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劳苦大众而生,我为你而生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号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南陈北李,激昂文字,挥斥方遒。
  她是他挂在心头,无日或忘的旧式糟糠妻。温粥粗茶,昏灯暖被,免他孤苦无依。
  他为国事奔走,誓要打翻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她挑起家庭担子,无怨无悔。他说:“她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既是我的妻子,又是我的母亲,还是我的姐姐。”她说:“你是为劳苦大众而生,我是为你而生。”他与她,情似海,爱如山。
  郎骑竹马来
  1899年,在祖父李如真的操办下,10岁的李大钊与16岁的赵纫兰结为夫妻。
  这段婚姻,属于旧式包办婚姻,却又不尽是。
  李家和赵家同村,祖辈交好。幼时,赵纫兰常跟着母亲来李家串门,深得李家长辈喜爱。两个孩子相差六岁,她叫他的乳名儿“憨坨”。他最爱叫她姐。
  李家人丁单薄,李大钊是独子,父母早亡。祖父年事已高,祖母又瘫痪在床,老的老小的小。赵纫兰的到来,无疑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带来了活力。
  赵纫兰悉心打理着家里的一切。一边侍奉长辈起居,一边照顾丈夫,助他顺利完成学业。
  夫妻俩年纪尚小,谈不上男女之情,更多的是亲情。在温婉贤淑的赵纫兰身上,李大钊第一次感受到了姐弟之情,缺失的母爱也得到了弥补。
  然而好景不长,祖父母相继去世,亲戚们觊觎李家的家产,一番折腾,原本富足的家业少了一半。
  世态炎凉,家道中落。怕妻子一个人支撑整个家太辛苦,李大钊提出退学,但赵纫兰坚决不肯,硬是将李大钊“逼”回了学校。
  为了他,千斤重担她一人挑了。最艰难的日子里,她给了他最深的依靠和慰藉。
  曾经的艰辛,动荡的年代,让李大钊迅速成长起来,养成了忧国忧民的品性,行事作风比同龄人都要成熟。
  眷属终团圆
  1907年,18岁的李大钊考入天津法政专门学堂。从家乡来到天津,李大钊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他的志趣并不在谋个人荣禄,而在改造社会。
  为了让丈夫安心读书,赵纫兰想方设法筹钱。她的不易,李大钊都看在眼里,“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三年后,李大钊决定东渡日本求学。盘缠不够,又是赵纫兰四处向亲戚挪借,凑钱送他上路。这一走又是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她独自抚养一双儿女。想着他,就把思念缝进针脚里,绵绵密密。
  1916年,学成归国的李大钊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图书馆馆长,把妻儿接到北京,一家人总算结束了聚少离多的日子。
  当时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年轻的教授们追求“罗曼蒂克”式的婚姻自由,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媳妇,纷纷闹起了离婚潮。在常人眼里,李大钊的婚姻太不般配了。
  李大钊三十出头,风华正茂,而赵纫兰,年近四十,目不识丁,不过是个土气的小脚村妇。可在李大钊心里,她无可取代。在赵纫兰身上,李大钊发现了女子的“平和、优美、慈爱”。他对她不只是感激,还有发自内心的爱与尊重。他设法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在北京的小院里,李大钊特地盘了一个和乡下一模一样的土炕,冬天在炕上做活儿,暖暖的。平时,回到家,李大钊常常帮助妻子料理家务、带孩子,有客来访,他帮她换衣服,扣扣子,细心为她拉平衣襟,然后坦坦荡荡介绍给客人:“这是我的妻子赵纫兰。”
  因为待人诚恳,处世随和,赵纫兰很快赢得了学者教授们的一致好评,成了公认的贤妻良母。
  那段时间是一家人少有的温馨美好时光。白天李大钊去学校上课,夜里读书写文章到深夜,赵纫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偶尔,李大钊也会绘声绘色地给儿女们讲笑话,兴高采烈地教儿女们唱歌、朗诵诗词,还全家齐动手把硬纸板剪成小方块,自制军棋,和赵纫兰玩上几盘,当妻子故意走错想取胜时,他会快乐地大叫:“嗬,原来地雷长了腿啊。”
  她像戏文里寒窑苦守十八年的王宝钏,盼到他功成名就,妻儿团圆。然后守着他,安安稳稳。倘若就此一生,也是十分圆满吧?
  可风雨如晦的年代,哪个能独善其身?她的夫,胸怀天下,早已决心用铁肩担起国之道义。
  铁肩担道义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经常在家里接待一些革命者,每当这时,赵纫兰便去门外放哨,保卫着这些革命者的安全。
  作为北大教授,李大钊每月薪水有200块大洋,可他手头松散,大多用作党的经费或是周济贫困学生。到领薪水那天,李大钊常常还没走出校园,钱就所剩无几了。
  赵纫兰经常为生活犯愁,但她从不埋怨。最后还是校长蔡元培看不下去,让会计每月从李大钊的薪水里直接扣掉一部分交给她。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成为党在北方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为革命工作东奔西走。他对她说:“我的工作很忙,今后再也没有空闲的时间照顾家庭了,你应当坚强起来……不出十年,红旗将会飘满北京城。看那时的天下,竟是谁人的天下!”
  她安心做他的大后方,照顾几个儿女,不让他为家事操一点儿心。
  可革命工作毕竟充满了危险。家里渐渐不安生起来。
  一次,趁着李大钊不在家,儿子被一伙流氓毒打,那些人还冲进李大钊的书房一顿乱翻。
  自此之后,要么家里被盗,要么晚上有人在院子里偷东西。李大钊几次被通缉,她和孩子们几次搬家,颠沛流离。
  越动荡,越勇敢。他做的事,她不懂。但她相信丈夫,比起小家的利益,他的革命理想更重要。她心里渐渐诞生了一个朴素的念头,“你是为劳苦大众而生,我是为你而生。”
  这般胸怀和觉悟,才是他的妻。
  热血伴忠魂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赵纫兰和两个孩子也一同被抓。
  在法庭上,赵纫兰见到了伤痕累累的李大钊。他说:“这是我的妻子,她什么也不懂,我的一切和她没有关系。”没有想到,这竟是两人的永诀!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保护她。
  4月28日,李大钊被执行绞刑。得知丈夫的死讯,赵纫兰几次昏厥,她的精神世界崩塌了。她恨不得随他而去,可儿女们都还小,她不能倒下。
  不久,长子李葆华被朋友送到日本留学,临行前赵纫兰含泪交代儿子:“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父业。”在她的教导下,李葆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赵纫兰带着剩下的四个孩子,回到老家,艰难度日。病痛日益消磨着她的身心,但她一直关注着时局,盼着革命早日胜利,等着看他说的红旗飘满北京城。
  赵纫兰还有一桩心事就是丈夫何时安葬。1933年,赵纫兰预感自己时日不多,她给李大钊的好友蒋梦麟写信,希望他出面操办李大钊的丧事。
  党组织派人找她商議,把李大钊的葬礼搞成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李先生是属于党的,他是为革命而死的,党组织怎样指示,就怎样办吧!”
  1933年4月23日,李大钊的公葬仪式在北京举行,下葬在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赵纫兰久久抚摸着丈夫的墓碑,泪水长流。
  安葬完丈夫后,赵纫兰一病不起,仅仅35天后,与世长辞。遵照遗嘱,她与他合葬在一起。
  赵纫兰去世后,组织决定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她的墓碑由“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
  一声同志,成全了她所有的付出。
  一百年了,红旗不仅飘满北京城,他带来的火种,还燃遍了华夏每一寸土地。九泉之下,他和她,一定看到了。
  编辑/纤手暖
其他文献
从事辅导工作的人相信治疗的功效,基本上都是无远虑而有近忧的,不到事态严重了,不会主动去面对问题。所以,在走投无路时,总要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好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辅导人员及时的帮助往往可以悬崖勒马,化解危机。我却也看到一些“良医束手”的例子,尤其在感情和婚姻方面的问题,一旦爆发,往往十分棘手,即使化解了,通常都留下一些伤疤,使得很多人都在“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的心情下走这条险路。  因着胆小,我一直
期刊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好动的男孩是好的,好动的女孩是巧的。”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奇、好问,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对问题问个没完没了,在游戏中忙个不停。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看看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小艺就是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小艺从小就对自然充满了无穷的兴趣和好奇。她把在外面捡到的各种形状和花纹的石头带到家里,告诉我们这是她发现的“化石”;她还带回一些漂亮的树
期刊
早在16世纪就有人发现了心脏整体的圆锥形态。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的一位医生弗朗西斯科·陶润特·瓜斯普有了新突破。经过25年的研究,他发现心脏整个就像一条宽面,是一个由肌肉构成的橡皮带;更有趣的是,这根劲道肌肉条是以螺旋的形态组织成心脏的,后来这条肉带就被称为心肌带。  别忽略5个“伤心”细节  心脏全天24小时无休,它看似坚强,实则很脆弱。大部分人关注心脏疾病,常聚焦于肥胖、高血压等导致心脏病
期刊
去探望一位生病的友人,聊起很多从前的事情,计划很多未来的事情,她忽然发问:对于你来说,幸福的时刻是什么?想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个很适合的答案。  那阵子,经常携带这个难题去和人打交道,不管是新朋还是故友,聊到酣畅总是抛出这个问题冷场,当然,收获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幸福的时刻就是加官晋爵时买房购车后身体无恙中;有人说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父母双全爱人平安孩子快乐领导待见粉丝忠诚仇人遭谴……  都对
期刊
林特特: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二十五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罗辑思维·得到APP讲师。著有百万级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以及《仅记住所有快乐》《如何成为社交高手》等多部作品。曾获第二届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  1  每年四五月,我从北京南站出发,总带着好心情。  出租车距离南站三公里,我的心就开始怦怦跳。一进入站口,我目不斜视,目标明确,刷身份证、过安检、取
期刊
作者简介  庞滟:原名庞艳。中国作协会员,沈阳市作协副主席。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小说月刊》专栏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曾获全国小小说十大新锐作家奖、全国小小说十佳作品奖、改革开放40年《微型小说选刊》最具影响力微型小说奖等奖项。有作品入选高考试题及各年度文选。已出版长篇儿童小说《星星的孩子和梦魔》《小喜鹊吉吉》,小说集《红火焰,白火焰》。  小青说,爱情永远是把双刃剑,她
期刊
现在,胭脂鹅脯在北方的一些私家菜馆里,也是一道常见菜。  这道菜出自什么时候,已很难说出准确时间了。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里,就说到过这道菜。柳嫂为讨好芳官,送来一个餐盒里面,就有一碟腌的胭脂鹅脯,显然是个凉菜。我2000年曾到日本,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每道菜都用精致的木盒包装,或是黑色与红色相配的木盒,或是木色的盒子,特别典雅,营造了一种特别的饮食氛围。每一道
期刊
作者简介  曹琳琳: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品牌民生新闻栏目《新北方》记者、主持人。“琳琳跑两会”已经连续播出12年,以琳琳为符号打造的人物板块《我在沈阳,琳琳有约》,已专访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艺术家瞿广慈等500多位嘉宾。曾担任全国首家“零点书店”项目负责人。已出版亲子故事书《给太阳讲故事》《太阳大冒险》。  六月,对孩子们来说,最盼望的节日一定是“六一”儿童节吧!  距离我最后一次过这个节日
期刊
这把检点锤一头是尖型,另一头是圆台型,木头锤柄已经被汗水和油渍浸润得无比光滑。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内,珍藏着一把年代久远的检点锤。这把检点锤看着普通,但它却是辽沈战役中一次艰险行车的宝贵纪念。  那么,什么是检点锤呢?纪念馆文创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才永凤说:“检点锤是铁路职工常用的工具,通过锤击可以发现是否有螺母松动,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机车‘听诊器’。”展柜中所展示的这把检点锤,是劳动模范穆成斌在
期刊
石榴裙!上周末,我在沈阳一家大型商场看到衣架上挂着“石榴裙”,深感惊奇。随着“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俗语,石榴裙早已飞进了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大名鼎鼎的石榴裙,自然带着陌生的熟悉!我仔细抚摸了一下石榴裙,手感很滑,不是布料的感觉,又有些失望。这怎么会是石榴裙呢?石榴裙应该色如石榴之红,不是“红裙妒杀石榴花”吗!不是没有其他颜色吗?但这个石榴裙怎么变成了蓝色,像蓝天一样的颜色?还有白色的,像白雪的颜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