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与处世》为高考加油!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人与处世》是我人生的蜜友!上高中时,我在学校门前的报亭中发现了《做人与处世》,在随手的翻阅中,我便喜欢上了她。后来两年中我坚持购阅。在我高三拼命冲刺时,她还摆在我的书桌上。那时语文老师押作文题,“诚信与善良”题材是必备的,这让我想起了杂志上看到的《良心的砝码》《真诚是一种能力》《每一个善意都值得尊重》《是谁让诚信流失》《我愿听见所有善良的心跳》《善良的种子会开花》《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而没想到的是,那一年宁夏的高考作文正是以“诚信和善良”为命题,即使走出了考场,我仍然兴奋了好一阵,我如愿地考上了大学。一本杂志,点亮了我的人生。踏入大学的殿堂,我的身边依然陪伴着这个蜜友。
  宁夏银川读者周一鸣
其他文献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以43秒48的成绩夺得金牌,成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卫冕的冠军。  值得称道的是,当王濛冲过终点之后,先与场边的教练李琰击掌相庆,再次侧身而过时她奋力冲向护栏与眼睛湿润的李琰紧紧地抱在一起。高举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之后,她又滑到教练席跟前,双膝跪地,用中国人的最高礼仪向领导、教练、队友们磕了两个响头。那一刻,让我们感动
乘车打发时间,想买几本杂志,《做人与处世》让我眼前一亮,仔细翻看,觉得十分有特色。首先是它保持了原创性,其次是平凡人说平凡事,情真意切,多了几分亲切感。今天的名人是昨天的平凡人,明天的名人就是今天的平凡人,能培养新人的杂志更有为他人做嫁衣的风度。杂志所选的题材广泛,从各个侧面侃侃而谈做人处世的道理,虽说主要面向年轻人,但只要心有灵犀,必有所获。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深入挖掘题材的意义,去触及读者内心深处
……  先把理想藏起来,理想不必天天想。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我不知道什么是新闻。广播学院考试容易过,逃课没人抓,课外书随便看,我是因为这个报考的。但是现在考广院,恨不得北大、清华的分才能进热门专业。我说,我买的是原始股。  北大很牛,不是现在在那里上学的学生造成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把一个学校从无名之辈变成名校。要成为原始股的购买者。人家买的是期货,不是现货。  对于60后来说,房子太贵,我们
2011年5月,有记者这样问一群山里孩子:“你们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齐声答:“万叔叔!”再问:“你们最爱的人是谁?”孩子们又齐声答:“万叔叔!”  在“好人”成为稀世珍品和模糊疑品的时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竟有如此确定、如此强烈的不二人选,仅此一点,这好人就已经是下一代的感化神,超越了父母,也超越了时代。   “万叔叔”名叫万建光,是汝阳穷山村的农民。穷人都想致富,为了温饱他学会了开车,在
闲翻报纸杂志,看着那些精美的图片,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人文胜境,无论是大都市的繁华还是乡村小镇的宁静,都禁不住让我心动,想什么时候也能去游玩,哪怕是“一日看尽长安花”,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  然而不能。正像一首歌里唱道:“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终日里为生存而奔波,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但这挡不住我的旅行。我会把一次鞍马劳顿的奔波添加“旅游”因子,于是,我的旅行不再是满身的疲惫
文静在她的QQ签名上,留下一句“也许唯有一死才可以得到解脱吧”,然后就不见了音信,让我着急了好多天。手机打不通,QQ头像天天是黑白的。直到有一天,我挂上QQ看见她的头像(一只海豚)在闪烁,这才放下心来:这丫头好歹还活着。然后再看她的留言:谁让你们都不关心我呢!  想知道得多点,不好问,不知道她的痛处在哪里,也许问了会变得更糟。而且,我是“老师”,有些事情,可能牵涉的人,不问更好些吧。远远地,小心翼
十字路口向西的拐角处,一方不足5平方米的露天场地,是他和她的工作岗位,早上、傍晚或礼拜天,他们一家三口就会登上这个舞台。舞台之上,他显然是主角,她和孩子是配角。  场地上一块退了色“修车,兼修电动车”的牌子,一把破损的帆布伞,一辆堆满工具和配件的三轮车……唯一醒目的是,一台崭新的充电机,充电机前的招牌上红底白字——充电10分钟,只收1元钱,可行10公里!  每天上下班时,他们的修车摊周围都停满了待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喜欢抱怨的人,他们抱怨领导,抱怨家人,抱怨环境,抱怨生活,抱怨社会。可是,更多的时候,抱怨是无济于事的。没有人喜欢和一个絮絮叨叨、满腹牢骚的人在一起相处。再说,太多的抱怨只能证明你缺乏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才会将一切不顺利归于种种客观因素。若是你的上司见你整日哼哼唧唧,他恐怕会认为你做事太被动,不足以托付重任。所以有发牢骚的工夫,还不如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才能
一本《做人与处世》,为何能调和如此众多的胃口,演绎成大众视觉的盛筵?一本《做人与处世》,为何能吸引成千上万的眼球,幻化成人们精神的后花园?一本《做人与处世》,为何能让不同年龄的人手不释卷,导引人们从容向前?  答案写在每一个喜爱《做人与处世》的读者心上。  打开杂志,便走进了一片广袤的天地,走进了一个澄清的世界。思绪如同一缕轻烟,氤氲在淡淡的书香里,天光云影共徘徊,水天一色任驰骋。  总有一段文字
与大腕成了忘年交,“父子”有缘二人转    1975年4月17日,张猛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父亲张惠中为影视剧及小品导演,母亲陈佩云是专业演员。早在赵本山出名前,张惠中夫妇就同他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有一次,张惠中夫妇出差外地,要一个星期才能回来。当时张惠中家里没请保姆,谁来照看年幼的儿子呢?赵本山得知此事后,停下手头的工作,住进了张惠中家里。两个人玩游戏,下象棋,唱“二人转”,玩得不亦乐乎。  等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