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
一、“38年前,路过茶陵很狼狈,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1965年5月中旬,身居长沙的毛泽东提出重上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5月19日,陪同毛泽东外巡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打电话通知中共江西省委并井冈山管理局,准备22日接待毛泽东上山。
5月21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结束了在长沙的21天生活,由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和汪东兴等人陪同去江西考察。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小车队司机赵毅雍开着银灰色吉姆轿车,送毛泽东去长沙火车站东站。
赵毅雍第一次给毛泽东开车是1959年6月。那时,毛泽东由武汉来长沙,要回韶山看看,领导要他开车送毛主席。听说给毛主席开车,他既兴奋又紧张。他送毛泽东到了韶山,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毛泽东很满意,领导对他也大加赞扬,他更是觉得能给毛主席开车那是无比的光荣。从那年起,毛泽东每次回湖南,来长沙,都是坐赵毅雍开的吉姆车。
赵毅雍将毛泽东送到长沙火车站东站后,毛泽东便登上专列向东飞驰而去。
送别毛泽东,赵毅雍按照汪东兴的安排,开着吉姆空车向醴陵方向奔驰。灰色吉姆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车内未坐一人。
赵毅雍驾驶着吉姆车在湘东丘陵的崎岖山路上奔驰,后面跟着十余辆大小车辆,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奔湘东铁路线上的醴陵。
醴陵邻接江西,浙赣铁路横贯这里。在距醴陵县城仅几公里处有一个叫阳三石的小站,赵毅雍奉命独自开着那辆苏式银灰色吉姆轿车离开车队,悄悄来到这里,等待专列的到来。其余的车辆则停在距车站两公里的地方待命。
3小时前,醴陵县公安局局长接到电话紧急通知,说有“一号任务”!便立即带着一些干警赶到阳三石车站,在车站周围布置秘密警卫,安排警卫力量迅速到达岗位。
下午1时许,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运行抵达阳三石车站。
毛泽东从容地步下专列。当他那伟岸的身躯出现在月台上时,公安人员和站内的工作人员这才明白:“一号任务”就是迎接毛主席。大家心情十分激动,但他们谁也没有声张。
这时,停在车站外面的两公里以外的车队,才进入火车站。
毛泽东在站台上漫步。他活动了几下胳膊,又伫立着朝铁路北边的小山丘看了几眼,便陷入沉思,仿佛在回忆当年在这一带发动秋收起义的情景。
待毛泽东上了赵毅雍开的那辆吉姆轿车后,车队便开出阳三石火车站。
20余辆汽车组成一列车队,奔驰在丘陵地区的公路上。车队编为前站组、首长警卫组、随从组、后勤组4个车组,各组开车的时间以及车组的距离,都有明确的规定。
车队进入攸县境内的菜花坪,前面是湘江支流洣水河,汽车必得要从渡船上过河。负责安全保卫的同志已提前对渡船的机器设备作了仔细检查,对船工也一一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绝对可靠。
车队驶上轮渡,毛泽东坐在银灰色吉姆车内。有个船工透过窗玻璃,看见了车内的毛泽东,高兴极了,轻声地叫了一声:“毛主席!”毛泽东朝他笑了笑。卫士忙朝船工走去,示意他不要打扰毛主席。船工惶惑不已,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不要紧。”那船工脸上立刻又露出幸福的笑容。
毛泽东安全地过了洣水河。车队在山区公路上奔驰。过了攸县,下一站是茶陵县城。茶陵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茶陵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浏阳一带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向茶陵一带撤退,而后向井冈山进军。
5月21日下午,毛泽东的车队驶抵茶陵县城。当晚,毛泽东下榻在中共茶陵县委招待所。晚饭后,毛泽东踱出下榻的套间,在张平化、汪东兴等人陪同下,踏着落日的余辉,在院内花间小径漫步,他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毛泽东心花怒放,对茶陵县委领导人说:“38年前,路过茶陵很狼狈,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只是路过一夜,所以汪东兴决定不卸下毛泽东那些装书的樟木箱,谁知毛泽东毫无睡意,要看书,便叫人把《茶陵州志》借来,开始挑灯夜读,一直读到凌晨3点。
二、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了40分钟,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即5月22日,毛泽东离开茶陵县城,车队绕道行驶,进入江西省永新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杨尚奎时任第一书记,因事不在职)和副省长王卓超早已赶到永新县城迎候。
毛泽东一行在永新吃了午饭。毛泽东说:“这顿饭味道不错,比当年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永新对毛泽东来说,也是值得怀念的。30多年前,他经常带领红军到这里打游击,他的革命伴侣贺子珍就是永新人。
午饭后,车队向宁冈进发。车过宁冈砻市,毛泽东让车开慢一点。宁冈砻市是毛泽东与朱德1928年5月4日会师的地方。毛泽东坐在车内,眼睛平视前方,不时浏览砻市的风景,脸上露出了笑容。
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前进。下午4点,毛泽东来到了井冈山下的茅坪村,车队在“谢氏慎公祠”前的空坪上停了下来。
在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毛泽东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过苏维埃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1928年,毛泽东在这座简陋的小砖房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存在的原因,预言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警卫人员和随行的负责人都下了车,在新修的草坪里等毛泽东下车。可毛泽东却没有下车,他对司机赵毅雍说:“老赵,不要停車,你慢慢地转,我们慢慢上山!”他用右手在面前划了个半圆,赵毅雍心领神会。于是,银灰色吉姆车徐徐地在八角楼前缓缓地兜了一个大圈圈,毛泽东撩开窗帘,浏览了一下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外景,引起了无限的回忆。稍后,车子乘势掉过头来,直奔通往黄洋界的盘山公路。 赵毅雍加了一个排档,使车子既有充足的马力,又走得安稳。
银灰色吉姆车穿过崇山峻岭,转了几十道弯,终于第一个跃上海拔1343米的井冈山的高峰黄洋界,随后的20余辆小车呈蛇形排列在吉姆车后头。
啊,黄洋界到了!
车刚停稳,毛泽东就下了车。井冈山管理局局长彭国球、副局长孙晋雨按事先的电话约定,早已守候在这里迎接。72岁的毛泽东与井冈山管理局领导同志握手后,便主动地向随行人员介绍:“这就是黄洋界!”然后,即持从北京带来的竹拐杖,快步走向山顶,观赏黄洋界巍峨险要的地势和当年的哨口遗址。
毛泽东站在黄洋界上极目远望。山风飒飒,护士长吴旭君送来风衣,汪东兴给毛泽东披在肩上。
毛泽东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一座木头做的纪念碑前。这块碑上一面刻着毛泽东1928年秋写的那阕《西江月·井冈山》词,一面刻着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张平化和刘俊秀仰视着碑文,激情地读了起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当年井冈山的诗词,激起毛泽东心潮澎湃,他大声说:“这首词是1928年9月初写的。那时刚刚在黄洋界打退湖南、江西两路敌人的进攻,那一次我不在山上,你们知道这一仗吗?”接下来他讲道:“1928年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好险哦!守军凭险抵抗,反复较量,终于把敌人赶下山,才保存了这个根据地。”接着,毛泽东深情地指着架设在哨口的一门大炮,向人们介绍道:这门大炮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至于黄洋界上的三发炮弹,人们都说前两发受潮,第三发没有受潮,所以“炮声隆”,其实也受潮了,只是打前两发时,使炮膛加热,为打响第三发提供了条件,“从这点上说,前两发的功劳不能抹杀哟!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井冈山管理局的同志见毛泽东谈兴正浓,便将随身带来的黄洋界讲解词呈给他看。毛泽东看到其中有一段叫《毛泽东的空山计》,高兴地笑了起来。
毛泽东是一位京剧行家,美国记者斯特朗称他为“戏曲鉴赏家”。当年红军宣传员知道毛泽东喜欢唱京剧,特别偏爱《空城计》,经常唱诸葛亮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便根据诸葛亮《空城计》的唱腔,编写出一出《毛泽东的空山计》,戏文写得亦庄亦谐,有点像毛泽东说话幽默的口吻,后来便有人说,那是毛泽东自己写的。此时,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摇着头轻声哼起来: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经验少,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把山来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神不定,我在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众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
大家都听得入了神,觉得十分有趣,也有人跟着哼起来。毛泽东哼罢吸口烟说:“看来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京剧改革喽,旧瓶装新酒,用革命斗争的内容,编成了革命戏曲了。实践证明,只有广大群众听得懂,京剧才有生命力。”
管理局的同志告诉毛泽东:“去年‘末代皇帝’溥仪也上井冈山瞻仰革命遗址,他兴奋地唱了这段《空山计》京剧,还赋了两首诗。”
毛泽东说:“共产党把皇帝都改造好了。我请他到中南海做客,吃了一次饭,他坐在我身边,我劝他结婚成家,他很感動。我还用稿费帮助他改善生活,他不好意思收下。你们说,他在井冈山赋诗二首,我也想在山上填词二首。”大家听后热烈鼓掌。
毛泽东特意请摄影师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他首先跟张平化夫妇在纪念碑前合影。张平化是这次陪同毛泽东井冈山之行的领导干部中唯一的一位井冈山老战士,他全家有7口人为革命献身。接着,毛泽东跟江西迎接的同志合影,然后与汪东兴等随行人员合影留念。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了40分钟,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三、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
这时太阳开始下山,车队直奔茨坪。过了黄洋界,山势虽不如刚才那么险峻,但山路坡度却越来越大,行不多远,赵毅雍渐感吃力,他使劲握着方向盘,手中冒出了汗水。渐渐地车头温度升高了,水箱里的水滚沸了,直冒热气。一会儿,汽车便熄火停了下来。因为山上没有水源,赵毅雍就建议毛泽东坐另一辆汽车。汪东兴等人见状赶紧下了车,走到吉姆车旁,也请毛泽东乘另一辆车。毛泽东不肯换车,执意要坐这辆车,说“这位司机很好,车也很好,我不赞成换”。并一再劝大家回到自己坐的车上去。
人们犹豫着,赵毅雍更是急得满头大汗。毛泽东见他很紧张,便关切地说:“老赵,不要紧,既然是水开了,加点儿凉水降降温,很快就可开车嘛!”又风趣地说:“我带来的饮水箱里有凉水,是准备路上喝的,你就把我喝的凉水先给汽车喝吧!”
赵毅雍便笑着照办,将毛泽东带的凉水全部倒进汽车箱。由于采取了降温措施,汽车很快便发动起来。
毛泽东安全地下了山,车队开进了茨坪。
井冈山上以茨坪为中心,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立有五井碑。来到大井,毛泽东凝望五井碑片刻,若有所思。
1927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时,茨坪不过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毛泽东来到这里后,茨坪便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都曾设在这里。东南山脚下,有一栋简陋的小民房,那就是毛泽东旧居。1928年11月间,毛泽东在这小屋里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一文。
1965年的茨坪,俨然一座山中美城。车队到达茨坪时,天色已经暗下来,千百盏灯火齐放光明,一片辉煌,稀落的行人在自由漫步,喇叭里播送着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话音刚落,车队已停在灯火辉煌的井冈山宾馆门前。 宾馆刚建成不久,坐落在青松翠竹之中,显得幽静而舒适。毛泽东下车后,环顾宾馆四周,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可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1000多公里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又说:“没有井冈山人民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毛泽东下榻在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这里特为他预做了又宽又厚的木板床,床上一边放被褥,一边留给他放书。根据先遣人员的安排,撤掉房间里的九斗桌,搬来一张方桌(吃饭)和三斗桌(办公),窗帘换成了黑色。
考虑到毛泽东和随行人员长途跋涉的辛苦,同时也想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第一天晚餐,桌上特地摆上了茅台酒、米酒酿、水果、香烟和丰盛的菜肴。汪东兴发现后,立即纠正,并批评:“不是说好了嘛,主席每餐四菜一汤,每天两元五角钱伙食标准。一路上都没有喝酒,你们也将烟酒、水果都撤掉。主席的随行人员按每天一元五角的标准就餐,一分钱也不能多。”
汪东兴一再叮嘱:“主席吃得很简单,他不准铺张。”于是,按照汪东兴的要求,每餐只是四小碟菜,外加一小碗汤,每餐饭菜由服务员用一个双层竹篮子提过去。毛泽东吃的确实是家常便饭,辣椒、青菜那是不能少的,他还喜欢吃泥鳅、小鲫鱼。敬老院有一位老赤卫队员,知道当年的毛委员爱吃小竹笋,特地拔了一点送来。毛泽东吃得津津有味,高兴地说:“很久没有吃过小竹笋了,小竹笋味道好,我有这个菜就行了!”
毛泽东特别交代厨房工作人员,四菜一汤的量不要多,够吃就行,吃不了的菜不要倒掉,留到下餐再吃。
到井冈山第二天,毛泽东问宾馆工作人员:“井冈山当年的红米现在还有没有?”听说还有红米,他非常高兴。此后,每天中餐都为他蒸一小碗红米饭。
四、“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在井冈山逗留期间,毛泽东的情绪非常好,常和人谈起当年井冈山的斗争,一谈往往就是一两个小时。他工作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凌晨两三点钟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他不断地向当地干部了解这里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情况,问到这里的水利情况、公路建设以及茨坪各项新建筑。听了人们的介绍以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
毛泽东特别怀念袁文才和王佐两位革命烈士,肯定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并特意抽出时间专门接见袁文才、王佐二位烈士的遗属。当毛泽东跟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见面时,未待有关人员介绍,他就认出来了,叫了一声“袁嫂子”,谢梅香老人眼泪“哗”地流出来了。毛泽东见谢梅香哭,自己也很难过。当年,他在闽西,听说袁文才、王佐被错杀,很长时间心神总不安宁,他跟袁文才、王佐的感情是很深的。30多年过去了,千言万语难以诉说。毛泽东紧紧地握着谢梅香那双颤抖的手,神情格外凝重。
毛泽东还特别叮嘱随行工作人员,轮流到大小五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参观后要向他汇报。井冈山管理局的领导同志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大纲呈上给他审阅,他阅后很满意,说,“是这样的”。
5月27日,毛泽东在汪东兴、张平化等人的陪同下,手持井冈山的竹杖,向井冈山宾馆的后山登攀。他爬上山坡,高兴地举起手杖,寓意深长地说:“这东西是好武器,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毛泽东谈笑风生,健步向前。井冈山陪同的同志告诉他:“毛主席,那边没有路了,不能去了!”毛泽东微笑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就不相信這里的山没路,有山必有路。”说着,他挥起竹杖拨开荆棘继续往前走,给随从人员踩出一条小路。
在这段时间里,晚饭后,毛泽东经常由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等陪同外出散步,一边漫步,一边漫谈。
毛泽东深情地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心情特别激动,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就想回井冈山看一看,没想到一别就是38年。”对这次重上井冈山的生活安排,他说:“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从5月22日到29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共住了7天时间。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井冈山是一座好山,风光好,风景好,空气新鲜,是健身、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已经住了7天了,该走了!”
这7天时间,每到夜阑人静之时,毛泽东总在宾馆寓所里来回踱步,沉吟不已。他以忆往昔、抒豪情的海阔心胸、浩然情愫,结合自己重上井冈山所见所感,填写了两首诗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五、宾馆的会计雷良钊在号码为“006482”这一联发票上写下了“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等字样,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5月29日早上,毛泽东下山去南昌,他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跨进了宾馆会计室,找到了会计雷良钊。
“小雷,毛主席今天要走了,请你结一下伙食费。”
“什么,结伙食费?”雷良钊好像没听清他的意思,瞪大了双眼。 “是的,毛主席有交代,他的账一定要按生活标准收,每天两元五角钱,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吴连登平静地笑道。
雷良钊很为难,如果收下这些钱和粮票,将使他无法向井冈山人民交代。山里人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毛主席他老人家,只是按规定为毛主席做了几餐家常饭菜,于是,说什么他也不肯收下这钱和粮票。吴连登只得耐心地解释:“你不知道,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都有严格规定,这是纪律,我们必须遵守。在我们的约法中有这样一条,‘凡是首长需要的物品,托当地代办的,必须付清货款,如果地方不收钱,就不能拿东西’,这钱和粮票你们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回去是要挨批的!”正在雷良钊左右为难之际,吴连登又说:“毛主席最反对搞特殊化。前几年,主席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跟随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向地方上索取了一些东西,主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即将那名工作人员调离中南海。为了挽回影响,他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笔钱,派人分别到这些地方进行退赔和道歉。你说,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能离开井冈山吗?”
听了吴连登这番话,当了6年会计、业务上非常拔尖的雷良钊惊呆了。在吴连登一再严肃地催促下,他这才拿起了账本。平常只需5分钟便可结清的账,今天他用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算好。在写错了4次之后,还是吴连登提醒他:“交款人就写首长吧!”雷良钊这才在号码为“006482”这一联发票上写下了“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等字样,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六、昨日亲人今又见
5月29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从山下赶来,聚集在宾馆门前的坪地里,等待毛泽东的接见。他们中有当年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暴动队员,有烈士遗孀和子女。
上午9点钟,毛泽东来到坪场上,大家立刻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毛泽东边鼓掌边招手,缓步走到人群中,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当毛泽东来到革命老人謝槐福面前时,他停了下来,深情地望着这位革命老人。从1927年至1928年间,他曾多次在谢槐福家住过。数九寒天,红军未来得及筹办棉衣,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衣。红军发了棉衣后,毛泽东却把自己领到的一件棉衣送给了穷得没有衣穿的谢槐福。此刻,谢槐福站在毛主席身边,心情无比激动,仿佛仍感到那件棉衣的温暖。
此时,从茨坪、拿山、罗浮,从井冈山各个山村赶来见毛主席的群众正在公路边等候着。毛泽东走出小坪场,步下台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千百名群众欢呼雀跃,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在群峰间久久回荡。
一、“38年前,路过茶陵很狼狈,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1965年5月中旬,身居长沙的毛泽东提出重上井冈山看望老区人民。5月19日,陪同毛泽东外巡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打电话通知中共江西省委并井冈山管理局,准备22日接待毛泽东上山。
5月21日上午10时许,毛泽东结束了在长沙的21天生活,由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和汪东兴等人陪同去江西考察。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小车队司机赵毅雍开着银灰色吉姆轿车,送毛泽东去长沙火车站东站。
赵毅雍第一次给毛泽东开车是1959年6月。那时,毛泽东由武汉来长沙,要回韶山看看,领导要他开车送毛主席。听说给毛主席开车,他既兴奋又紧张。他送毛泽东到了韶山,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毛泽东很满意,领导对他也大加赞扬,他更是觉得能给毛主席开车那是无比的光荣。从那年起,毛泽东每次回湖南,来长沙,都是坐赵毅雍开的吉姆车。
赵毅雍将毛泽东送到长沙火车站东站后,毛泽东便登上专列向东飞驰而去。
送别毛泽东,赵毅雍按照汪东兴的安排,开着吉姆空车向醴陵方向奔驰。灰色吉姆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车内未坐一人。
赵毅雍驾驶着吉姆车在湘东丘陵的崎岖山路上奔驰,后面跟着十余辆大小车辆,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直奔湘东铁路线上的醴陵。
醴陵邻接江西,浙赣铁路横贯这里。在距醴陵县城仅几公里处有一个叫阳三石的小站,赵毅雍奉命独自开着那辆苏式银灰色吉姆轿车离开车队,悄悄来到这里,等待专列的到来。其余的车辆则停在距车站两公里的地方待命。
3小时前,醴陵县公安局局长接到电话紧急通知,说有“一号任务”!便立即带着一些干警赶到阳三石车站,在车站周围布置秘密警卫,安排警卫力量迅速到达岗位。
下午1时许,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运行抵达阳三石车站。
毛泽东从容地步下专列。当他那伟岸的身躯出现在月台上时,公安人员和站内的工作人员这才明白:“一号任务”就是迎接毛主席。大家心情十分激动,但他们谁也没有声张。
这时,停在车站外面的两公里以外的车队,才进入火车站。
毛泽东在站台上漫步。他活动了几下胳膊,又伫立着朝铁路北边的小山丘看了几眼,便陷入沉思,仿佛在回忆当年在这一带发动秋收起义的情景。
待毛泽东上了赵毅雍开的那辆吉姆轿车后,车队便开出阳三石火车站。
20余辆汽车组成一列车队,奔驰在丘陵地区的公路上。车队编为前站组、首长警卫组、随从组、后勤组4个车组,各组开车的时间以及车组的距离,都有明确的规定。
车队进入攸县境内的菜花坪,前面是湘江支流洣水河,汽车必得要从渡船上过河。负责安全保卫的同志已提前对渡船的机器设备作了仔细检查,对船工也一一进行了严格的审查,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绝对可靠。
车队驶上轮渡,毛泽东坐在银灰色吉姆车内。有个船工透过窗玻璃,看见了车内的毛泽东,高兴极了,轻声地叫了一声:“毛主席!”毛泽东朝他笑了笑。卫士忙朝船工走去,示意他不要打扰毛主席。船工惶惑不已,毛泽东摆了摆手说:“不要紧。”那船工脸上立刻又露出幸福的笑容。
毛泽东安全地过了洣水河。车队在山区公路上奔驰。过了攸县,下一站是茶陵县城。茶陵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茶陵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1927年9月,毛泽东在浏阳一带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向茶陵一带撤退,而后向井冈山进军。
5月21日下午,毛泽东的车队驶抵茶陵县城。当晚,毛泽东下榻在中共茶陵县委招待所。晚饭后,毛泽东踱出下榻的套间,在张平化、汪东兴等人陪同下,踏着落日的余辉,在院内花间小径漫步,他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毛泽东心花怒放,对茶陵县委领导人说:“38年前,路过茶陵很狼狈,吃住都很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只是路过一夜,所以汪东兴决定不卸下毛泽东那些装书的樟木箱,谁知毛泽东毫无睡意,要看书,便叫人把《茶陵州志》借来,开始挑灯夜读,一直读到凌晨3点。
二、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了40分钟,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即5月22日,毛泽东离开茶陵县城,车队绕道行驶,进入江西省永新县。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杨尚奎时任第一书记,因事不在职)和副省长王卓超早已赶到永新县城迎候。
毛泽东一行在永新吃了午饭。毛泽东说:“这顿饭味道不错,比当年更香,而且是从从容容吃的。”永新对毛泽东来说,也是值得怀念的。30多年前,他经常带领红军到这里打游击,他的革命伴侣贺子珍就是永新人。
午饭后,车队向宁冈进发。车过宁冈砻市,毛泽东让车开慢一点。宁冈砻市是毛泽东与朱德1928年5月4日会师的地方。毛泽东坐在车内,眼睛平视前方,不时浏览砻市的风景,脸上露出了笑容。
小轿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前进。下午4点,毛泽东来到了井冈山下的茅坪村,车队在“谢氏慎公祠”前的空坪上停了下来。
在谢氏慎公祠后面,有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上有一个八角形天窗,当地群众称之为八角楼,毛泽东曾在这里主持召开过苏维埃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1928年,毛泽东在这座简陋的小砖房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和存在的原因,预言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警卫人员和随行的负责人都下了车,在新修的草坪里等毛泽东下车。可毛泽东却没有下车,他对司机赵毅雍说:“老赵,不要停車,你慢慢地转,我们慢慢上山!”他用右手在面前划了个半圆,赵毅雍心领神会。于是,银灰色吉姆车徐徐地在八角楼前缓缓地兜了一个大圈圈,毛泽东撩开窗帘,浏览了一下谢氏慎公祠和八角楼外景,引起了无限的回忆。稍后,车子乘势掉过头来,直奔通往黄洋界的盘山公路。 赵毅雍加了一个排档,使车子既有充足的马力,又走得安稳。
银灰色吉姆车穿过崇山峻岭,转了几十道弯,终于第一个跃上海拔1343米的井冈山的高峰黄洋界,随后的20余辆小车呈蛇形排列在吉姆车后头。
啊,黄洋界到了!
车刚停稳,毛泽东就下了车。井冈山管理局局长彭国球、副局长孙晋雨按事先的电话约定,早已守候在这里迎接。72岁的毛泽东与井冈山管理局领导同志握手后,便主动地向随行人员介绍:“这就是黄洋界!”然后,即持从北京带来的竹拐杖,快步走向山顶,观赏黄洋界巍峨险要的地势和当年的哨口遗址。
毛泽东站在黄洋界上极目远望。山风飒飒,护士长吴旭君送来风衣,汪东兴给毛泽东披在肩上。
毛泽东朝前走了几步,来到一座木头做的纪念碑前。这块碑上一面刻着毛泽东1928年秋写的那阕《西江月·井冈山》词,一面刻着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张平化和刘俊秀仰视着碑文,激情地读了起来: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当年井冈山的诗词,激起毛泽东心潮澎湃,他大声说:“这首词是1928年9月初写的。那时刚刚在黄洋界打退湖南、江西两路敌人的进攻,那一次我不在山上,你们知道这一仗吗?”接下来他讲道:“1928年8月30日,敌湘赣两军各一部趁我军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攻击井冈山,我守军不足一营,好险哦!守军凭险抵抗,反复较量,终于把敌人赶下山,才保存了这个根据地。”接着,毛泽东深情地指着架设在哨口的一门大炮,向人们介绍道:这门大炮是南昌起义军带上井冈山的,至于黄洋界上的三发炮弹,人们都说前两发受潮,第三发没有受潮,所以“炮声隆”,其实也受潮了,只是打前两发时,使炮膛加热,为打响第三发提供了条件,“从这点上说,前两发的功劳不能抹杀哟!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井冈山管理局的同志见毛泽东谈兴正浓,便将随身带来的黄洋界讲解词呈给他看。毛泽东看到其中有一段叫《毛泽东的空山计》,高兴地笑了起来。
毛泽东是一位京剧行家,美国记者斯特朗称他为“戏曲鉴赏家”。当年红军宣传员知道毛泽东喜欢唱京剧,特别偏爱《空城计》,经常唱诸葛亮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便根据诸葛亮《空城计》的唱腔,编写出一出《毛泽东的空山计》,戏文写得亦庄亦谐,有点像毛泽东说话幽默的口吻,后来便有人说,那是毛泽东自己写的。此时,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摇着头轻声哼起来: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蒋贼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经验少,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把山来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神不定,我在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众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革命。
大家都听得入了神,觉得十分有趣,也有人跟着哼起来。毛泽东哼罢吸口烟说:“看来井冈山时期就开始了京剧改革喽,旧瓶装新酒,用革命斗争的内容,编成了革命戏曲了。实践证明,只有广大群众听得懂,京剧才有生命力。”
管理局的同志告诉毛泽东:“去年‘末代皇帝’溥仪也上井冈山瞻仰革命遗址,他兴奋地唱了这段《空山计》京剧,还赋了两首诗。”
毛泽东说:“共产党把皇帝都改造好了。我请他到中南海做客,吃了一次饭,他坐在我身边,我劝他结婚成家,他很感動。我还用稿费帮助他改善生活,他不好意思收下。你们说,他在井冈山赋诗二首,我也想在山上填词二首。”大家听后热烈鼓掌。
毛泽东特意请摄影师在纪念碑前拍照留念。他首先跟张平化夫妇在纪念碑前合影。张平化是这次陪同毛泽东井冈山之行的领导干部中唯一的一位井冈山老战士,他全家有7口人为革命献身。接着,毛泽东跟江西迎接的同志合影,然后与汪东兴等随行人员合影留念。车队在黄洋界足足停了40分钟,毛泽东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三、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
这时太阳开始下山,车队直奔茨坪。过了黄洋界,山势虽不如刚才那么险峻,但山路坡度却越来越大,行不多远,赵毅雍渐感吃力,他使劲握着方向盘,手中冒出了汗水。渐渐地车头温度升高了,水箱里的水滚沸了,直冒热气。一会儿,汽车便熄火停了下来。因为山上没有水源,赵毅雍就建议毛泽东坐另一辆汽车。汪东兴等人见状赶紧下了车,走到吉姆车旁,也请毛泽东乘另一辆车。毛泽东不肯换车,执意要坐这辆车,说“这位司机很好,车也很好,我不赞成换”。并一再劝大家回到自己坐的车上去。
人们犹豫着,赵毅雍更是急得满头大汗。毛泽东见他很紧张,便关切地说:“老赵,不要紧,既然是水开了,加点儿凉水降降温,很快就可开车嘛!”又风趣地说:“我带来的饮水箱里有凉水,是准备路上喝的,你就把我喝的凉水先给汽车喝吧!”
赵毅雍便笑着照办,将毛泽东带的凉水全部倒进汽车箱。由于采取了降温措施,汽车很快便发动起来。
毛泽东安全地下了山,车队开进了茨坪。
井冈山上以茨坪为中心,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等地,立有五井碑。来到大井,毛泽东凝望五井碑片刻,若有所思。
1927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时,茨坪不过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毛泽东来到这里后,茨坪便成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湘赣边界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都曾设在这里。东南山脚下,有一栋简陋的小民房,那就是毛泽东旧居。1928年11月间,毛泽东在这小屋里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一文。
1965年的茨坪,俨然一座山中美城。车队到达茨坪时,天色已经暗下来,千百盏灯火齐放光明,一片辉煌,稀落的行人在自由漫步,喇叭里播送着当年中央苏区的民歌《十送红军》。毛泽东在车上高兴地说:“井冈山有电灯啦!”话音刚落,车队已停在灯火辉煌的井冈山宾馆门前。 宾馆刚建成不久,坐落在青松翠竹之中,显得幽静而舒适。毛泽东下车后,环顾宾馆四周,感慨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可和当年太不一样了!那时敌人前堵后追,我们靠两条腿拼命走,这1000多公里走了半个多月,这次坐汽车两天就到了,还是机械化好。”又说:“没有井冈山人民支持,没有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今天!”
毛泽东下榻在井冈山宾馆一楼115房间。这里特为他预做了又宽又厚的木板床,床上一边放被褥,一边留给他放书。根据先遣人员的安排,撤掉房间里的九斗桌,搬来一张方桌(吃饭)和三斗桌(办公),窗帘换成了黑色。
考虑到毛泽东和随行人员长途跋涉的辛苦,同时也想表达井冈山人民的一片心意,第一天晚餐,桌上特地摆上了茅台酒、米酒酿、水果、香烟和丰盛的菜肴。汪东兴发现后,立即纠正,并批评:“不是说好了嘛,主席每餐四菜一汤,每天两元五角钱伙食标准。一路上都没有喝酒,你们也将烟酒、水果都撤掉。主席的随行人员按每天一元五角的标准就餐,一分钱也不能多。”
汪东兴一再叮嘱:“主席吃得很简单,他不准铺张。”于是,按照汪东兴的要求,每餐只是四小碟菜,外加一小碗汤,每餐饭菜由服务员用一个双层竹篮子提过去。毛泽东吃的确实是家常便饭,辣椒、青菜那是不能少的,他还喜欢吃泥鳅、小鲫鱼。敬老院有一位老赤卫队员,知道当年的毛委员爱吃小竹笋,特地拔了一点送来。毛泽东吃得津津有味,高兴地说:“很久没有吃过小竹笋了,小竹笋味道好,我有这个菜就行了!”
毛泽东特别交代厨房工作人员,四菜一汤的量不要多,够吃就行,吃不了的菜不要倒掉,留到下餐再吃。
到井冈山第二天,毛泽东问宾馆工作人员:“井冈山当年的红米现在还有没有?”听说还有红米,他非常高兴。此后,每天中餐都为他蒸一小碗红米饭。
四、“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
在井冈山逗留期间,毛泽东的情绪非常好,常和人谈起当年井冈山的斗争,一谈往往就是一两个小时。他工作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凑,凌晨两三点钟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他不断地向当地干部了解这里的建设和人民生活情况,问到这里的水利情况、公路建设以及茨坪各项新建筑。听了人们的介绍以后,毛泽东高兴地说:“几十年了,井冈山变化很大。”
毛泽东特别怀念袁文才和王佐两位革命烈士,肯定袁文才、王佐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并特意抽出时间专门接见袁文才、王佐二位烈士的遗属。当毛泽东跟袁文才的遗孀谢梅香见面时,未待有关人员介绍,他就认出来了,叫了一声“袁嫂子”,谢梅香老人眼泪“哗”地流出来了。毛泽东见谢梅香哭,自己也很难过。当年,他在闽西,听说袁文才、王佐被错杀,很长时间心神总不安宁,他跟袁文才、王佐的感情是很深的。30多年过去了,千言万语难以诉说。毛泽东紧紧地握着谢梅香那双颤抖的手,神情格外凝重。
毛泽东还特别叮嘱随行工作人员,轮流到大小五井、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参观后要向他汇报。井冈山管理局的领导同志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大纲呈上给他审阅,他阅后很满意,说,“是这样的”。
5月27日,毛泽东在汪东兴、张平化等人的陪同下,手持井冈山的竹杖,向井冈山宾馆的后山登攀。他爬上山坡,高兴地举起手杖,寓意深长地说:“这东西是好武器,平时可以帮助我们走路,坏人来了可以用它自卫打击敌人。”毛泽东谈笑风生,健步向前。井冈山陪同的同志告诉他:“毛主席,那边没有路了,不能去了!”毛泽东微笑着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嘛,我就不相信這里的山没路,有山必有路。”说着,他挥起竹杖拨开荆棘继续往前走,给随从人员踩出一条小路。
在这段时间里,晚饭后,毛泽东经常由汪东兴、张平化、刘俊秀等陪同外出散步,一边漫步,一边漫谈。
毛泽东深情地说:“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这次旧地重游,心情特别激动,为了创建这块革命根据地,不少革命先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早就想回井冈山看一看,没想到一别就是38年。”对这次重上井冈山的生活安排,他说:“今天井冈山各方面比起38年前大不相同了,上山坐汽车,住楼房,吃饭四菜一汤,穿的是干净整齐的衣服,真是神气多了。我相信,井冈山将来还会变得更好,更神气。但我劝大家日子好过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
从5月22日到29日,毛泽东在井冈山共住了7天时间。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井冈山是一座好山,风光好,风景好,空气新鲜,是健身、休息的好地方,我们已经住了7天了,该走了!”
这7天时间,每到夜阑人静之时,毛泽东总在宾馆寓所里来回踱步,沉吟不已。他以忆往昔、抒豪情的海阔心胸、浩然情愫,结合自己重上井冈山所见所感,填写了两首诗词: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井冈山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五、宾馆的会计雷良钊在号码为“006482”这一联发票上写下了“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等字样,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5月29日早上,毛泽东下山去南昌,他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跨进了宾馆会计室,找到了会计雷良钊。
“小雷,毛主席今天要走了,请你结一下伙食费。”
“什么,结伙食费?”雷良钊好像没听清他的意思,瞪大了双眼。 “是的,毛主席有交代,他的账一定要按生活标准收,每天两元五角钱,一路上都是这样的。”吴连登平静地笑道。
雷良钊很为难,如果收下这些钱和粮票,将使他无法向井冈山人民交代。山里人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毛主席他老人家,只是按规定为毛主席做了几餐家常饭菜,于是,说什么他也不肯收下这钱和粮票。吴连登只得耐心地解释:“你不知道,主席和我们工作人员外出都有严格规定,这是纪律,我们必须遵守。在我们的约法中有这样一条,‘凡是首长需要的物品,托当地代办的,必须付清货款,如果地方不收钱,就不能拿东西’,这钱和粮票你们一定要收下,不然我回去是要挨批的!”正在雷良钊左右为难之际,吴连登又说:“毛主席最反对搞特殊化。前几年,主席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跟随主席外出巡视的机会,向地方上索取了一些东西,主席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立即将那名工作人员调离中南海。为了挽回影响,他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笔钱,派人分别到这些地方进行退赔和道歉。你说,今天这钱和粮票没交清,我能离开井冈山吗?”
听了吴连登这番话,当了6年会计、业务上非常拔尖的雷良钊惊呆了。在吴连登一再严肃地催促下,他这才拿起了账本。平常只需5分钟便可结清的账,今天他用了半个多小时还没有算好。在写错了4次之后,还是吴连登提醒他:“交款人就写首长吧!”雷良钊这才在号码为“006482”这一联发票上写下了“首长伙食费,7天,每天2.5元,计17.50元”等字样,发票开具时间为1965年5月29日。
六、昨日亲人今又见
5月29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从山下赶来,聚集在宾馆门前的坪地里,等待毛泽东的接见。他们中有当年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暴动队员,有烈士遗孀和子女。
上午9点钟,毛泽东来到坪场上,大家立刻长时间的热烈鼓掌。毛泽东边鼓掌边招手,缓步走到人群中,微笑着和他们一一握手。当毛泽东来到革命老人謝槐福面前时,他停了下来,深情地望着这位革命老人。从1927年至1928年间,他曾多次在谢槐福家住过。数九寒天,红军未来得及筹办棉衣,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衣。红军发了棉衣后,毛泽东却把自己领到的一件棉衣送给了穷得没有衣穿的谢槐福。此刻,谢槐福站在毛主席身边,心情无比激动,仿佛仍感到那件棉衣的温暖。
此时,从茨坪、拿山、罗浮,从井冈山各个山村赶来见毛主席的群众正在公路边等候着。毛泽东走出小坪场,步下台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千百名群众欢呼雀跃,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在群峰间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