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我懂你”是这个世界上最能给人以温暖与力量的一句话。“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世人尚且如此,那有着亲缘关系的孩子与家长之间如果能达到“懂你”的程度,哪还有那么多亲子战争可言?你懂他的心,他就懂你的爱。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没有见过今天出场这对父子,甚至连孩子名字我都不知道,实际上这孩子也不能再称之为孩子了,因為他已经20岁了,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可是从这位年近50岁的父亲的电话咨询中,我根本没感受到他把他的孩子当作是一位20岁的成年人。
这是一通电话咨询,孩子的父亲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却也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从孩子父亲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描述中,我艰难地整理出如下内容:儿子在大学交了一个女友,本来应在大学中享受恋爱带来的美好时光的他们,近来竟然要闹着分手,对于这件人生中绝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儿子的反应非常激烈,简直要死要活地折腾,并且在期末考试时居然挂科16科。他很担心孩子无法顺利毕业,更担心孩子的心理状态。
一个20岁的大学生竟然会因为闹分手失恋而崩溃到无法正常上学考试的地步,但是最让我吃惊的是他说他不能分手,因为他离不开那个女孩儿。
“在你们的亲朋好友之中,现在谁还能帮到他?他去咨询过学校的心理老师吗?”我关切地问。
“跟您实话实说吧,我……我……我刚才说的情况都是‘二手信息’,是孩子一位舍友转述的。您问的情况我还真不知道。孩子根本不接我电话,更不见我……”在电话这边的我完全能够感觉到,电话那边的父亲焦急却又不知道如何帮到儿子的状态。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孩子跟了父亲,成长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离异孩子的妈妈总觉亏欠孩子太多,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她暗地里委托班主任让孩子当班长“锻炼锻炼”。孩子可能缺乏管理能力,仅仅半年后直接被免职“下岗”,似乎这件事对孩子的打击很大,孩子的性格也从此变得内向、怯懦。
最近和女友闹分手、心情糟糕加之考试挂16科这些事,孩子的爸爸是主张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面对的,可孩子妈妈却又偷偷找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请求心理辅导老师帮孩子解决,但是当心理辅导老师介入后却完全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说到这些,孩子的父亲满是叹息与无奈。
“可能这个孩子真的是被宠坏了,前两个月他一直在学校闹腾,一直照顾他长大的爷爷去世前叫了他好几次,他都没回家见老人最后一面,你说这个孩子有多不懂事?!”听得出来孩子爸爸内心的气愤与失望。问及他和儿子的关系,他苦笑着说自己就是儿子的“一台提款机”。一个传统耿直的爸爸,一个被保护过度的儿子,一个不善言谈表达,一个总是逃避退缩,关系冷漠僵化,自然在情理之中。
“那您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无法和女友分手?”我追问。
“听说如果女友离开他,他就活不下去啦,可能那个女孩儿能给他特别想要的吧?”孩子的父亲犹豫地说到。
“您的儿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您了解吗?您有没有想过,可能他渴望从那个女孩儿那里得到的内心安慰远远超过对亲人的关心和挂念,那个女孩儿能给他的东西就像他的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应该是吧,他说没有那个女孩儿他简直活不下去。”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走进他的心让他接纳我们,我们才可能帮到他。”
“老师你说该怎么办?现在孩子这个状况肯定不会自己主动去咨询室了。”孩子的父亲无奈地说到。
“如果我能和您的儿子见上一面,那我们了解的情况会更多更详实,但是鉴于他现在这种状况,这个方案肯定不现实,所以就目前这种情形,如果由您去和您的儿子沟通是最合适的方案。”
“他不见我,而且我不知道如何和他沟通,您能具体指导我到底该怎么做吗?”
“放下作为父亲的所有尊严和所有你认为最正确的人生道理,他只是你的儿子,趁着周末去学校见他,说你想他。”我耐心指导着。
“老师,您的电话是我的朋友给我的,他极力对我推荐您,所以我从心里信任您的。但我个人觉得,您这是对他的纵容……”
这份让人无语的父母心啊!这位爸爸做的所有一切以爱孩子为出发点,可是他的爱无法让孩子感受到。因为他不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更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做深层心灵沟通,所以自以为是的爱给的再多,人生道理讲得再好,却依然会让孩子把父母这些掏心掏肺的爱弃之如敝履,逃之还犹恐不及。
一方面感动这位爸爸对孩子深深爱的同时,我又无奈地发现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很感动您对孩子的爱,但您再爱孩子也得让他感受吧,现在您连孩子的面都见不到,您对他再好也没用。先去走进孩子的心吧,让他接纳您,别再训斥说教他了,那样只会让孩子逃得更远。与深秋的风比起来,春日的阳光才能让人放下防御……”
电话那头沉静了一会儿,“好吧,我按照您说的做,去学校见到他应该不太难,但是让我说‘儿子,我想你了’,这我可能说起来有困难。”孩子的父亲艰难地说到。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您一定可以做到的。您说‘儿子我想你了’说得越情真意切,越发自内心,孩子的恢复效果越好。”没办法,我这个资深心理咨询师也只能这么“功利”相诱了。
以上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咨询实录,但为保护来访者隐私,我回避了所有可能对号入座的关键信息。
记得有篇文章提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极端:一种家长是有理无情,只管教育孩子道理但根本没有情感的交流沟通,比如孩子的爸爸;还有一种家长是有情无理,只跟孩子进行情感表达但不给孩子立规矩讲做人的道理,比如孩子的妈妈。如果说爱是一棵树苗,如果仅仅是努力地不停地修剪枝丫,而不是每天悉心地施肥与灌溉,这棵树苗是绝对不会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的,孩子的父亲努力地教会孩子人生哲理,努力想让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放下自己不应有的执着。孩子的母亲,努力地照顾孩子,不希望孩子有任何的负担,只享受人生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这位父亲与这位母亲在本质上都是没有错的,但是错就错在了,他们用的方式太过于极端与自我,根本没有为孩子想过,孩子真正在想的是什么,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是一种延续,却也是一种发展,在孩子努力前行时,遇到危机,遇到困难是肯定的,谁又不是在一步步的跌倒中一步步地爬起来并且艰难前行,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路,父母只要看着他们不要走歪了,当他跌倒的时候,在他的身边告诉他,鼓励他即可,有时一句“爸爸想你了,想听听你的知心话,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说,我会静静地听着”,却比千万句教条式的说教强一万倍。
其实,搞好家庭教育的关键点就是读懂对方的心。懂孩子的心意味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样才知道他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才能给他他想要的爱,孩子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他才会感受到我们的爱,然后回馈给我们爱,如此循环往复,爱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温暖流动。(本文图文无关)
编后语:“懂他的心,懂你的爱”是对家庭教育颇精辟的解读。读懂孩子的心,爱的钥匙才能匹配,亲子关系才能亲密和睦。文中那位父亲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也许就不用旁人教他如何跟自己的亲生儿子说“爸爸想你”了吧。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没有见过今天出场这对父子,甚至连孩子名字我都不知道,实际上这孩子也不能再称之为孩子了,因為他已经20岁了,是一名在校的大三学生,可是从这位年近50岁的父亲的电话咨询中,我根本没感受到他把他的孩子当作是一位20岁的成年人。
这是一通电话咨询,孩子的父亲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却也没有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从孩子父亲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描述中,我艰难地整理出如下内容:儿子在大学交了一个女友,本来应在大学中享受恋爱带来的美好时光的他们,近来竟然要闹着分手,对于这件人生中绝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事情,儿子的反应非常激烈,简直要死要活地折腾,并且在期末考试时居然挂科16科。他很担心孩子无法顺利毕业,更担心孩子的心理状态。
一个20岁的大学生竟然会因为闹分手失恋而崩溃到无法正常上学考试的地步,但是最让我吃惊的是他说他不能分手,因为他离不开那个女孩儿。
“在你们的亲朋好友之中,现在谁还能帮到他?他去咨询过学校的心理老师吗?”我关切地问。
“跟您实话实说吧,我……我……我刚才说的情况都是‘二手信息’,是孩子一位舍友转述的。您问的情况我还真不知道。孩子根本不接我电话,更不见我……”在电话这边的我完全能够感觉到,电话那边的父亲焦急却又不知道如何帮到儿子的状态。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孩子跟了父亲,成长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离异孩子的妈妈总觉亏欠孩子太多,在孩子上初中的时候,她暗地里委托班主任让孩子当班长“锻炼锻炼”。孩子可能缺乏管理能力,仅仅半年后直接被免职“下岗”,似乎这件事对孩子的打击很大,孩子的性格也从此变得内向、怯懦。
最近和女友闹分手、心情糟糕加之考试挂16科这些事,孩子的爸爸是主张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面对的,可孩子妈妈却又偷偷找到学校心理咨询室请求心理辅导老师帮孩子解决,但是当心理辅导老师介入后却完全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说到这些,孩子的父亲满是叹息与无奈。
“可能这个孩子真的是被宠坏了,前两个月他一直在学校闹腾,一直照顾他长大的爷爷去世前叫了他好几次,他都没回家见老人最后一面,你说这个孩子有多不懂事?!”听得出来孩子爸爸内心的气愤与失望。问及他和儿子的关系,他苦笑着说自己就是儿子的“一台提款机”。一个传统耿直的爸爸,一个被保护过度的儿子,一个不善言谈表达,一个总是逃避退缩,关系冷漠僵化,自然在情理之中。
“那您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无法和女友分手?”我追问。
“听说如果女友离开他,他就活不下去啦,可能那个女孩儿能给他特别想要的吧?”孩子的父亲犹豫地说到。
“您的儿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心理需求,您了解吗?您有没有想过,可能他渴望从那个女孩儿那里得到的内心安慰远远超过对亲人的关心和挂念,那个女孩儿能给他的东西就像他的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应该是吧,他说没有那个女孩儿他简直活不下去。”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走进他的心让他接纳我们,我们才可能帮到他。”
“老师你说该怎么办?现在孩子这个状况肯定不会自己主动去咨询室了。”孩子的父亲无奈地说到。
“如果我能和您的儿子见上一面,那我们了解的情况会更多更详实,但是鉴于他现在这种状况,这个方案肯定不现实,所以就目前这种情形,如果由您去和您的儿子沟通是最合适的方案。”
“他不见我,而且我不知道如何和他沟通,您能具体指导我到底该怎么做吗?”
“放下作为父亲的所有尊严和所有你认为最正确的人生道理,他只是你的儿子,趁着周末去学校见他,说你想他。”我耐心指导着。
“老师,您的电话是我的朋友给我的,他极力对我推荐您,所以我从心里信任您的。但我个人觉得,您这是对他的纵容……”
这份让人无语的父母心啊!这位爸爸做的所有一切以爱孩子为出发点,可是他的爱无法让孩子感受到。因为他不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更难以走进孩子的内心做深层心灵沟通,所以自以为是的爱给的再多,人生道理讲得再好,却依然会让孩子把父母这些掏心掏肺的爱弃之如敝履,逃之还犹恐不及。
一方面感动这位爸爸对孩子深深爱的同时,我又无奈地发现他到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我很感动您对孩子的爱,但您再爱孩子也得让他感受吧,现在您连孩子的面都见不到,您对他再好也没用。先去走进孩子的心吧,让他接纳您,别再训斥说教他了,那样只会让孩子逃得更远。与深秋的风比起来,春日的阳光才能让人放下防御……”
电话那头沉静了一会儿,“好吧,我按照您说的做,去学校见到他应该不太难,但是让我说‘儿子,我想你了’,这我可能说起来有困难。”孩子的父亲艰难地说到。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您一定可以做到的。您说‘儿子我想你了’说得越情真意切,越发自内心,孩子的恢复效果越好。”没办法,我这个资深心理咨询师也只能这么“功利”相诱了。
以上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咨询实录,但为保护来访者隐私,我回避了所有可能对号入座的关键信息。
记得有篇文章提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极端:一种家长是有理无情,只管教育孩子道理但根本没有情感的交流沟通,比如孩子的爸爸;还有一种家长是有情无理,只跟孩子进行情感表达但不给孩子立规矩讲做人的道理,比如孩子的妈妈。如果说爱是一棵树苗,如果仅仅是努力地不停地修剪枝丫,而不是每天悉心地施肥与灌溉,这棵树苗是绝对不会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的,孩子的父亲努力地教会孩子人生哲理,努力想让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放下自己不应有的执着。孩子的母亲,努力地照顾孩子,不希望孩子有任何的负担,只享受人生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这位父亲与这位母亲在本质上都是没有错的,但是错就错在了,他们用的方式太过于极端与自我,根本没有为孩子想过,孩子真正在想的是什么,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孩子的人生是一种延续,却也是一种发展,在孩子努力前行时,遇到危机,遇到困难是肯定的,谁又不是在一步步的跌倒中一步步地爬起来并且艰难前行,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路,父母只要看着他们不要走歪了,当他跌倒的时候,在他的身边告诉他,鼓励他即可,有时一句“爸爸想你了,想听听你的知心话,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说,我会静静地听着”,却比千万句教条式的说教强一万倍。
其实,搞好家庭教育的关键点就是读懂对方的心。懂孩子的心意味着理解和接纳孩子的内心想法,这样才知道他真正在乎的是什么,才能给他他想要的爱,孩子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他才会感受到我们的爱,然后回馈给我们爱,如此循环往复,爱才能在亲子关系中温暖流动。(本文图文无关)
编后语:“懂他的心,懂你的爱”是对家庭教育颇精辟的解读。读懂孩子的心,爱的钥匙才能匹配,亲子关系才能亲密和睦。文中那位父亲如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也许就不用旁人教他如何跟自己的亲生儿子说“爸爸想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