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30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与观察,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30例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进行观察,进行隔离防患,重点对患者进行发热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等并发症状的护理治疗,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及预防、消毒隔离措施。结果:通过对3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与细心护理,均缩短了祝愿治疗周期,使病情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出现脑炎、休克、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状,无医护人员及患儿家属感染现象,治愈率比较理想。结论: 本病没有针对病因的特效药物治疗方案,只有通过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及对症细心护理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可大大提高患儿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手足口病能够得到控制和预防的。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 90%。临床表现为以发热和手、足、臀部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本病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及科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多见。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护理预防很重要,减少相关并发症状的发生,对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自2010年3月~10月共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0 例,经过精心护理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护理防范措施,医疗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0年3月~10月,我院共收治30例手足口病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月龄一4周岁。患者表现特征主要表现突然呼吸急促,心律快而不规则,有心肌酶学改变;另外所有病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其中低热(37.5~38.0 ℃)16例,中等热(38.1~39.0 ℃)10例,高热(39.1 ℃以上)4例。患儿住院时间为1~2周,平均10 天。23例患儿的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其中5例伴有臀部皮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 mm,数量不等,周围绕以红晕。28例皮疹出现的24小时内出现口腔黏膜病变,主要分布在唇、齿龈、舌面咽部、硬腭、颊黏膜,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小水疱、溃疡、饮食受限。
1.2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护理干预在治疗手足口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针对手足口病患者除了给予抗病毒治疗外,应加强对症治疗,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物理降温;因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拒食者及腹泻者,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补液;头痛、呕吐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给药次数。护士每30min巡视病房1次,要求护士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等病情变化并记录,对高热及有重症表现的患儿增加测温及观察次数。并把患者病情告诉患者家属,让家属协助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针对甘露醇易损伤血管,增加了静脉穿刺与静脉保护的难度,在手足口病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带来较大的挑战,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在临床实践护理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防护隔离工作,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精心护理。
2结果
经我院积极的抢救治疗及细心护理, 3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效果比较理想。
3 护理措施探討
3.1 病情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来诊时应首先确定患者的病情情况,对于重症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手足口病的引起的肠道病毒同时也可以侵害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导致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生。具体护理方案如下:加强巡视并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神志,定时测量体温,每2-4h测量患者体温、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发现患儿有面色苍白、高热、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肢体抖动、嗜睡、昏迷、呼吸浅促等,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3.2消毒隔离护理
患儿一经确诊,应及时将患儿隔离,并对患者接触人群隔离7天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无症状后才能解除隔离。隔离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及适宜的温湿度,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以上,每次不得低于1小时。
3.3针对患者症状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变现特征各异,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更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护理过程如下:①发热护理: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应加强体温监测,对患者每3小时测量1次,掌握患者动态体温。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掌握动态体温。对体温>38.5 ℃的患儿,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遵医嘱给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小儿退热药,防止出现高热惊厥。对于体温在38.5℃以下者,可以给予多饮温开水,加上冷敷处理。②皮疹护理:对患者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温水沐浴,禁用肥皂、沐浴液等刺激性化学品。保持皮疹及周围皮肤干燥、清洁,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疱疹引起感染;保持衣服、被子柔软清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③口腔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疱疹,饭前饭后均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口腔黏膜发生糜烂、溃疡者,应用锡类散、金霉素软膏、思密达粉剂等喷涂患处,以促进愈合。④饮食护理: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口腔疱疹疼痛而不愿进食,可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果拒绝饮食,应及时补液纠正。
4结语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如不及时治疗危害性很大,目前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只有通过提前临床护理,配合相关的临床药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可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翠霞.小儿手足口病3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09)
[2]唐艳英,覃柳花.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1)
[3]陈丽,张春兰,张志力.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J].华西医学,2009(03)
[4]宋美昕.手足口病7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01)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治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 90%。临床表现为以发热和手、足、臀部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本病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埃可病毒71型(EV71)及科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多见。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护理预防很重要,减少相关并发症状的发生,对提高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院自2010年3月~10月共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0 例,经过精心护理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护理防范措施,医疗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患儿的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0年3月~10月,我院共收治30例手足口病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6月龄一4周岁。患者表现特征主要表现突然呼吸急促,心律快而不规则,有心肌酶学改变;另外所有病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其中低热(37.5~38.0 ℃)16例,中等热(38.1~39.0 ℃)10例,高热(39.1 ℃以上)4例。患儿住院时间为1~2周,平均10 天。23例患儿的手、足、口部位出现皮疹,其中5例伴有臀部皮疹。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 mm,数量不等,周围绕以红晕。28例皮疹出现的24小时内出现口腔黏膜病变,主要分布在唇、齿龈、舌面咽部、硬腭、颊黏膜,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小水疱、溃疡、饮食受限。
1.2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早期护理干预在治疗手足口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针对手足口病患者除了给予抗病毒治疗外,应加强对症治疗,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物理降温;因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拒食者及腹泻者,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补液;头痛、呕吐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给药次数。护士每30min巡视病房1次,要求护士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等病情变化并记录,对高热及有重症表现的患儿增加测温及观察次数。并把患者病情告诉患者家属,让家属协助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针对甘露醇易损伤血管,增加了静脉穿刺与静脉保护的难度,在手足口病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带来较大的挑战,针对以上情况,我院在临床实践护理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消毒防护隔离工作,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精心护理。
2结果
经我院积极的抢救治疗及细心护理, 30例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效果比较理想。
3 护理措施探討
3.1 病情观察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来诊时应首先确定患者的病情情况,对于重症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做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手足口病的引起的肠道病毒同时也可以侵害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导致脑膜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生。具体护理方案如下:加强巡视并密切观察患儿意识、神志,定时测量体温,每2-4h测量患者体温、心率、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发现患儿有面色苍白、高热、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肢体抖动、嗜睡、昏迷、呼吸浅促等,应警惕脑膜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3.2消毒隔离护理
患儿一经确诊,应及时将患儿隔离,并对患者接触人群隔离7天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无症状后才能解除隔离。隔离病房内应保持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及适宜的温湿度,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两次以上,每次不得低于1小时。
3.3针对患者症状护理
手足口病患者变现特征各异,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更好提高治疗效果。主要护理过程如下:①发热护理: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应加强体温监测,对患者每3小时测量1次,掌握患者动态体温。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掌握动态体温。对体温>38.5 ℃的患儿,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如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遵医嘱给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等小儿退热药,防止出现高热惊厥。对于体温在38.5℃以下者,可以给予多饮温开水,加上冷敷处理。②皮疹护理:对患者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温水沐浴,禁用肥皂、沐浴液等刺激性化学品。保持皮疹及周围皮肤干燥、清洁,修剪患儿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疱疹引起感染;保持衣服、被子柔软清洁,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③口腔护理: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疱疹,饭前饭后均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口腔黏膜发生糜烂、溃疡者,应用锡类散、金霉素软膏、思密达粉剂等喷涂患处,以促进愈合。④饮食护理: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口腔疱疹疼痛而不愿进食,可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果拒绝饮食,应及时补液纠正。
4结语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如不及时治疗危害性很大,目前没有针对该病的治疗药物,只有通过提前临床护理,配合相关的临床药物治疗,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可有效的提高手足口病的治愈率,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翠霞.小儿手足口病3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09)
[2]唐艳英,覃柳花.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01)
[3]陈丽,张春兰,张志力.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J].华西医学,2009(03)
[4]宋美昕.手足口病7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