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聆听感伤你声音悠扬/风铃摇晃清脆响/江边的小村庄午睡般安祥/谁在门外唱那首牡丹江/我脚步轻响走向你身旁/思念的光透进窗/银白色的温暖洒在儿时的床
——题记
1
宁静的春夜,唯有牡丹江涓涓流淌。温润的风拂过绿盈盈的江面,掺杂着淡淡的,只属于水乡的腥香。历经岁月沧桑的小石桥跨于江两岸,一弯新月般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圆润饱满,清晰明净。而那真正的月亮却只是一圈淡淡的光晕,轻盈地漂浮在朦朦的黛色天边,绰绰约约,如梦如幻,不禁叫人怀疑究竟哪个是真的,哪个才是倒影。
穿过曲折的小巷,漫步于潮湿的青石板小路上,抚摩着灰黑色的砖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穿透古墙将我拉回到起点,那年少的往事漫漫浮现在眼前,一幕幕重演……
2
那时我就住在这个古镇,和爷爷奶奶哥哥住在一起。古朴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好多葡萄,柔嫩的藤枝盘绕在木梁上,巴掌大的叶片满是翠绿鲜活。院子是传统的对称形,两棵槐树各在左右一方,盘亘遒劲的枝干伸向远方。
白天爷爷出去打鱼,奶奶在家整理家务。我和哥哥呢,则是背一些唐诗宋词,做一些算术题。我好动,不喜欢老老实实待在院子里背书,哥哥也不喜欢。每到周末,我们总是踩着葡萄架偷偷溜出小院,跑到江边去玩。
江面上有好多渔船,船夫们和着吱嘎的摇橹声唱出了一曲曲淳朴嘹亮的民歌。哥哥向他们要来补渔网剩下的角料,然后拉着我坐在斑驳的石桥下捉小鱼小虾。石桥下长满苍翠的青苔,摸上去滑腻腻的,坐上去软绵绵的。我悠闲地趴在青苔上看哥哥捉鱼,时不时往他身上拍打几簇水花儿。
黄昏,爷爷撑着小船来捉我们回家,我们就绕着小桥和他捉迷藏,直到奶奶隔着江岸喊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哥哥把他捉到的小鱼拿给奶奶熬汤,鱼肉不多,汤却鲜美得很。贪婪的我总是想多喝一些,而哥哥总是不等我喝够就端走,说:“奶奶身体不好,以后有你喝的时候……”我并不争抢,只乖乖地等着奶奶问我:“囡囡,喝不喝汤?”然后得意地冲哥哥吸鼻子。鱼汤混合着槐花的清香,淡淡的,好闻极了。
茶余饭后,爷爷会补一补渔网,温一壶烧酒,然后拎着酒壶去“背”报纸。因为交通不便,邮递员每周才送一次报纸,一份薄薄的报纸爷爷会看上7天,所以被我们戏称为“背报纸”。而奶奶的任务是考我古诗词,检查哥哥的二元一次方程。
因为要上学,所以我们总是早早睡觉。我们睡在西厢房,朱红色的拉环门,门口有两只顶着绣球的石狮子。窗沿上晾满了香草,花草的清香透过小窗的缝隙氤氲在木制房梁间,萦绕在心头。房檐上挂满了银色的小风铃,清脆悦耳,叮叮咚咚,奏出夜晚的旋律,随江风飘向远方……
我睡下铺哥哥睡上铺,晚上睡觉我会踢被子,哥哥总是轻手轻脚地帮我压好。他以为不会惊醒我,可我却瞪着滴溜溜的大眼睛在被子下偷看他——其实我知道被子掉了,但是我懒得捡。反正会有人帮我压上!后来哥哥发现了这个秘密,一边刮我鼻子一边说我是个不省心的孩子。
我有时会失眠,常常裹着被子挑起竹帘眺望蛋青色的远方。“你在看什么?”哥哥在上铺问。“我在看远方。”“你想去哪里?”“去大城市啊,那里有公园,有游乐场……”“这里不好吗?”“也好,但是我还是想去外面看看。哥哥,你有没有想过去远方闯荡?”“没有,我要守护家乡。”“为什么?”“因为……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叫做家乡……”“我不懂。”“以后你会懂的。”他笑。
银白色的月光洒落在床头,洒在他清秀的脸上。
3
就是这样的古镇,就是这样的生活。整整6年。
有一天下午,爸爸的到来改变了我之后的生活。
从爷爷奶奶紧锁的眉头中我看到了淡淡的忧伤。在这个年纪,同龄人都在学习“ABC”,而我却还在江边嬉戏。也许,离开的时候到了。那天晚上,家里来了好多人,吃晚饭时,哥哥把小鱼汤端到我面前:“今天你可以喝个够。”“真的吗?”我“呼噜呼噜”地喝汤,喝到一半,突然发觉气氛有点不正常——全家人都在看着我。
爸爸问我愿不愿意去大城市上学,我犹豫着看着哥哥:“你也去吗?”他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的眼圈红了:“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求求你了……”哥哥一改往日对我的百依百顺,坚定地说:“我是不能走的,爷爷奶奶还需要我……而且,我只属于这里,我永远也不会离开这里,我要永远守护着牡丹江……”
我只身离开了。哥哥来送我,我赌气地扭过头不看他。我是那么怨恨他,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不通他为什么要一辈子被这个贫困闭锁的小镇囚禁。外面的世界花红柳绿,他为什么偏偏要守着牡丹江?
瑟瑟江风吹过,江面的月影支离破碎。哥哥清冷的泪水滴落在我脸庞。“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我没说话,一甩头,踏上了客轮。
4
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是,与之俱来的繁重学习却使我忘记了一切——故乡,亲人,甚至我自己!
为了分数,为了荣誉,我忘记了好多本该永远铭记的东西。记忆在风化,漾漾江水,悠悠石桥,茫茫月色,都如阳光下的底片,渐渐褪去了应有的颜色……只在梦中隐约浮现。
有一天,老师讲到故乡,讲到故乡水,故乡情。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整整5年没回去了。初春的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在我脸上,我突然觉得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朦胧中,我看到春色溢满牡丹江……
我决定回去。
5
旅途颠簸,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牡丹江。
夜色已深,牡丹江寂静无声。几块银亮的浮冰似优雅的白凫,悠闲地游在青绿色的江面上。记忆穿越光阴的城墙,石桥,葡萄藤,槐树,朱门,环锁,风铃……历历在目。
在小院门口,我止住了脚步。我还是无法理解哥哥当年的选择。
岁月无常,一切都在历经沧桑——江畔的渔船被客轮代替,古朴的四合院成了游客的驿站。闭塞的小镇在短短几年间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哥哥,也已经成了一个著名的导游。他实现了他的诺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永远守护着牡丹江。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哥哥当初的决定。是啊,他只属于这里,生于斯长于斯,他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不是被囚禁于此,而是留恋于此啊!
初春的风还是有些凉,突然,身后一暖,一件长衫披在我肩。缓缓回头,是哥哥。他淡淡地微笑着,眉眼依旧那么清秀。
多年以前人远走,故人已去情难留;多年以后人回眸,三生情意缘依旧。
多年以后,我们还是当初的模样,只是那天我们走得太匆忙。
哥哥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推开大门,爷爷奶奶相互搀扶着走了出来,笑着将我迎进那熟悉又陌生的小院儿。葡萄藤调皮地划过我的额头,泛着淡淡的青绿。
坐在槐树下,奶奶端出一碗小鱼汤,笑着看我狼吞虎咽。汤依旧那么鲜美,可我的鼻子却越喝越酸。不经意间我发现,爷爷奶奶,已发如白雪。抬起头,有太多话想说,却唯有泪千行。
6
风起,风铃轻响。眺望远方,一团柔美娇艳的胭脂染上黛色的天际,蜿蜒曲折的牡丹江红波粼粼。
隐隐约约,我听见江畔游船的摇橹声,和着船夫们的歌唱。
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鱼儿甭上船咱们不稀罕/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虾米甭靠岸咱们没空装/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奶奶熬汤喝一碗家乡……
——题记
1
宁静的春夜,唯有牡丹江涓涓流淌。温润的风拂过绿盈盈的江面,掺杂着淡淡的,只属于水乡的腥香。历经岁月沧桑的小石桥跨于江两岸,一弯新月般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圆润饱满,清晰明净。而那真正的月亮却只是一圈淡淡的光晕,轻盈地漂浮在朦朦的黛色天边,绰绰约约,如梦如幻,不禁叫人怀疑究竟哪个是真的,哪个才是倒影。
穿过曲折的小巷,漫步于潮湿的青石板小路上,抚摩着灰黑色的砖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穿透古墙将我拉回到起点,那年少的往事漫漫浮现在眼前,一幕幕重演……
2
那时我就住在这个古镇,和爷爷奶奶哥哥住在一起。古朴的四合院,院子里种着好多葡萄,柔嫩的藤枝盘绕在木梁上,巴掌大的叶片满是翠绿鲜活。院子是传统的对称形,两棵槐树各在左右一方,盘亘遒劲的枝干伸向远方。
白天爷爷出去打鱼,奶奶在家整理家务。我和哥哥呢,则是背一些唐诗宋词,做一些算术题。我好动,不喜欢老老实实待在院子里背书,哥哥也不喜欢。每到周末,我们总是踩着葡萄架偷偷溜出小院,跑到江边去玩。
江面上有好多渔船,船夫们和着吱嘎的摇橹声唱出了一曲曲淳朴嘹亮的民歌。哥哥向他们要来补渔网剩下的角料,然后拉着我坐在斑驳的石桥下捉小鱼小虾。石桥下长满苍翠的青苔,摸上去滑腻腻的,坐上去软绵绵的。我悠闲地趴在青苔上看哥哥捉鱼,时不时往他身上拍打几簇水花儿。
黄昏,爷爷撑着小船来捉我们回家,我们就绕着小桥和他捉迷藏,直到奶奶隔着江岸喊吃饭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哥哥把他捉到的小鱼拿给奶奶熬汤,鱼肉不多,汤却鲜美得很。贪婪的我总是想多喝一些,而哥哥总是不等我喝够就端走,说:“奶奶身体不好,以后有你喝的时候……”我并不争抢,只乖乖地等着奶奶问我:“囡囡,喝不喝汤?”然后得意地冲哥哥吸鼻子。鱼汤混合着槐花的清香,淡淡的,好闻极了。
茶余饭后,爷爷会补一补渔网,温一壶烧酒,然后拎着酒壶去“背”报纸。因为交通不便,邮递员每周才送一次报纸,一份薄薄的报纸爷爷会看上7天,所以被我们戏称为“背报纸”。而奶奶的任务是考我古诗词,检查哥哥的二元一次方程。
因为要上学,所以我们总是早早睡觉。我们睡在西厢房,朱红色的拉环门,门口有两只顶着绣球的石狮子。窗沿上晾满了香草,花草的清香透过小窗的缝隙氤氲在木制房梁间,萦绕在心头。房檐上挂满了银色的小风铃,清脆悦耳,叮叮咚咚,奏出夜晚的旋律,随江风飘向远方……
我睡下铺哥哥睡上铺,晚上睡觉我会踢被子,哥哥总是轻手轻脚地帮我压好。他以为不会惊醒我,可我却瞪着滴溜溜的大眼睛在被子下偷看他——其实我知道被子掉了,但是我懒得捡。反正会有人帮我压上!后来哥哥发现了这个秘密,一边刮我鼻子一边说我是个不省心的孩子。
我有时会失眠,常常裹着被子挑起竹帘眺望蛋青色的远方。“你在看什么?”哥哥在上铺问。“我在看远方。”“你想去哪里?”“去大城市啊,那里有公园,有游乐场……”“这里不好吗?”“也好,但是我还是想去外面看看。哥哥,你有没有想过去远方闯荡?”“没有,我要守护家乡。”“为什么?”“因为……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叫做家乡……”“我不懂。”“以后你会懂的。”他笑。
银白色的月光洒落在床头,洒在他清秀的脸上。
3
就是这样的古镇,就是这样的生活。整整6年。
有一天下午,爸爸的到来改变了我之后的生活。
从爷爷奶奶紧锁的眉头中我看到了淡淡的忧伤。在这个年纪,同龄人都在学习“ABC”,而我却还在江边嬉戏。也许,离开的时候到了。那天晚上,家里来了好多人,吃晚饭时,哥哥把小鱼汤端到我面前:“今天你可以喝个够。”“真的吗?”我“呼噜呼噜”地喝汤,喝到一半,突然发觉气氛有点不正常——全家人都在看着我。
爸爸问我愿不愿意去大城市上学,我犹豫着看着哥哥:“你也去吗?”他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我的眼圈红了:“你陪我一起去好不好?求求你了……”哥哥一改往日对我的百依百顺,坚定地说:“我是不能走的,爷爷奶奶还需要我……而且,我只属于这里,我永远也不会离开这里,我要永远守护着牡丹江……”
我只身离开了。哥哥来送我,我赌气地扭过头不看他。我是那么怨恨他,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想不通他为什么要一辈子被这个贫困闭锁的小镇囚禁。外面的世界花红柳绿,他为什么偏偏要守着牡丹江?
瑟瑟江风吹过,江面的月影支离破碎。哥哥清冷的泪水滴落在我脸庞。“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
我没说话,一甩头,踏上了客轮。
4
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精彩。但是,与之俱来的繁重学习却使我忘记了一切——故乡,亲人,甚至我自己!
为了分数,为了荣誉,我忘记了好多本该永远铭记的东西。记忆在风化,漾漾江水,悠悠石桥,茫茫月色,都如阳光下的底片,渐渐褪去了应有的颜色……只在梦中隐约浮现。
有一天,老师讲到故乡,讲到故乡水,故乡情。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整整5年没回去了。初春的暖阳透过玻璃窗照在我脸上,我突然觉得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朦胧中,我看到春色溢满牡丹江……
我决定回去。
5
旅途颠簸,我终于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牡丹江。
夜色已深,牡丹江寂静无声。几块银亮的浮冰似优雅的白凫,悠闲地游在青绿色的江面上。记忆穿越光阴的城墙,石桥,葡萄藤,槐树,朱门,环锁,风铃……历历在目。
在小院门口,我止住了脚步。我还是无法理解哥哥当年的选择。
岁月无常,一切都在历经沧桑——江畔的渔船被客轮代替,古朴的四合院成了游客的驿站。闭塞的小镇在短短几年间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哥哥,也已经成了一个著名的导游。他实现了他的诺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永远守护着牡丹江。刹那间,我突然明白了哥哥当初的决定。是啊,他只属于这里,生于斯长于斯,他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不是被囚禁于此,而是留恋于此啊!
初春的风还是有些凉,突然,身后一暖,一件长衫披在我肩。缓缓回头,是哥哥。他淡淡地微笑着,眉眼依旧那么清秀。
多年以前人远走,故人已去情难留;多年以后人回眸,三生情意缘依旧。
多年以后,我们还是当初的模样,只是那天我们走得太匆忙。
哥哥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推开大门,爷爷奶奶相互搀扶着走了出来,笑着将我迎进那熟悉又陌生的小院儿。葡萄藤调皮地划过我的额头,泛着淡淡的青绿。
坐在槐树下,奶奶端出一碗小鱼汤,笑着看我狼吞虎咽。汤依旧那么鲜美,可我的鼻子却越喝越酸。不经意间我发现,爷爷奶奶,已发如白雪。抬起头,有太多话想说,却唯有泪千行。
6
风起,风铃轻响。眺望远方,一团柔美娇艳的胭脂染上黛色的天际,蜿蜒曲折的牡丹江红波粼粼。
隐隐约约,我听见江畔游船的摇橹声,和着船夫们的歌唱。
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鱼儿甭上船咱们不稀罕/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爷爷下酒喝一碗家乡/牡丹江弯了几个弯/小虾米甭靠岸咱们没空装/捞月亮张网补星光/给奶奶熬汤喝一碗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