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载体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大学生民族观状况关系到国家未来民族关系的走向,因而,研究当代大学生民族观状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M学院大学生民族观调查数据为依据,从民族观认知、民族观情感、民族观意志、民族观信念、民族观的践行等五个方面,对M学院大学生民族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民族观教育载体入手,对解决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民族观要素分析 民族观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民族观调研的背景及概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国家,各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其他民族以及中华民族的认知和认同,直接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平等发展。高校大学生民族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各民族学生的安定团结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是各民族成员中思想最活跃,并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专业技能的群体,他们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传播者,民族繁荣富强、伟大复兴的承载者,更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民族观状况的调查,不但可以反映出高等院校的各民族学生的关系状况,还能反映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关注,从而发现高校大学生民族观念中凸显的问题,这正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2009年10月,我们设计、发放问卷对上海M学院的大学生进行民族观的调查。在充分考虑到了学院、年级、性别等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3份,有效回收率95.3%。本文对上海M学院的大学生民族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 民族观要素分析——上海M学院大学生民族观现状
  
  民族观指的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世界观的一部分。豍民族观是一个抽象的、系统的概念。要对其研究,必须进行可操作化定义。本文将民族观解构为民族观认知、民族观情感、民族观意志、民族观信念、民族观的践行等五个方面,从上述五个方面对上海M学院大学生民族观现状进行分析。
  2.1 民族观认知不足
  民族观认知包括对民族、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即对民族、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民族观认知是民族观情感、民族观意志、民族观信仰以及民族观践行的前提和基础,全面、科学的认知是主体形成正确民族观,做出正确民族观选择和行为的保障。
  (1)对民族的认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个民族有自己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语言,民族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中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由此可以得出,大部分学生具有了正确的民族认知。
  (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处在象牙塔的青年学子难免出现知识缺乏、认知不足甚至出现偏差的现象,调研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可喜的是这并不是普遍现象,可悲的是这些都是常识性问题(图1)。在数据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现阶段学生选择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渠道更依赖于互联网,其实他们更期望有创新型实践平台,从而摆脱枯燥的课堂式灌输,希望通过选修课来汲取养分的学生不多,他们更希望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新型平台为抓手、以校园文化来熏陶,逐步完善学生自身和学校的内涵建设。
  您认为下列选项哪些不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可多选)
  2.2 民族观情感浓厚
  民族观情感是主体在民族观方面表现出来的爱憎喜恶等,是主体对所接触的与民族有关的事物以及对所从事的与民族有关的活动有没有感情、有怎么样的感情。民族观情感在民族观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促进的作用,是正确民族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1)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凝香,各民族安定、团结、繁荣、平等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近一半学生非常愿意,可见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内在的学习诉求和传承动能。比如随着时装潮流中不断涌现的民族元素,大学生尤其是女学生愿意将少数民族元素融入自己的生活,甚至有民族风的狂热支持者和追求者。对于大学生这种热情的保护以及正确的疏导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观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2)对他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接受调查的学生大都可以有条件地接受任何他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同时,接受差异存在并且尝试将这种差异融入自己的生活(图2),学习和生活中没有明显的民族区分。在人际交往甚至婚姻等方面,也体现了大学生在民族关系上的理智态度。
  您愿意把民族服饰元素融入日常穿着吗?
  2.3 民族观意志不强
  民族观意志是主体在履行某种民族观义务时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的毅力,民族观意志是体现民族观认知并调节主体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产生正确行为的杠杆。坚强的意志会促使一定的行为反复出现并持之以恒,进而形成习惯。如果缺乏顽强的意志,认知就难以转化为行为,即使有所行动,也不能持久。可见,坚毅的民族观意志,是主体能否达到一定民族观水准的重要条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民族观意志还有待于提高。例如当问及本民族和其他民族通婚的问题时,93%的同学能接受与其他民族通婚。当问及本人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通婚时,68%的同学非常愿意与其他民族通婚, 25%的同学表示不太愿意。又如对于国家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问题,大多数大学生(68%)是持支持态度的,体现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责任感,但是有部分学生(22%)表示支持的同时,自己却不愿意参加少数民族地区建设。
  2.4 民族观信念坚定
  民族观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民族观的真诚信仰,是民族观认知、民族观情感、民族观意志的有机结合,具有综合性、持久性,在民族观的形成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现阶段所倡导的正确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本次调查表明,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是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学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被调查的学生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和较深的民族感情, 他们对本民族和本民族文化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并以长远眼光考虑民族地位的提升和民族文化遗产的留存、发扬。对于民族文化扭曲和历史篡改,他们大都坚决反对,并努力寻求渠道和方法解决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这批年轻大学生不局限于本民族的经济发展,不局限于狭隘的民族意识及民族情感,表现出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宽容意识。
  2.5 民族观践行与认知不一
  民族观的践行是人们在一定的民族观支配下,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行动,行动是一个人民族观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人民族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本次调研问卷有意识地设置了尊重民族习惯的行知问题,比如:“如果您的一位室友是少数民族学生,根据他们的民族习惯,要避讳黑色,作为他的室友,您的服饰要避开黑色,对此您持何种态度?” 57%的同学表示可以接受,并尽量寻找其他的办法,20%的同学表示非常理解。证明多数学生愿意用实际行动践行正确的民族观。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知行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对于国家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问题,有部分学生(22%)表示支持的同时自己却不愿意参加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图3)。
  
  3 民族观教育载体——加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路径思考
  
  3.1 民族观教育的文化载体
  民族观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民族观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引导人们形成正确民族观的目的。对于高校而言,就是利用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将民族观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为什么将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民族观教育的载体呢?校园文化具有广泛性和渗透力。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行为习惯,文化的内核是价值观念,将民族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无疑会增强民族观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如何进行民族观教育的文化载体建设呢?首先,应该在建设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保证文化载体建设的政治方向。其次,要将文化载体建设和学生们的内在精神世界的需求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最后,为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组织等方面的支持,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民族观教育的活动载体
  民族观教育的活动载体是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寓民族观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教育者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对于高校而言,就是寓民族观教育于各种校园活动中,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为什么将活动作为大学生民族观教育的载体呢?应该从民族观的构成要素来分析这一问题。民族观认知、民族观情感、民族观意志、民族观信念、民族观的践行构成了民族观这一系统,民族观的践行是民族观教育的落脚点,形成符合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行为习惯是民族观教育的目的所在。而活动就是连接思想和行为的桥梁,正确的行为可以强化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又支配正确的行为,从而形成习惯,活动使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而实现知行一致。
  如何进行民族观教育的活动载体建设呢?第一,要明确活动的目的性。将民族观教育的目的融入活动的目的当中,指导活动的策划和开展。第二,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活动真正起到践行理念的作用。
  3.3 民族观教育的网络载体
  民族观教育的网络载体是指教育者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向人们传递民族观教育的信息,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高校而言,就是通过校园网传播民族观教育内容,并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及时干预不良倾向。
  为什么将网络作为高校民族观教育的载体呢?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日益深刻的影响,是其成为教育载体的原因之一。另外,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专业化、多媒体化和时效性,为实现民族观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如何进行民族观教育的网络载体建设呢?一要加强民族观教育的网络化,建立专题网站、网页或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相关版块。二是要建立网络民族观舆情监控与管理机制,及时发现不良思想动向,采取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摘要 后现代知识观从20世纪60年代兴起之后,与现代知识观的对立和斗争构成了影响课程的重要推动力,而课程评价在知识观转变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多种特征,包括多元化的评价,关注过程,关注个体。而这些特征的背后恰恰是后现代知识观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的体现。  关键词 课程评价 后现代知识观 现代知识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知识观的转变是教育改革最直接的动因。对知识性质、价值和本质
期刊
摘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还需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但青年班主任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工作能力可能受到家长的怀疑和轻视,而遵循“谦虚诚恳,细致入微,张弛有度”是青年班主任与家长互利共赢的三要素。  关键词青年班主任 家长 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需要年轻一代勇挑重担的呼唤下,青年教师已逐步成为各个学校的主力军。而青年班主任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
期刊
摘要 本文着重分析了外贸英语的语言特征,并根据外贸英语翻译的原则对一些实用的外贸词汇和句子的翻译技巧开展论述。  关键词 外贸英语翻译 标准 语言特征 原则 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向型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特征。不断增加的国际贸易往来,不仅为我国的外贸从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出了
期刊
摘要继续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重大,多年来继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师范院校应积极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整自己的角色和定位,进一步贴近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满足教师教育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多元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关键词专业发展 继续教育 变革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终身教育现在已发展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方法,对黄州城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理顺体育特长生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为促进我区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 文化学习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黄冈历来被誉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做为黄冈市政府所在地的黄州被称为教育的发源地。然而必须看到,在重视文化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就如何利用音乐课堂培养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做了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自主学习 音乐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    1 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其做到“我要学”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有着浓厚兴趣的,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学生也一样,对学习感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巨大动
期刊
摘要文言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笔者大胆创新,模拟智力游戏,将本课设计成以学生自主式学习法为主的文言文学习课,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积极思考、主动参与,“3、2、1请举手”后的一片手臂让我看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希望。  关键词新课改 请举手 小组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1 设计思想  《论毅力》,这是粤教版高一必修二第四单元文言文中的最后
期刊
摘要细节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用细节描写人物”是教材中一个表达单元的写作要求。因此我们语文备课组集体讨论决定,搞一个细节描写的作文片断训练,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作文课 观察力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课堂内容和结构是这样安排的:上课时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学生都熟知的张乐平画的三毛漫画,眼睛鼻子都没有,但头上有三根毛,就通过这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
期刊
摘要本文对智障儿童开展适应性体育运动的意义和现状,适应性体育发展历史,以及智障儿童开展健美操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教学方案,以期探讨在智障儿童群体中开展健美操等体育项目的可行性。  关键词智障儿童 适应性体育 健美操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十六大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残疾人是社会中面临困难最多的弱势
期刊
摘要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把学习类型按学习结果分成5种,即智慧技能、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一学习结果的分类对教师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适切性深有启迪作用。都说“教无定法”,但在学习结果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同一学习类型的教学方法,使得某一类的学习类型有固定的教学方法成可能。从加涅的5种学习结果分类出发,本文探讨了《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讨论—报告法、结构教学法、图式教学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