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生物学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文精神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生物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学 人文精神 渗透与研究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彰显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高职教育中对于人文精神的渗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人文精神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自觉性和深层反思,教学还停留在经验水平,缺乏理论的关注和引导。
一、高职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在宏观方面,人文精神匯聚于民族精神中;在微观方面,人文精神体现在人们的气质与价值取向中。目前教育的应试性强,师生负担重,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世界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在技术、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大。所谓兴国必先强学,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发展素质教育志在必行。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逐渐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空间遭到了极大破坏。一系列生态问题威胁人们的生存,公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差,由此可见,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势在必行。
二、高职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的本质便是以人为本,它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生物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应致力于完善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学教学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生物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既要给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又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意识和伦理教育,努力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开发生物学课程中的人文内容。
生物学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有助于形成辨证的世界观,如物质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观点等。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深刻解析其中的哲学思想,使其中的人文精神深入人心。生物学教学蕴涵丰富的美学思想,大自然之美、生态环境之美和人工之美这些都深刻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教育。生物学教学尤其要加强环境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生态伦理教育在国外正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其中可持续发展教育蕴涵深刻的人文真谛。
3.整合科学和人文,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教学教育价值。
其实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科学本身就蕴涵着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的脱离,势必带来科学教育对生活世界的缺失、对科学研究世界的缺失、对科学发展历史世界的遗忘,科学教育更多的是与功利主义的结合。21世纪的生物学教学,应该融合科学与人文,全面、充分地体现学科的科学教育价值。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4.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践,不断实施创新。
生物学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对生命现象提出探索性的新颖问题的能力、脱离常规和习惯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探索性实验的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需要高扬人文精神的环境,只有高扬人文精神,才能唤起人格的觉醒。只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被肯定,才有自然规律的新发现,才有更大程度进行科学探索的可能。生物学教学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努力营造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氛围。实际上,生物学联想和想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丰富其科学创造的人文底蕴,这才使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可能。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该相互容纳和相互渗透,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学校的大环境下,生物学教学应顺势而行,切实采取措施,努力营造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氛围。实际上,生物学教学有许多良好契机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值得深入探讨并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徐国良.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J].中学生物学,2008(5).
[2]张静.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科学大众,2008(7).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学 人文精神 渗透与研究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彰显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高职教育中对于人文精神的渗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人文精神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自觉性和深层反思,教学还停留在经验水平,缺乏理论的关注和引导。
一、高职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含义和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精神,在宏观方面,人文精神匯聚于民族精神中;在微观方面,人文精神体现在人们的气质与价值取向中。目前教育的应试性强,师生负担重,忽略了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世界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在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全面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竞争力。同时,我国在技术、经济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大。所谓兴国必先强学,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发展素质教育志在必行。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资源的开发强度逐渐加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空间遭到了极大破坏。一系列生态问题威胁人们的生存,公民的环境意识相对较差,由此可见,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势在必行。
二、高职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人文精神的本质便是以人为本,它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确立以师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其贯穿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生物学作为六大基础学科,应致力于完善学生身心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学教学应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生物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既要给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又要对他们进行科学意识和伦理教育,努力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开发生物学课程中的人文内容。
生物学课程中有许多内容有助于形成辨证的世界观,如物质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矛盾对立统一观点等。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深刻解析其中的哲学思想,使其中的人文精神深入人心。生物学教学蕴涵丰富的美学思想,大自然之美、生态环境之美和人工之美这些都深刻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教育。生物学教学尤其要加强环境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生态伦理教育在国外正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其中可持续发展教育蕴涵深刻的人文真谛。
3.整合科学和人文,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教学教育价值。
其实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科学本身就蕴涵着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的脱离,势必带来科学教育对生活世界的缺失、对科学研究世界的缺失、对科学发展历史世界的遗忘,科学教育更多的是与功利主义的结合。21世纪的生物学教学,应该融合科学与人文,全面、充分地体现学科的科学教育价值。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4.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实践,不断实施创新。
生物学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对生命现象提出探索性的新颖问题的能力、脱离常规和习惯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探索性实验的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需要高扬人文精神的环境,只有高扬人文精神,才能唤起人格的觉醒。只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被肯定,才有自然规律的新发现,才有更大程度进行科学探索的可能。生物学教学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努力营造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氛围。实际上,生物学联想和想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丰富其科学创造的人文底蕴,这才使培养创造性人才成为可能。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该相互容纳和相互渗透,这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学校的大环境下,生物学教学应顺势而行,切实采取措施,努力营造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氛围。实际上,生物学教学有许多良好契机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值得深入探讨并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徐国良.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J].中学生物学,2008(5).
[2]张静.浅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科学大众,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