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各城市的建设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旨在对作为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方面进行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辽源市 生态文明 初探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22-01
一、辽源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性
(一)辽源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辽源市是典型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煤田已有百年历史,并曾经为“抗美援朝”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日伪时期的抢夺开采以及解放初期的大强度开采,煤矿资源的枯竭日益加重,到20世纪80年代,辽源煤矿资源枯竭速度加快,煤矿相继破产。并且煤矿过度开采产生废弃物不仅使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且使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了辽源市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就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摆脱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辽源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为同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辽源市,而且也是全国其他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国家确立的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也会是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因地制宜的运用到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以期能在城市之间“相互帮扶”中,使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辽源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把“人民满意、人民赞同、人民高兴”作为出发点,注重生态和经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辽源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宜居两方面出发进行生态改造。在生态改造过程中既进行绿色人居的环境建设,又在保护矿产资源中发展产业转型项目,拓宽了市民就业的渠道,为因煤失业的市民提供就业保障。与此同时,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辽源市进行棚户区改造项目,保障了煤矿塌陷区居民的安全居住环境。
(二)自然优先原则
马克思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可以从作为人“无机身体”的自然界中获取食物、燃料、衣着、住房所需。人类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否则,“无机身体”也会“生病”甚至“死亡”。作为一座典型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伴随着煤矿的枯竭,面对着城市发展陷入僵局,辽源市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围绕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科学治理重点山体和流域,本着“合理开发、限制开采”的原则,对煤矿资源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并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对于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采取提倡节约、严格管理的方式,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转型发展原则
辽源市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建设一座低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高经济回报的生态文明城市。辽源着手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以植入新材料产业、加速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方式,加快辽源产业转型步伐。目前,辽源以新型铝镁合金材料为特色主打的“利源铝业”“麦达斯铝业”等企业已经在全国铝业市场占有较高的分量,并于2010年先后成为上市公司。而被誉为“中国袜业名城”的辽源市,袜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辽源市以升级传统优势产业为目的建立的东北最大的袜业园区在政策和财政双扶持的发展下,使辽源东北袜业园经成为全国重要棉袜生产基地。
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辽源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带动发展。积极建设“中国琵琶之乡”“二人转之乡”“农民画之乡”“中国棉袜之乡”等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力、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辽源市在201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辽源国际琵琶文化艺术节、辽源国际袜业交易会。通过媒体以及举办活动的方式宣传辽源文化,吸引全国各地游者前来辽源感受文化氛围,以文化软实力带动辽源发展。
【参考文献】
[1]克拉克.马克思关于“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之命题[J].哲学译丛,1998(4).
[2].卢万合,刘继生,张立峰.“辽源模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经验[J].经济体制改革,2012(5).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辽源市 生态文明 初探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22-01
一、辽源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要性
(一)辽源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辽源市是典型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煤田已有百年历史,并曾经为“抗美援朝”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日伪时期的抢夺开采以及解放初期的大强度开采,煤矿资源的枯竭日益加重,到20世纪80年代,辽源煤矿资源枯竭速度加快,煤矿相继破产。并且煤矿过度开采产生废弃物不仅使矿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且使自然环境恶化,造成了辽源市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就是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护自然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摆脱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困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辽源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为同类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辽源市,而且也是全国其他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国家确立的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辽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也会是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所面临的。辽源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因地制宜的运用到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以期能在城市之间“相互帮扶”中,使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辽源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以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把“人民满意、人民赞同、人民高兴”作为出发点,注重生态和经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辽源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宜居两方面出发进行生态改造。在生态改造过程中既进行绿色人居的环境建设,又在保护矿产资源中发展产业转型项目,拓宽了市民就业的渠道,为因煤失业的市民提供就业保障。与此同时,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辽源市进行棚户区改造项目,保障了煤矿塌陷区居民的安全居住环境。
(二)自然优先原则
马克思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类可以从作为人“无机身体”的自然界中获取食物、燃料、衣着、住房所需。人类应该保护生态环境和珍惜自然资源,否则,“无机身体”也会“生病”甚至“死亡”。作为一座典型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城市,伴随着煤矿的枯竭,面对着城市发展陷入僵局,辽源市把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先考虑的位置上。围绕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科学治理重点山体和流域,本着“合理开发、限制开采”的原则,对煤矿资源等生态资源进行保护。并且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对于工业用水和居民用水采取提倡节约、严格管理的方式,建设节水型社会。
(三)转型发展原则
辽源市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发展模式,建设一座低能源消耗、低污染物排放、高经济回报的生态文明城市。辽源着手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以植入新材料产业、加速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方式,加快辽源产业转型步伐。目前,辽源以新型铝镁合金材料为特色主打的“利源铝业”“麦达斯铝业”等企业已经在全国铝业市场占有较高的分量,并于2010年先后成为上市公司。而被誉为“中国袜业名城”的辽源市,袜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辽源市以升级传统优势产业为目的建立的东北最大的袜业园区在政策和财政双扶持的发展下,使辽源东北袜业园经成为全国重要棉袜生产基地。
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辽源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带动发展。积极建设“中国琵琶之乡”“二人转之乡”“农民画之乡”“中国棉袜之乡”等独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力、扩大文化产业影响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辽源市在2012年举办了首届中国辽源国际琵琶文化艺术节、辽源国际袜业交易会。通过媒体以及举办活动的方式宣传辽源文化,吸引全国各地游者前来辽源感受文化氛围,以文化软实力带动辽源发展。
【参考文献】
[1]克拉克.马克思关于“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之命题[J].哲学译丛,1998(4).
[2].卢万合,刘继生,张立峰.“辽源模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典型经验[J].经济体制改革,2012(5).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