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程研发中心”的校企合作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校企合作机制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搭建了一个校企合作教学的平台,取得了工学结合的显著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程研发中心 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C-c/2011/01/3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04-01
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本专业必需理论、技术技能,有独立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本行业发展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工业设计系成立了江苏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现设计与教学的对接, 立志成为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一、“工程研发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1)定向培养: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高职教育,为企业定向培养合格的员工,并且到企业进行实习,顶岗操作。依托苏州力智伟业模型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模型制作的新技术新工艺、共同进行产品造型设计与产品模型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智伟业模型制造企业全程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学生安排就业。
(2)校企一体:研发中心以产学研的形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设计部门安排在校内,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与课程学习。与万宝宠物用品公司合作进行玩具专业的教学,学生真实参与产品的开发工作。同时每年举办万宝宠物玩具设计大赛,提升企业和学校在行业和社会中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果和利润,实现了双赢。
(3)校外实践:研发中心与企业行业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典型代表是与大仓loft产业园的合作,建立太仓产业园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太仓loft设计园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学院的科研能力,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对某一领域的产品设计进行造型、色彩、材质、流行趋势的研究。派出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和太仓产业园的业界设计师一起带领学生参与工作实践。
二、基于“工程研发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改革一体化:课程改革把握时代的脉搏,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加强校企共同体中企业参与的合作力度与深度,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了整体设计,共同实施“定向设班、定向设课、定岗实习和定向培养”。具体流程如下:
校企共同调研与分析企业岗位人才需要——校企共同确立基于企业需求与专业特点的岗位能力——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方法及培养目标——校企共同确立课程体系及阶段性培养目标,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
(2)课程设计项目化:把完成设计项目的各专业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按照其内在逻辑整理成相对的知识单元,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完成不同单元的学习课程。课程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一个完整的项目课程具体结构如下:
a.设计调研即对产品设计的前期任务进行学习与锻炼,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资料整合、项目计划与管理、设计方向的确定使学生综合掌握产品设计目的与要求。
b.创意思维即设计创新能力为产品设计课程的核心能力,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产品造型语言的认识和塑造力。用主题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去表达对产品文化功能的理解。
c. 设计表现即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包括计算机表现能力、产品手绘能力和模型制作能力,使学生在二维设计表现与三维设计表现的技能上都得到全面的训练。
d.设计管理即在课程中渗透设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通过设计计划安排、设计进度安排、概念启发、过程控制、结果推出、项目反馈等,多维度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自我管理与团队意识。
(3)教学方法灵活化:基于工程研发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专业课的传统三段式教学形式,而采取工作、学习相结合的交替方式。
a. “分层次、分阶段、进阶式”的项目教学法。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遵照“设计分析能力→陈述沟通能力→物化表达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的能力层次培养,实施以“产品调研→创意思维→设计表现→设计管理”的阶段,采取进阶式的教学方法。
b. 建立以“校中厂、厂中校”的双向式教学法。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协作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学。企业和学校共同投入建设先进的实训设备,并保持这些专业实训条件的持续先进性。分阶段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地工作结合起来,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
(4)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打破原先教师一人打分的模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设计师共同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学分。考核的形式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更看重其岗位胜任的能力,职业素质完备。
三、“工程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的机制保障
(1)明确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工程研发中心明确校企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企业和学校的双向需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很重要。研发中心在选择校企合作的单位时基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需要。项目教学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
(2)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行业企业内部参与学校教学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作为兼职教师,向兼职人员、特聘教师或者实习指导老师支付课时费,调动行业企业人员入校执教的工作热情。对于学校专职教师参与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的人员,可以按照企业运作的模式赋予一定的额外报酬。对于研发中心参与工作的学生,最好是采用奖学金制度,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时间,学期末视其工作成果大小给予不同的补助。
同时奖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颁发证书、报道宣传等方式也可以积极运用到这三方群体的激励中。
总之,“工程研发中心”的校企合作真正實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搭建了一个校企合作教学的平台,取得了工学结合的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福玖. 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7。
[2]冯理政,夏建国.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3。
作者简介:
耿蕊(1981-),女,江苏徐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产品设计。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程研发中心 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方案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文号:C-c/2011/01/3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04-01
为了培养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本专业必需理论、技术技能,有独立工作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本行业发展的实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校工业设计系成立了江苏省工业设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现设计与教学的对接, 立志成为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一、“工程研发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
(1)定向培养:研发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高职教育,为企业定向培养合格的员工,并且到企业进行实习,顶岗操作。依托苏州力智伟业模型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模型制作的新技术新工艺、共同进行产品造型设计与产品模型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智伟业模型制造企业全程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对评估合格的学生安排就业。
(2)校企一体:研发中心以产学研的形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设计部门安排在校内,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开展实践训练与课程学习。与万宝宠物用品公司合作进行玩具专业的教学,学生真实参与产品的开发工作。同时每年举办万宝宠物玩具设计大赛,提升企业和学校在行业和社会中的知名度,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果和利润,实现了双赢。
(3)校外实践:研发中心与企业行业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典型代表是与大仓loft产业园的合作,建立太仓产业园校外实训基地,依托太仓loft设计园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学院的科研能力,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对某一领域的产品设计进行造型、色彩、材质、流行趋势的研究。派出有实践经验的专职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和太仓产业园的业界设计师一起带领学生参与工作实践。
二、基于“工程研发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改革
(1)课程改革一体化:课程改革把握时代的脉搏,针对区域经济特点,加强校企共同体中企业参与的合作力度与深度,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了整体设计,共同实施“定向设班、定向设课、定岗实习和定向培养”。具体流程如下:
校企共同调研与分析企业岗位人才需要——校企共同确立基于企业需求与专业特点的岗位能力——校企共同制定教学方法及培养目标——校企共同确立课程体系及阶段性培养目标,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
(2)课程设计项目化:把完成设计项目的各专业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按照其内在逻辑整理成相对的知识单元,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同时完成不同单元的学习课程。课程设计以学生参与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培养。一个完整的项目课程具体结构如下:
a.设计调研即对产品设计的前期任务进行学习与锻炼,通过市场调研、资料收集、资料整合、项目计划与管理、设计方向的确定使学生综合掌握产品设计目的与要求。
b.创意思维即设计创新能力为产品设计课程的核心能力,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对产品造型语言的认识和塑造力。用主题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去表达对产品文化功能的理解。
c. 设计表现即全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包括计算机表现能力、产品手绘能力和模型制作能力,使学生在二维设计表现与三维设计表现的技能上都得到全面的训练。
d.设计管理即在课程中渗透设计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通过设计计划安排、设计进度安排、概念启发、过程控制、结果推出、项目反馈等,多维度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自我管理与团队意识。
(3)教学方法灵活化:基于工程研发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第二学年专业基础课,第三学年专业课的传统三段式教学形式,而采取工作、学习相结合的交替方式。
a. “分层次、分阶段、进阶式”的项目教学法。将具体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遵照“设计分析能力→陈述沟通能力→物化表达能力→设计管理能力”的能力层次培养,实施以“产品调研→创意思维→设计表现→设计管理”的阶段,采取进阶式的教学方法。
b. 建立以“校中厂、厂中校”的双向式教学法。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协作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教学。企业和学校共同投入建设先进的实训设备,并保持这些专业实训条件的持续先进性。分阶段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地工作结合起来,学习和工作交替进行。
(4)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打破原先教师一人打分的模式,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设计师共同负责对学生的指导和考核,并给予相应的学分。考核的形式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的方式,更看重其岗位胜任的能力,职业素质完备。
三、“工程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的机制保障
(1)明确企业与高职院校都是利益主体:工程研发中心明确校企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满足企业和学校的双向需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很重要。研发中心在选择校企合作的单位时基于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需要。项目教学以适应企业需求、争取给企业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企业进行合作。
(2)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行业企业内部参与学校教学的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外聘的形式作为兼职教师,向兼职人员、特聘教师或者实习指导老师支付课时费,调动行业企业人员入校执教的工作热情。对于学校专职教师参与研发中心校企合作的人员,可以按照企业运作的模式赋予一定的额外报酬。对于研发中心参与工作的学生,最好是采用奖学金制度,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时间,学期末视其工作成果大小给予不同的补助。
同时奖励的方式是多元化的,颁发证书、报道宣传等方式也可以积极运用到这三方群体的激励中。
总之,“工程研发中心”的校企合作真正實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搭建了一个校企合作教学的平台,取得了工学结合的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福玖. 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7。
[2]冯理政,夏建国. 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3。
作者简介:
耿蕊(1981-),女,江苏徐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研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