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城市群预判:下一个10年,哪些城市有望晋升超大城市?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近日在《求是》杂志上发布了《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
  该图表显示(见下文图表),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按照城区人口排序,全国现有超大城市7个,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广州、成都、天津。特大城市增至14个,分别是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阳、青岛、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昆明、大连。
  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分布具有怎样的特征?在下一个10年,即2030年第八次人口普查时,会有哪些城市进入超大城市阵营?
  人口规模是反映城市大小的主要指标,城区人口规模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座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说明,图表中的城区人口指城区常住人口。而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包括镇区和乡村。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按照这一标准,2014年,我国只有上海和北京两座超大城市。6年间,有5座大城市步入超大城市阵营。
  此次人口普查显示的7座超大城市,分布在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其中,珠三角、成渝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各有两座,长三角一座。
  14个特大城市,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东北城市群等八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有杭州、南京,珠三角城市群有东莞、佛山,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武汉、长沙,山东半岛城市群有青岛、济南,中原城市群有郑州,关中平原城市群有西安,滇中城市群有昆明,东北城市群有沈阳、哈尔滨和大连。
  这些超大、特大城市分布具有怎样的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分析,“无论是超大城市还是特大城市,全部分布在以沿海、京广京哈线、包昆线为纵轴,长江及新亚欧大陆桥为横轴组成的‘两横三纵’城镇化空间格局里。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这符合‘十一五’规划以来国家城市化空间布局战略导向,在根本上是客观地域经济规律的表现。”

长三角城市群:

杭州、南京未来大概率晋升超大城市


  从统计图表上看,在2010—2020年这10年间,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聚集效应十分明显,人口总体上向着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迁徙。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人口最多、幅员最辽阔的发达城市群,与美国东北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英国中南部城市群合称世界六大城市群,但其超大城市数却少于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城市群,仅上海一座。
  作为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十分牢固,多年来不仅GDP和居民人均收入一直排名靠前,同时城区人口也位居前列。
  “一个城市群中顶级城市的多少,既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的制约,也受城镇体系发展模式和行政辖区范围影响。”杨开忠逐一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了几个城市群的特征。
  长三角涉及多个省市,呈相对分散的多中心发展模式,上海凭借历史路径依赖和直辖市优势率先成为超大城市,其他中心城市相对均衡发展。
  珠三角城市群在一个省辖区内,加之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呈相对集中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广州、深圳分别凭借省会和特区优势,率先发展成为超大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虽同样涉及多个省市,但河北经济地理心脏被京津两大直辖市占据,冀东与冀中南分居京津一线南北,从而使京津冀城市群呈京津双中心发展格局。
  成渝城市群也是双中心发展模式,重庆跻身超大城市部分受益于其辖区辽阔,面积接近浙江。
  杨开忠预判长三角城市群未来还将兴起新的超大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潜力非常大。随着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长三角城市群肯定还会出现新的超大城市,杭州、南京都是候选。”



  目前,杭州城区人口已经达到874万人,南京是791万人。如无意外,10年后,这两座特大城市大概率会跨入超大城市行列。

珠三角城市群:

深圳超广州成省内第一大城市,东莞、佛山有望入围超大城市


  上海之后,北京以1775万人位居第二,深圳以1744万人的城区人口规模位居第三,仅比北京少31万人,比第五名的广州多了256万人。深圳也由此超过广州,晋升为广东第一大城市。
  这样的数据,暗含着广、深城市格局已然发生了变化。
  从面积看,深圳本土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加入深汕合作区之后,深圳总面积达到了2465平方公里,但仍是目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市域面积最小的。
  从政策层面,早在2004年深圳就宣布取消农业户口,全域城市化,所有户籍居民全部改为城市居民。深圳由此成为首个没有农村建制、没有农村社会体制的城市。不过,虽然户籍人口全部是非农业人口,但深圳仍有少量的农业地带。   在杨开忠看来,深圳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大量人口集聚于此,原因主要是位置好,机制创新,经济充满活力。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始终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布局的前沿。上世纪80年代率先设立特区。以后一直领体制机制创新之先。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时隔一年多,2020年10月11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出台,正式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
  其次,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始终领全国之先。例如,深圳早在2005年左右即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布局、招智引才,领先全国好多年。深圳由此成为新时代中国众多知名科技公司的发源地,这里有华为、中兴、腾讯和大疆等知名科技公司,俨然已是中国的“硅谷”。
  “深圳人口超越广州,是多年来深圳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区位条件,还是改革开放定位、科技创新布局,跟广州相比,深圳都处于一种更有竞争力的位置。”杨開忠表示。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东莞和佛山已经入围特大城市阵容。相比而言,东莞城区人口是956万人,比佛山(854万)多了102万人。由此,东莞也成为省域内仅次于深圳和广州的第三大人口城市。
  “到2030年,东莞一定会成为超大城市。”杨开忠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分析,近年来东莞人口增长与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凭借“世界工厂”的身份,东莞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实现了城市地位的跃迁,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和人才到东莞工作、生活。
  对于未来的人口发展目标,东莞市已有布局。
  2020年4月,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东莞市人口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已经明确:东莞将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 960 万人;2030 年,常住人口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1080 万人。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差距悬殊,难以产生新的超大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此次入围超大城市的是北京和天津。
  北京和上海一样,人口增长设了天花板,最近一些年均呈现负增长。尽管如此,北京依然以1775万的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在全国排名第二位。
  这次天津没有“拖后腿”,以总城区人口1093万人,成功跃升到超大城市阵营。但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内没有一个特大城市,出现特大城市断层。
  “这既跟京津双城直辖市建制和居于河北经济地理心脏有关,也与这一区域历史悠久的二元区域结构有关。北京和天津,在历史上作为全国先进的城市兴起,并非因为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产物,而是因国家定都的外生产物,这使得京津中心和其周边地区二元极化。”杨开忠认为,这种双核二元区域发展格局让该区域难以出现与京津相当的第三个中心城市。如果没有行政区划的大调整,京津冀城市群不会产生新的超大城市。
  但是,京津冀城市群未来是否会出现特大城市?杨开忠对此充满信心:“随着以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别是河北省中南部经济发展,作为Ⅰ型大城市的河北省会石家庄,完全有可能成为特大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虽为七大超大城市之一, 但天津2020年的经济总量却已退出全国各省区市排名10强,排到了第11位。
  杨开忠认为,这可能是“挤水分”之后的“后遗症”。但因为天津管辖范围大,面积1万平方公里且基本为平原,远大于北京市0.64万公里的平原面积和上海市域面积,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所辖范围越大其所辖范围内各个城区人口的加总越大,城市规模因此会放大。
  “我想特别指出的是,正因为现行城市规模分级受市管辖范围影响较大,我们在政策、特别是当前的中心城市功能疏解政策制定实施中不能过于简单抽象地从一个城市是不是超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出发,要结合具体市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中心城区实际来定。”杨开忠说。

成渝城市群:

特大城市和Ⅰ级大城市均出现断层


  再来看成渝城市群。从城市结构体系来看,成渝城市群拥有成都和重庆两个超大城市。
  从总人口来看,重庆以3205万人的规模,超过上海(2487万人)和北京(2189万人),在国内城市中位列第一。借助重庆总人口占据第一的优势,重庆城区常住人口也达到1634万人,位居全国第四。
  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重庆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有管辖范围异常辽阔的贡献。重庆市国土面积高达8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面积的80%。
  成都市晋级超大城市阵营,来势有点猛。在2020年底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成都市的城区人口是746.22万,建成区面积949.58平方公里。
  短短一年时间,成都的城区人口就迅速飙升至1334万人。按照自然的人口增长速度,并不合理,但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成都的部分政区发生了变化。2020年5月,成都市成立东部新区,托管了简阳市的部分区域;2020年6月,新津县“撤县设区”。这两个地方的数据均计入了成都市的城区统计。
  其次,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在《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还有户籍人口、暂住人口的说法。而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经统一变更为常住人口。只要在当地居住满半年,无论有无户籍,都计入常住人口。
  相比京津冀仅特大城市出现断层,成渝城市群在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到1000万)以及Ⅰ级大城市(城区人口100万到300万之间),均出现了断层。这让未来10年成渝城市群出现超大城市的希望变得渺茫。
  杨开忠分析,这与四川省城市体系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由于四川省山地平原分异显著,成都平原是人口和城市化集聚区,城市体系呈单中心发展格局,成都首位度很高。

山东半岛城市群:

济南、青岛2035年或晋升超大城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北方地区人口和经济仅次于京津冀的一个城市群,也是北方地区未来发展极具潜力的一个地区。
  在14座特大城市中,青岛以601万人、济南以588万人入围。从排位来看,青岛和济南的城区人口规模,在特大城市中位居第8和第9的位次。从全国而言,已经属于比较好的占位。
  山东最早入围特大城市的是青岛。2020年3月,住建部官网发布《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青岛成为当时山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2020年12月31日,住建部发布《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济南和青岛均以城区人口超过500万,同时入围特大城市。这也是山东省第一次出现两座特大城市,其中济南城区常住人口595.66万人,青岛城区常住人口529.48万人。
  根据本次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济南城区人口588万,青岛城区人口601万。和2019年住建部发布的数据相比,济南人口减少了约8万人,青岛城区人口增加了约72万。显然,青岛城区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从另一个层面看,青岛、济南连续两年入围特大城市,也能够说明这两座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从政策层面看,山东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发展,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发展中的位势。这无疑为接下来济南和青岛入围超大城市提供了政策推动力。
  杨开忠比较看好这两座城市晋升超大城市,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山东省1亿多人口,明星城市也多,但主要的中心城市还是济南和青岛,未来这两个城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过去,山东长期处于京沪经济走廊的“桥墩”位置上。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山东正在加速从“桥墩”转向京沪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廊道交汇中枢,经济势能必然在未来会显著增强。
  “济南和青岛的管辖范围大致只有成都市的2/3,在不扩大管辖范围的情况下,二者上升为超大城市,2030年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是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这两座城市都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晋升到超大城市。”杨开忠说。

长江中游城市群:

武汉、长沙大概率会成为超大城市


  在14座特大城市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武汉、长沙成功入围。
  先看武汉。在后疫情时代,武汉的表现出人意料,竟以995万人的城区人口规模,领衔中国特大城市,跃居全国14座特大城市之首。这一数据,距离城区人口1000万人的超大城市门槛,只差临门一脚。
  预测认为,今年上半年,武汉城区常住人口应已迈过超大城市的门槛。
  由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还有部分在武汉市内就读的高校学生尚未返校,一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尚未100%复工。基于此,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表示:“考虑到一些偶然因素,2021年上半年,武汉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规模,应该没有问题。”
  与10年前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武汉市的常住人口增加了近四分之一,平均每年增长2.34%,是人口普查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最高的10年。
  为进一步吸引人才,9月10日,武汉印发《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大幅降低了落户门槛,人口集聚能力将进一步快速增强。
  按照《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到2035年,将按照2000万人的服务人口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目前,相对成都市、重庆市、天津市等而言,武汉市没有进入超大城市并非城市集聚力辐射力较弱,而是管辖范围较小。若武汉市管辖范围由现在的80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与天津市,甚至成都市范围相当,武汉肯定已经是超大城市了。不过,武汉市经济地理和交通地理位置适中,工业基础好,科技教育实力强,即使不扩大辖区范围,也将很快会成为超大城市。”杨开忠说。
  长沙市以555万的人口规模,首次跻身特大城市,与武汉、西安、郑州等14座城市一起。
  长沙不沿海,身处中部腹地,多山脉丘陵,何以跻身特大城市阵营?
  有人将长沙人口增长归结为低房价,以此吸引了无数人才前来安家。的确,长沙房价相比众多一线及准一线城市较低。大概算下来,武汉房价是长沙的1.7倍,合肥房价是长沙的1.8倍,郑州房价是长沙的1.2倍,更不用说那些超一线城市的房价。
  不仅房价低,长沙的软硬实力都不错。今年4月,长沙获得“2020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和“2020中国十佳外商投资最满意城市”两个奖项。已连续两年荣登榜单。
  长沙还是全球唯一拥有4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获批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市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和项目位列省会城市第一……
  杨开忠预测,未来10年,长沙大概率会成为超大城市。“长沙的条件跟武汉差不多。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这个区域有接近1.7亿人口,长江中游城市群完全有条件支持两个超大城市。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除武汉市肯定成为超大城市外,长沙也将大概率成为超大城市。”

中原城市群:

郑州有望入围超大城市


  在14座特大城市中,郑州以城区人口规模534万人跻身特大城市,排名第12位。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也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同时还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此前发布的《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在“十三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数个国家战略机遇落地鄭州,郑州乘势而上,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
  经过5年发展,郑州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进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20强,成为全国重要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1∶49.6∶48.3调整为1.3∶39.8∶58.9,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郑州已是特大城市,尽管城区人口只有534万人,距离1000万还有近乎一半的差距。即便如此,在杨开忠看来,未来15年内郑州还是有可能进入超大城市行列的。
  “河南是有着1亿人口的大省,一部分人口流出去,一部分人口还得在本省消化。郑州是一个在中原城市群中非常有潜力的城市,是中原城市群的头部城市,目前辖7567平方公里。综合考虑行政区划和郑汴洛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郑州还是有相当可能性步入超大城市行列的。”杨开忠说。
其他文献
1.Prada 包装下的乌中市集菜市场  梧桐掩映间,Prada的logo十分显眼。标志性的印花图案铺满一大面外墙,形形色色的时髦年轻人,把一家菜市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菜市场内,新鲜多彩的蔬果鲜花甚至肉禽蛋,都穿上了Prada外套!  位于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318号的“乌中市集”,原本是一家社区菜场,面积约2000平方米。整个空间分两层,一楼是蔬菜水果摊位,还有一隅花店;二楼则是肉禽蛋类、酱菜熟食等
期刊
“有人欢喜/有人跳舞/有人大声哭泣/有不开心/有不甘心/不愿默默离去”,用痛仰乐队《不要停止我的音乐》开头这几句歌词,描述在线音乐产业近年的发展,似乎不算离谱。  一些玩家的演奏并未吸引到足够多的听众,来自资本市场的喝彩也并不热烈。  今年2月,上线12年,在资深乐迷圈中口碑甚好的在线音乐平台虾米正式关停。8月,网易云音乐在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后,却又暂缓IPO。  但也有新人瞄准机会,摆好了自己的
期刊
9月18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建设示范区迈向新征程”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发改委主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孟刚重点介绍了浙江“扩中”“提低”的原则、目标和实现路径。  这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公布两个月以后,“共同富裕”从愿景走向“施工图”的关键环节。“扩中”(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低”(即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是群众最关注且最期盼的,在推动
期刊
《央行数字货币 : 理论、实践与影响》作者:白津夫 葛红玲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数字货币竞争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空间  数字货币的出现给了非美元货币重新洗牌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对美元的领先地位形成威胁。伴随中国经济基础进一步牢固,人民币国际接受度的提高将对现有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明显的冲击。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后,美国已经习惯于自动接受由美元主导带来的经济红利和金融霸权,通过SWIFT系统和美国
期刊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缓解收支矛盾的压力较大。现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与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形势要求之间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为了更好适应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国发〔2021〕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多个方面就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意见》切中要害,所列的要点都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着力推进和深
期刊
作词作曲加演唱,写诗作画搞设计,播音主持当Up主……虚拟人类(即人工智能个体,AIbeings)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实现着各种不可能。  “去年,随着第八代小冰的发布,我们推出了第一个基于小冰框架的虚拟人类产品线。一年过去了,用户通过小冰框架创造出来的虚拟人类数量已经达到1700万个。我们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做了一次大数据挖掘,发现其中有26.1%的AIbeings是被用户当作真实存在的人类的替
期刊
国债贴息技改这一重大国家决策实施3年多来,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活中产 生 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国有企业 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的实现,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连续3年共投入国债资金265.4亿元的基础上,国家今年又投入90亿元国债资金,用 于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到去年底,已经有289个国债技改项目建成达产,占已开工项目 的近47.9%。已建成
期刊
我国仅大中型企业就有数万家,国家财力不可能普遍支持。用国债贴息,既可以使企 业 得到支持,又可以引导技改投资方向。国家要支持重点行业中的重点骨干企业,要培养“国 家队”,只有国家队的强者才能夺得世界金牌,同时又可以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择优扶强 ,增强大型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树立国家形象的代表,提高国际竞争力,是应对入世的有 效途径,也是国家经贸委国债支持技术改造的指导原则之一。  国债技改突出重点
期刊
这是香港回归后政府首次作出的具长远意义的发展规划。  这份规划切实正视和回答了香港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发展定位问题,回答了香港与大湾区实现融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打造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的提出,首次向世界展示了香港回归之后拓展发展空间布局的宏伟规划。  这是一份跨越20年发展周期的规划,同时也将是跨越多届特首任期的一份长远规划,需要咬定目标,久久为功。  若规划成功实施,將使香港经济发展区域格局
期刊
近日,日本迎来了其第100位首相——岸田文雄。  9月29日,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投票选出新总裁,前政务调查会长岸田文雄(64岁)击败行政改革担当大臣河野太郎,当选第27任总裁。在10月4日召集的临时国会上,岸田文雄接替已表明卸任意向的首相菅义伟,成为日本新一任首相,并于当天公布了新的内阁班底。  此次内阁的人事安排,被诸多日本民众认为是岸田文雄“顾及派系”的最终结果,有着强烈的“安倍色彩”。有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