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河南省花生主要病害的症状及发病条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花生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花生;主要病害;症状;危害;发病条件;防治措施;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17-01
花生病害种类很多,河南省以花生叶斑病、病毒病、茎腐病危害较重,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此外,花生根结线虫病、锈病、网斑病、根腐病、青枯病也在部分地区发生。现将河南省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花生叶斑病
1.1 症状及危害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最普遍且危害相当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托叶和茎次之。发病多从叶部较老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铁锈色很小的病斑,以后逐渐变大,叶片正面形成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10mm大小不一的病斑。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上带有暗灰色霉层,老病斑表面常生有黑色小粒。每叶一般有病斑10个左右,严重时可达60多个,常相融合成不规则形,导致叶片卷缩而脱落。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导致花生单株结果数减少,饱满度差,产量下降,严重时减产可达20%~50%。
1.2 发病条件
花生叶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5~28℃,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据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5~1992年对花生叶斑病病菌孢子空中动态、气候因素与病情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见表1),空中孢子量、气候因素与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阴雨连绵、湿度大的年份,只要温度适宜,病害就会迅速蔓延。
2.3 防治措施
2.3.1 使用无毒种子,进行种子检疫,严禁带毒种子进入无病地区。留种时应选择无病田块,剔除小秕种子,降低种传率。花生苗期拔除种传染病苗,可减少传播源,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2.3.2 防治蚜虫。灭蚜要适时,在蚜虫迁入前喷药效果最好。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g/hm2,或20%速灭杀丁450 mL/hm2,对水750~900kg喷雾。
3 花生茎腐病
3.1 症状及危害
花生茎腐病在河南省分布较广,自花生出苗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大多在主茎着生第1对侧枝处或根茎的中上部发生。发病初期病部呈现不规则褐色斑块,并向纵深发展,绕着茎部一圈形成环状病斑,逐渐扩大腐烂,导致皮层剥离碎裂,输导组织被破坏,维管束呈黑褐色,露出白色的木质部,叶片陆续萎蔫,植株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减产严重。
3.2 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是第2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温度在20.6~27.7℃,雨水较少或大雨后猛晴,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3.3 防治措施
3.3.1 加强种子保管和选种工作。收获季节防止种子“捂种”霉变。种子要晒干(含水10%以下)入仓。
3.3.2 合理轮作。秋后深耕,销毁病株,实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
3.3.3 药剂防治。播种前因种子重量的0.5%的50%多菌灵拌种或浸种。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500~800倍液喷施,可控制病害发展。
4 花生根结线虫病
4.1 症状及危害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河南省分布广,危害大。此病主要侵染花生根系,从根部侵入,受害部位膨大形成纺锤状,即虫瘿,上生出很多不定毛根。线虫再次侵入,又形成虫瘿。经多次重复侵染,使花生整个根系形成乱头发状的“须根团”。造成根的输导组织被破坏,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和运转,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叶片发黄,结果减少,甚至植株枯黄死亡,一般减产15%~30%,严重时几乎绝收。
4.2 发病条件
连作花生,该病发生重,土壤干旱、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田块发生重。幼虫侵染根系的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合的土壤湿度为60%~80%。温度偏高,湿度适中,有利于根结线虫的发生。
4.3 防治措施
4.3.1 严格检疫。花生根结线虫是一种检疫对象。异地调种时,一定要做好种子检疫。
4.3.2 合理轮作。与禾谷类作物或棉花轮作,连续3~5年能显著减少土壤内的虫口密度,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4.3.3 药剂防治。用3%呋喃丹颗粒剂30~60kg/hm2,或15%混涕灭威颗粒剂15~20kg/hm2,混适量的沙土,于播种时施用,施药深度以20cm为宜,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花生;主要病害;症状;危害;发病条件;防治措施;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435.6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17-01
花生病害种类很多,河南省以花生叶斑病、病毒病、茎腐病危害较重,致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此外,花生根结线虫病、锈病、网斑病、根腐病、青枯病也在部分地区发生。现将河南省花生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花生叶斑病
1.1 症状及危害
花生叶斑病是花生最普遍且危害相当严重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托叶和茎次之。发病多从叶部较老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铁锈色很小的病斑,以后逐渐变大,叶片正面形成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10mm大小不一的病斑。病斑边缘有明显的黄色晕圈,病斑上带有暗灰色霉层,老病斑表面常生有黑色小粒。每叶一般有病斑10个左右,严重时可达60多个,常相融合成不规则形,导致叶片卷缩而脱落。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使叶绿素受到破坏,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发生严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甚至整株枯死。导致花生单株结果数减少,饱满度差,产量下降,严重时减产可达20%~50%。
1.2 发病条件
花生叶斑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5~28℃,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据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1985~1992年对花生叶斑病病菌孢子空中动态、气候因素与病情消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见表1),空中孢子量、气候因素与花生叶斑病病情指数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阴雨连绵、湿度大的年份,只要温度适宜,病害就会迅速蔓延。
2.3 防治措施
2.3.1 使用无毒种子,进行种子检疫,严禁带毒种子进入无病地区。留种时应选择无病田块,剔除小秕种子,降低种传率。花生苗期拔除种传染病苗,可减少传播源,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2.3.2 防治蚜虫。灭蚜要适时,在蚜虫迁入前喷药效果最好。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g/hm2,或20%速灭杀丁450 mL/hm2,对水750~900kg喷雾。
3 花生茎腐病
3.1 症状及危害
花生茎腐病在河南省分布较广,自花生出苗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大多在主茎着生第1对侧枝处或根茎的中上部发生。发病初期病部呈现不规则褐色斑块,并向纵深发展,绕着茎部一圈形成环状病斑,逐渐扩大腐烂,导致皮层剥离碎裂,输导组织被破坏,维管束呈黑褐色,露出白色的木质部,叶片陆续萎蔫,植株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减产严重。
3.2 发病条件
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附于种子表面越冬,是第2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温度在20.6~27.7℃,雨水较少或大雨后猛晴,均有利于该病发生。
3.3 防治措施
3.3.1 加强种子保管和选种工作。收获季节防止种子“捂种”霉变。种子要晒干(含水10%以下)入仓。
3.3.2 合理轮作。秋后深耕,销毁病株,实行2年以上轮作倒茬。
3.3.3 药剂防治。播种前因种子重量的0.5%的50%多菌灵拌种或浸种。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福美双500~800倍液喷施,可控制病害发展。
4 花生根结线虫病
4.1 症状及危害
花生根结线虫病是花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在河南省分布广,危害大。此病主要侵染花生根系,从根部侵入,受害部位膨大形成纺锤状,即虫瘿,上生出很多不定毛根。线虫再次侵入,又形成虫瘿。经多次重复侵染,使花生整个根系形成乱头发状的“须根团”。造成根的输导组织被破坏,影响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和运转,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叶片发黄,结果减少,甚至植株枯黄死亡,一般减产15%~30%,严重时几乎绝收。
4.2 发病条件
连作花生,该病发生重,土壤干旱、保水保肥能力差的田块发生重。幼虫侵染根系的适宜温度为15~20℃,最适合的土壤湿度为60%~80%。温度偏高,湿度适中,有利于根结线虫的发生。
4.3 防治措施
4.3.1 严格检疫。花生根结线虫是一种检疫对象。异地调种时,一定要做好种子检疫。
4.3.2 合理轮作。与禾谷类作物或棉花轮作,连续3~5年能显著减少土壤内的虫口密度,水旱轮作效果更好。
4.3.3 药剂防治。用3%呋喃丹颗粒剂30~60kg/hm2,或15%混涕灭威颗粒剂15~20kg/hm2,混适量的沙土,于播种时施用,施药深度以20cm为宜,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