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张一兵的理论著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是近两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个讨论热烈的话题,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马克思的当代性意义”问题的深入讨论。围绕这本书,本刊组织了下面几篇文章,出自社会各界的一批专业研究者与业余理论爱好者之手。文章的水平、观点虽不尽相同,却都让我们关注一个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还是需要严肃的理论思考的。作为理论学术,马克思主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一兵的理论著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是近两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一个讨论热烈的话题,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马克思的当代性意义”问题的深入讨论。围绕这本书,本刊组织了下面几篇文章,出自社会各界的一批专业研究者与业余理论爱好者之手。文章的水平、观点虽不尽相同,却都让我们关注一个问题——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还是需要严肃的理论思考的。作为理论学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读者中是有其生命力的。
其他文献
张志和教授的《透视<三国演义)三大疑案》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七十余年来《三国演义》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成果。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文学常识,而且人们早已经习惯了接受这一常识,但是,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如果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说罗贯中并不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不但普通的读者不会接受,学术界恐怕也不会轻易认可。但如果要较真儿,学术界的专家们,谁有证据能证明《
读罢美国弦理论家B·格林的《宇宙的琴弦》,尚在赞叹感慨之时,又有幸浏览一部中国作者的奇书《三旋理论初探》,让我知道了:在中国本土,有一位不屈不挠的探索者,经过几十年执着的追求,按自己的方式独立构建了一种不仅不同于经典物理学,不同于量子力学、相对论,而且不同于超弦理论的崭新物理学体系。它所引起的惊喜,犹如在遥望世界科学最高峰的攀登壮举之时,惊奇地发现另一面山坡上竟闪现出中国攀登者的身影。 尽管《三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陈梅龙执行编纂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盛宜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六),共辑录、考订了盛宜怀书信、函电、奏稿、文札、簿记等珍贵档案资料七百余件,近五十八万字。这是中国近代史史料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 上海机器织布局是近代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棉纺织企业,在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织布局的资料,以往虽曾有搜集,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显得十分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发动的物质无限可分说世界科学大战,是他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科学界的将帅们向诺贝尔科学奖冲刺的一次伟大尝试。这场“战争”虽然远没有结束,但它已使中国的认知天平发生了巨大倾斜;也许沿着这块斜面向上攀登将是一座通天塔。这就是中国科学界应该认真总结这场“战争”的现实意义。毛泽东与诺贝尔奖 毛泽东对诺贝尔奖是什么态度?我们可以从他生前接见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博士的友好和热情上看得出来,他
今天,当人们谈论全球化时,想到的往往是WT0,是经济领域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科技交流、人员进出。当然,这些方面的交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更直接、也更直观。相比之下,中西之间在思想上的来往,却似乎仅仅是学术界的事,是现实生活之外的事。 同样,当人们在谈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时,所指的往往是二十多年间的发展。当然,在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六十年间,这段时间堪称社会最稳定、经济发展最快、对中华文明重新崛起
当人文精神的问题以大学读本的形式被重新提出的时候,仍然是列奥·施特劳斯的“隐微式”,只不过这次与大学联系在一起了,或者说,hommes de lettres(文人)与整体平庸化的hommes fabre(匠人)社会的对抗,拥有了一个堡垒,那就是大学。文人与匠人之争并不是现代社会的独特现象,而是古已有之,孔子困于陈、苏格拉底的审判都一无例外地成为佐证。苏格拉底之死为两者之争奠定了一个终局。可以说,苏
新千年开始,人们的怀旧情感似乎与日俱增。荧屏和银幕上戏说历史的作品越来越多,书市上“图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涂说”历史的“老字号”系列书也大行其道。经过现代的包装和梳妆,历史终于从千年和百年的封尘中走了出来,的的确确成了一个令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不论是戏说者还是涂说者,他所追求的是如何让小姑娘既可人又可爱,至于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不在他的考虑之中。针对历史学界批评“戏说历史”的做法,有位戏说者则
近两年来,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引发了学术圈内相当热烈的讨论,有赞同的,有质疑的,也有反对的,其景象是近十年来所罕见的。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这些反对者中,既有张一兵师长辈的宿耆,也有他平辈论交的朋友。两辈已经有了很深代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居然能就如此前沿的问题达成某种共识,这不能不让人有所思考。无论是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还是在研讨会的发言中,反对者们都表示自己并不反对“回到马克思”,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海尘新生石山下”,“劫灰飞尽古今平”。 世界文明古国无不历尽沧桑,经受血与火的洗礼,在历史长河中体验民族的荣光与屈辱,换来了深刻的民族记忆。而且大多数古代文明都已经只留下昔日的光荣,它作为一种文明的本体已经发生了所谓的转型(transition),与原有形态相去甚远了。 希腊辉煌的创造在罗马人的铁蹄下成为废墟,最终汇入基督教文明之中。古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早巳消失于雅利安人的利刃之下,甚至在古老
近二十年来,我国出版的大学文科教材种类繁多,但从“创新”这个意义上看,似乎还选远不能满足“教育创新”的需要。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师范院校外国文学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研究项目,作为这个项目的最终成果之一,是写出一部新的外国文学史的教机现在这部三卷本、一百万宇的《比较世界文学史纲》,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之一王向远教授在该书的总序言中开门见山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