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检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5例确诊为KD的患儿为观察组,30例同期同年龄段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者12例(CAL组),无冠状动脉损伤者13例(NCAL组),检测KD患儿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及对照组血清PCT、CRP的水平。
结果 急性期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KD患儿PCT、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血清PCT值与N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显著高于NCAL组,两组血清PCT、CRP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
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增高,动态监测PCT、CRP有助于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 川崎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5.014
川崎病(KD)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伤(CAL)如冠状动脉扩张、狭窄和冠状动脉瘤等。笔者通过观察KD患儿急性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改变,探讨PCT、CRP在KD及其并发CAL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KD患儿25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个月(4个月~7岁),急性期入院均采用一次单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2 g/kg,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30~100 mg/(kg·d),分3~4次,连续14天,以后减量至5 mg/(kg·d)顿服治疗。25例KD患儿中,根据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CAL)12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13例。对照组30例为同期同年龄段门诊体检健康儿童,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9个月~8岁,排除了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KD患儿均于确诊后(治疗前)及经静脉注射IVIG治疗第10天(治疗后),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30 min内进行离心(4000 r/min,10 min)留取血清保存于-20°用于PCT、CRP的测定。操作均由检验科同一技师完成,严格按实验操作说明进行。(2)所有KD患儿于入院当日或第1天行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冠状动脉损害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PCT、CRP检测结果的比较
急性期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KD患儿PCT、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CAL组与 NCAL组KD患儿血清PCT、CRP值的比较
CAL组血清PCT值与N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显著高于NCAL组(P<0.01),两组血清PCT、CRP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见表2。
3 讨 论
PCT是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的降钙素I基因(CALCI)的表达产物,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3 kD。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完整的PCT不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健康人PCT水平极低(<0.1 ng/ml)[2]。PCT是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的一项评价感染程度的新指标,也是一种继发性介质[3],其水平变化可反映免疫性炎症改变。此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而且随感染进展或控制将持续高水平或逐渐下降,若PCT水平持续升高,则提示疗效及预后不佳[4]。
KD是一种自限性急性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KD急性期有明显免疫紊乱,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介质并导致血管病损[5,6]。病变部位分泌的炎症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等病变。PCT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高表达,可间接反映血管炎症性改变的程度,对川崎病患儿的病情评价有重要价值[7]。本研究结果显示,KD患儿血清PCT水平增高,尤其在急性期明显,经过IVIG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血清PCT变化可反映KD的免疫性炎症改变,随着病情的控制,PCT浓度下降,对川崎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同时发现血清PCT在有无冠状动脉损伤的KD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冠脉扩张是多种炎性介质作用于中小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受损,PCT作为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关系不大,不能预测冠状动脉损伤。 CRP是人机体应激时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当体内有急性炎症、感染、组织破坏等发生后6~12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血清CRP快速升高与炎症或组织损伤有关[8]。CRP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调理外来病原体,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作为反映病情轻重的指标。有研究认为,川崎病患儿CRP含量明显增加,与冠状动脉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9]。急性期KD血清CRP的升高,可能与激活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IL6),促进肝细胞合成CRP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KD患儿急性期治疗前血清CRP明显升高,经过IVIG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伴CAL患儿血清CRP升高更为明显(P<0.01),提示CRP与患儿的急性炎性反应程度及CAL有关,与曾海江等[10]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PCT、CRP指标与川崎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患儿在发病早期PCT和CRP水平均明显上升,在治疗后,两者水平又明显下降,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的早期判断以及川崎病患儿预后的判断。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2] 郭卫红,宋宏先,安艳芳,等.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23124.
[3] Whang KT,Vath SD,Becker KL,et al.Procalcitoni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actions in sepsis[J].Shock,2000,14(1):7378.
[4] 张 谨,赵诸慧,张灵恩.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1):7.
[5] Falcini F.Kawasaki disease[J].Curr Opin Rheumatol,2006,18(1):3338.
[6] Yeung RS.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Kawasaki's disease[J].Curr Opin Rheumatol,2005,17(5):617623.
[7] 段志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及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1,6(9):4748.
[8] 高晓燕.超敏G反应蛋白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医学,2012,40(2):203205.
[9] Iwashima S,Kimura M,Ishikawa T,et al.Import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predicting nonresponse toaddition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a retrospective study[J].Clin Drug Investig,2011,31(3):191199.
[10] 曾海江,李 静.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KMB的变化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5859.
(收稿日期:2015-06-09 修回日期:2015-10-03)
(编辑:梁明佩)
方法 选取25例确诊为KD的患儿为观察组,30例同期同年龄段门诊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者12例(CAL组),无冠状动脉损伤者13例(NCAL组),检测KD患儿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及对照组血清PCT、CRP的水平。
结果 急性期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KD患儿PCT、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血清PCT值与N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显著高于NCAL组,两组血清PCT、CRP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
结论 急性期KD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增高,动态监测PCT、CRP有助于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 川崎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5.014
川崎病(KD)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伤(CAL)如冠状动脉扩张、狭窄和冠状动脉瘤等。笔者通过观察KD患儿急性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改变,探讨PCT、CRP在KD及其并发CAL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的KD患儿25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其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6个月(4个月~7岁),急性期入院均采用一次单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2 g/kg,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30~100 mg/(kg·d),分3~4次,连续14天,以后减量至5 mg/(kg·d)顿服治疗。25例KD患儿中,根据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CAL)12例,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13例。对照组30例为同期同年龄段门诊体检健康儿童,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9个月~8岁,排除了心、肺、肝、肾等慢性疾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KD患儿均于确诊后(治疗前)及经静脉注射IVIG治疗第10天(治疗后),分别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30 min内进行离心(4000 r/min,10 min)留取血清保存于-20°用于PCT、CRP的测定。操作均由检验科同一技师完成,严格按实验操作说明进行。(2)所有KD患儿于入院当日或第1天行二维彩色超声心动图探测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大小,冠状动脉损害诊断标准:<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3.0 mm,≥5岁患儿冠状动脉内径>4.0 mm,或任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1.5倍[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PCT、CRP检测结果的比较
急性期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KD患儿PCT、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CAL组与 NCAL组KD患儿血清PCT、CRP值的比较
CAL组血清PCT值与NCA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值显著高于NCAL组(P<0.01),两组血清PCT、CRP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见表2。
3 讨 论
PCT是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的降钙素I基因(CALCI)的表达产物,是由116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3 kD。正常情况下PCT由甲状腺C细胞产生,完整的PCT不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健康人PCT水平极低(<0.1 ng/ml)[2]。PCT是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的一项评价感染程度的新指标,也是一种继发性介质[3],其水平变化可反映免疫性炎症改变。此时,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而且随感染进展或控制将持续高水平或逐渐下降,若PCT水平持续升高,则提示疗效及预后不佳[4]。
KD是一种自限性急性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感染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KD急性期有明显免疫紊乱,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介质并导致血管病损[5,6]。病变部位分泌的炎症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等病变。PCT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高表达,可间接反映血管炎症性改变的程度,对川崎病患儿的病情评价有重要价值[7]。本研究结果显示,KD患儿血清PCT水平增高,尤其在急性期明显,经过IVIG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血清PCT变化可反映KD的免疫性炎症改变,随着病情的控制,PCT浓度下降,对川崎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研究同时发现血清PCT在有无冠状动脉损伤的KD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冠脉扩张是多种炎性介质作用于中小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受损,PCT作为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关系不大,不能预测冠状动脉损伤。 CRP是人机体应激时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当体内有急性炎症、感染、组织破坏等发生后6~12小时开始上升,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血清CRP快速升高与炎症或组织损伤有关[8]。CRP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调理外来病原体,增强细胞吞噬功能,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可作为反映病情轻重的指标。有研究认为,川崎病患儿CRP含量明显增加,与冠状动脉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9]。急性期KD血清CRP的升高,可能与激活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IL6),促进肝细胞合成CRP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KD患儿急性期治疗前血清CRP明显升高,经过IVIG治疗后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伴CAL患儿血清CRP升高更为明显(P<0.01),提示CRP与患儿的急性炎性反应程度及CAL有关,与曾海江等[10]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PCT、CRP指标与川崎病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患儿在发病早期PCT和CRP水平均明显上升,在治疗后,两者水平又明显下降,对其动态监测,有助于川崎病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的早期判断以及川崎病患儿预后的判断。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98705.
[2] 郭卫红,宋宏先,安艳芳,等.血清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在临床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23124.
[3] Whang KT,Vath SD,Becker KL,et al.Procalcitonin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nteractions in sepsis[J].Shock,2000,14(1):7378.
[4] 张 谨,赵诸慧,张灵恩.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0,27(1):7.
[5] Falcini F.Kawasaki disease[J].Curr Opin Rheumatol,2006,18(1):3338.
[6] Yeung RS.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Kawasaki's disease[J].Curr Opin Rheumatol,2005,17(5):617623.
[7] 段志娟.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及对血清中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影响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11,6(9):4748.
[8] 高晓燕.超敏G反应蛋白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右江医学,2012,40(2):203205.
[9] Iwashima S,Kimura M,Ishikawa T,et al.Import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 level in predicting nonresponse toaddition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Kawasaki disease:a retrospective study[J].Clin Drug Investig,2011,31(3):191199.
[10] 曾海江,李 静.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KMB的变化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5859.
(收稿日期:2015-06-09 修回日期:2015-10-03)
(编辑:梁明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