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信心是自我评价的积极态度,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一个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充满自信,才能百折不挠,不懈奋斗,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要转化后进生,就得让他们重树自信,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下面就结合教学的情况谈谈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信心缺失找原因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我所面对的后进生是小学生,他们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学习信心,其根源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一方面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过高期望,导致孩子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家长关爱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而缺乏耐心,采用简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讽刺、打击的粗暴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最终导致学习信心的泯灭,甚至厌学。
主观因素来源于学生。独生子女因家长的过分溺爱,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精神。家长的过分呵护,让他们觉得成功很容易,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管教和督促,他们的自控力不强,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面对困难,不能克服;面对挫折,无法承受。
这些因素让学生失去学习激情,成绩逐渐下降,自信也逐步丧失了。作为教师,就得认真寻找学生丧失信心的根源,研究树立后进生信心的科学方法。
二、真情浇灌自信花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其理。”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特别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小学后进生,教师就得具备爱心,用真情唤回学生的自信。
1.教学中肯定
教师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⑴教学方式多样,兴趣激发信心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我设计各种视、听、说、玩、唱、画、读、写等趣味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开展“课前故事5分钟”活动,学生激情高涨,到处收集故事,寻找故事书,积极准备,我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活动培养了他们听、说能力,也让那些后进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信心也开始树立。
⑵设计问题适中 ,成功铸就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特别应针对后进生,我采用“设问精心,提问耐心,答问信心”三步曲来树立学生的信心。备课时,我专门给他们设计几个问题,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思考中来,充分展示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精神;提问中,我总是耐心的等待他们的回答,用各种方式去启发他们,不会因一时的教学进度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答问后,要做一定的点评,发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信心。
⑶督促管理细心,习惯培养信心
信心来自学习的不断进步,学习成绩的上升要靠学生不断的努力,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得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非常重要了。我采用“小组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督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信心。如“默写”的评改,我采用小组交换评改,然后由组长统计听写成绩,并对每次成绩做好记载,特别考察那些后进生的听写成绩,分析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中有错题本的管理,每次作业的管理等,帮助他们发现学习进步的历程,不断树立信心。
2.作业中激励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它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帮助教师发现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重拾信心。
⑴平时作业关爱
在平时作业中,教师应在作业数量、目的、难易度进行全面的考虑,切忌布置简单重复、低效、惩罚式的作业,这样既体现了老师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又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后进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宁精勿滥,如写字训练,我坚持每日五字练习,每天写好5个字,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会遭到严厉批评,写得差的,教师亲自指导、示范,然后让他们改写,进行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树立信心。
⑵考试分析引导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帮助学生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要难住学生。每一次考试,要适当降低考试的难度,考后要进行分析、总结、提升,正确引导后进生,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如“听写”,有个叫雷雨的后进生,他从不看书,听写总是一个词也写不对,后来,我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叫他们读几分钟,在听写时总要写几个简单的,他也开始能写对几个了,我不断激励他,又帮助他进行重新听写,养成了他看书的习惯,学习兴趣逐渐浓厚,信心也开始树立了。
3.生活中关爱
课堂上,我们是他们的老师,生活中,我们是他们的朋友。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会生活,教育他们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幸福,对生活充满信心。
⑴活动中联宜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都是他们展示才华,体验生活的地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也可以充分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如球类活动、棋类活动和各种比赛等,我都与他们一起参与,我不会的就向他们学习,他们也可以做我的老师,如有一位叫李长兵的学生教我打乒乓,教我发旋球和接旋球的技巧,使我的球技得以提升,后来,他也帮助我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这种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的最佳法宝。
⑵平常中体贴
①加强交流,交流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的桥梁。我在教学中采取书面交流和当面交流两种方式,书面交流有作文交流、周记交流和书信交流,作文中有写“我最爱的人”“我的老师”“我与集体”等,周记采用爱心式评语,每学一段时期后,要学生给老师写信,然后我在课堂上读我写给他们的集体回信;当面交流,我经常找学生来办公室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交流中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挚的情感又让我们加强了交流,增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②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学生生病,我亲自陪他们去拿药;学生的生日,有我真挚的祝福;学生家庭有困难,我会帮助和解决。生活中似大姐、似母亲,帮助他们快乐、幸福、满怀信心和希望地成长,教师的真情才会浇灌出美丽的自信花。
三、精心培育自信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学生的自信来自教师的精心培育,学生的信心开始树立的时候,教师还得不断巩固,特别是后进生,他们还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还得加强管理,养成他们学习的习惯,如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摘抄习惯等,当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他们才真正的找回了自信,自信的硕果在教师的精心收藏下才那么甜美无穷。重拾后进生的自信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会用执着的信念、满怀的激情、无尽的关爱,不断上下求索。
自信心是自我评价的积极态度,是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是对自我力量的充分估计。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質。一个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充满自信,才能百折不挠,不懈奋斗,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要转化后进生,就得让他们重树自信,激发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下面就结合教学的情况谈谈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的几点思考:
一、信心缺失找原因
后进生是指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我所面对的后进生是小学生,他们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学习信心,其根源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学校。一方面独生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过高期望,导致孩子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家长关爱的缺失,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为赶教学进度而缺乏耐心,采用简单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讽刺、打击的粗暴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最终导致学习信心的泯灭,甚至厌学。
主观因素来源于学生。独生子女因家长的过分溺爱,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炼,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精神。家长的过分呵护,让他们觉得成功很容易,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留守儿童因缺乏父母的管教和督促,他们的自控力不强,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面对困难,不能克服;面对挫折,无法承受。
这些因素让学生失去学习激情,成绩逐渐下降,自信也逐步丧失了。作为教师,就得认真寻找学生丧失信心的根源,研究树立后进生信心的科学方法。
二、真情浇灌自信花
“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其理。”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特别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小学后进生,教师就得具备爱心,用真情唤回学生的自信。
1.教学中肯定
教师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情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肯定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⑴教学方式多样,兴趣激发信心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我设计各种视、听、说、玩、唱、画、读、写等趣味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开展“课前故事5分钟”活动,学生激情高涨,到处收集故事,寻找故事书,积极准备,我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活动培养了他们听、说能力,也让那些后进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信心也开始树立。
⑵设计问题适中 ,成功铸就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特别应针对后进生,我采用“设问精心,提问耐心,答问信心”三步曲来树立学生的信心。备课时,我专门给他们设计几个问题,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思考中来,充分展示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精神;提问中,我总是耐心的等待他们的回答,用各种方式去启发他们,不会因一时的教学进度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答问后,要做一定的点评,发现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信心。
⑶督促管理细心,习惯培养信心
信心来自学习的不断进步,学习成绩的上升要靠学生不断的努力,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得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非常重要了。我采用“小组管理,自我管理和教师督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习惯,提高他们的信心。如“默写”的评改,我采用小组交换评改,然后由组长统计听写成绩,并对每次成绩做好记载,特别考察那些后进生的听写成绩,分析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养成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中有错题本的管理,每次作业的管理等,帮助他们发现学习进步的历程,不断树立信心。
2.作业中激励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它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能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帮助教师发现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重拾信心。
⑴平时作业关爱
在平时作业中,教师应在作业数量、目的、难易度进行全面的考虑,切忌布置简单重复、低效、惩罚式的作业,这样既体现了老师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又避免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后进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宁精勿滥,如写字训练,我坚持每日五字练习,每天写好5个字,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会遭到严厉批评,写得差的,教师亲自指导、示范,然后让他们改写,进行比较,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树立信心。
⑵考试分析引导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帮助学生寻求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是要难住学生。每一次考试,要适当降低考试的难度,考后要进行分析、总结、提升,正确引导后进生,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考试成绩,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如“听写”,有个叫雷雨的后进生,他从不看书,听写总是一个词也写不对,后来,我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叫他们读几分钟,在听写时总要写几个简单的,他也开始能写对几个了,我不断激励他,又帮助他进行重新听写,养成了他看书的习惯,学习兴趣逐渐浓厚,信心也开始树立了。
3.生活中关爱
课堂上,我们是他们的老师,生活中,我们是他们的朋友。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学会生活,教育他们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的幸福,对生活充满信心。
⑴活动中联宜
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课余活动都是他们展示才华,体验生活的地方,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活动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也可以充分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如球类活动、棋类活动和各种比赛等,我都与他们一起参与,我不会的就向他们学习,他们也可以做我的老师,如有一位叫李长兵的学生教我打乒乓,教我发旋球和接旋球的技巧,使我的球技得以提升,后来,他也帮助我把班级管理得很好,这种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的最佳法宝。
⑵平常中体贴
①加强交流,交流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思想的桥梁。我在教学中采取书面交流和当面交流两种方式,书面交流有作文交流、周记交流和书信交流,作文中有写“我最爱的人”“我的老师”“我与集体”等,周记采用爱心式评语,每学一段时期后,要学生给老师写信,然后我在课堂上读我写给他们的集体回信;当面交流,我经常找学生来办公室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交流中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真挚的情感又让我们加强了交流,增添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②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学生生病,我亲自陪他们去拿药;学生的生日,有我真挚的祝福;学生家庭有困难,我会帮助和解决。生活中似大姐、似母亲,帮助他们快乐、幸福、满怀信心和希望地成长,教师的真情才会浇灌出美丽的自信花。
三、精心培育自信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学生的自信来自教师的精心培育,学生的信心开始树立的时候,教师还得不断巩固,特别是后进生,他们还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教师还得加强管理,养成他们学习的习惯,如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摘抄习惯等,当他们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他们才真正的找回了自信,自信的硕果在教师的精心收藏下才那么甜美无穷。重拾后进生的自信之路漫漫而修远,我会用执着的信念、满怀的激情、无尽的关爱,不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