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我院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8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药物DUI值≤1,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方面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结论:我院使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性高,但还存在对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不够准确,用药针对性不强等情况,在今后用药时应以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临床合理用药;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3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05-01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是现阶段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心肌梗塞、血栓、动脉硬化等,其病发阶段多数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质量,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越加突显呈年轻化趋势,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1]。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医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8月到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用药情况,分我我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用药合理性,现将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到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80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7±8.3)岁。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临床诊断80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要求,且均曾使用过一种或一种以上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
1.2 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情况,如性别、年龄、用药目的、临床诊断等,用药情况,如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总天数、用药总量、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本研究调查并计算了12种临床常用药的DDDs及DUI值,并统计8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疗效以此判断我院是否合理用药。
1.2.1 DDDs计算:
衡量某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常以该药的DDDs值作为衡量指标[2]。某药品DDDs=药品总用量/某药品的DDD。其中DDD值指的是限定平均日剂量,本研究中药品DDD值参考《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及参考文献等,部分中成药DDD值参考其说明书。
1.2.2 药物利用度(DUI):
DUI是药物利用研究的评价指标之一。它能体现药物的治疗属性和监测用药合理性,DUI=DDDs/用药总天数,作为判断用药合理性的标准,DUI≤1即为用药合理[3]。
1.2.3 疗效判定: 治愈: 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血管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 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有所减缓,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无效: 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减缓,心血管系统功能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
2 结果
调查12种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及DUI, 使用频率可以体现药品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可知,完全治愈,19例,占23.75%,有效的为58例,占72.50%,治疗后无效只有3例,占3.75%,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从DUI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药物DUI值≤1,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方面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的。见表1。
表1 常见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频率及DUI
3 讨论
现阶段,心血管疾病已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据文献报道[4]心血管病作为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
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亦随之迅速上升,近年甚至有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有数据显示,在我国,高血压心肌梗死发病死亡危险是正常人的2倍至3倍,而吸烟的人患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概率提升3倍,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糖尿病患者是正常人的4倍左右,此外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者亦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5]。
近年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几类药物[6]。钙通道阻滞剂能在离子通道水平选择性阻滞Ca2+进入平滑肌细胞内,减少细胞内的Ca2+浓度,选择性扩张小动脉,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可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重大心血管疾病[7],我院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为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且使用频率频繁,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的DUI值分别为1.00,1.08,均大于1,使用合理,由此可见,钙通道阻滞剂是重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且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ngⅡ效应降低血压,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一类重要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治疗心血管肥厚,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以及顺应性,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以及高血压,且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我院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为卡托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四种药物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均合理。β受体阻断剂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称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的三座里程碑,β受体阻断剂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除有禁忌证外几乎绝大多数心血管病均可使用,临床上应从小剂量开始,遵循药物剂量个体化原则,逐渐缓慢增加剂量,尽量达到目标剂量或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 我院常用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主要为美托洛尔DIU值为1.00,用药合理,综上所述,我院使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绝大多数具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性高。
当然,现阶段还存在对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不够准确,用药针对性不强,静脉及口服药等环节衔接不好, 缺乏临床治疗的准入机制建议等问题[8],提示我们在今后用药时应以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9]。此外,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应该从预防做起,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才是减少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10]。
参考文献
[1] 吕亚玲,李魏嶙.心内科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7(33):43-45.
[2] 石红梅,郝建设,杜明辉,等.漯河地区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及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1,43(03):72-74.
[3] 饶作晓,谭华清,杨志远.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17):93-94.
[4] 李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4(24):922-924.
[5] [2] 戴闺柱 .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认识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28:470~ 472.
[6] 何金侠.B型钠尿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4(08):822-823.
[7] 侯忠玲,刘代娥.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J]. 当代医学. 2011,42(29):85-87.
[8] 王凤兰.硝酸酯类药物治疗8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使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71(05):82-84.
[9] 凌云,吴红玲,王芳,等.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8(18):87-88.
[10] 李瑞杰.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1,26(24):13-14.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我院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药物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8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多数药物DUI值≤1,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方面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结论:我院使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绝大多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性高,但还存在对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不够准确,用药针对性不强等情况,在今后用药时应以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临床合理用药;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3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105-01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是现阶段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低血压、高血压、心肌梗塞、血栓、动脉硬化等,其病发阶段多数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质量,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升高,越加突显呈年轻化趋势,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1]。长期以来,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的研究一直是医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8月到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用药情况,分我我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用药合理性,现将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6月-2013年8月到我院治疗心血管疾病80例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平均年龄(53.7±8.3)岁。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经临床诊断80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要求,且均曾使用过一种或一种以上常用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等。
1.2 方法: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情况,如性别、年龄、用药目的、临床诊断等,用药情况,如用药种类、给药途径、用药总天数、用药总量、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本研究调查并计算了12种临床常用药的DDDs及DUI值,并统计8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疗效以此判断我院是否合理用药。
1.2.1 DDDs计算:
衡量某种药物的使用频率常以该药的DDDs值作为衡量指标[2]。某药品DDDs=药品总用量/某药品的DDD。其中DDD值指的是限定平均日剂量,本研究中药品DDD值参考《新编药物学》、中国药典及参考文献等,部分中成药DDD值参考其说明书。
1.2.2 药物利用度(DUI):
DUI是药物利用研究的评价指标之一。它能体现药物的治疗属性和监测用药合理性,DUI=DDDs/用药总天数,作为判断用药合理性的标准,DUI≤1即为用药合理[3]。
1.2.3 疗效判定: 治愈: 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血管系统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 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有所减缓,心血管系统功能得到改善。无效: 通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出现减缓,心血管系统功能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
2 结果
调查12种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使用频率及DUI, 使用频率可以体现药品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可知,完全治愈,19例,占23.75%,有效的为58例,占72.50%,治疗后无效只有3例,占3.75%,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从DUI统计结果可知,大多数药物DUI值≤1,我院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方面具有很强的合理性的。见表1。
表1 常见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频率及DUI
3 讨论
现阶段,心血管疾病已给人类带来严峻挑战。据文献报道[4]心血管病作为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
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亦随之迅速上升,近年甚至有赶超发达国家的趋势。有数据显示,在我国,高血压心肌梗死发病死亡危险是正常人的2倍至3倍,而吸烟的人患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概率提升3倍,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2倍,糖尿病患者是正常人的4倍左右,此外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者亦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5]。
近年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几类药物[6]。钙通道阻滞剂能在离子通道水平选择性阻滞Ca2+进入平滑肌细胞内,减少细胞内的Ca2+浓度,选择性扩张小动脉,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可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重大心血管疾病[7],我院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主要为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且使用频率频繁,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的DUI值分别为1.00,1.08,均大于1,使用合理,由此可见,钙通道阻滞剂是重要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且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AngⅡ效应降低血压,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一类重要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治疗心血管肥厚,可提高心血管的功能以及顺应性,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以及高血压,且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我院常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药物为卡托普利、赖诺普利、贝那普利、依那普利,四种药物生物利用度高,用药均合理。β受体阻断剂与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并称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的三座里程碑,β受体阻断剂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β受体阻滞剂广泛应用于心血管领域,除有禁忌证外几乎绝大多数心血管病均可使用,临床上应从小剂量开始,遵循药物剂量个体化原则,逐渐缓慢增加剂量,尽量达到目标剂量或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 我院常用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主要为美托洛尔DIU值为1.00,用药合理,综上所述,我院使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绝大多数具有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性高。
当然,现阶段还存在对患者的诊断、病情评估不够准确,用药针对性不强,静脉及口服药等环节衔接不好, 缺乏临床治疗的准入机制建议等问题[8],提示我们在今后用药时应以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用药[9]。此外,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应该从预防做起,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才是减少发病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10]。
参考文献
[1] 吕亚玲,李魏嶙.心内科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实例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7(33):43-45.
[2] 石红梅,郝建设,杜明辉,等.漯河地区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抽样调查及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1,43(03):72-74.
[3] 饶作晓,谭华清,杨志远.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3(17):93-94.
[4] 李微.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 2010,4(24):922-924.
[5] [2] 戴闺柱 .心力衰竭生物学治疗的新认识 [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28:470~ 472.
[6] 何金侠.B型钠尿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4(08):822-823.
[7] 侯忠玲,刘代娥.常见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J]. 当代医学. 2011,42(29):85-87.
[8] 王凤兰.硝酸酯类药物治疗8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合理使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71(05):82-84.
[9] 凌云,吴红玲,王芳,等.磷酸肌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8(18):87-88.
[10] 李瑞杰.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1,26(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