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南北方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异同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民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变更,加上气候、地形、光照、湿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中国南北方的古民居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山西乔家大院和南京甘熙故居为例,从传统民居特征及民俗文化特征展开,探究其中的异同,将中国古民居的文化内涵上升到新的高度,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民居保护的重视。
  关键词:中国古民居;民俗文化;南北异同;甘熙故居;乔家大院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迥异、特色鲜明,透露出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展望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文化的稳定性一直未变,而这一特性也在建筑中一一显露出来。就民居建筑而言,南方有江南水乡,北方有四合院。在南北地区差别的背后,我们可以探究这些传统民居的定位定向、空间布局与装饰艺术上的相似性。
  1 传统民居设计特征
  1.1 定位方向
  从定位方向上来看,甘熙故居坐南朝北,这一布局明显有悖于中国传统南方古民居的正常布局,甚是古怪。我国最早的风水学著作《论衡》中的《诘术篇》提到过:“商家门不宜南向,徵家门不宜北向。”[1]甘家为了其家族生意兴旺,世代平安,不与五行相抗衡,故在宅院上打破世俗限定,坐南朝北而建。
  反观乔家大院,坐北朝南,墙高且厚,向下鸟瞰,酷似一座方正有序的巨型堡垒。乔家大院是极具代表性的四合院设计,“四”便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合”则意味四周的房屋向中间聚合,院子为中心,周围分别是正房、倒坐房和东西厢房等。如此布置是参考了旧时风水学说,满足人们对命运的敬畏和对财富的渴望。四合院的建造讲究“坎宅巽门”,源于八卦学说,“坎”在五行中为水位,房屋建其之上,可以免于火灾侵害;而“巽”风位,将入口放置于此象征着一帆风顺[2]。
  甘熙故居讲究“坐南朝北”,乔家大院则看中“坎宅巽门”,虽有不同,但都受中国风水的影响,可见风水已成为中国传统民居中共同的指导思想,不断影响着旧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2 空间布局
  甘熙故居属于多进组合模式類型宅院,以方阵形式排列呈矩形状,空间布局严谨对称。其中以三条纵向轴线为主轴,中轴线上分布着宅院的主空间,旁边则是些许的次空间。主空间依次分布着门厅、正厅和内厅等空间,沿轴线贯通到底。但中轴线并不完全对称,略有偏差,这便给人一种严谨中带有一丝灵活的结构之美[3]。
  而乔家大院不同,整个宅院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形成了另一种古老的对称之美,由前至后分别是外院、内院和后院。三五间前院和倒坐房组成外院,用于接待来宾和仆人居住。内院则以矩形庭院为中心,正房处中轴线上,正对庭院,东西厢房分居两侧,地处中心,毫无疑问是四合院的核心空间,院主所住之地,后院则大多分给家中女性使用[4]。
  对比两大宅院,还是可以挖掘出接近的建筑特点。其一,甘熙故居中的院落紧挨有序,家中老小皆住不远,相互照应;乔家大院同样是内部环境封闭而幽静,房屋紧挨一起,家庭长晚辈同住一个院落,其乐融融。两者都体现了“合居”的生活方式。其二,既然皆是豪华宅第,内部的植被景观自然不能少。它们都有一座环境宜人的后花园,宅第看似较为封闭,与世隔绝,但其内部装饰却毫不逊色于墙外的花团锦簇,蕴含了“一院一世界”之美[5]。
  1.3 装饰色彩
  在乔家大院的建筑色彩中,有深灰的瓦片、青褐的院墙、大红的院门以及蓝绿的檐柱,房屋整体色彩虽以沉稳的青灰为主体,但不乏红蓝这种活泼明快的色彩成分,这便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北方冬季寒冷漫长,草木凋谢一空,整个空间就显得萧瑟凋零,若此时赋予建筑些许明亮之色,便可平衡自然带来的阴冷沉闷[6]。
  甘熙故居同样拥有着色彩装饰上的深层含义。甘熙故居作为江南地区代表建筑,同样有着江南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牛腿挂落花格窗”的建筑风格。黑瓦白墙皆为朴素淡雅之色,如此的色彩风格恰巧缓解了南方夏季炎热的自然气候,行走其间可以给人以清凉之感。
  色彩是万事万物都具备的属性,但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直接冲击感是完全不同的。四合院运用红绿等明亮跳脱之色,以协调冬季气候寒冷之萧瑟,甘熙故居则以黑白灰等韵雅之色衬托出夏季所缺乏的凉爽之感,都是通过对建筑颜色的巧妙运用和搭配,营造出人们视觉上的舒适感,使宅院的居住功能与自然环境达到平衡且和谐的理想效果[7]。
  1.4 建筑风格
  甘熙故居被世人誉为“九十九间半”,其“九十九”并不是指实际数量,而是表示住宅规模庞大、房屋数目众多。《孝经·诸侯章》中有记载:“高而不危,满而不溢。”盈满则亏,凡事都需要留有余地。因此,旧时那些大型建筑往往会刻意留空,意为谦逊。
  与甘熙故居相比,乔家大院同样有三百余间房,规模宏大,作为与南方甘熙故居相媲美的典型北方风格建筑代表,其三边临街,形如城堡。1985年,乔家大院正式被当地政府列为民俗博物馆,后因《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等一系列电影、电视剧的陆续拍摄,使这颗起初暗淡的北方明星越来越闪耀,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2 传统民俗文化特征
  传统民俗是人民群众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生活方式,此间经过了不断的筛选与改良,地区特点浓厚。如剪纸、云锦、木雕等物件都反映了人们日常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手工劳动者们的创新和保存,这些民俗便以其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高度成就。
  2.1 民间剪纸艺术
  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的地位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南北方的差异造就了多元丰富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即便是同一种民间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产生了地域性的特色。
  从风格上来看,南京剪纸结合了南方剪纸的优雅细腻及北方剪纸的粗犷豪迈。这一切都归功于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南北风格在此处相互融合,自成一家。南京剪纸会放弃画稿,全凭脑中想象,既运剪又运纸,手法巧妙,一气呵成,线条流畅精致,突出了南京剪纸独具一格的特点,其特点用一句话概括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精”[8]。相比之下,山西剪纸更趋向于粗犷、淳朴的风格特点。引用郭沫若先生的金句:“北国窗花,天真浑厚;南方刻纸,玲珑剔透。”些许语句道破了旧时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9]。   就题材而言,南京剪纸题材上多用吉祥、祝福类语句的谐音组成图案,给人以美好幻想,剪纸多以花鸟鱼虫为题材。例如,蝙蝠的“蝠”谐音“福”,象征美满幸福;蝴蝶的“蝶”谐音“耋”,象征着夫妻百年好合[10]。而山西剪纸的题材更多是根据当地民俗事物选取,多以节日、喜庆之事为题材。如若成婚,则多剪出莲子、如意、柿子等寓意美好的事物,祝贺新人幸福美满、早生贵子[11]。
  2.2 婚嫁习俗
  提及中国最古老的民俗文化,婚嫁习俗当仁不让。说起婚礼,追溯古时,共有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随着朝代的更迭变换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的差异,南北方的婚礼习俗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纳采、问名、亲迎等。
  纳采完毕,在有了合适的对象后就要议婚,即为北方的定亲,家中需请媒人,测八字,看姻缘。在甘熙宅第,如若自家子女有适合的议婚对象后,女家需用粗纸上写下女方八字年庚,交媒人递至男方家中,并压在供奉灶神牌位前的香炉之下,俗称“压草书”[12]。若三日之内家中有不祥之兆,两家议婚则就此作罢。北方则不会如此,会在卜者测算过男女八字之后,直接转至下一步骤。
  五礼已过,只差亲迎。此乃是婚礼中最为隆重的一项礼仪。吉时一到,新娘便要坐进喜庆的大红花轿中前往男方家。待花轿一路欢欢喜喜地抬到男方家后,女方需跨鞍传席,寓意未来生活平安、稳当。完成跨鞍传席之后,两位新人即可进入大厅之中,行跪拜之礼。仪式完毕,方可送入洞房。至此,婚俗六礼基本完成[13]。
  而北方的親迎却独具特色。其一,新娘在未到男方家之前,脚不可落地;其二,大红花轿在抬至男方家后,新郎在掀开轿帘之前,需用箭射向轿门,方可揭开席帘;其三,新娘还需穿着鞋底贴着红纸的鞋走过红毯,同时跨过一个火盆。红和火可以祛除身上一切不祥之气,暗示着往后家中日子过得兴旺,代代平安[14]。
  3 结语
  鸟瞰中国大地,地域辽阔,不同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历史条件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中国传统民居样式。南方民居的清秀淡雅和北方民居的质朴古拙就是鲜明的对比。除了甘熙故居和乔家大院这两大代表之外,南北方还有数不清的名居建筑,同受中华文明的滋养,在其中我们或许也能探寻出更多文化共性和历史共性。在进行当代建筑设计时,应当将这些体现建筑内涵的文化共性融入其中,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陈雨蕉.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J].钟山风雨,2004(04):60.
  [2] 杜林丽.从乔家大院看晋中传统大院建筑形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2):35-36.
  [3] 倪君,汪瑞霞.祠堂文化背景下的古镇文化传承——以惠山古镇为例[J].艺海,2020(5):138-139.
  [4] 蔡勇俊.浅谈民宿设计中旧建筑的再利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9(21):80-81.
  [5] 白明辉.基于分形理论下的中国传统四合院分析[J].中国名城,2020(08):64-70.
  [6] 刘映遥,祝遵崚.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色彩个性化表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60-61.
  [7]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18-119.
  [8] 申辉,王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居产品中的应用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11):22-23.
  [9] 李淑珍.试谈北方剪纸欣赏[J].美术之友,2006(04):72-73.
  [10] 张海怡,蒋晖.论南京非遗剪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美术教育研究,2020(11):41-42+45.
  [11] 高清红.山西剪纸[J].文史月刊,2019(10):2.
  [12] 何跃青.中国婚俗文化[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3:20-50.
  [13] 赵晓晴,熊瑶,吴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街巷改造设计中的传承[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84-85+87.
  [14] 孙越.葛兰言汉学研究中的中国古代婚俗与祭礼[J].国际汉学,2020(02):40-45+200-201.
  作者简介:许子杨(1999—),男,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周雨萱(1999—),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狄文和(1986—),男,江苏海安人,硕士,办公室副主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以动物为原型的吉祥物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形象可爱、造型易记、寓意美好等。换一个角度看,这些原因对应着吉祥物设计应遵循的几项基本原则,即亲切感、可扩展性和主题性。  关键词:互联网公司;吉祥物设计;亲切感;可扩展性;主题性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0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卡通吉
期刊
摘要: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想法不同,催生的社会文化也大相径庭。本文从19世纪的象征主义出发,以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和维也纳画家克利姆特为代表,从绘画手法、色彩运用两方面进行比较,详细了解社会环境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象征主义;社会环境;作品比较;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基层流动儿童数量呈递增发展趋势,随之出现的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问题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进行多种解决流动儿童社区融入问题的方法试验下,本文着重分析绘画课堂在流动儿童社区融入过程中的情绪表达、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问题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绘画课堂;流动儿童;社区融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
期刊
摘要:本文浅析近年来艺术介入乡村的不同落地方式的优缺点,认为未来艺术与乡村的关系将由硬件外部设计转向内容与内涵的活化再造,在此过程中,让艺术介入真正回归乡村当地的公共性是保证乡村内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关键词:乡村转型;公共性;公共艺术;艺术介入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  1 乡村转型中硬件层面的艺术介入  乡村旅游自发
期刊
摘要: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老旧社区景观使用功能的缺失和不合理的规划愈发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居民的需求。所以,老旧社区景观更新提升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宜人居住的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旧社区景观改造是未来城市规划的方向。  关键词:老旧社区;居住区;景观提升;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
期刊
摘要:由于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原有的传播媒介无法跟上信息更新的速度,群众需求刺激着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又催生了新型应用软件的诞生。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模式就像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在满足信息流通及时性和互动性的同时,也让受众产生了媒介依赖。本文以抖音这一典型新媒介软件为例,从受众角度出发,剖析新媒介视域下受众媒介依赖的成因,并提出通过恢复主体意识,加强自身媒介批判能力,做理性受众的方式摆脱媒介依赖,引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生态环境下的各方面人文环境也在随之变迁,在变迁中形成的一系列改变就可以总体概括为生态文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就是一定意义上的价值重塑概念。本文在生态文化变迁的基础上,对平江历史街道的水乡价值重塑进行分析和阐释,探究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在生态文化变迁下的文化适应方式。  关键词:生态文化;平江历史街区;价值重塑;可持续
期刊
摘要:在过去的几年里,虚拟现实技术逐渐变得非常流行。许多制片公司已经开始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人们已经注意到,与好莱坞相比,中国电影产业还没有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十分先进的水平。因此,本文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电影产业运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与7位受访者进行电话访谈,受访者包括导演、制片人、技术人员和故事作家,以他们的回
期刊
摘要:本文从“体验性民宿”概念入手,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公约》内涵,对未划分成“世遗”的土楼进行再设计探讨,得出非“世遗”土楼民宿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极具土楼特色的圆寨为例,妥善定位并将其再设计与改造,使之与适宜现代人的旅居环境有机结合,并使其既能以“民居变民宿”的形式被妥善保护,又满足旅居趋势下旅者对土楼地域文化的体验要求,为土楼民宿再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土楼;民宿;世遗;圆寨;设
期刊
摘要: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乡村女性是促进江南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文章通过梳理记载活动空间的相关古籍以及绘画作品,分类总结其中出现的乡村女性活动,从参与的主题入手,分析古籍、绘画作品中所展示的各类活动空间和空间范围。总结女性公共活动与空间类型的特点,进而对空间以及活动行为的相互作用加深了解,增加对古典园林史范围中女性活动与空间的各方面认知。  关键词:乡村女性;女性活动;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