进来几名官兵,一名校尉口气生硬地问:“你是古天生吧?收拾一下,跟我走。”古天生问道:“去哪里?”校尉说道:“少啰唆,去了就知道了。” 
期刊
一  刘三基是清秀县知县,虽然才二十刚出头,但聪明机敏,睿智过人,上任后破获了许多疑难大案,在百姓中赢得了好口碑,都称他是“刘神仙”。  且说这天深夜,牛尾巴村出了一起命案,一个叫牛富贵的富家之子被人杀害,凶犯逃离,一百两白银也不见了。  刘知县带着衙役们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见被害人躺在血泊之中,身上有数处刀伤,呈现出两头深中间浅的伤痕。  案发当晚,牛富贵是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看见凶手,门窗完好无损
期刊
哈立德、塔立格、姆士拉和法蒂娅,他们四个是好朋友,家住埃及亚历山大港。这年暑假,他们打算结伴去珊瑚岛旅游。珊瑚岛上有座古堡,过去曾是个监狱,它就像一个恐怖的童话,深深地吸引着好奇的孩子们。  这一天,他们驾着一条小船出发了。天气真好!海水如镜子一样,把孩子们的身影映照得清清楚楚。“瞧!在我们底下有一艘沉船!”哈立德发现新大陆似的叫起来,“法蒂娅,你看到了没有?”  “不准叫我法蒂娅!再叫我法蒂娅,
期刊
元和十二年,唐军在主将李愬指挥下,直捣淮西重镇蔡州。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李愬一举擒获吴元济,平定淮西之亂。当时,蔡州城中还有投降的叛军数万人,李愬亲自率领他们在营外列阵,等待裴度检阅。  第二天,裴度进入营地时,看到李愬早已披挂着全副盔甲在路边拜见。裴度和李愬是至交好友,彼此的官职又相差无几,当他看到李愬用如此大礼来迎接自己时,心中非常诧异,便立即把李愬叫到一边询问原因。  李愬笑着说:“我不是故
期刊
朱元璋称帝之后,要封官行赏。对于那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封赏比较容易,而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朱元璋却发愁了。因为这部分人沾亲带故,人数众多,如果都封个一官半职,岂不成了见者有份,无功受禄;如果有所得罪,势必背后受到指责,落个六亲不认的骂名。  为此,朱元璋进退维谷,拿不定主意。这时军师刘伯温体察到了他的矛盾心理,欲直言进谏,又恐惹怒了朱元璋,左思右想,便画了一幅画进献给朱元璋。
期刊
艺人青河  王青河是凤凰集上最有名的耍猴人,他耍猴与普通的耍猴人不同。  猴子这畜生虽然聪明,但终究是野性难驯,所以普通的耍猴人多数一手牵链子,一手拿皮鞭,表演时总会时不时地给它们两下,用以规整教训。这些人真正当得起一个“耍”字,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猴子不过是他们赚钱的工具罢了。可是王青河却对他的猴子爱护有加,这么多年来连链子都不曾套过,更别说打骂之类的了。  王青河饲养了一只小猴子,起名叫三儿。三
期刊
孙记毒案  月泉街发生命案,孙记茶庄的二公子孙天明被发现死在茶庄里,孙天明死状惨不忍睹,呕吐物沾满了全身,两眼突出,脸色红潮中挂紫。博山县捕头铁奎在现场转了转,并未发现有实质性线索,看来只能从尸检上做些文章,铁奎吼了声:“快点去人把老杜叫来。”  杜花豹是做了二十二年的老仵作,论待在县衙的年头,连老捕头铁奎都自愧不如。杜花豹带着徒弟毛头来了现场,先把无关人员赶到一边,杜花豹和毛头用带来的银针、镊子
期刊
康熙年间,羽山镇有个叫卢文起的大户,平日除了做生意,还爱好收藏,家里有个闲趣阁,专门布置四处搜集的古玩字画,闲时呼朋唤友,把酒吟赏。  一次,有同道对卢文起耳语:“阁中藏品,量虽多而质不佳,更缺少镇阁之宝,遗憾啊!”卢文起心里不高兴,嘴上却道:“我有宝物,只是不能给你看。”他暗自咬牙,怎能如此丢失颜面?  时隔不久,卢文起再邀群朋,一览其新近收藏的“镇阁之宝”。众人抬眼望去,不由眼前一亮——一只造
期刊
北宋仁宗年间,宋辽两国互争疆土,交兵不断,民不聊生。上自文武官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怨声载道,但又无可奈何。这年,边关告急,辽军再次来犯。多年征战,将士们早已疲惫不堪。文武大臣欲谏仁宗休战议和,但又深知仁宗争强好胜的秉性,故欲言又止。  仁宗召栋梁之臣包拯后花园议事。仁宗曰:“辽军犯境,包卿家有何退敌良策?”  包拯跪地曰:“请陛下恕罪,老臣尚无退敌之法。”  仁宗怒而曰:“大胆!你等大臣在朝为官
期刊
自流井因有能自动喷出盐水的井而得名,也因盛产井盐而富甲一方。  民国三十年间,四川各地许多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贫苦百姓,纷纷涌入“富庶甲于蜀中”的自流井来讨生活。这些人中有本钱的做点小买卖,更多的只能到盐场做工,靠下苦力来养活一家老小。  其中有个叫张大富的青年,母亲早亡,跟着父亲张德逃难到此,暂时在一间破庙里栖身。父子二人一个病体缠身,一个身形瘦弱,到盐场找活,老板嫌弃不要,想做生意又没有钱,眼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