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媒体中的民生新闻铺天盖地,电视民生新闻尤为强劲。自江苏电视台推出《南京零距离》以来,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相似的民生类新闻栏目,一时间,电视民生新闻在全国蓬勃兴起,越来越成为各地方台倾力打造的重头栏目。面对新形势,从业人员应该从理性上去思考民生新闻的现状和对策。用思想办栏目,做有质量的民生新闻,使其健康地发展下去,更好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风格决定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栏目内容,打造什么样的栏目风格,就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怎样打造和培育电视民生新闻的风格,让其影响力更持久呢?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改变同质化的现象,做有质量的民生新闻。
彰显主流意识力戒庸俗报道。近年来。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媒体参与行业竞争的劲旅。因其贴近地域,乡土味浓,以其本土化、贴近性、低视角、平民化,直接反映百姓群众生产、生活、生命、生存状态而广受百姓的欢迎。但是,不少民生新闻节目沉湎于那些偏离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一味媚俗的伪民生新闻题材。曾经有人总结说:所谓的民生新闻就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有些栏目用一些媚俗、琐碎的小事和零碎的生活片段充斥大量的节目时间。一些“民生新闻”为吸引观众眼球,热衷于跟踪报道暴力、色情、婚外情、同性恋等题材,而那些反映党的好政策、好法规、好环境和它们给群众带来实惠的题材却被拒之门外,这种“庸俗化”现象,掩盖了事实的本来面目,把电视文化引向平庸、肤浅甚至低俗。
民生新闻作为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应当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关注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的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社保、就业等一系列民生事件。通过关注社会问题通达社情民意,突出主流声音、反映主流民意、传播主流舆论、增强受众价值判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用百姓身边的小故事,反映大民生。用身边的小人物。反映大背景,彰显社会的主流意识。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为和谐社会的建构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团结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种做法切口很小,但是反映的面很广。主题较深。
多呈现深度报道力戒同质化竞争。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反映民情、民心、民声、民意。是它们的首选。而时下有些看似红火的民生新闻栏目,却走人了误区,我们很难看到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也很难有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打开电视机,名目繁多的栏目、各种样式的新闻尽收眼底。同一地域、同一城市,众栏目一面、众栏目一腔,几乎每天重复、频繁堆砌的就是一些火灾车祸、停水停电、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环境卫生、投诉告状等内容,这些民生类栏目乍一看很有意思,但是看过之后,没有留给人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作为民生新闻,它的生活并不等于庸俗化,它的贴近性并不等于肤浅,它的民本取向并不是琐碎。
在选题策划上既要关注群众生活的小事,更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宣传、解读好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关注点、兴奋点、结合点的新闻宣传,媒体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弘扬主旋律,又出新彩。
商丘电视台曾做过一个关于邻里纠纷的题材《还我庄稼阳光》,题材中农民李德中邻居家的一行桐树遮住了他家庄稼的阳光,造成了庄稼连年减产,因此,李德中要求其邻居将其桐树刨掉,还其庄稼采光权。并赔偿损失,在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李德中通过法律为其庄稼讨回了采光权。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反映的却是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民主法制进程取得巨大成果的大背景,该片题材虽小,人物虽小,但主题深刻,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好评,并被评为2004年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多呈现人文关怀增强民生新闻的亲和力。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联系百姓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以人為本,关注民生,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新闻回归到百姓中去,显出人文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树立电视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弘扬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等传统的中华美德,在社会上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温暖氛围。
商丘电视台创作的专题片《生命之花》,讲述了一个花季少女战胜病魔的故事。商丘市一中14岁的初中学生马玥,自幼家境贫寒,但她自强不息,品学兼优,曾被评为“商丘市百佳少年”。不幸的是,2007年8月,她被诊断出患有左腿胫骨恶性肿瘤,生命只有8个月的预期。在左腿被高位截肢、连续化疗的残酷情景下,马玥仍表现得异常坚强,该片播出后,马玥的事迹在商丘市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到为马玥奉献爱心的队伍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为马碉筹集了大量的医疗资金。该片不仅赞扬了马玥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马玥的爱心救助。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温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其对生活事件深刻的挖掘和剖析,该片被评为2007年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入围奖。
多呈现理·陆监督力戒简单化曝光。在日常一些监督类报道中,不少民生新闻节目缺乏建设性思路,为监督而监督,为曝光而曝光,监督形式过于简单、报道内容过于肤浅,不仅使得新闻的传播效应难以达到最大化。也使得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大受损。作为民生新闻要理性地处理好舆论监督,要以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共创和谐作为舆论监督的起点和归宿,报道既要有深度,探究表象背后的原因,还要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利于问题的合理解决,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帮忙。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披露的同时,要给予理性的疏导。特别是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揭露,在监督曝光的同时,要给社会和公众以信心。
在民生新闻风起云涌的今天,众多栏目离品牌距离尚远。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节目的表现形式,让民生新闻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从民生中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题材,做有质量的民生新闻,并以创新的表现手段、创新的宣传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内容决定形式,风格决定影响力。电视民生新闻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栏目内容,打造什么样的栏目风格,就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怎样打造和培育电视民生新闻的风格,让其影响力更持久呢?笔者认为,民生新闻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改变同质化的现象,做有质量的民生新闻。
彰显主流意识力戒庸俗报道。近年来。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媒体参与行业竞争的劲旅。因其贴近地域,乡土味浓,以其本土化、贴近性、低视角、平民化,直接反映百姓群众生产、生活、生命、生存状态而广受百姓的欢迎。但是,不少民生新闻节目沉湎于那些偏离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一味媚俗的伪民生新闻题材。曾经有人总结说:所谓的民生新闻就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有些栏目用一些媚俗、琐碎的小事和零碎的生活片段充斥大量的节目时间。一些“民生新闻”为吸引观众眼球,热衷于跟踪报道暴力、色情、婚外情、同性恋等题材,而那些反映党的好政策、好法规、好环境和它们给群众带来实惠的题材却被拒之门外,这种“庸俗化”现象,掩盖了事实的本来面目,把电视文化引向平庸、肤浅甚至低俗。
民生新闻作为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应当运用民众的眼光和话语,表达民众的情感、情怀和命运,关注与民生民计息息相关的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社保、就业等一系列民生事件。通过关注社会问题通达社情民意,突出主流声音、反映主流民意、传播主流舆论、增强受众价值判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用百姓身边的小故事,反映大民生。用身边的小人物。反映大背景,彰显社会的主流意识。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为和谐社会的建构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团结稳定、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这种做法切口很小,但是反映的面很广。主题较深。
多呈现深度报道力戒同质化竞争。作为电视民生新闻,反映民情、民心、民声、民意。是它们的首选。而时下有些看似红火的民生新闻栏目,却走人了误区,我们很难看到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也很难有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打开电视机,名目繁多的栏目、各种样式的新闻尽收眼底。同一地域、同一城市,众栏目一面、众栏目一腔,几乎每天重复、频繁堆砌的就是一些火灾车祸、停水停电、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环境卫生、投诉告状等内容,这些民生类栏目乍一看很有意思,但是看过之后,没有留给人们太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作为民生新闻,它的生活并不等于庸俗化,它的贴近性并不等于肤浅,它的民本取向并不是琐碎。
在选题策划上既要关注群众生活的小事,更要站在民生的角度来宣传、解读好党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共同关注点、兴奋点、结合点的新闻宣传,媒体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弘扬主旋律,又出新彩。
商丘电视台曾做过一个关于邻里纠纷的题材《还我庄稼阳光》,题材中农民李德中邻居家的一行桐树遮住了他家庄稼的阳光,造成了庄稼连年减产,因此,李德中要求其邻居将其桐树刨掉,还其庄稼采光权。并赔偿损失,在多次协调未果的情况下,李德中通过法律为其庄稼讨回了采光权。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反映的却是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我国民主法制进程取得巨大成果的大背景,该片题材虽小,人物虽小,但主题深刻,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的好评,并被评为2004年河南省新闻奖二等奖。
多呈现人文关怀增强民生新闻的亲和力。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联系百姓的桥梁和纽带,只有以人為本,关注民生,通过“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让新闻回归到百姓中去,显出人文情怀,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电视民生新闻的亲和力,树立电视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同时,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弘扬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等传统的中华美德,在社会上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温暖氛围。
商丘电视台创作的专题片《生命之花》,讲述了一个花季少女战胜病魔的故事。商丘市一中14岁的初中学生马玥,自幼家境贫寒,但她自强不息,品学兼优,曾被评为“商丘市百佳少年”。不幸的是,2007年8月,她被诊断出患有左腿胫骨恶性肿瘤,生命只有8个月的预期。在左腿被高位截肢、连续化疗的残酷情景下,马玥仍表现得异常坚强,该片播出后,马玥的事迹在商丘市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到为马玥奉献爱心的队伍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为马碉筹集了大量的医疗资金。该片不仅赞扬了马玥坚强勇敢、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对马玥的爱心救助。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温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其对生活事件深刻的挖掘和剖析,该片被评为2007年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入围奖。
多呈现理·陆监督力戒简单化曝光。在日常一些监督类报道中,不少民生新闻节目缺乏建设性思路,为监督而监督,为曝光而曝光,监督形式过于简单、报道内容过于肤浅,不仅使得新闻的传播效应难以达到最大化。也使得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大受损。作为民生新闻要理性地处理好舆论监督,要以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共创和谐作为舆论监督的起点和归宿,报道既要有深度,探究表象背后的原因,还要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利于问题的合理解决,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帮忙。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披露的同时,要给予理性的疏导。特别是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揭露,在监督曝光的同时,要给社会和公众以信心。
在民生新闻风起云涌的今天,众多栏目离品牌距离尚远。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节目的表现形式,让民生新闻走上理性发展的道路。从民生中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闻题材,做有质量的民生新闻,并以创新的表现手段、创新的宣传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