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人们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建筑带给人们视觉的冲击以及它所象征的权利、财富和荣耀,却忽视了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文章通过对现代高层建筑的思考以及对“道法自然”的理解分析,呼吁人们要做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好设计。
关键词:高层建筑、道法自然、回归自然、设计Abstract: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ity, people seem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to bring people visual impact and its symbolic power, wealth and glory, but ignored the architecture and huma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imitation of nature", calling on people to be people-oriented, good design back to natur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imitation of nature, returning to the na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最近几次回老家,发现现在新开发的楼盘全是电梯楼,并且以后不再建六七层的低层楼了。四处筑起的高层楼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在高层建筑当行的时代,我们到底更需要的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等问题。自20世纪后,人们对超高层建筑充满了期盼,期盼把建筑建的高些、再高些。不光是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大城市,近年来中小型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一片片的平房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高楼。尤其是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它们高高耸立,带着精心的装饰,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效果,仿佛在炫耀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曾经去过国贸三期、香港中银大厦等地进行考察,的确,高大耀眼的形象、气势让人震撼让人折服,但却压制人的内心。太多的人所关注、所赞美、所效仿的是高楼的辉煌,以及它所象征的权力、财富与荣耀,对于高层建筑的脆弱的一面,却是很少被人重视的。
如果大家还记得2001年9月11日,那么你就会猜到那个因为出名儿被炸了的建筑,它就是美国纽约地标建筑世贸双子座大楼。在建造双子大楼时,设计师将支撑结构外置,从而使得内部空间有更多的独特设计,他更因建筑精美,轻盈和典雅的外形而深感自豪。但是在911事件中,飞机的燃料烧起的大火,烧毁了貌似坚实的金属外结构,酿成了惨剧。随着双塔的最终倒塌,遮天蔽日的烟尘和大量碎屑覆盖了各条街道,一切都陷入了毁灭和混乱之中。从而也造成了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坚不可摧幻想的破灭。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更深的思考。
日本著名建筑家隈研吾在《负建筑》一书中讲到:建筑的所谓象征意义由于这次事件的发生遭到了现实的嘲弄。我们的视觉需求应该重新定位。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自得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了吗?
这其实是对人们当下赋予建筑一种财富、权利的象征的一个警醒和忠告,无论是建筑、产品以及更多的领域设计,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表象的欲望追求,以此来展现社会与人类的伟大,我们应多注重如何使设计更注重人的内心,如何使设计回归淳朴的自然。
庄子在几千年前就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将“道法自然”作为审美的最高原则,强调“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强调以自然之美为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无以人灭天”,反对任何对自然的矫饰乃至损坏,主张对自然本性的维护与回归。庄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那些屹立在城市中的大楼将自身包裹封闭,与外界隔离,使人们的内心远离了自然的呵护,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远离了淳朴的自然气息。怎样通过设计让人们生活的更自我,让人们用最希望的方式来进行使用,并又与自然有着和谐无缝的联系呢?
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sanaa组合给我们呈现了设计应该有的本质。他们的设计抛弃了摩天大楼的那种形式和象征,不依靠主观的意象和概念,而是从人的行为活动的需要出发,回到建筑的本质,使建筑仅作为事件、人和社会的“容器”。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就是sanaa所追求的设计原则。
他们最著名的作品金泽21世纪当代美术馆是一座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开放的透明玻璃幕墙,让室外风景自然融入,使室内外浑然一体。由于建筑的采光和透明设计,室内被柔和的自然光所包围,波光树影全然溶解到这座白色建筑中,远远看去,如同一个纯净圆润的漂浮细胞,而观众驻足其中就像是置身自然中一样。在sanna看来,美术馆并不只有展览功能,更多的时候这是人们与城市接触的平台,怎样使其与整个城市整个环境融为一体,并且亲切、温和地去与人们接触,这是重中之重的。
同样我们在其他的设计领域中也应去注重这種设计之道,让设计回归自然,将自然引入设计。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然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理解之爱,源于对自然运行规律的尊重之爱,源于对自然精神与美的追求之爱,要将这种爱转化成自己的设计方式,凝练成设计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也应该注意环保材料与环保的工艺做法,来减少设计给自然带来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如今人们的生活无时不刻在与设计发生着联系,无论是建筑、环境设计,还是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等。怎样从心出发,怎样以人为本,让人的心灵回归自然,是我们应该一直思考与探索下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负建筑〔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
【2】[日]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9)
【3】周兴军.庄子“道法自然”与设计回归自然关联性研究〔J〕.科学之友,2009.12
【4】曹昕婷.透析SANAA文化建筑中的“无名特质”〔J〕.中外建筑, 2009.10
关键词:高层建筑、道法自然、回归自然、设计Abstract:In the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city, people seem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building to bring people visual impact and its symbolic power, wealth and glory, but ignored the architecture and human, architecture and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imitation of nature", calling on people to be people-oriented, good design back to nature.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imitation of nature, returning to the na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最近几次回老家,发现现在新开发的楼盘全是电梯楼,并且以后不再建六七层的低层楼了。四处筑起的高层楼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在高层建筑当行的时代,我们到底更需要的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剧增,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等问题。自20世纪后,人们对超高层建筑充满了期盼,期盼把建筑建的高些、再高些。不光是北京、上海、香港这些大城市,近年来中小型城市高层建筑的发展也极为迅速,一片片的平房区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的高楼。尤其是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它们高高耸立,带着精心的装饰,给人以很强的视觉效果,仿佛在炫耀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曾经去过国贸三期、香港中银大厦等地进行考察,的确,高大耀眼的形象、气势让人震撼让人折服,但却压制人的内心。太多的人所关注、所赞美、所效仿的是高楼的辉煌,以及它所象征的权力、财富与荣耀,对于高层建筑的脆弱的一面,却是很少被人重视的。
如果大家还记得2001年9月11日,那么你就会猜到那个因为出名儿被炸了的建筑,它就是美国纽约地标建筑世贸双子座大楼。在建造双子大楼时,设计师将支撑结构外置,从而使得内部空间有更多的独特设计,他更因建筑精美,轻盈和典雅的外形而深感自豪。但是在911事件中,飞机的燃料烧起的大火,烧毁了貌似坚实的金属外结构,酿成了惨剧。随着双塔的最终倒塌,遮天蔽日的烟尘和大量碎屑覆盖了各条街道,一切都陷入了毁灭和混乱之中。从而也造成了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坚不可摧幻想的破灭。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更深的思考。
日本著名建筑家隈研吾在《负建筑》一书中讲到:建筑的所谓象征意义由于这次事件的发生遭到了现实的嘲弄。我们的视觉需求应该重新定位。除了高高耸立的,洋洋自得的建筑模式之外,难道就不能有那种俯伏于地面之上、在承受各种外力的同时又不失明快的建筑模式了吗?
这其实是对人们当下赋予建筑一种财富、权利的象征的一个警醒和忠告,无论是建筑、产品以及更多的领域设计,我们不应该只注重表象的欲望追求,以此来展现社会与人类的伟大,我们应多注重如何使设计更注重人的内心,如何使设计回归淳朴的自然。
庄子在几千年前就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他将“道法自然”作为审美的最高原则,强调“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强调以自然之美为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倡导“无以人灭天”,反对任何对自然的矫饰乃至损坏,主张对自然本性的维护与回归。庄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引发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那些屹立在城市中的大楼将自身包裹封闭,与外界隔离,使人们的内心远离了自然的呵护,远离了真实的自我,远离了淳朴的自然气息。怎样通过设计让人们生活的更自我,让人们用最希望的方式来进行使用,并又与自然有着和谐无缝的联系呢?
2010年度的普利兹建筑奖获得者sanaa组合给我们呈现了设计应该有的本质。他们的设计抛弃了摩天大楼的那种形式和象征,不依靠主观的意象和概念,而是从人的行为活动的需要出发,回到建筑的本质,使建筑仅作为事件、人和社会的“容器”。他们运用透明的物质构成交错的空间,把人们从对建筑空间的惯有体验和透视观感中解放出来,这就是sanaa所追求的设计原则。
他们最著名的作品金泽21世纪当代美术馆是一座低矮的圆形建筑,360度开放的透明玻璃幕墙,让室外风景自然融入,使室内外浑然一体。由于建筑的采光和透明设计,室内被柔和的自然光所包围,波光树影全然溶解到这座白色建筑中,远远看去,如同一个纯净圆润的漂浮细胞,而观众驻足其中就像是置身自然中一样。在sanna看来,美术馆并不只有展览功能,更多的时候这是人们与城市接触的平台,怎样使其与整个城市整个环境融为一体,并且亲切、温和地去与人们接触,这是重中之重的。
同样我们在其他的设计领域中也应去注重这種设计之道,让设计回归自然,将自然引入设计。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自然的设计理念源于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理解之爱,源于对自然运行规律的尊重之爱,源于对自然精神与美的追求之爱,要将这种爱转化成自己的设计方式,凝练成设计语言表达出来。同时也应该注意环保材料与环保的工艺做法,来减少设计给自然带来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如今人们的生活无时不刻在与设计发生着联系,无论是建筑、环境设计,还是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等。怎样从心出发,怎样以人为本,让人的心灵回归自然,是我们应该一直思考与探索下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负建筑〔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1)
【2】[日]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9)
【3】周兴军.庄子“道法自然”与设计回归自然关联性研究〔J〕.科学之友,2009.12
【4】曹昕婷.透析SANAA文化建筑中的“无名特质”〔J〕.中外建筑,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