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关键词 教师角色 品德引导者 知识传授者 心灵培育者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教师也是如此。
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思想的引导,心灵的培育。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根据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当代教师角色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道——高尚品德的引导者
当中学生弑母、药家鑫案件等一次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挑逗着国人的神经,我们不经发出感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是的,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问,我们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深思之后,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对道德教育的忽视。当面对品德重要还是知识重要的选择时,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后者。教育孩子,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孩子能够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
在社会漠视道德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坚守成为高尚品德引导者的阵地。如何做呢?首先,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其次,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要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是指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除了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道德的教育更应该渗透在无形的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无处不在。
二、 授业——丰富知识的传授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境地,教师俨然成了知识的权威,他所要完成的任务就在于把确定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里知识的传授,不是传统意义填鸭式的教育,而是教师对教学的有效组织、管理、实施。这样,要实现丰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首先要不断充实自己,巩固专业素养,丰富教学理念。尤其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不能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需要常教常学常新,而不能停滞在自己学生时代固有的知识,那就会像无源之水。在自己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去创新。只有这样,在学生前进的同时,教师也在前进,才不会出现“徒进师不进”的怪现象。
其次,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改变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改变那种认为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讲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断的创新,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现今各地各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有些学校有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如杜郎口模式和江苏等校倡导的“先学后教”模式等,它们各有特点,广受追捧。然而,在热闹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校和每个老师必须自己思考,别人的方式是否适合自己。无论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情境教学、启发教学还是现在倡导的先学后教,教师要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进步。
三、 解惑——健康心灵的培育者
近年来,一些中国名牌大学的大学生频频爆出自杀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些优秀学子如此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旅程呢?其实忧郁、交往障碍、自闭等在中小学也不鲜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知识品德的教育,还不能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更好的生活,知识再渊博也比不上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要。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是专职心理疏导教师,但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交往中也要做健康心灵的培育者。首先我认为要认识到积极心理自我暗示的重要性。其次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各科教学都可以体现。尤其是主题教育班会。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日新月异。教师在新时期的角色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无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有了这一点,我们的角色变化也相应别的简单自然了。
参考文献:
1、刘芳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
3、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关键词 教师角色 品德引导者 知识传授者 心灵培育者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教师也是如此。
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思想的引导,心灵的培育。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根据我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当代教师角色主要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道——高尚品德的引导者
当中学生弑母、药家鑫案件等一次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挑逗着国人的神经,我们不经发出感叹,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是的,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问,我们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哪里。深思之后,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对道德教育的忽视。当面对品德重要还是知识重要的选择时,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后者。教育孩子,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使孩子能够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
在社会漠视道德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坚守成为高尚品德引导者的阵地。如何做呢?首先,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其次,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要优化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是指教师在品德与生活课上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达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除了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道德的教育更应该渗透在无形的教学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无处不在。
二、 授业——丰富知识的传授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置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的境地,教师俨然成了知识的权威,他所要完成的任务就在于把确定不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里知识的传授,不是传统意义填鸭式的教育,而是教师对教学的有效组织、管理、实施。这样,要实现丰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首先要不断充实自己,巩固专业素养,丰富教学理念。尤其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不能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新形势下教师的教学需要常教常学常新,而不能停滞在自己学生时代固有的知识,那就会像无源之水。在自己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去创新。只有这样,在学生前进的同时,教师也在前进,才不会出现“徒进师不进”的怪现象。
其次,教师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改变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改变那种认为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讲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断的创新,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教学。现今各地各校都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有些学校有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如杜郎口模式和江苏等校倡导的“先学后教”模式等,它们各有特点,广受追捧。然而,在热闹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校和每个老师必须自己思考,别人的方式是否适合自己。无论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情境教学、启发教学还是现在倡导的先学后教,教师要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进步。
三、 解惑——健康心灵的培育者
近年来,一些中国名牌大学的大学生频频爆出自杀的,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这些优秀学子如此匆匆结束自己的生命旅程呢?其实忧郁、交往障碍、自闭等在中小学也不鲜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知识品德的教育,还不能忽视学生心理的健康。拥有完美的人格才能更好的生活,知识再渊博也比不上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要。虽然不是每个老师都是专职心理疏导教师,但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交往中也要做健康心灵的培育者。首先我认为要认识到积极心理自我暗示的重要性。其次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各科教学都可以体现。尤其是主题教育班会。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日新月异。教师在新时期的角色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无变不离其宗的是,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有了这一点,我们的角色变化也相应别的简单自然了。
参考文献:
1、刘芳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
3、肖川:《教育必须关注完整的人的发展》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4、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