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以下是我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中央教育台和湖北教育网台上接收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四边形》时,利用从中央教育台接收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教材中的主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哪些是自己已经认识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哪些是自己不认识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再用幻灯片展示四边形的物品,提问:你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四边形?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1:黑板面、课桌面,学生2:课本面、文具盒面,学生3:电视机面、大门面、伸缩门,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本节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一评价一一倾听一一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你们桌子上都有4个苹果,请你把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怎样用一个算式和数字来表示。[学生1:4÷2=2个]然后再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么放?[学生分组切、摆后,学生2:1个都不够,还放几个?学生3:每个盘子放半个的半个,是1/2个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导出本节新知识。最后再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怎么放?每个盘子放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学生4:每个盘子里放半个的半个,用分数表示我想应该是1/4个]。此教学环节通过创设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分苹果中观察、感悟、交流、探讨突破了“平均分”这个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小学数学 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以下是我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中央教育台和湖北教育网台上接收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四边形》时,利用从中央教育台接收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教材中的主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哪些是自己已经认识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哪些是自己不认识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再用幻灯片展示四边形的物品,提问:你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四边形?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1:黑板面、课桌面,学生2:课本面、文具盒面,学生3:电视机面、大门面、伸缩门,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本节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一评价一一倾听一一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你们桌子上都有4个苹果,请你把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怎样用一个算式和数字来表示。[学生1:4÷2=2个]然后再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么放?[学生分组切、摆后,学生2:1个都不够,还放几个?学生3:每个盘子放半个的半个,是1/2个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导出本节新知识。最后再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怎么放?每个盘子放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学生4:每个盘子里放半个的半个,用分数表示我想应该是1/4个]。此教学环节通过创设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分苹果中观察、感悟、交流、探讨突破了“平均分”这个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才能与新课程同行,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