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定量重建黄土高原降水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发展的"残差示踪法"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古降水变化的两种新方法。一种是利用黄土磁化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磁化率方法(SUS-approach),另一种是利用黄土~(10)Be浓度与~(10)Be产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10)Be方法(~(10)Be-approach)。上述两种方法定量重建的洛川地区13万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定量重建黄土高原降水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回顾分析,提出了利用新发展的"残差示踪法"定量重建黄土高原古降水变化的两种新方法。一种是利用黄土磁化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磁化率方法(SUS-approach),另一种是利用黄土~(10)Be浓度与~(10)Be产率和粉尘通量指标的关系进行降水重建的~(10)Be方法(~(10)Be-approach)。上述两种方法定量重建的洛川地区13万年以来降水变化曲线高度一致,但与前人利用现代观测数据建立的气候回归方程等传统方法重建的降水记录具有明显的差
其他文献
以沙棘×油松混交林、沙棘×侧柏混交林、沙棘×刺槐混交林、沙棘纯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参与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沙棘与油松或侧柏混交能显著增加林地土壤总磷脂脂肪酸(总PLFA)、细菌脂肪酸(BPLFA)和革兰氏阳性菌脂肪酸(G~+PLFA)含量,而真菌脂肪酸(FPLFA)含量无明显变化.两种混交林地土壤的nifH、amoA、nirK和narG基因丰度明显高于沙棘
为全面了解红松林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点,以长白山海拔700~1100 m红松林0~5和5~10 cm表土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沿海拔的垂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海拔红松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同一深度土层的AWCD值随海拔升高而降低;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多样性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之一,它能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所以土壤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势的好坏。邯郸市赵苑公园地理位置特殊,土质较差,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的健康生长。为改善土壤条件,通过人工改良技术,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营养成分含量,增强植物生长势,提升了植物的观赏效果。
为了使煤矿测量工作更加简便高效,将CASIO fx-5800P编程计算器与全站仪进行结合,改革出新的测量方法,并且优化了数据计算。实践应用表明,这些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煤矿测量中的难题,并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村域尺度上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GeoEye-1数据和2014年的WorldView-3数据,利用ArcGIS和ENVI,基于面向对象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解译影像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定量研究大理市海东镇低丘缓坡山区改造过程中的土地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2009
文中介绍了GPS RTK水深测量的原理与工作流程,重点针对GPS RTK方法与常规验潮测量方法不同之处,对测深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质量控制与精度保障措施,主要包括GPS RTK水深测量时的设备安装、GPS高程预处理阶段的粗差剔除以及高程异常计算三个方面。同时结合瓯江温州段GPS RTK水深测量项目实例进行了工程实践计算。
本文将土地经济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为区域景观格局表征提供了新的方法.选择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精河县为研究对象,以1990、1998、2011和2013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生态位态势理论计算研究区备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经济生态位,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土地经济生态位在县域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精河县耕地、建设用地和草地的土地经济生态位与相应的景观斑块
公私合作模式即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政府新近推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模式。在该模式下,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从逻辑上看,PPP模式大有好处,如拓宽民间资本获利空间、减少政府负债,特别是在公共设施建设融资和稳增长方面是一个创新。然而与政府的热衷相比,民间资本对PPP却相对保持冷静,甚至说有一定程度的
本文介绍了辽河中游地区1:1万比例尺DLG技术设计,着重介绍了DLG数据的更新生产设计、技术流程与技术规范。
传统的铜电流引线因为在低温区的漏热过大,需要改造成漏热量低的高温超导电流引线。本设计主要针对一对200A和两对80A铜电流引线。通过计算得出了高温超导电流引线的最佳长横比,以及结构在不同低温区的收缩率,并用对电流引线组改造前后做了漏热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电流引线组4.5K温区的漏热量降低到未改造前的3.18%,大大降低了系统液氦温区热负荷,降低了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