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218-01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地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俱增加。然而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且它们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可以自由利用的特点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受瞩目。据欧洲JRC预测,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将达到18000MW;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部发电量的60%以上。
全球光伏电池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进入适用阶段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1958年美国的先锋1#卫星首次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而太阳能电池在地面的首次使用是1963年日本安装的海上航标灯,也就是说,具有适用意义的光伏电池问世至今只有51年,而地面使用光伏电池距今才只有46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初具规模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直到199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总产量才突破100MW(实际是125MW),只是在近5年里,全球光伏电池的生产才开始获得井喷式发展
二、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太阳能电池,到1971年3月,在我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实践1号上首次应用由天津电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电池。此后,我国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硅材料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并引进国外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和成套生产线及技术,先后建立起单晶硅电池生产企业,如宁波太阳能电源厂、开封半导体厂、云南半导体厂、秦皇岛华美太阳电池厂等。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4.5MW/年,初步形成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雏形。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能源危机日渐加剧、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全球对发展清洁能源的呼声日高,加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项鼓励政策,这使得大众对发展清洁能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其中日本、德国、西班牙、美国等起了表率作用。中国则在各地建设示范电站,对提高我国大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知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首次超过了印度,年产量达到50MW以上;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47MW,同年12月15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达4亿美元,成就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并引发了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的上市热潮。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1088MW,首次超过日本和德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当年还新增赛维等三家海外上市公司,这三家海外上市公司总融资额近10亿美元;2008年我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455MW,仍居世界第一,但从四季度开始因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出现萎缩。2009年3月财政部颁发了扶持太阳能发电建筑的意见和办法,这将极大改变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促进光伏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三、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闻立时和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本成说,中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还存在四大隐患,首先是大众的接受度还不够高,企业却蜂拥而上。其次,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暴露出这个产业的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硅原料奇缺,这说明人们对这个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没有充分的准备,这就导致了许多光伏企业被迫拉长产业链,如此长的产业链没有人才根本无法长远发展,因此人才成为比较关键的问题,目前尽管全球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数预计达数十万之众,但真正高端的技术领军人物则屈指可数,许多从业人员还缺乏光伏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的办法之一是从集成电路行业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同时要在高校开设光伏专业、开办光伏学院,在有条件的研究所开设光伏研究室,除了解决生产工艺中的种种问题外,还必须开展一些基础性的研究。第三,技术问题。第四,政策导向问题。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外均未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后续供给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从国外看,仅有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开设了光伏与太阳能本科专业。因此,建立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光伏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一次新的机会和挑战。建立良好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将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四、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太阳能光伏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对于一个发展迅猛的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更新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目标明确,建立针对性强、分阶段、分层次、快捷、机制灵活的多种培养模式。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加之国家的政策扶持,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提供到行业建设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快速地加入到光伏产业建设与发展中。
其次,教师队伍的建设。新兴专业没有现成的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从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就如之前计算机专业教师是在数学和物理专业教师队伍中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和企业合作,从企业中引进兼职的专业教师,总而言之,采用多种渠道培养专业教师。
第三,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紧密结合光伏产业开展专业课程,各高校积极与国家级出版社开展合作,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博采众长,汲取国内外优秀教材和科普书籍的优点,着手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
第四,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见识。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因此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成适用于太阳能光伏专业教学新型模式的环境和资源体系。
第五,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机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五、结束语
太阳能利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今后应大力扶持上游高纯度硅原材料产业,降低光伏电池成本,进而加快光伏并网电站成本的降低和应用推广。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廖为兵,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新余高专学报,2008(3).
[2]孔慧,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太阳能,2009(6).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地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俱增加。然而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且它们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使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太阳能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廉价、人类可以自由利用的特点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尤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受瞩目。据欧洲JRC预测,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将达到18000MW;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世界总电力供应的1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全部发电量的60%以上。
全球光伏电池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进入适用阶段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是1958年美国的先锋1#卫星首次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电源。而太阳能电池在地面的首次使用是1963年日本安装的海上航标灯,也就是说,具有适用意义的光伏电池问世至今只有51年,而地面使用光伏电池距今才只有46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初具规模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直到1997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总产量才突破100MW(实际是125MW),只是在近5年里,全球光伏电池的生产才开始获得井喷式发展
二、我国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太阳能电池,到1971年3月,在我国发射的第二颗人造卫星-科学实验卫星实践1号上首次应用由天津电源研究所研制的太阳电池。此后,我国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硅材料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并引进国外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和成套生产线及技术,先后建立起单晶硅电池生产企业,如宁波太阳能电源厂、开封半导体厂、云南半导体厂、秦皇岛华美太阳电池厂等。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4.5MW/年,初步形成了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的雏形。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能源危机日渐加剧、地球环境日趋恶化,全球对发展清洁能源的呼声日高,加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项鼓励政策,这使得大众对发展清洁能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知。其中日本、德国、西班牙、美国等起了表率作用。中国则在各地建设示范电站,对提高我国大众对太阳能发电的认知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首次超过了印度,年产量达到50MW以上;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太阳能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47MW,同年12月15日无锡尚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融资达4亿美元,成就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并引发了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的上市热潮。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1088MW,首次超过日本和德国而跃居世界第一位,当年还新增赛维等三家海外上市公司,这三家海外上市公司总融资额近10亿美元;2008年我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量为2455MW,仍居世界第一,但从四季度开始因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出现萎缩。2009年3月财政部颁发了扶持太阳能发电建筑的意见和办法,这将极大改变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促进光伏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三、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闻立时和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本成说,中国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还存在四大隐患,首先是大众的接受度还不够高,企业却蜂拥而上。其次,产业链还不够完善,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暴露出这个产业的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硅原料奇缺,这说明人们对这个产业的高速发展还没有充分的准备,这就导致了许多光伏企业被迫拉长产业链,如此长的产业链没有人才根本无法长远发展,因此人才成为比较关键的问题,目前尽管全球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数预计达数十万之众,但真正高端的技术领军人物则屈指可数,许多从业人员还缺乏光伏方面的基础知识。解决的办法之一是从集成电路行业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同时要在高校开设光伏专业、开办光伏学院,在有条件的研究所开设光伏研究室,除了解决生产工艺中的种种问题外,还必须开展一些基础性的研究。第三,技术问题。第四,政策导向问题。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外均未形成比较完整、成熟的光伏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的后续供给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从国外看,仅有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开设了光伏与太阳能本科专业。因此,建立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光伏产业输送专业人才,是高校面临的一次新的机会和挑战。建立良好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将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后备力量。
四、光伏产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太阳能光伏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对于一个发展迅猛的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更新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光伏产业发展趋势,目标明确,建立针对性强、分阶段、分层次、快捷、机制灵活的多种培养模式。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加之国家的政策扶持,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提供到行业建设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快速地加入到光伏产业建设与发展中。
其次,教师队伍的建设。新兴专业没有现成的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从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中培养,就如之前计算机专业教师是在数学和物理专业教师队伍中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可以和企业合作,从企业中引进兼职的专业教师,总而言之,采用多种渠道培养专业教师。
第三,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紧密结合光伏产业开展专业课程,各高校积极与国家级出版社开展合作,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博采众长,汲取国内外优秀教材和科普书籍的优点,着手编写符合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
第四,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见识。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因此实现教学目标,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成适用于太阳能光伏专业教学新型模式的环境和资源体系。
第五,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机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五、结束语
太阳能利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大势所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0年世界光伏发电的发电量将占总发电量的2%。今后应大力扶持上游高纯度硅原材料产业,降低光伏电池成本,进而加快光伏并网电站成本的降低和应用推广。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廖为兵,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加强太阳能光伏专业建设,新余高专学报,2008(3).
[2]孔慧,全球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太阳能,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