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普速铁路合金钢辙叉优化研究

来源 :铁道勘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既有普速铁路锻制合金钢心轨组合辙叉使用寿命短,养护维修量大,更换作业频繁等问题,针对现场辙叉翼轨磨耗过量、心轨伤损、胶垫压溃窜出、间隔铁螺栓断裂等典型病害,采用延长翼轨平直段范围至心轨理论尖端增加轨头实际承载面积、刨切翼轨轨头0~4 mm减小轨侧连接圆弧所占宽度、强化叉心结构及下部支承避免弹性垫板失效、调整间隔铁布置提高辙叉对列车荷载和纵向力的承受能力、加强螺栓防松措施方便现场安装使用、设计新型垫板改善轮载过渡冲击等措施,在保持垫板钉孔不变的条件下,对锻制合金钢心轨组合辙叉结构进行系统优化,可有效提高辙叉翼轨的耐磨性及结构的整体性,延长辙叉使用寿命.优化后的锻制合金钢心轨组合辙叉能够现场替换既有辙叉使用,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
其他文献
以某城际铁路1-96 m系杆拱桥施工项目为依托,提出一套经济高效的施工方案.基于系统化的监测技术,实现对该桥施工过程中系梁、拱肋、支架、吊杆等关键结构的应力和变形监测;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桥梁进行全施工阶段仿真模拟,并将仿真计算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成桥状态下系梁跨中位置累积沉降最大,为5 mm,轴线偏位最大为1.5 mm,临时支架最大横向位移为5 mm,全桥线形控制良好,满足设计要求.应力监测表明,拱肋混凝土压注完成后,应力达到最大值,系梁应力则相对减小,随后系梁、拱肋协调变形,内力重
对高速铁路32 m箱梁与40 m箱梁经济性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以新建铁力至伊春铁路为背景,选取本工程中头道河特大桥等3座具有代表性的特大桥梁,分别采用32 m和40 m跨度进行设计,并对其工程数量和工程概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工程地质条件、桥墩高度、桥梁长度、基础类型是影响桥梁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桥梁长度较长、桩基以摩擦桩为主、桥墩高度大于10 m时,下部结构工程概算占比较大,采用40 m简支箱梁可以减少下部结构的工程量;当桥梁长度较短、工程地质较好、桩基以嵌岩桩为主、桥墩高度小于10 m
为研究现浇支架体系的力学特性,以徐盐高铁跨徐沙河(100+200+100)m连续梁-拱项目为背景,进行底板力学性能分析、底板分配梁的强度验算、钢管支架承重梁强度计算、钢管支架强度计算、钢管立柱稳定性计算、支架体系预压数据分析.研究表明:现浇段支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实测变形值与有限元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成桥后梁体线形基本与设计吻合.实践表明,采用相关计算参数后,该桥的施工控制效果较好,工程优良率达100%,缩短施工工期45 d,降低施工成本约6.5%.
跨海隧道由于其工程环境的特殊性,施工过程往往风险高、难度大,为在项目前期尽快稳定总体技术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经济、安全的施工方法,为工程的推进及后续阶段决策创造条件,以厦门地铁3号线超长跨海区间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地质、工期、造价等方面研究工程总体方案,并结合施工风险、疏散救援等对不同方案断面深入分析,得出最优方案.研究表明,适合本工程的工法有“矿山+盾构”组合工法和全盾构法;综合考虑施工风险、通风救援、工期、造价,硬岩掘进长度等因素,“矿山+盾构”组合工法中推荐小洞方案,全盾构法推荐8.5 m盾构
清华园隧道某区间采用泥水盾构穿越粉质黏土及砂卵石地层,是全线典型质构法施工隧道.总结清华园隧道盾构始发的经验,对其掘进参数及反力架等工程构件布置进行研究,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反力架进行静强度分析计算.研究表明:(1)盾构机在粉质黏土及砂卵石地层中掘进时,反力架最大应力为270 MPa,最大静挠度为7.77 mm;(2)掘削量大小与泥水密度、黏度和切口水压等数值相关;(3)反力架上的应力分布在钢管支撑处最高,竖梁次之,横梁最小.
针对西部某高速铁路隧道二衬病害问题,采用SIR-3000型探地雷达进行二衬检测,根据病害部位、类型以及程度不同,建立多种工况的有限元模型,并以拱顶、拱腰和边墙的安全系数为评价标准,对二衬病害引起衬砌结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检测结果表明:二衬缺陷主要表现为欠厚问题,占总病害数的69.9%,且各部位欠厚数呈正态分布.分析表明:欠厚部位内力整体变小,安全系数减小,承载力降低;且距离欠厚部位越近,所受影响越大;二衬整体欠厚时,满足安全的临界厚度为19.2 cm;拱顶欠厚时,拱顶厚度16.7~26.3 cm为受拉破坏
山区米轨旅游轨道交通线路线形设计对行车安全性、乘车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合理确定其线路线形设计标准,结合米轨快速旅游交通车线系统特点,利用线路参数分析方法对线路平纵断面关键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实设最大超高建议值取80 mm,欠超高允许值一般地段取45 mm,困难地段取65 mm.(2)时速120 km条件下,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取1000 m,困难地段取850 m;圆曲线和夹直线最小长度取60 m,困难地段取40 m;建议采用直线形超高顺坡,平面为三次抛物线形缓和曲线,其最小长度取100 m,困难
某高原铁路沿线工程与环境条件复杂,正线以铺设少维护且经济性良好的双块式无砟轨道为主.为解决连续式道床板病害多、修补难度大且对基础变形适应性差等问题,拟采用单元式无砟道床结构.然而,道床结构单元化会削弱道床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需采用植筋加强道床与隧道基础间的连接.为确保植筋设置的可靠性与经济性,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对道床板与隧道基础之间植筋设置情况进行检算分析.研究表明,采用?16 mm的HRB400级钢筋时,基于植筋抗剪强度、仰拱回填层混凝土局部抗压强度及植筋胶抗压强度要求,高原铁路隧道地段单元式道床板植筋数量
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建设,高铁客运站作为城市间交通的重要联系工具,高铁同地铁、公路、市郊铁路等交通模式的联系愈发密切.然而,由于运营部门及安检标准的不同,导致旅客在换乘过程需要经历重复安检,很大程度上影响旅客的出行效率.以京张高铁清河站为例,对清河站功能定位、换乘关系、功能布局以及流线组织进行分析,并采用模拟仿真对安检互认取得的成效进行验证,分析比较清河站站内安检与站外安检互认的方案.研究表明,车站实现安检互认后,可提高旅客出行效率15%~50%,高铁站房或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中,应对旅客进出站通道和安检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开发成为城市立体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充分疏散地铁客流、有机结合周边地块并服务于附近大规模居住人口,在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建设项目中采取一体化开发的建设模式,通过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与周边物业公司开展合作,最终确定前期通盘规划、中期同步施工、后期一并交付的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表明,(1)从规划层面明确不同维度空间的使用性质,可突破现行的两维规划;(2)合理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可实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建设目标,以加快地铁建设进度;(3)预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