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课堂到现场进行化学真实情景教学,旨在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验进入“现场”。基于课程资源,通过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融入现场,身在其境,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实现教学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成为培育学生素养的有力支点。本文基于从课堂到“现场”的化学教学案例,从“五新”出发,即新课程观、新教学观、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学习观,探讨现场教学成为素养培育有力支点的情有可源。
【关键词】现场教学 素养培育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26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要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传统实施教学的场域是在教室,师生之间互动交往实现知识的传递。课程源于生活,知识不是凭空架构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因此,现场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场域,在真实的情景中引领学生触碰真生活,促进认知发展,实现知情行的统一,最终实现素养的形成。本文基于从课堂到“现场”的化学教学案例,从“五新”出发,即新课程观、新教学观、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学习观,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探讨现场教学成为素养培育有力支点的情有可源。
一、现场教学的内涵
通常意义上,现场是指“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及发生事件时的状况”[1],客观上,现场主要蕴含“此时”与“在场”的二维性,时间和空间互不分离,人作为鲜活的生命体,在特定的现场会主动地运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去认识世界,进而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包括观察、推理、分析、联想等,从而丰富自己的体验,获得知识,最终升华为特有的思维方式。现场教学具有真实性和即时性,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充分挖掘现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场所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现场教学在宏观层面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搭建了真实课堂的平台,师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感官,形成丰富的体验、综合的感受和深刻的认知,进而实现知情行统一,提供了素养培育的支点。
二、五新出发例谈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境”与“情”的交互融合,在蕴含学科问题的场域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促进知识迁移,实现素养的培育。现场教学突破了教室的局限,将课堂放大,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提供真实情境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升温,从“五新”出发使得“情”有源可循。
(一)基于新课程观,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回归生活
新课程观倡导创设真实的情境,走进生活。除了学校、教室、教材,学生的所感受的生活和所接触的大自然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的另一扇窗户。同时,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积累,而学生的前认知就是教师设计教学最好的出发点。在案例中,Y老师善于捕捉常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激昂点,由此反思如何开发和利用更加开放的化学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在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Y老师最终确定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都匀尧林溶洞实地作为教学场景构建现场化的情景教学活动,依托溶洞的自然景观进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教学。教学现场具备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基于新教学观,创设乐学情境凸显学生主体
新教学观强调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机械灌输和传递,而是不断创造生长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动态过程。化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难免会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如何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在常规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但是是否有更佳的方式呢?根据具身认知理论和体验心理机制研究,为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乐学的心境,亲身体验十分关键,首先就是要生理唤醒,通过外界的刺激调动身体注意,开启身体的感受通道,促进学习者全身心投入,最终延伸至情感的激发和认知的形成。因此,案例中Y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都匀溶洞,通过对溶洞中石笋和钟乳石形成过程的介绍来活化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动力,进一步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知识。有真实景观的现场是快乐的,有互动的现场是快乐的,有思维碰撞的现场时快乐的,有意义生成的现场是快乐的。
(三)基于新知识观,创设意义情境搭建知识平台
新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机械僵硬的静态存在,而是学生在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意义建构起来的。现场蕴含着许多真问题,而真问题的背后联系着真知识,真知识下为意义建构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能够促进思维深刻。现场教学让静态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实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精心细致的课前准备和随机应变的教学组织下,学生基于自己对于现场景观的真实感受和亲身接触唤醒认知,在丰富的探究活动和启发性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地调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实现知识与环境的近距离对话,在全域性体验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意义的建构。此外,知识不仅仅只是科学知识,还有人文知识,现场教学可使学生置身于人文历史背景下,感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化学知识,更能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形成学科情感。
(四)基于新学生观,创设交流情境促进多边互动
新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活力的完整的个体,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对象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从而促进素养的培育。案例中的y老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学的动态把握,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小组协作、实验探究、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师生之间有温度的交流互动、师生与现场景观的真实接触,从而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发散思维,擦出智慧火花,相互借鉴欣赏、相互拨动启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提升家乡情感。在多边互动的立体空间,学生的行动有了宽度、认知有了高度、情感有了温度。
(五)基于新学习观,创设探究情境强化自主探究
新学习观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學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意义。在现场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调动自己的注意系统,主动地去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如何利用?如何解决问题”连贯的思维模式。案例中Y老师组织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网上检索,同时通过组织小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合作交流、增强集体意识;在现场情景教学阶段,以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且在现场情景中自我构建知识,因地制宜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三、总结
现场教学是一种新的追求,是对学生身心自然的回归,对生活的的回归。现场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现场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得身心的全域熏陶和升华,实现知情行统一,搭建素养培育的有力支点。现场教学贴近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用化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灵活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化学学科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囯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67.
[2]沈丹萍,欧阳芸芸.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2):4-6.
[3]张鹏程,卢家楣.体验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3,36(6):1498-1503.
【关键词】现场教学 素养培育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026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要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传统实施教学的场域是在教室,师生之间互动交往实现知识的传递。课程源于生活,知识不是凭空架构的,而是从生活中来,因此,现场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场域,在真实的情景中引领学生触碰真生活,促进认知发展,实现知情行的统一,最终实现素养的形成。本文基于从课堂到“现场”的化学教学案例,从“五新”出发,即新课程观、新教学观、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学习观,结合具身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探讨现场教学成为素养培育有力支点的情有可源。
一、现场教学的内涵
通常意义上,现场是指“事件发生的场所以及发生事件时的状况”[1],客观上,现场主要蕴含“此时”与“在场”的二维性,时间和空间互不分离,人作为鲜活的生命体,在特定的现场会主动地运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去认识世界,进而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方式,包括观察、推理、分析、联想等,从而丰富自己的体验,获得知识,最终升华为特有的思维方式。现场教学具有真实性和即时性,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充分挖掘现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场所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现场教学在宏观层面为学生提供了体验的机会,搭建了真实课堂的平台,师生积极互动,充分调动感官,形成丰富的体验、综合的感受和深刻的认知,进而实现知情行统一,提供了素养培育的支点。
二、五新出发例谈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境”与“情”的交互融合,在蕴含学科问题的场域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促进知识迁移,实现素养的培育。现场教学突破了教室的局限,将课堂放大,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提供真实情境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升温,从“五新”出发使得“情”有源可循。
(一)基于新课程观,创设生活情境实现回归生活
新课程观倡导创设真实的情境,走进生活。除了学校、教室、教材,学生的所感受的生活和所接触的大自然是开启学生的智慧的另一扇窗户。同时,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有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积累,而学生的前认知就是教师设计教学最好的出发点。在案例中,Y老师善于捕捉常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激昂点,由此反思如何开发和利用更加开放的化学教学资源来优化课堂,在通过与专家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Y老师最终确定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都匀尧林溶洞实地作为教学场景构建现场化的情景教学活动,依托溶洞的自然景观进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教学。教学现场具备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学以致用,进一步体会化学学科的价值。
(二)基于新教学观,创设乐学情境凸显学生主体
新教学观强调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机械灌输和传递,而是不断创造生长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素养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的动态过程。化学知识抽象难懂,学生难免会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如何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在常规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学习,但是是否有更佳的方式呢?根据具身认知理论和体验心理机制研究,为要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乐学的心境,亲身体验十分关键,首先就是要生理唤醒,通过外界的刺激调动身体注意,开启身体的感受通道,促进学习者全身心投入,最终延伸至情感的激发和认知的形成。因此,案例中Y老师带领学生参观都匀溶洞,通过对溶洞中石笋和钟乳石形成过程的介绍来活化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动力,进一步掌握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知识。有真实景观的现场是快乐的,有互动的现场是快乐的,有思维碰撞的现场时快乐的,有意义生成的现场是快乐的。
(三)基于新知识观,创设意义情境搭建知识平台
新知识观强调知识不是机械僵硬的静态存在,而是学生在于外在环境交互过程中意义建构起来的。现场蕴含着许多真问题,而真问题的背后联系着真知识,真知识下为意义建构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能够促进思维深刻。现场教学让静态平面的知识变得立体实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精心细致的课前准备和随机应变的教学组织下,学生基于自己对于现场景观的真实感受和亲身接触唤醒认知,在丰富的探究活动和启发性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地调动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实现知识与环境的近距离对话,在全域性体验中实现知识的理解、意义的建构。此外,知识不仅仅只是科学知识,还有人文知识,现场教学可使学生置身于人文历史背景下,感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化学知识,更能唤醒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形成学科情感。
(四)基于新学生观,创设交流情境促进多边互动
新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活力的完整的个体,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不同对象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从而促进素养的培育。案例中的y老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学的动态把握,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小组协作、实验探究、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师生之间有温度的交流互动、师生与现场景观的真实接触,从而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发散思维,擦出智慧火花,相互借鉴欣赏、相互拨动启发,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提升家乡情感。在多边互动的立体空间,学生的行动有了宽度、认知有了高度、情感有了温度。
(五)基于新学习观,创设探究情境强化自主探究
新学习观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學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意义。在现场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进行观察,调动自己的注意系统,主动地去发现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如何利用?如何解决问题”连贯的思维模式。案例中Y老师组织了丰富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进行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网上检索,同时通过组织小组竞赛,使学生在竞赛中合作交流、增强集体意识;在现场情景教学阶段,以问题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且在现场情景中自我构建知识,因地制宜设计了两个实验探究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体会、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三、总结
现场教学是一种新的追求,是对学生身心自然的回归,对生活的的回归。现场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现场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获得身心的全域熏陶和升华,实现知情行统一,搭建素养培育的有力支点。现场教学贴近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用化学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灵活应用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凸显化学学科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囯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367.
[2]沈丹萍,欧阳芸芸.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2):4-6.
[3]张鹏程,卢家楣.体验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3,36(6):1498-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