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的CPI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而CPI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不均衡,从而使得我国实际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国家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防止两极分化加剧,从而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键词] CPI 不同群体 影响 对策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CPI也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而 CPI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不均衡,因为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商品组合不同,因此较高的CPI,使得我国实际的贫富差距较之名义的贫富差距或统计的贫富差距要大,两极分化有加剧之危险。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克里斯蒂安.布洛达认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有多少钱,二是购买物品的价格是多少。如果收入翻番,而所消费的商品价格也翻番,你就没有变得更加富裕。
由此可以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有少数高收入人群年薪达到百万甚至六千多万元人民币,而相当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年薪只有一万多元人民币。比喻说2007年国有和城镇集体职工年工资,除了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只有一万多元,最高的上海﹑北京也只有五万多元。如果考虑资本性财富,贫富差距会更大。但是,这只是名义上的,如果把CPI的影响也考虑进去,笔者认为现今我国贫富差距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2007年我国CPI年平均为4.8%,2008年1月~4月CPI平均为8.2%,5月~8月平均为6.5%,2008年1季度~3季度平均为7%。不断高涨的CPI虽然对所有群体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CPI增长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实质性影响不均衡,有很大差异。因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商品组合是不同的。
高收入群体消费的商品中主要为耐用品,如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等,而且高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比较多的也主要为耐用品,但是,这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小,远低于CPI平均增长速度。如2007年前三季度,CPI上涨4.1%,而烟酒及用品价格仅仅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8%,居住價格上涨4.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衣着价格下降0.3%。2008年1月~8月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大都在1.6%~2.6%之间。非耐用品尤其是食品,在高收入群体消费构成中只占比较小的比例,而且增长比较少,甚至几乎没有变化。即使不考虑其收入增加与否,其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因非耐用品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而需要多支出的部分,只占其总收入的极小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CPI增长对高收入群体影响甚微。
对中等收入群体而言,随着收入增加,其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一般而言,耐用品的增长速度一般要快一些,如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等,耐用品在其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也要大一些,CPI增长对耐用品部分的影响相对用小。但是,非耐用品消费尤其是食品在其消费构成中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般为20%~30%。2006年食品价格上涨7.3%,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0.6%,2008年1月~8月平均超过14%,最高的2月份为23.3%。这一部分持续地快速增长,对中等收入群体整体生活水平影响明显,但是,由于收入比较高,而且收入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他们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继续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因此,CPI增长对中等收入群体影响不大。
对低收入和贫困群体而言,随着CPI持续增长,他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根本无法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相对而言,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但其消费构成中耐用品比重比较小,即使购买耐用品,价格也比高收入群体低,非耐用品消费(如食品和衣物)比重大,一般在5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其生活水平下降无法避免。这种现象要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克里斯蒂安.布洛达认为:美国深入最低的10%的家庭通货膨胀率比最高的10%家庭通货膨胀率低6%,收入越低承受的通货膨胀率也越低。主要原因是:第一,美国穷人购买非耐用品增长10%,而富人几乎没有变化;第二,即使购买非耐用品,穷人购买价格也比富人低;第三,穷人消费的非耐用品(如食品和衣物)比富人要高得多,约高出12%,而在1994年~2005年间,非耐用品的通货膨胀率比服务价格低10%。
由此,我们发现我国和美国富人与穷人的消费结构大致是相同的,穷人非耐用品的消费比富人增长要快。但是大不相同的是美国耐用品的通货膨胀率要高于非耐用品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高通货膨胀率对美国富人的影响远比穷人要大。而我国刚刚相反,高涨的CPI对低收入和贫困群体影响最大,而对高收入群体影响甚微。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保持社会和谐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笔者认为国家和政府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保持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尤其是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提高劳动收入,使职工工资增长速度不低于CPI增长速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最低收入保障制度,适时调整提高低保金和困难补助。同时,政府可以考虑改变目前低保金和困难补助全部以货币发放的形式,部分以食品券形式发放,以保证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三,政府以财政补贴方式逐步建立社区平价(真正低价)消费品专卖商店,可以考虑向低收入和贫困家庭按照一定标准发放食品券,并在社区平价消费品专卖商店购买,切实保证低收入和贫困家庭不会因CPI增长速度过快而引发生活水平下降。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2006年~2008年统计公告
[关键词] CPI 不同群体 影响 对策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CPI也以比较高的速度增长,而 CPI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不均衡,因为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商品组合不同,因此较高的CPI,使得我国实际的贫富差距较之名义的贫富差距或统计的贫富差距要大,两极分化有加剧之危险。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克里斯蒂安.布洛达认为,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一个人(一个家庭)有多少钱,二是购买物品的价格是多少。如果收入翻番,而所消费的商品价格也翻番,你就没有变得更加富裕。
由此可以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是很大的。有少数高收入人群年薪达到百万甚至六千多万元人民币,而相当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年薪只有一万多元人民币。比喻说2007年国有和城镇集体职工年工资,除了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少数地区外,大部分只有一万多元,最高的上海﹑北京也只有五万多元。如果考虑资本性财富,贫富差距会更大。但是,这只是名义上的,如果把CPI的影响也考虑进去,笔者认为现今我国贫富差距有加速扩大的趋势。
2007年我国CPI年平均为4.8%,2008年1月~4月CPI平均为8.2%,5月~8月平均为6.5%,2008年1季度~3季度平均为7%。不断高涨的CPI虽然对所有群体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CPI增长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实质性影响不均衡,有很大差异。因为高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消费的商品组合是不同的。
高收入群体消费的商品中主要为耐用品,如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等,而且高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比较多的也主要为耐用品,但是,这些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幅度比较小,远低于CPI平均增长速度。如2007年前三季度,CPI上涨4.1%,而烟酒及用品价格仅仅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8%,居住價格上涨4.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1%,衣着价格下降0.3%。2008年1月~8月非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大都在1.6%~2.6%之间。非耐用品尤其是食品,在高收入群体消费构成中只占比较小的比例,而且增长比较少,甚至几乎没有变化。即使不考虑其收入增加与否,其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因非耐用品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而需要多支出的部分,只占其总收入的极小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CPI增长对高收入群体影响甚微。
对中等收入群体而言,随着收入增加,其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消费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一般而言,耐用品的增长速度一般要快一些,如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等,耐用品在其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也要大一些,CPI增长对耐用品部分的影响相对用小。但是,非耐用品消费尤其是食品在其消费构成中也占相当大的比例,一般为20%~30%。2006年食品价格上涨7.3%,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10.6%,2008年1月~8月平均超过14%,最高的2月份为23.3%。这一部分持续地快速增长,对中等收入群体整体生活水平影响明显,但是,由于收入比较高,而且收入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他们可以通过调整消费结构,继续保持原有生活水平。因此,CPI增长对中等收入群体影响不大。
对低收入和贫困群体而言,随着CPI持续增长,他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根本无法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相对而言,低收入和贫困群体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但其消费构成中耐用品比重比较小,即使购买耐用品,价格也比高收入群体低,非耐用品消费(如食品和衣物)比重大,一般在5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其生活水平下降无法避免。这种现象要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克里斯蒂安.布洛达认为:美国深入最低的10%的家庭通货膨胀率比最高的10%家庭通货膨胀率低6%,收入越低承受的通货膨胀率也越低。主要原因是:第一,美国穷人购买非耐用品增长10%,而富人几乎没有变化;第二,即使购买非耐用品,穷人购买价格也比富人低;第三,穷人消费的非耐用品(如食品和衣物)比富人要高得多,约高出12%,而在1994年~2005年间,非耐用品的通货膨胀率比服务价格低10%。
由此,我们发现我国和美国富人与穷人的消费结构大致是相同的,穷人非耐用品的消费比富人增长要快。但是大不相同的是美国耐用品的通货膨胀率要高于非耐用品的通货膨胀率,因此高通货膨胀率对美国富人的影响远比穷人要大。而我国刚刚相反,高涨的CPI对低收入和贫困群体影响最大,而对高收入群体影响甚微。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保持社会和谐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笔者认为国家和政府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保持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职工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尤其是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提高劳动收入,使职工工资增长速度不低于CPI增长速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最低收入保障制度,适时调整提高低保金和困难补助。同时,政府可以考虑改变目前低保金和困难补助全部以货币发放的形式,部分以食品券形式发放,以保证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三,政府以财政补贴方式逐步建立社区平价(真正低价)消费品专卖商店,可以考虑向低收入和贫困家庭按照一定标准发放食品券,并在社区平价消费品专卖商店购买,切实保证低收入和贫困家庭不会因CPI增长速度过快而引发生活水平下降。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2006年~2008年统计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