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 迹·历史回望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斗争下,为了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在美帝国主义撑腰下,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第一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1947年7月,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進攻,接着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解放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决战》
系列电影《大决战》以“三部曲”的形式,近11个小时的总片长,再现了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142个昼夜,人民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的献礼片,电影以恢弘雄伟的气势,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
足 迹·光影刻盘
锦州战役战略部署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人围坐在中央军委会议室里,镜头从屋内的全景画面切到毛主席手中上下顿着的香烟,缓缓摇至他沉思斜视的神情,一旁的周恩来开始发表对东北野战军作战计划的意见,“事情很明白,先打长春是揪尾巴的办法,不在要害上;南下打锦州、山海关一线,是卡脖子的办法,一下子就把东北的大门封住啦。”镜头慢慢向前推移,毛主席补充道,“他们却说不甚适宜,莫名其妙。”话落,扔掉了手里的香烟。紧接着,随着画面切换,我们看到任弼时、朱德、刘少奇,大家各抒己见,展开热议。朱老总表示,“让他们先打一打看,试一试东野的攻坚力量怎么样也好嘛!”刘少奇吸了一口香烟说道,“长春是东野门口的一块绊脚石,搬掉了,他们南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听完大家的意见,毛主席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最终,镜头切回到会议室五人的全景画面,毛主席点燃香烟,做了最后的战略补充。事后,东北野战军回头攻打锦州,而锦州战役的胜利,对整个辽沈战役的进程有着重大的决定性影响。
粟裕碾庄围剿黄伯韬兵团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向黄伯韬兵团发起攻击,淮海战役正式打响。9日,计划撤退的黄伯韬兵团终于被华野困在了碾庄。总攻碾庄的部署会议上,微仰的全景画面里,粟裕向将士们说明了当前任务的变化,强调亟待歼灭黄伯韬兵团,并对不同纵队进行了任务分配。当日22点整总攻开始,夜幕下,多门大炮摇起备战,战事剑拔弩张。随着炮声突响,被炸断的树木、炸起的泥水、炸毁的房屋、炸醒的士兵一一闪过画面。炮声渐止、枪声四起,我军士兵们冲锋呐喊奔向敌军,身扛浮梯勇渡江河,刹那间一片火海染红了整个镜头,火光黑烟四处笼罩。我军开始用迫击炮进行反击,逐个击破隔岸敌军的据点,掩护大部队迅速渡河。士兵们用肩膀架起浮桥,一个倒下一个顶上去,用生命护送后续力量冲向敌营。黄伯韬与部下告别后踉跄逃亡,最终发觉无路可逃,绝望之下自杀身亡。至此,在粟裕指挥下,黄伯韬兵团被全部歼灭,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圆满完成。
天津战役促进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是《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4日,傅作义派邓宝珊、周北峰为代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亚楼进行北平和平解放第三次谈判。正式谈判前,聂荣臻告知邓、周二人,我军已开始进攻天津,这次不再谈判天津的问题。诧异的周北峰追问我军计划几天打下天津,聂荣臻表示“三天时间”,被邓宝珊嘲笑道,“别说三天,三十天也未必。”这边的谈判我军按步骤进行,另一边,画面切换至天津战役的激战场面:岁初寒冬,战士们跨过河面浮冰奋勇冲锋,当地的工人和南开学生自愿做向导,热情地为士兵们引路。国民党方面,整支部队被拦腰分割,对方统帅苦笑中了我军圈套,军心涣散,战事已完全被我军控制。我军士兵们势如破竹,总攻用了29个小时就成功夺取天津。鸟瞰的远景镜头下,桥上、冰上的士兵们庆祝欢呼,城内的民众也纷纷上街挂起横幅热烈欢庆。随着天津战役的胜利,另一边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也在笑语声中收场,傅作义在和平谈判上正式签字。我军用以战止战、以战争促和谈的方式,通过掌控战事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最终换来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足 迹·记忆加载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曾酝酿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由于条件限制,最终没能如愿。1986年1月,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决战》的拍摄开始启动。
★《大决战》投资高达1亿,动用的军队超过500万人,历时5年拍摄完成。三部电影各有一个首席导演。作为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导演,李俊成为《大决战》总导演,在整体上把握这部电影的质量。
★《大决战》创作组查阅了包括当事人回忆录在内的大量资料,采访了战役参加者和有关人士300余人,还实地考察了三大战役旧战场。时任中央军委的领导们对《大决战》剧本的创作很重视,多次召见主创人员就剧本创作事宜进行研究讨论。
★为了营造壮观的战争场面,本片参拍人员数量在军事题材片中也是史无前例的,仅是八一厂1000多职工中就有近800人参与了拍摄。至于所用各项物资也堪称军事片之最。从下列统计即可一目了然:梯恩梯炸药160吨,解放军棉衣5823套,国民党棉衣4331套,血浆100公斤。可炸汽车100辆,真坦克50辆,空炮弹170多万发,真炮弹1万多发,药品仓库20间,药品120吨,老式电话100部。
★《大决战》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渤海之滨。参拍群众达15万余人次。解放军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和海、空军的一些部队,陆军航空兵以及有关院校、武警部队共20多个军级单位30多个独立师团单位,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其中主要演员50余人。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为了表现辽西会战分割包围的宏大场面,摄制组组织了一万六千余人的部队投入拍摄。摄制组找到了一块近三平方公里有起伏的开阔地,并安排一个营的战士在摄制组拍摄时到四周警戒。因为摄制组在这块场地上要布置六千个炸点、五百辆汽车,其中除了五十辆道具车,有一百辆是买的报废车,车体很像美国的道吉车,正好用来置于贴近镜头的画面第一层,可以任意烧、任意炸。有三百多辆部队的装备车置于后景。另有二十多辆坦克、三十多门火炮、一百多匹战马。从设计到拍摄前,各個创作部门包括制片、烟火、美工、化服道的准备工作量极大,仅在现场布置、排练到实拍,就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风雨下钟山》
电影《风雨下钟山》取材于1949年前后中国革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史实,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伟大壮举。影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国共双方领导人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不同态度和精神品格,成功塑造了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伟大形象。
足 迹·光影刻盘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
1949年4月20日晚,近景镜头里的中央军委办公室,随着蒋介石“假和平”阴谋的暴露,毛主席让周恩来向渡江总前委发出急电,“伯承、陈毅、小平、粟裕、震林等知,根据各方情况分析,蒋介石南京政府将与人民为敌到底,决定我大军准备过江。”说完,毛主席在电文上标注了4个A,以示重要紧急。暗夜下的长江格外平静,俯瞰的镜头缓缓移动,载满士兵的我军船只呈一字型密集排列。推近的特写镜头对准船上竖起的红色旗帜,上面分别写着“解放全中国”、“渡江突击队”等标语。将士、支援的渔民全神凝视前方,人员、枪炮就位,严阵以待。送达的电文打破了肃静,突击队总指挥命令原文一字不漏,传达给全体指战员。“毛主席、党中央,今晚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电文随镜头的切换,在将士之间快速传开。中央军委作战中心,朱德总司令拿起电话发出命令,“我野战军、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我命令你们奋勇前进。”话落,急速的枪炮两岸四起,刺破暗夜。敌军进行海陆空作战部署;我军百船竞发,急速过江;中央军委作战室,几位领导人沉思、分析、等待着战事情况,移动长镜头从毛主席分别摇向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连夜激战中,敌方空军密集投掷炸弹,击破我船只,炮火染红江面。人民解放军顽强反击,在强力掩护之下,我军突击队终于拿下滩头阵地,在敌方堡垒处插上了写着“把红旗插遍全中国”的旗帜,并第一时间将“成功渡江”的消息上报给了三日未眠的几位领导人。
南京解放,蒋家王朝覆灭
经过三个昼夜的奋战,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全景镜头内,民众走上街头,来到总统府外,挥舞彩旗热烈欢呼“毛主席万岁”。人们扭起秧歌,敲响腰间的锣鼓,擎起写有“天亮了,解放了”的大字标语庆祝胜利,迎接解放军进城。从前线归来的将士,终于与久别的亲人团聚,相拥而泣。缓缓拉起的大远景镜头里,士兵们舞枪与民同庆,陈毅司令员驱车来到总统府,向群众们挥手示意,镜头随即转到他向上凝视的目光:总统府大楼上的民国国旗被降下丢弃,我党“镰刀锤头”图案的红旗缓缓升起。周围的民众鸣锣打鼓,放鞭炮庆祝,朝着飘扬的党旗不断高声呼喊“万岁”。伴着喜庆的热闹,陈毅带领指战员们进入总统府,来到总统办公室。他指着那把原先的“总统椅”说道,“打了22年,到底把他从这个宝座上赶下去了。”随后立即向北平的毛主席汇报战事情况。电话另一边的毛主席谈笑中指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啊。”陈毅大赞“好诗”。在激昂的歌声中,镜头转向急行在前线的人民解放军,各路纵队继续向南挺进,进军南方各省,直到解放全中国。
足 迹·记忆加载
★《风雨下钟山》成功塑造了领袖人物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曾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1983年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妆奖、最佳烟火奖等。
★1982年4月21日,影片剧组在长江实地拍摄渡江战役,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在1949年4月21日强渡长江的。
★影片剧组对国共双方领导人物的形象、着装、军阶、性格等都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研究,请相关人士介绍,力争使服装、道具、造型等经得起推敲。例如片中元旦宴会一场戏中,其他官员都用酒杯,而蒋介石用茶杯,杯中装的是白开水,这是因为蒋介石不喝酒。
★为了真实塑造历史人物,剧组造型师在选角前就着手准备,阅读研究了有关历史人物的照片、影片与文字资料,给每个历史人物汇集了一套照片,访问历史人物的亲属故居,调查人物的生活特点。造型师对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甚至到了在试镜演员时可以认定哪个演员适合哪个历史人物的地步。例如路希原是试镜任弼时的,胡浩本是演何应钦的,但根据造型师的意见,他们一个改演汤恩伯,一个改演陈立夫。
足迹·主创心声
◎ 李俊
《大决战》总导演
“影片应该是大笔挥洒出来的一幅巨大画卷,有分量,有气势,有力度,有视觉冲击力。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动人肺腑的细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感情上的冲击波。应该精选加工,努力把思想性、艺术性结合起来,使之有观赏性。尤其是我们放映时间长达9个多小时的影片,如果不充分注意观赏性,不分析观众的审美心理,就会看的人很少,这将是一个不幸的结果。” (文 马里昂巴德)
足 迹·链 接
★《大转折》★
1947年至1949年,是百年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转折点。《大转折》讲述了1947年中国革命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和大别山与敌人鏖战,历经艰难险阻,实现中央的战略布局,使解放战争形势提前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故事。影片通过《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上下两部,多角度、多层面纪实性地展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思想和精神风貌。
★《大进军》★
战争历史系列巨片《大进军》分为四部六集:《解放大西北》(上下集)、《席卷大西南》、《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上下集),1995年初开始拍摄,全景式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夺取全国的胜利解放英勇战斗的战争史实。《大进军》与《大决战》《大转折》,组成了三大“革命战争历史系列”巨片,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关乎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生死决战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被誉为鸿篇巨制式的红色经典。
★《董存瑞》★
《董存瑞》讲述了抗日英雄董存瑞从见习小八路,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火洗礼,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身体做支架,炸毁了敌人的碉堡,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朱德总司令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牺牲前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最强音,至今仍影响和鼓舞着我们每一代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斗争下,为了争取国内和平、避免内战,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在美帝国主义撑腰下,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战争第一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1947年7月,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進攻,接着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独立,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解放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决战》
系列电影《大决战》以“三部曲”的形式,近11个小时的总片长,再现了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142个昼夜,人民解放战争中三次决定性的伟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的献礼片,电影以恢弘雄伟的气势,全景式地展现了三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
足 迹·光影刻盘
锦州战役战略部署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五人围坐在中央军委会议室里,镜头从屋内的全景画面切到毛主席手中上下顿着的香烟,缓缓摇至他沉思斜视的神情,一旁的周恩来开始发表对东北野战军作战计划的意见,“事情很明白,先打长春是揪尾巴的办法,不在要害上;南下打锦州、山海关一线,是卡脖子的办法,一下子就把东北的大门封住啦。”镜头慢慢向前推移,毛主席补充道,“他们却说不甚适宜,莫名其妙。”话落,扔掉了手里的香烟。紧接着,随着画面切换,我们看到任弼时、朱德、刘少奇,大家各抒己见,展开热议。朱老总表示,“让他们先打一打看,试一试东野的攻坚力量怎么样也好嘛!”刘少奇吸了一口香烟说道,“长春是东野门口的一块绊脚石,搬掉了,他们南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听完大家的意见,毛主席陈述了自己的想法。最终,镜头切回到会议室五人的全景画面,毛主席点燃香烟,做了最后的战略补充。事后,东北野战军回头攻打锦州,而锦州战役的胜利,对整个辽沈战役的进程有着重大的决定性影响。
粟裕碾庄围剿黄伯韬兵团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向黄伯韬兵团发起攻击,淮海战役正式打响。9日,计划撤退的黄伯韬兵团终于被华野困在了碾庄。总攻碾庄的部署会议上,微仰的全景画面里,粟裕向将士们说明了当前任务的变化,强调亟待歼灭黄伯韬兵团,并对不同纵队进行了任务分配。当日22点整总攻开始,夜幕下,多门大炮摇起备战,战事剑拔弩张。随着炮声突响,被炸断的树木、炸起的泥水、炸毁的房屋、炸醒的士兵一一闪过画面。炮声渐止、枪声四起,我军士兵们冲锋呐喊奔向敌军,身扛浮梯勇渡江河,刹那间一片火海染红了整个镜头,火光黑烟四处笼罩。我军开始用迫击炮进行反击,逐个击破隔岸敌军的据点,掩护大部队迅速渡河。士兵们用肩膀架起浮桥,一个倒下一个顶上去,用生命护送后续力量冲向敌营。黄伯韬与部下告别后踉跄逃亡,最终发觉无路可逃,绝望之下自杀身亡。至此,在粟裕指挥下,黄伯韬兵团被全部歼灭,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圆满完成。
天津战役促进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是《大决战之平津战役》的尾声。1949年1月14日,傅作义派邓宝珊、周北峰为代表,与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亚楼进行北平和平解放第三次谈判。正式谈判前,聂荣臻告知邓、周二人,我军已开始进攻天津,这次不再谈判天津的问题。诧异的周北峰追问我军计划几天打下天津,聂荣臻表示“三天时间”,被邓宝珊嘲笑道,“别说三天,三十天也未必。”这边的谈判我军按步骤进行,另一边,画面切换至天津战役的激战场面:岁初寒冬,战士们跨过河面浮冰奋勇冲锋,当地的工人和南开学生自愿做向导,热情地为士兵们引路。国民党方面,整支部队被拦腰分割,对方统帅苦笑中了我军圈套,军心涣散,战事已完全被我军控制。我军士兵们势如破竹,总攻用了29个小时就成功夺取天津。鸟瞰的远景镜头下,桥上、冰上的士兵们庆祝欢呼,城内的民众也纷纷上街挂起横幅热烈欢庆。随着天津战役的胜利,另一边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也在笑语声中收场,傅作义在和平谈判上正式签字。我军用以战止战、以战争促和谈的方式,通过掌控战事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最终换来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足 迹·记忆加载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就曾酝酿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由于条件限制,最终没能如愿。1986年1月,中央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将这一任务交给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决战》的拍摄开始启动。
★《大决战》投资高达1亿,动用的军队超过500万人,历时5年拍摄完成。三部电影各有一个首席导演。作为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导演,李俊成为《大决战》总导演,在整体上把握这部电影的质量。
★《大决战》创作组查阅了包括当事人回忆录在内的大量资料,采访了战役参加者和有关人士300余人,还实地考察了三大战役旧战场。时任中央军委的领导们对《大决战》剧本的创作很重视,多次召见主创人员就剧本创作事宜进行研究讨论。
★为了营造壮观的战争场面,本片参拍人员数量在军事题材片中也是史无前例的,仅是八一厂1000多职工中就有近800人参与了拍摄。至于所用各项物资也堪称军事片之最。从下列统计即可一目了然:梯恩梯炸药160吨,解放军棉衣5823套,国民党棉衣4331套,血浆100公斤。可炸汽车100辆,真坦克50辆,空炮弹170多万发,真炮弹1万多发,药品仓库20间,药品120吨,老式电话100部。
★《大决战》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渤海之滨。参拍群众达15万余人次。解放军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和海、空军的一些部队,陆军航空兵以及有关院校、武警部队共20多个军级单位30多个独立师团单位,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其中主要演员50余人。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为了表现辽西会战分割包围的宏大场面,摄制组组织了一万六千余人的部队投入拍摄。摄制组找到了一块近三平方公里有起伏的开阔地,并安排一个营的战士在摄制组拍摄时到四周警戒。因为摄制组在这块场地上要布置六千个炸点、五百辆汽车,其中除了五十辆道具车,有一百辆是买的报废车,车体很像美国的道吉车,正好用来置于贴近镜头的画面第一层,可以任意烧、任意炸。有三百多辆部队的装备车置于后景。另有二十多辆坦克、三十多门火炮、一百多匹战马。从设计到拍摄前,各個创作部门包括制片、烟火、美工、化服道的准备工作量极大,仅在现场布置、排练到实拍,就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风雨下钟山》
电影《风雨下钟山》取材于1949年前后中国革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史实,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解放南京的伟大壮举。影片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国共双方领导人对民族命运、国家前途的不同态度和精神品格,成功塑造了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伟大形象。
足 迹·光影刻盘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天险
1949年4月20日晚,近景镜头里的中央军委办公室,随着蒋介石“假和平”阴谋的暴露,毛主席让周恩来向渡江总前委发出急电,“伯承、陈毅、小平、粟裕、震林等知,根据各方情况分析,蒋介石南京政府将与人民为敌到底,决定我大军准备过江。”说完,毛主席在电文上标注了4个A,以示重要紧急。暗夜下的长江格外平静,俯瞰的镜头缓缓移动,载满士兵的我军船只呈一字型密集排列。推近的特写镜头对准船上竖起的红色旗帜,上面分别写着“解放全中国”、“渡江突击队”等标语。将士、支援的渔民全神凝视前方,人员、枪炮就位,严阵以待。送达的电文打破了肃静,突击队总指挥命令原文一字不漏,传达给全体指战员。“毛主席、党中央,今晚等着我们的好消息呢。”电文随镜头的切换,在将士之间快速传开。中央军委作战中心,朱德总司令拿起电话发出命令,“我野战军、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我命令你们奋勇前进。”话落,急速的枪炮两岸四起,刺破暗夜。敌军进行海陆空作战部署;我军百船竞发,急速过江;中央军委作战室,几位领导人沉思、分析、等待着战事情况,移动长镜头从毛主席分别摇向刘少奇、任弼时、朱德、周恩来。连夜激战中,敌方空军密集投掷炸弹,击破我船只,炮火染红江面。人民解放军顽强反击,在强力掩护之下,我军突击队终于拿下滩头阵地,在敌方堡垒处插上了写着“把红旗插遍全中国”的旗帜,并第一时间将“成功渡江”的消息上报给了三日未眠的几位领导人。
南京解放,蒋家王朝覆灭
经过三个昼夜的奋战,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全景镜头内,民众走上街头,来到总统府外,挥舞彩旗热烈欢呼“毛主席万岁”。人们扭起秧歌,敲响腰间的锣鼓,擎起写有“天亮了,解放了”的大字标语庆祝胜利,迎接解放军进城。从前线归来的将士,终于与久别的亲人团聚,相拥而泣。缓缓拉起的大远景镜头里,士兵们舞枪与民同庆,陈毅司令员驱车来到总统府,向群众们挥手示意,镜头随即转到他向上凝视的目光:总统府大楼上的民国国旗被降下丢弃,我党“镰刀锤头”图案的红旗缓缓升起。周围的民众鸣锣打鼓,放鞭炮庆祝,朝着飘扬的党旗不断高声呼喊“万岁”。伴着喜庆的热闹,陈毅带领指战员们进入总统府,来到总统办公室。他指着那把原先的“总统椅”说道,“打了22年,到底把他从这个宝座上赶下去了。”随后立即向北平的毛主席汇报战事情况。电话另一边的毛主席谈笑中指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啊。”陈毅大赞“好诗”。在激昂的歌声中,镜头转向急行在前线的人民解放军,各路纵队继续向南挺进,进军南方各省,直到解放全中国。
足 迹·记忆加载
★《风雨下钟山》成功塑造了领袖人物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曾获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1983年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化妆奖、最佳烟火奖等。
★1982年4月21日,影片剧组在长江实地拍摄渡江战役,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是在1949年4月21日强渡长江的。
★影片剧组对国共双方领导人物的形象、着装、军阶、性格等都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研究,请相关人士介绍,力争使服装、道具、造型等经得起推敲。例如片中元旦宴会一场戏中,其他官员都用酒杯,而蒋介石用茶杯,杯中装的是白开水,这是因为蒋介石不喝酒。
★为了真实塑造历史人物,剧组造型师在选角前就着手准备,阅读研究了有关历史人物的照片、影片与文字资料,给每个历史人物汇集了一套照片,访问历史人物的亲属故居,调查人物的生活特点。造型师对历史人物的熟悉程度,甚至到了在试镜演员时可以认定哪个演员适合哪个历史人物的地步。例如路希原是试镜任弼时的,胡浩本是演何应钦的,但根据造型师的意见,他们一个改演汤恩伯,一个改演陈立夫。
足迹·主创心声
◎ 李俊
《大决战》总导演
“影片应该是大笔挥洒出来的一幅巨大画卷,有分量,有气势,有力度,有视觉冲击力。同时还要注意挖掘动人肺腑的细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感情上的冲击波。应该精选加工,努力把思想性、艺术性结合起来,使之有观赏性。尤其是我们放映时间长达9个多小时的影片,如果不充分注意观赏性,不分析观众的审美心理,就会看的人很少,这将是一个不幸的结果。” (文 马里昂巴德)
足 迹·链 接
★《大转折》★
1947年至1949年,是百年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转折点。《大转折》讲述了1947年中国革命危机关头,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扭转战局,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和大别山与敌人鏖战,历经艰难险阻,实现中央的战略布局,使解放战争形势提前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故事。影片通过《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上下两部,多角度、多层面纪实性地展现了毛泽东、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思想和精神风貌。
★《大进军》★
战争历史系列巨片《大进军》分为四部六集:《解放大西北》(上下集)、《席卷大西南》、《南线大追歼》、《大战宁沪杭》(上下集),1995年初开始拍摄,全景式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夺取全国的胜利解放英勇战斗的战争史实。《大进军》与《大决战》《大转折》,组成了三大“革命战争历史系列”巨片,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关乎中国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生死决战和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被誉为鸿篇巨制式的红色经典。
★《董存瑞》★
《董存瑞》讲述了抗日英雄董存瑞从见习小八路,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火洗礼,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用身体做支架,炸毁了敌人的碉堡,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朱德总司令为他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牺牲前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最强音,至今仍影响和鼓舞着我们每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