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破产的上市公司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在那纠缠姓资姓社、《破产法》被误认为姓资的岁月,有朋友见面戏曰:“曹破产鼓吹的破产法恐怕要破产了吧!”我说:“恐怕你这个预言要破产呢!”后来,企业破产立案统计图帮了我的忙。
  统计图显示:《破产法》实施的道路虽然曲折,却是越走越宽敞。破产立案数从每年几百件,上升到每年几千件,11年间依法处理破产案将近2.7万件。破产还债对于促进竞争、优胜劣汰、深化企业改革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显著。对破产制度姓资姓社的纠缠终于斩断,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破产法》,一般来说已经逐渐被多数人认同。企业的破产与新生,犹如人之生老病死、月有盈亏圆缺,都在常理之中。
  
  往死人身上输血?
  
  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难免会有反复。一般企业是否适用《破产法》,先前似乎已经没有争议。上市公司是否当破则破,如今却又发生了分歧,而且持反对意见的理由,与10多年前如出一辙。
  某些上市公司早已濒临破产,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1999年账面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已有12家,实际上丧失偿债能力、丧失经营能力、没有经营收入、扭亏无望、重组无门的则远不止这些。其中ST郑州百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已被其债权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申请破产。
  然而,就在少数上市公司濒临破产的客观事实面前,却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中国的上市公司永远不会破产。公司一旦上了市,就进了保险箱。导致这种不良社会心理形成的原因有三:
  一是在司法程序上,至今没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是在证券管理工作中,至今没有一家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被按照《公司法》158条的规定摘牌。
  三是在理论界有一种观点:上市公司破产会导致投资者重大损失,上市公司的股东应该像银行储户一样受到保护,因此要尽量避免宣告破产。
  上三个因素中,后者是前面两者的思想基础,或曰认识误区。而此类认识误区在10多年前《破产法》辩论中就曾经被“攻克”过,如今它在上市公司破产问题上又复归了。
  显然,辩论破产企业(包括上市公司)的资产损失,是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并不是由于破产宣告而产生的。企业依法破产,只不过是使业已发生的资产损失暴露出来,得到法律程序上的确认,并防止这种损失过程继续发展、扩大。这样做,于国、于民、于投资者、于债权人都是有益的。
  用“上市公司永不破产”的假象去掩盖某些上市公司暴露破产的真相,只能误导投资者,使他们继续往无底洞里扔钱,往死人身上输血,最终付出更大的代价,并使债权市场、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两害相权取其轻,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此外,商业银行的储户是债权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是股东,两者的角色和各自承担的风险范围不同,绝不能混为一谈。当今世界各国对银行的储户有一定的保险方法,使他们在银行破产时能减少损失。而股市本身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股东就是冲着“高风险、高收益”而投资股市的,应有承担风险的充分思想准备。一些没有风险意识的股东,恰恰需要受到风险的实际教育。如果迁就“股市无风险”的狭隘心理,虚构“上了市就进了保险箱”的神话,那些股东就永远“长不大”,犹如惯坏的孩子,不知天高地厚,骄横无比。他们难有起码的责任心,却有相当的冲击力,一旦股市风吹草动,难免危及社会的稳定和安宁。
  
  违背经济规律终将受罚
  
  
  其实,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在破产问题上既不神秘,也不特殊。上市公司达到破产界限,就应当进入破产程序,简而言之就是“当破则破”。这样做至少有三大意义:
  一是优胜劣汰,概莫能外。
  众所周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在《破产法》和《民事诉讼法》十九章的破产制度,是维护市场积极秩序的重要法律规范,适用于所有企业法人,包括上市公司。在这里如果允许任何企业有超越法律约束的特权,那就损害了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必然搅乱社会经济秩序。
  优胜劣汰,概莫能外,不仅是法律规范要求,同时也是宏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我们只能有来自竞争的繁荣,窒息竞争不可能有经济繁荣,而竞争就意味着必须优胜劣汰。无论有多么充足的“理由”,如果在证券市场上抽掉破产淘汰机制,否定上市公司该破产就破产的原则,那就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难免要受到规律的无情惩罚,受损害的不仅仅是股市和股民,还必然殃及整个市场经济和全体国民。
  二是分散风险,化解危机。
  极少数濒临破产而无可救药的上市公司犹如证券市场上埋下的“地雷”,一触即发。依法破产则如同主动“排雷”,消除隐患。这种工作固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比起被动触雷,损失显然要小得多。如果人们不去排雷,而是在雷区铺满稻草,插上鲜花,其后果岂不是太危险了!
  常识告诉我们,任何风险分散则小,积累则大。及时处理破产公司,实际上就是分散风险的办法,有助于化解危机,阻止金融风暴的形成,避免全局性的灾难。
  三是提高素质、培育市场。
  继续维持“上市公司不破产”的神话,只是使更多的上市公司受到麻痹,产生幻觉,不思奋起,导致事实上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日渐增多,必然降低中国证券市場的素质。我们可以断言:不知破产为何物的证券市场,不可能是一个高素质的市场。
  经济规律决定了破产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例是极小的,上市公司中破产企业也只能是极少数。而上市公司“当破则破”的信号弹一旦划破天空,必将刺激其他上市公司积极行动起来,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发挥优势,弥补缺陷,使自身免于陷入破产境地,从而减少破产公司的数量,促进证券市场发育成熟,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整体素质。
  
  立即行动
  
  人们常说,事情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但我要说,上市公司的破产问题,也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复杂。下面提出三点建议,立马启动,上市公司的破产处理便可实现零的突破。
  一是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案例的介绍。开展对上市公司破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各种证券类报章杂志有必要加强对《破产法》、《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以及《公司法》有关公司破产规定的宣传介绍,同时选录各国上市公司破产法规和破产案例,在证券专业机构、上市公司、广大股民中开展破产知识普及工作,迅速扫除上市公司不破产的神话。
  二是加强对ST类和PT类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
  这样做可以使股民和债权人在内的社会各界对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有更多更及时的了解,有利于判断它们离破产还有多远?风险究竟有多大?以便作好应变的思想准备。
  三是从清理PT类和ST类上市公司入手,该摘牌的坚决摘牌,为在上市公司中实施破产制度作准备。
  根据《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在限期内未能消除的,应由中国证监会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这一条过去没有严格执行,该摘牌的一家也没有摘,以致于经济效益极差的上市公司仍在股市上苟延残喘,无谓消耗宝贵的社会资源。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好说的,绝不能迁就,只能依法办事,该摘牌的立即摘牌。之后它就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达到破产界限就依法进入破产程序。从根本上说,没有任何特殊性,没有任何值得大惊小怪的。
  (编辑:张良)
  
其他文献
发展不是稳定唯一的法宝    发展和稳定是我们传统所认同的理念,只有发展才能保持并保证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才是最大的稳定。两者之间是一种必然的直接联系。几次的社会动荡总是同发展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关联,这让人更加深了这种印象。但是,对于改革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的中国来讲,如何理性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必须引以深思的问题。  对于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由于通货紧缩,经济发展的速度下降
期刊
从我国社会已有苗头显露的种种迹象看,并由此追溯我国政治经济改革变迁中出现的漏洞,同时分析现有政策与经济制度中的内在缺陷,我们就会有充分的理由作以下结论:黑金政治已经开始袭击中国的社会肌体!  所谓黑金政治,就是指某些社会经济势力与国家政客勾结,共同盗取国家权柄与社会公众财富,有钱人藉着政治权力牟取非法利益,政治人物藉“权”捞钱,黑白合流,利益共生互享。黑金政治表現的一种情况是:社会某些经济集团使用
期刊
《南风窗》今年2月号的《打假,真正的战争》一文,在义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文中大量引用的QBPC(外商品牌保护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关于义乌市场假货问题的描写和分析,令人触目惊心。  作为一个义乌人,我必须承认,义乌的假货现象的确存在,但是绝不像QBPC的报告中所描述的那么严重。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层次的不断提高,经商人员素质的不断增强,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义乌各有关方面对
期刊
今后的5到10年可能是中国改革历史上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长期积蓄的矛盾、危机,都可能在这一时期打断社会的演进和转变过程,把整个中国社会推向所谓的“高风险社会”。    政府行为经济化企业化    政府行为的经济化和企业化主要表现为如下的几个方面:政府机构直接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用行政权力牟取部门或个人的经济收入;以“为企业办实事”的名义介入企业活动;层层下达经济增长的指标,将经济增长速度作为衡量
期刊
附录:张平简历  张平,山西省新绛县人。1954年生于西安,幼年时父亲被打成右派,全家遣返祖籍山西晋南的一个山区农村。初中没上完便回乡务农。干过民工,做过代课老师,写过材料,当过文艺宣传员,而后又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被推荐到师范学校读书。1978年,考上了山西师大中文系。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祭妻》、《姐姐》、《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
期刊
焦大,59岁,宁国府勤杂工。今年9月6日傍晚,焦大值班时不听劝阻,喝酒至醉。大总管赖二分配他送人,焦大拒不服从,反而大骂领导赖二做事不公道,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像这样黑更半夜送人的事,为啥偏派给他,真是个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焦大老爷跷起一只腳来,比你的头还高呢。但赖二做到了骂不还口,只是苦笑。  群众见这焦大太撒野了,便把他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此事欠妥,和依法治国不大对路,但
期刊
陈水扁“外交民主之旅”行程14天,横跨南北美洲、非洲、亚洲,环球一周,随行人数和访问国家数目,都创下历年来“元首出访外交”之最。  最让人兴奋的是,这趟万里长征的第一天就出现大大的吉兆,旗开得胜。原来陈“总统”专机抵达洛杉矶国际机场,飞机滑向停机坪时,幕僚就喜不自胜地发现,克林顿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刚好就停在旁边。在偌大的停机坪上,只有台湾和美国“元首专机”并肩停靠。  陈“总统”得知,一时五中
期刊
权力污染    一、官场  官场无疑是权力污染的“重灾区”,行政权力的腐败也是导致整体社会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是一切“污染”之根本,后面的种种污染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所在。这是人们谈论最多、垢病最多、意见最大的疑难病症,体制内体制外对此纷纷出谋献策,却久治不愈。  具体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前提是手中握有以国家力量为后盾的行政权力,并且有适当的权力实施对象。在运用权力的过程中,不是积极服务于公共职能,
期刊
小姐和丫鬟    18年前,温州乐清县农民卢毕泽和卢比良兄弟俩在内蒙古包头经营服装亏了本,回家路过北京,看到商贩沿街叫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没卖掉的衣服拿到前门、王府井“练摊”,谁知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包头无人问津的服装,在北京成了抢手货,被北京人抢购一空。哥俩索性在北京南部的丰台区租了间农民房,添置了缝纫机,搭起了裁剪台,这个专门加工时髦服装的作坊让卢氏兄弟赚了不少钱,于是他俩招亲唤友,越来越
期刊
这几年因为希望集团规模渐渐增大,员工也多了起来,学习同行的管理经验,是提高自己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之路,所以我经常出国去看别的国家的同类企业。最近一次到韩国的一家面粉企业去参观,给我的刺激非常之深,回来后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  那是西杰集团下面的一个面粉厂,它每天处理小麦的能力是1500吨,雇佣了66个员工。那里的员工工作效率之高令我惊叹。我是干这一行的,我知道中国同样的企业一般生产能力在几百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