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97% 显著低于对照组46.51%,护理满意度 94.73% 则高于对照组 69.7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躁动状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烦躁;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3-01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后,患者易合并躁动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明显影响,约有45%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会出现躁动不安症状[1],躁动者与非躁动病例相比,管路滑脱与跌倒、坠床与约束部位皮损等护理意外事件频发,同时阻碍护理工作的进展,不利于治疗手段的实施,且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本院将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应用于神经外科路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3来我院就诊的86例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后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照随机数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n=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 ;年 龄2 7~65岁,平均(43.57± 2.36)岁。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60±2.24岁)。纳入患者符合神外科颅脑外伤躁动诊断标准,躁动评定级别大于Ⅱ级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分 5~12分。
1.2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在开展护理的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一般包括坠床、意外拔管、皮肤损伤以及意外脱管。
1.3.2 让患者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过程中的措施进行打分,护理满意度具体分为 90-100 分的满意、61-89分的较满意以及低于60分的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2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97%,低于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3%,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6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比较 观察组镇静评分 ( 3.14±0.65)分,对照组镇静评分( 6.96±1.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随着护理理念的不断进化和更新,对神经外科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已在各级医院逐步开展,通过实施保护性的路径,患者躁动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路径的相关内容对约束的意义、定义、约束前的准备、约束期间的具體操作、约束后的评估、护理文件的书写都有严格的规范及要求。临床路径既是工作程序也是一种客观评价标准,是确保医学治疗、优化诊疗流程、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管理工具。为更好地实施颅脑损伤躁动患者的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往往有严重的躁动表现,躁动现象往往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颅内出血,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同时由于躁动现象的发生,对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延缓疾病的恢复,此外,患者可能发生意外拔管、坠床等不良事件,甚至攻击医务人员。充分保护躁动患者的安全为此我院开展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实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97% 显著低于对照组 46.51%,护理满意度94.73%则高于对照组69.7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由专业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文献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路径,确保约束的合理性,根据路径内容严格开展约束护理活动,保证安全有效的护理效果[9]。
综上所述,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在改善护理质量、提高就诊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的临床中值得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艳芬.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0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