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勘测施工
勘测施工是工程的关键控制点,其是否能够实现合理化运作,对于技术指标、线路经济、条件运行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将线路长度进行合理缩短,减少线路投资金额。因此勘测施工实际上对设计工作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与责任心的整体考量。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虽然对于专业测绘者来说,工程断面测量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可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输电线路勘测不同于公路、渠道这样的线状测量,其精度要求没有后者高,但是转角角度,杆塔桩高差和距离都需要进行准确测量,转角与平距高差等项关键数据都要准确把握,注意不能发生错测或者错记的问题,测绘时期需要准确依据程序进行操作和记录,检核条件需要形成系统。测绘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掌握测绘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地质与线路设计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到随时与设计者沟通,了解在设计时形成的思路,提升测绘精准度。
二、架线施工
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跨越障碍物的架线施工,首先需要保障的是施工安全问题,保证设备、器材,特别是人员的安全,此外还应当考虑到施工的经济性要求,如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协调费用及安装费用等,都要处在可接受的条件之下。因为线路要跨越铁路、公路或者房屋等,复杂的环境给施工造成很多安全隐患,为使工程得以顺利展开,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经常采取架线施工的办法,从展放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张力展放及拖地展放。放线时期,用牵张机让导地线保持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使交叉物可以有足够的展放距离。此外要注意检查云梯车、线夹、工具环、滑车等是否合格够用。检查其他相关器具是否完好,给施工创造良好的设备条件。而在另一方面,测绘工作人员应当做好现场的勘察及正式施工前的保障准备工作,对于线距、线地距、障碍路基宽等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三、杆塔施工
(一)优化基础。基础指杆塔埋进地下的部分,其对于防止基面开挖、环境破坏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更能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所以怎样注意加强基础质量控制非常值得相关人员注意。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大规模工程建设,让杆塔的基础工程量持续增加,为了使杆塔高低脚应用得到配合,应当考虑把塔位基础降至下一层作业面,基础保护可以用主柱深埋的办法进行。
(二)优化塔脚。在施工时,要考虑杆塔的位置在陡峭的山顶时,铁塔正面侧面的分开,降低基面施工的挖方量。若地形有较大坡度,塔脚高差不能平衡地面自身高差,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主柱对应长脚升高平衡高差法。如果还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则可以再做特殊化基础,或者在短脚处适当挖方。
(三)优化排水沟。为避免山坡雨水侧汇,及地表水冲刷基面,若塔位自身有坡度,那么除了塔位在山顶或者山脊位置以外,都应该在塔位的上坡侧依据山势挖出排水沟,用以排除或拦截雨水与地表水,方便基面边坡挖方使临空面土体保持稳定。
(四)优化基面。施工作业完成以后,为避免安全隐患,要对基面进行全面处理,通常基面土方的开挖会让原来的稳定土体遭受扰动,并且因为雨水的侵蚀,很容易发生滑坡与塌方,对其进行稳定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五)优化水沟护壁。为了防止排水对塔位基面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工程竣工前一定要依照排水沟设施的规范化要求,采取有效的护壁方案,要按照塔位路径附近的实际地质环境进行区别化对待。若土质含沙量很高,没有粘性,或者表面是风化岩石的情况时,需要用片石浆或者预制混凝土进行护壁工作。若地质环境为硬塑粘性土或者排水沟本身植被覆盖效果较好,则可以直接用植被护壁。
(六)处理冲刷与风化位置。护面应当在线路施工完成以后进行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零部件、灯具、塔材等发生砸、打、压等破坏效应,在有风化物坍塌或者巖石剥落等问题发生时,一般需要用细石混凝土或者水泥做护面,护面施工之前,需要把杂物清除彻底,护面要按照基面的排水坡度当作斜面,以方便基面的排水。
四、检修施工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检修施工指的其实是故障、事故的紧急处理,在检测、巡查时,或者根据经验发现业已存在的问题,为使事故隐患得到排除,让设备可以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起到防止事故的作用,所做出的一系列针对安全问题而展开的工作。因为外在的不可抗力作用,如雨雪、暴风、冰雹、地震等,会电输电器具产生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有可能发生送电线塔倒塌、绝缘串脱落、断线等问题,在发生这些情况之后,输电线实际上会发出跳闸信息。当收到调度的指令以后,需要仔细分析故障所产生的类型,并且记录好故障发生的位置。巡视人员于平时的巡视过程中,就应该认真熟知线路的运行基本情况,对于地理位置、元件参数等进行准确判断,对于异常情况做出原始资料的积累、分析,拿出预防方案。当应对方案提出以后,要准备好小型材料及必备工具,及时消除简单的小缺陷。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故障点被巡视人员确定以后,要立即报告给巡视负责人,将设备受损情况、现场情况、周边情况等都如实汇报。负责人接到报告以后,组织技术人员拟定抢修方案、准备抢修材料。抢修人员和抢修材料一定要同原有设备保持一致,方案设计与人员到位、材料准备工作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因为情况情急可以不带工作票,可一定要履行相关许可手续,分工明确,安全检修。等到检修结束以后,再补工作票。
五、注意事项
(一)人工攀越线路铁塔前,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带电工作培训,持有带电工作证件,作业时做好绝缘准备,穿好屏蔽服。
(二)承力绳需要防止同尖锐物体做直接接触,也要避免热源体及粗糙表面对承力绳的破坏,在牵引过程中,不能出现太大的摩擦力,尤其应当避免集中摩擦带热的现象。
(三)架线防护设备的施工需要选择天气条件良好,小风力的晴天,防止雨雪天气带来的恶劣影响。
(四)在施工之前,所有的机械设备与施工器具均应当保证规格的准确及性能的完好。
(五)为保障施工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在防护设施的搭设、拆除,及架线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线路重合闸装置处于闭锁状态。
(六)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注意检查全部参与到检修施工中的人员与工具材料都安全地从杆塔、绝缘子及导线上撤离。确认完毕以后才能拆掉接地线。当接地线拆除完毕以后,就认为线路带电,所有的施工人员不允许再到杆塔之上与导线安全范围内做无防护工作。
总结: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成熟的施工技术与规范化的操作手段对于提升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增加经济效益都会有良好效果。本文中所提及的施工技术仍然尚欠成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进、完善,需要在工作中认真研究探索,以期做出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廖斌.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2] 余诗俊.220 kV输电线路紧线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J].江西电力,2010(01)
[3] 王琦.试论输电线路施工的成本核算[J].中国科技纵横,2010(09)
[4] 张辉.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06)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勘测施工
勘测施工是工程的关键控制点,其是否能够实现合理化运作,对于技术指标、线路经济、条件运行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将线路长度进行合理缩短,减少线路投资金额。因此勘测施工实际上对设计工作人员综合业务水平与责任心的整体考量。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虽然对于专业测绘者来说,工程断面测量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可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其中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输电线路勘测不同于公路、渠道这样的线状测量,其精度要求没有后者高,但是转角角度,杆塔桩高差和距离都需要进行准确测量,转角与平距高差等项关键数据都要准确把握,注意不能发生错测或者错记的问题,测绘时期需要准确依据程序进行操作和记录,检核条件需要形成系统。测绘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掌握测绘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掌握一定的地质与线路设计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做到随时与设计者沟通,了解在设计时形成的思路,提升测绘精准度。
二、架线施工
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经常可以遇到跨越障碍物的架线施工,首先需要保障的是施工安全问题,保证设备、器材,特别是人员的安全,此外还应当考虑到施工的经济性要求,如材料成本、运输成本、协调费用及安装费用等,都要处在可接受的条件之下。因为线路要跨越铁路、公路或者房屋等,复杂的环境给施工造成很多安全隐患,为使工程得以顺利展开,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经常采取架线施工的办法,从展放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张力展放及拖地展放。放线时期,用牵张机让导地线保持在一定的张力条件下,使交叉物可以有足够的展放距离。此外要注意检查云梯车、线夹、工具环、滑车等是否合格够用。检查其他相关器具是否完好,给施工创造良好的设备条件。而在另一方面,测绘工作人员应当做好现场的勘察及正式施工前的保障准备工作,对于线距、线地距、障碍路基宽等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三、杆塔施工
(一)优化基础。基础指杆塔埋进地下的部分,其对于防止基面开挖、环境破坏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更能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所以怎样注意加强基础质量控制非常值得相关人员注意。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大规模工程建设,让杆塔的基础工程量持续增加,为了使杆塔高低脚应用得到配合,应当考虑把塔位基础降至下一层作业面,基础保护可以用主柱深埋的办法进行。
(二)优化塔脚。在施工时,要考虑杆塔的位置在陡峭的山顶时,铁塔正面侧面的分开,降低基面施工的挖方量。若地形有较大坡度,塔脚高差不能平衡地面自身高差,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主柱对应长脚升高平衡高差法。如果还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则可以再做特殊化基础,或者在短脚处适当挖方。
(三)优化排水沟。为避免山坡雨水侧汇,及地表水冲刷基面,若塔位自身有坡度,那么除了塔位在山顶或者山脊位置以外,都应该在塔位的上坡侧依据山势挖出排水沟,用以排除或拦截雨水与地表水,方便基面边坡挖方使临空面土体保持稳定。
(四)优化基面。施工作业完成以后,为避免安全隐患,要对基面进行全面处理,通常基面土方的开挖会让原来的稳定土体遭受扰动,并且因为雨水的侵蚀,很容易发生滑坡与塌方,对其进行稳定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五)优化水沟护壁。为了防止排水对塔位基面造成直接的影响,在工程竣工前一定要依照排水沟设施的规范化要求,采取有效的护壁方案,要按照塔位路径附近的实际地质环境进行区别化对待。若土质含沙量很高,没有粘性,或者表面是风化岩石的情况时,需要用片石浆或者预制混凝土进行护壁工作。若地质环境为硬塑粘性土或者排水沟本身植被覆盖效果较好,则可以直接用植被护壁。
(六)处理冲刷与风化位置。护面应当在线路施工完成以后进行施工,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的零部件、灯具、塔材等发生砸、打、压等破坏效应,在有风化物坍塌或者巖石剥落等问题发生时,一般需要用细石混凝土或者水泥做护面,护面施工之前,需要把杂物清除彻底,护面要按照基面的排水坡度当作斜面,以方便基面的排水。
四、检修施工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检修施工指的其实是故障、事故的紧急处理,在检测、巡查时,或者根据经验发现业已存在的问题,为使事故隐患得到排除,让设备可以处在正常的运行状态,起到防止事故的作用,所做出的一系列针对安全问题而展开的工作。因为外在的不可抗力作用,如雨雪、暴风、冰雹、地震等,会电输电器具产生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有可能发生送电线塔倒塌、绝缘串脱落、断线等问题,在发生这些情况之后,输电线实际上会发出跳闸信息。当收到调度的指令以后,需要仔细分析故障所产生的类型,并且记录好故障发生的位置。巡视人员于平时的巡视过程中,就应该认真熟知线路的运行基本情况,对于地理位置、元件参数等进行准确判断,对于异常情况做出原始资料的积累、分析,拿出预防方案。当应对方案提出以后,要准备好小型材料及必备工具,及时消除简单的小缺陷。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当故障点被巡视人员确定以后,要立即报告给巡视负责人,将设备受损情况、现场情况、周边情况等都如实汇报。负责人接到报告以后,组织技术人员拟定抢修方案、准备抢修材料。抢修人员和抢修材料一定要同原有设备保持一致,方案设计与人员到位、材料准备工作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因为情况情急可以不带工作票,可一定要履行相关许可手续,分工明确,安全检修。等到检修结束以后,再补工作票。
五、注意事项
(一)人工攀越线路铁塔前,施工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带电工作培训,持有带电工作证件,作业时做好绝缘准备,穿好屏蔽服。
(二)承力绳需要防止同尖锐物体做直接接触,也要避免热源体及粗糙表面对承力绳的破坏,在牵引过程中,不能出现太大的摩擦力,尤其应当避免集中摩擦带热的现象。
(三)架线防护设备的施工需要选择天气条件良好,小风力的晴天,防止雨雪天气带来的恶劣影响。
(四)在施工之前,所有的机械设备与施工器具均应当保证规格的准确及性能的完好。
(五)为保障施工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在防护设施的搭设、拆除,及架线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使线路重合闸装置处于闭锁状态。
(六)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检修工作完成以后,一定要注意检查全部参与到检修施工中的人员与工具材料都安全地从杆塔、绝缘子及导线上撤离。确认完毕以后才能拆掉接地线。当接地线拆除完毕以后,就认为线路带电,所有的施工人员不允许再到杆塔之上与导线安全范围内做无防护工作。
总结: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成熟的施工技术与规范化的操作手段对于提升工作效率,防止事故发生,增加经济效益都会有良好效果。本文中所提及的施工技术仍然尚欠成熟,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进、完善,需要在工作中认真研究探索,以期做出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廖斌.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2] 余诗俊.220 kV输电线路紧线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J].江西电力,2010(01)
[3] 王琦.试论输电线路施工的成本核算[J].中国科技纵横,2010(09)
[4] 张辉.浅析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J].中国电力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