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体现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关键所在。以课程改革为背景,從当前历史教学实际及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要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论证了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和途径方法。
  【关键词】: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7-02
  
   一、学生学习历史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创新的概念。“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后来美国研究者曼斯菲尔德把创新引入了技术领域,1992年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采取了宽泛的创新概念,把创新扩展到了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领域。周明星、张柏请主编的《创新教育模式全书》中指出“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创新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教育”。
   2、历史教学中学习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取样调查。根据学校是已有的班级和具体了解到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情况,结合教学实习情况,选取实习学校高一四个班级的196个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为主和谈话为辅的形式对对学生在历史科目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状况(表一)。
   3、历史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大,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非常薄弱,没有经历探究、质疑,促成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1、激发创新意识和兴趣。创新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关键,是指学生个体具有注意创新、欣赏创新、渴望创新,与创新为荣的认识观念。如,强烈的探究质疑欲望;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求新求异的反叛精神,进取冒险的勇气,求真的远大抱负等。创新意识是对学生创新个性的激发,最终也体现在学生个性的养成中,从一种个性倾向发展为一种内在需求,进而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因素。
   2、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数是“师授生接”,这种课堂教学被喻为“填鸭式”、“满堂灌”,它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鼓励学生打破固定思维模式。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最为典型,由于应试教育长期而且片面地以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评价的手段,往往单纯地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形成了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初高中教育的负导向作用和负激励机制。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靠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为了应付考试,老师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各种各样的考题。再者,由于考试内容的固定化和考试形式的僵化,教师只有按教学参考书的规定的重点,时间加汗水向学生死灌。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转”的教学往往是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训练;只注重论,不注重实践,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强化知识的熟练程度,而不重视知识的发散和聚合。这种教育,不仅扼杀了教师,也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怎样去“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和创新的人,因此,教师已不能再满足于学生“学会”,而是要引导学生“会学、会创新”。要引导学生善于创新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的教学和导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情境,以“温故”作为“知新”的纽带,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学习态度和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创设问题情境,又要提供适当难度的问题。
   5、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教师,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让学生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比教会他们许许多多的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加强对学生的自学指导,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消化、吸收和想象的余地,教师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课堂巡视,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的给予指导。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思路新颖,见解独特,富有创意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
   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目的、生理基础、心理情绪、情商、智商等,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机制。总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直接实施者。社会需要我们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我们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在课堂教学中抛弃一切陈旧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脉搏,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以便更具成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推动民族发展与振兴。
  参考文献
  [1]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2] 陆炳资,王建磬.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裴新生,殷培红,孟胜修.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9-113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九香虫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方法将来自大理市周边七里桥村、小关邑村2份蚕豆分别分为环磷酰胺、蒸馏水、九香虫提取物、九香虫提取物+环磷酰胺等4组,采用蚕豆根尖细
目前多数油田存在低产出、低采收率的情况,虽然应用了很多新的勘探技术、开采工艺,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理想的地方,本文就对油田注水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油田的周期注水做了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5-02     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流的增加,各行各业对高素质复合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扩大。因此,在高校有条件地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实行学历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可以为人才市场培养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和研究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可以
摘要:混凝土受力特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不能保证它的抗震能力,甚至会出现不经济不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体现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机制、延性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方面。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研究及建议远不够系统;虽然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
【摘 要】: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注意备课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为备课是基础,没有基础或者基础不牢,落实课堂教学实效性就是一句空话,从备课抓起,把基础夯实,实效性才能显现,语文教学的落脚点才会扎实。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认真全身心地去备课,你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课,才能自如地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关键词】: 把握教材 开阔心胸 创新设计 预设情境 实践检验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